-
1 # 畫中無聲a
-
2 # 物理思維
古希臘人認為萬事萬物是由不可再分的基本單位——原子——構成的。這個觀念並不容易得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反直覺,反經驗的。我們知道量子力學之所以難理解,就是因為它裡面有大量反直覺,反經驗的事實存在。
所以古希臘人是如何得到原子這個概念的呢?
這和古希臘的哲學傳統有關,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傳統始於泰勒斯,繼而又有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哥拉等。他們討論的物件是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即我們周圍的樹木,森林,花鳥蟲魚,磚頭,瓦塊等。我們應如何解釋我們身處的這個物質世界的多樣性呢?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又應如何解釋呢?
早期人類社會普遍都是小社群,古希臘人的城邦生活就是典型的小社群,在愛琴海的東西兩側,進而整個環地中海,包括黑海的南岸,有大量古希臘人的城邦,航海和貿易是很多古希臘城邦的經濟基礎。
所謂以理服人就是講道理,爭論的雙方各講一個道理,從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實出發,然後引申推演,最後得到自己的結論,比如是否應該向波斯人屈服等。這樣的說理過程應該是講邏輯的,至少你說話講邏輯就不容易被對手攻擊。
這裡似乎存在一個邏輯的原子論。我們的論證是由一系列定義、公理、命題構成的,古希臘人認為這些定義、公理、命題加起來應該是有限的,因為我們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只能掌握用有限步驟可以論證的知識。
古希臘人特別害怕無限,他們把無限歸於只有神才能把握的,我們人類能夠追求的只能是用有限步驟可以說清的道理。近代數學的發展告訴我們,某些無限的過程也可以邏輯一致地說清楚,比如微積分,無限是個特別好的主題,可以說貫穿了整個科學史的主線。
現在回到一個具體的例子。假設有個木棍長度是1米,我們每次砍掉木棍的一半,我們可以一直這樣砍下去嗎?
中國古代一世是30年,萬世就是30萬年。砍了30萬年,木棍還沒被我們砍完。換句話說中國古代沒有原子論,他們認為物質是無限可分的。
這個觀念其實就是我們的日常經驗,假設我們撕麵包,麵包越撕越小,最後成了渣渣,但我們仍然認為我們可以繼續撕下去,我們恨的是我們的手太大了,假如我們的手足夠小,我們就能繼續撕麵包。類似的基本粒子難道就不能再分了嗎?我們恨的是我們的加速器的能量不夠高,假如能量夠高的話,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把它分的更小。
相信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其實是比較容易達到的一個結論。相反原子論,即認為物質世界存在一個最終的基本單位,到了一定尺寸不讓你繼續分下去了,反倒是一個很難達到的觀念。
當然這個觀念放到古希臘背景下是好理解的。城邦生活要求公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以理服人需要大家說話講邏輯,講邏輯意味著有限步驟的分析和論證,有一部分公民——哲學家——開始用講道理,講邏輯的方式一起追求知識,他們有個樂觀的信念,世界是可以被人類理解的,可以被人類的理性把握。如果是這樣的話,當我們對一個一米長木棍進行分析的時候,它一定是有限步驟就可以分析清楚的,否則木棍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可知的。
有一部分哲學家(原子論者)就乾脆提出了個簡單的方案,一個一米長的木棍分析到一定大小就沒法再繼續被分析下去了。這個使木棍還是木棍的長度的基本單位就是木棍的原子。
