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分享育兒知識
-
2 # 心理諮詢劉智慧
與孩子交流不是時候的問題,是一個習慣性問題。如果你與孩子交流出問題了,那就說明你與孩子的正確交流方式沒建立起來。一旦出現這個情況,你什麼時候交流都不行了,因為孩子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已經給家長定性了,他的思維程式程式碼已經編排好了,只要你一說話,便觸動他的錯誤程式設計,孩子立馬就會反駁或頂撞你,他根本就不去辨別你說話內容的對與錯。這種案例我們每年接手的太多了!
-
3 # 親乃de晴爽
謝邀這位家長,其實我覺得跟孩子最難溝通的時候是,孩子們在哭鬧,撒嬌,任性的時候,是最難溝通的,我一般都是等孩子不哭了,冷靜下來的時候呢,再跟他講道理。當然啦,我們大人首先應該耐心的跟他們講解,一定不要急躁,保持平穩的語氣,跟他們說。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孩子身上,先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問出他們的心理話,首先認可他們的感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大人自己的觀點加進去,認可孩子們他們的想法是對的,但是家長的想法也是對的,讓他們自己考慮。一般都會有個正確的答案的。還有就是排隊的問題,你告訴他,如果你不排隊,插隊,你後面的小朋友心情會怎樣,他們會看到你的這種不好的行為,會模仿你。你要給他們做個好榜樣。如果是別人插隊,你可以告訴孩子,讓他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詳細回答呢,請看影片講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
4 # 使用者7004372283019
為什麼上了初一的孩子突然就變得特別難教,越來越不聽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再那麼乖巧了,身上慢慢出現一些牴觸情緒,如對大人的言語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對乃至反抗等。其實這可能是孩子正在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而青少年則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說他們特殊,是因為此刻的孩子正處於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轉化過渡時期,他們的思想、行為已由幼年的依賴心理變得相對獨立、成熟。說相對,是因為此時的他們正經歷著質疑權威又依附權威,渴望獨立又不得不依附的矛盾中。
如何與中學時期的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從六年級剛剛升入初中一年級,很多學生還以小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對待初中的學習,有些孩子會出現上課跟不上老師進度,明顯感到學習任務加重,學習有些力不從心。 從小學進入到中學,學生面臨著新的環境、老師、同學,對於“新”的適應速度將會對初一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新年級的初一新生,對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態比較放鬆。
在心理特徵是: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之間是逐漸過渡的,初一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洩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新鮮感和緊張感的統一,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但不久後,由於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不同,使其感到緊張。加強養成教育,注意心理輔導自我意識的教育,情緒輔導,青春期教育。開展學法指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及時間分配等。還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問,不要嚴管不解決問題。
溝通方法:
1. 關注適應性——從小學生轉變為中學生,對周圍的環境、教學的方法、生活的節奏都需要適應,適應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初一甚至整個初中階段的成績,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儘快適應新的生活。
2. 新的習慣養成——初一是打基礎的年級,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重視“養成教育”,就是讓學生儘快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成功的養成教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的重要保證!
3.重視基礎知識——課程的難度是漸進的,所以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鬆而有成效。
-
5 # 酷C
叛逆期。
1、孩子在叛逆期是最難管理的,總會有自己的思想,其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日益增強,用自己的思維來做事情。
2、如果叛逆期出現抽菸喝酒紋身,就更難處理了,就會誤入歧途。
3、叛逆期總體出現牴觸情緒,不喜歡和人交流,總體自己玩手機或做其他事情,以上是我的觀點。
-
6 # 工程小龍
孩子和大人的區別就在於孩子還是未成年人,而大人已經是成年人。孩子是在以他自己的心理來看待問題。所以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說,大人教育孩子,很多孩子會反抗。是因為大人在以成年人的角度來教育未成年的孩子。
先找到矛盾的所在。再來看清事實,解決問題。
俗話說貓有貓道,狗有狗道。和孩子溝通,就要以孩子的角度來溝通問題,解決問題。試著用孩子同齡人的口吻和他探討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大人需要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定要認清善惡是非。不要溺愛孩子,更不要虐待孩子。
回覆列表
當家長情緒不太好,精神不太好,有事情要處理的時候跟孩子交流都會困難。交流需要有個好的狀態,好的心情,這樣才能避免我們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發脾氣,惱怒,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
其實我們家長總是會覺得我們是對的,覺得我們是為孩子好,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接受我們的建設,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同時希望孩子表現良好。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與這些相反的話,我們就會覺得交流困難。
我們潛意識裡就是希望別人認同我們,接受我們的建議的。跟同事是這樣,跟孩子也是這樣。我們會忽視我們要尊重孩子不同的意見,不同的選擇,哪怕是不好的表現,就是尊重孩子不按照我們的期望成長。
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希望我們的伴侶,希望我們的父母無條件的愛我們,接納我們,哪怕我們不優秀,賺錢不多,不漂亮不帥氣,不擅長做事情。我們的孩子跟我們有著同樣的期望。我們常常對孩子缺乏共情,換位思考,望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