我們今天知道一個原子的大小是差不多1埃,1埃是10的負10次方米,或者說是1米的1百億分之一。我們只需要33刀就能切到原子的大小,大概一個月就切完了,遠遠不到萬世。
小結一下:古希臘原子論是講邏輯討論問題的產物,它有某種邏輯的必然性,但它缺乏經驗基礎。簡單說原子那麼小,誰都沒見過,我憑什麼就相信你的說法。人類肉眼的分辨本領是0.1毫米,比1埃大太多了,即便使用光學顯微鏡,光波的波長是幾百奈米,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本領也就是幾百奈米,仍然遠遠大於原子的尺寸。由於缺乏經驗基礎,雖然古希臘哲學家提出了原子論,但原子論一直是一種非主流的觀念。
如何超越日常經驗,就需要我們做實驗,所謂實驗就是人按照特定步驟和流程與自然進行的有目的的對話,實驗是人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它能夠穩定地大量輸出實驗事實,近代科學與哲學的不同就在於前者是非常依賴於實驗的,因此也叫實驗科學。
最早的說明原子存在的實驗是1772年富蘭克林的油膜實驗,傳說他把一小勺橄欖油倒在湖面上,發現油膜擴大到一定程度就沒法再擴大了,根據油膜的面積,橄欖油的體積,就可以估算出油膜的厚度,這個厚度非常小,大概是1奈米,對應的就是油脂分子的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希臘人那裡也有分子的觀念,分子就是幾個原子構成的一個固定的小集團,分子就好比是原子搭建起的一個建築,它們的構型可以決定物質的性質。這個洞見古今都是一致的。
-
3 # 孔梅枝
粒子是圓球或橢圓球的來歷
元素都是天體力造出的,它需要那種元素就造那種元素,隨著時間就積累了許多種元素,化學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幾乎將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搜尋列於表上。用天體力造元素,實質上是用颶風旋轉力造原料天體,颶風是自然界固有的純動力,它是由大量數目的單個旋風組成的,每個單旋風都是漏斗形狀的,它能變大,大的達到人看不出漏斗形狀,也能變小,小的達到比電子還小,在造天體過程中,如造碳元素,需要用電子造出組成碳元素的三夸克組合體即中子和質子,就必須先造出電子組成的夸克,由於夸克的形狀是葫蘆樣,所以就要將電子造成大小圓球串,若單靠電力線上的電力是不能完成的,所以陰世就用上下反向的兩個漏斗形狀旋風,恰巧組成同一底面的兩個圓錐體對旋風,使它的旋轉力與電力線上的電力相等,並且旋轉體積能使一定個數的電子對,在這兩個重合底面的圓錐形狀的旋風裡,隨旋風力旋轉成橢圓形狀,就在這時,又出現兩個同樣體積的重合底面的圓錐體旋風對,包圍住這個一定數量的多個電子對,並將其旋轉成橢圓體,就在此刻又一對共底錐形旋風與前一錐形旋風對重合,並且這兩共底的圓錐旋風對的長軸相互相交垂直,後一個圓椎體旋風旋轉並且不斷的變小,最後這兩個圓椎體旋風將這些電子對變成圓球體,就這樣每個電子對球體都由四個旋風旋轉而成的成,在整個原料天體上,存在著無數個變成微小的椎體對旋風,來輔助電力線造圓球,這就是夸克上的兩個圓球、中子圓球、質子圓球、原子核圓球的來歷,這些圓球都是這些成對的旋風造成的。由於電子是橢圓形狀,造它用的只有一對旋風即可。任何種粒子都是球體或橢圓球體,這都是微小的一個或多個成對反向旋風,先將定數量的微粒組成的近似橢圓體再組成圓球體(兩個漏斗形狀旋風反向接著一起,成為兩個共底面的圓錐合體),其實是微小成對的旋風力,使這些微粒迫使成圓球形狀,再靠電力線上的電力將這些圓球體排列定型,用來造某粒子備用,比如造碳元素,先將宇宙空間吸來的廢電子,進入造天體的大型電力線區域內,使電子吸到電力並達到電力線上的電力,又不能達到飽和狀態變光子,此時就要用一個或多個錐形成對旋風,按照事先排列在電力線上的電子對串或者平行於電力線的電子對串個數之和,這個電子對串數之和數,就是組成圓球用的電子對數,將這個定數電子對用近似於橢圓球的共底反向旋風對,來迫使電子對組成所需要的圓球球體或橢圓球體,即造成所用的夸克是大小兩個圓球串形狀,(電子也是用一個圓錐的對旋風,造成的橢圓體電子的),再將定個數夸克按照這規律造成圓球體的中子或質子,電力線上早已排列成的定個數的夸克串或平行於電力線的夸克串,這些夸克串的根數就是確定造圓球用的三夸克體數,用共底錐形反向旋風對,按照與電力線平行的一定個數個三夸克串,為三夸克的個數,就按這個定數的自由三夸克,用兩個共底錐形成對的旋風包圍在其外圍,迫使這些定個數的三夸克組合成圓球體,這就造成了碳元素的中子或質子,按照這樣再繼續造成碳原子核,核外按規律排列上電子,這就是碳原子。用天體力造元素,大型的電力線第一功能就是確定用錐形旋風對來迫使所用的粒子個數,這些定數量的粒子組成圓球,明顯的在電力線上組成了串或平行的串的總個數,它的一般規律是有幾個與電力線重合或平行的串,就定幾個粒子或幾個粒子組合體組成圓球或橢圓球體。
質子顯出電子倍數電量原因
由於共底的圓錐旋風對旋轉力將定個數的三夸克體組成了圓球形狀,三夸克體本身不顯電性,這是因為,正負電子異性相吸成不顯電性的電子對,定個數的電子對由微小對旋風力組成大小球體,大小球由電力線排列並組成葫蘆形狀的夸克,此時的夸克存在正負隱形電,這些正負隱形電的夸克,飛到它的對應的異性相吸的顯性電力線上並排列成同向夸克串,這裡是隱形電與顯性電的關係,它們同樣符合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規律,由於夸克串是隱形電,電力線上的顯性電傳給了夸克串,此時單夸克串上又要飛入異性的隱形電夸克,與串上的單夸克同向異性相吸,變成雙夸克串,此時電力線上的電力稍微加力,又有異性的隱形電夸克又飛到顯性電的雙夸克串上,與串上的雙夸克同向異性相吸成三夸克體,此時的夸克串變成了三夸克串,它們的電性全部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的電性,此時電力線上的電力消除,這些串上成為自由的三夸克,它的電性仍然屬於電力線上傳給它的顯性電性,此時出現自由的正負電三夸克,正電的自由三夸克與負電自由三夸克組成不顯電性的六夸克組合體,這種自由結合方式三誇不一定是同向(以夸克上的包裹電力線確定夸克方向的)結合的,這六個夸克就是一箇中性的三夸克對,此時電力線上的電力又要加大電力,又一次的三夸克對即六個夸克組合體 ,自然分出正或負隱形電,並飛到它所對應異性電力線上,排列成三夸克對即六個夸克組合體串,實質是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傳給它,使它從隱形電變成同性的顯性電的六個夸克組合體,即帶上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此時串的縫隙裡存在著大量的三夸克對即六個夸克組合體,這些夸克組合體又要按本身的隱形電性飛到它的對應的異性電的三夸克對串即六個夸克組合體上,它們按照異性同樣模樣又同向相吸成十二個夸克組合體串,此時電力線上的電力消除,這些十二夸克組合體從正負相鄰排列的電力線上自然脫落下來成為自由體,它們下來的的個數正負相等,就在這關鍵時刻,自由的十二夸克體就要正負異性相吸成中性的二十四個夸克組合體,就這樣接著一直使粒子疊加成所規定的小微粒個數結合體,這就完成了某粒子需要的量,此時就要用兩個重合底面等圓錐體的組合旋風包裹在這個組合粒子外,並且加大電力線上的電力,此時包裹該在粒子外圍的對旋風旋轉力自然變成電力線上的電力,在這對旋風旋轉力的作用下,迫使粒子成橢圓形狀,此時又一對同樣的旋風同樣包裹在粒子外圍,並且與前一旋風對的中心長軸線(對旋風體積形狀近似於橢圓體)相交垂直,由於粒子受到後一個旋風對的迫使力又從橢圓體變為圓球體,就這樣用了四個旋風的作用電力,將粒子迫使成圓球形狀的,由於電力線的電力作用,整個天體上的電力線縫隙裡,四個圓錐形狀的旋風包裹著一個粒子同樣連成了平行於電力線的串,當旋風完成迫使粒子成圓球形狀時,取消旋風,電力線縫隙裡只存在著平行於電力線的球體串,串上的圓球就是原子核,此時的球體屬於隨電力線上的電量,為了使圓球顯出倍數的電子上的電量,就要加大電力線上的電力,使電力線上的電力傳到圓球串上,並且組成串上的每個圓球用的六個夸克體個數的總電量等於電子個數的總電量時,就停止電力線上加電力,此時正電力線上的圓球成為原子核,本來圓球都是先用電子組成的夸克,再用夸克組合成圓球的,此時微小的單個旋風進入到負圓球串上的每個圓球上,將負電的圓球鑽開成負電子的雜亂集合體,就在這時,減小電力線上的電力,能使原子核的 圓球串達到似連非連狀態,由於串是在電力線連成的串,所以正電串上的圓球原子核和負電串上的電子集合體位置和正負電性一一對應,所以它們就會自然的靠近相吸成中性的原子,這就是原子的由來。
粒子各狀態的電性性質
粒子疊加個數就是按照電力線加力或減力,使粒子與電力線之間上上下下的往復加電,以粒子有規律的存在到電力線上,再靠異性相吸的方式在電力線上加大粒子個數成三夸克質子的,再以三夸克為基礎使它們異性相吸成中間多粒子體,這些多粒子體有規律的再到電力線上加電力,就這樣往復運動產生定數量的三夸克(質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它的關係是,當粒子異性相吸成自由體時屬於隱形電,當粒子到電力線上成串時為電力線上的顯性電,即中性或不顯電性的隱形電粒子,到它的對應異性電力線上,傳入電力線上的顯性電並在電力線上組成串,使粒子帶上隨電力線上的電,再消除電力線上的電,使電力線上的串粒子變為相對應的個數相等的異性電自由體,它們就會正負自由相吸成中性組合體粒子,由於任何中性的粒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隱形電,所以它往復進入顯性的電力線上,該電力線上的電必須與粒子上的隱形電是相異性的電,當粒子吸到異性電力線上時就要吸電力線上的顯性電,此時的粒子產生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粒子本身上的異性的隱形電就被覆蓋住了,只顯出粒子上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再使電力線上的電消除,帶上電的粒子串失去電力線上的電束博,變成自由粒子但仍然保持電量,所以此時的正電粒子串與負電的粒子串失去電力線的束博力,串上粒子同時脫落,出現正或負等量電粒子,它們再次異性相吸成中性稍微大的粒子,若需要再加粒子個數或更多的粒子個數,就要一次一次的加大電力線上的電力,一次一次的使中性粒子到電力線上加隨電力線上的顯性電,再一次一次的變成帶電自由體,在結合成中性稍大點的粒子,粒子就這樣依靠天體上的大型球交電力線上的電力加電,靠粒子與粒子異性電相吸,使粒子加層結合成大粒子的,這就是小粒子靠電力線結合成大粒子的原理。上述提到的隱形電,是異性相吸成的中性粒子上存在著的或多或少的隱形電,對於所有的中性粒子或物質都是這個規律,這些含隱形電的粒子只有碰到顯性電的電力線,才能表現確定粒子上的隱形電性即正電或負電的,若某粒子看不出隱形電的正或負,若碰上正顯性電力線時,如果粒子與電力線相吸,這說明粒子上的隱形電是負電,如果粒子與電力線相斥,這說明粒子上的隱形電是正電,這是確定帶隱形電體的方法,隱形電與顯性電之間關係符合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規律(高溫電力線與顯性電力線與隱形電力線同樣符合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電規律)。
回覆列表
“原子”是人類無限貪婪的慾望逼出來的,世界上每項發明起初都是為了造福人類與文明發展的,從我們的祖先製作出第一把“弓箭”開始最初只是為了生存,但當人類貪慾開始無限膨脹時,手中的“弓箭”對準了同類,同樣為了生存另一群人類被迫發明了“盾” 如此反覆對峙中人類文明才得以發展,但同時為文明程序所付出的代價也很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