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白免子
-
2 # 沫冥
就拿近幾年的國產電影和韓國電影來說吧,
中國代表作《長城》,去電影院看了《長城》的人基本都說這是一部捧全劇唯一女主角景甜的片子,還有一大堆演技明顯不線上的小鮮肉還有郭敬明的《爵跡》,請了一大幫一級演員去演了個五毛錢特效的動漫,也真是令人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相比於韓國電影吧,今年的《釜山行》劇情嚴密,深刻揭露了人性醜惡的一面,受到大眾好評還有《素媛》和《熔爐》也是揭露了社會黑暗一面的優秀電影,它們的出現甚至改變了真實事件的發展,影響了當時社會對此的態度。
-
3 # 易碎品
個人的一點感受:看一些韓國電影,感覺是在看一個真實的故事,所有演員都是當事者,而中國的一些電影,看到的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只不過,演員也好,作為觀眾的自己也好,都是旁觀者。
-
4 # 二或2
我不否認韓國電影比中國電影好,但就院線電影來說,我並不覺得中國電影應該與韓國電影相比和學習,而應該與美、日、歐相比和學習。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韓國那種自私人性電影真心不適合中國熒幕,這種自私人性的電影雖然真實,但絕對不應該在中國熒幕上播放。我說句難聽點的話:只有韓國這種小國會這樣拍電影,像中、美、日這種大國的電影院肯定主要放映“正能量”電影。韓國人少地小的小國,災難很少,嚴重的也就幾次颱風,而中、美、日等國人多地大,災難也多,尤其是中、日,如果這些國家的電影院天天放映如《潘多拉》這種電影,會直接導致這些國家的軍、警、消防隊在災難來臨時刻對民眾不管不顧,更何況中、日的災害尤其嚴重、危險,而且中國民眾對待軍隊的態度還十分惡劣,要不是軍隊內部的宣傳,他們絕對不會冒著生命危險來救災。中國拼命拍“主旋律電影”也是為了讓民眾更尊敬軍、警、消防員。
而日本,人民生活壓力大,年輕人自殺率極高,所以日本就需要一些小清新的影視作品來給年輕人減壓,所以各種動漫、日劇就十分發達。另外日本還會拍一些“武士電影”,由於日本國是個高危地區,資源少,災害多,所以日本就要給民眾灌輸“武士精神”,讓他們多為國家做貢獻,才能讓民族生存下去,不過,“軍國主義思想”也就是這麼誕生的。而美國,天天打仗,各種黑幫、毒梟,所以超級英雄電影、戰爭電影就很多了。而韓國這種小國,軍隊又是由美國控制的,拍這種電影就沒有那麼多後顧之憂了。所以說中國以後要拍這種電影的話,少拍一些,也不要在電影院大規模公映,畢竟如果中國解放軍都有《潘多拉》裡那些救援人員那種“我才不為這種狗屁國家而死。”的思想的話,那中國民眾在災難面前可就真的沒有依靠了。
-
5 # 杜0078
首先國產片受電影審查制度影響太大,這也不行,那也不讓。只能在小範圍裡打轉轉,同質化的東西太多。其次就是中國市場太龐大,一個導演只要找來幾個所謂當紅的明星,隨便一拍就好幾個億,誰還認真編劇本,拍電影。而且大家都是衝著演員去的,所以導致演員費用越來越高,分到劇本,攝像,後期剪輯、特效的錢越來越少,惡性迴圈,越發只能靠臉蛋而不是電影本身的內容了。
-
6 # 娛樂土豆姐
個人觀點,覺得韓國電影比中國電影好看,型別多,韓國電影更注重人性,敢於直面批評人性,這是現在中國電影不太具備的,例如,近來大火的《釜山行》,就深深的揭露了人性的善惡,而且演員的素質很好,中國的電影更傾向於小清新,青春素材的電影在中國電影的市場上佔據很大部分,但是很難有突破,不得不說,韓國電影總是會讓我深有感觸。
-
7 # 手機使用者6108538381
電影是一門藝術,但從各國的國情出發電影又是統一思想鞏固精神的手段,我國的電影可分改革開放前後,前者是封閉式政治化,後者是解放思想逐漸走向通俗化國際化接軌。韓國電影時尚元素較濃,都能抓住市場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心態,電影市場前景看好。
-
8 # 手機使用者5922422948
簡直是沒法比,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當下的中韓電影沒有任何可比之處,當年張藝謀在巔峰時代,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賈樟柯三峽好人,還有1998年的盲井,1999年的那人那山那狗!那個年代真有好電影好導演!讓人痛心疾首的是現在當下,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導演在幹什麼!以前包括張藝謀導演都抱怨中國市場沒錢沒人氣,現在連好萊塢一線導演都要來中國找錢的當下,我們的導演為什麼就沒有當年的輝煌!看看現在韓國的電影對人性內心衝突的刻畫,對劇情的設計,中國現在的電影有嗎?長城電影砸了10億,搞出個這樣的玩意,我真是非常無語!在看看陳凱歌道士下山!他們兩人當年都是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標籤啊!現在呢!!!在看看韓國一個新人導演處女作就能拍攝出辯護人這樣的經典的電影!你們不覺得羞愧嗎!我很想問問這些導演你們是真不能拍還是沒有用良心在拍攝電影!
-
9 # 飛翔的豬豬珏
最近一段時間迷上了韓國電影,評判政治非常露骨,真實展示上層政治的勾心鬥角,給人非常震撼的衝擊力,不同於歐美大片的特效,但是這種人性的弱點也著實會讓人為之一振!
推薦幾部剛看過韓國電影:《摩天樓》,《潘多拉》,《王者電影》,《阿修羅》,都特別帶勁。
-
10 # 天空一直很安靜
個人認為這些年來,韓國電影被部分國人推到了很高的水平上,當然確實也有優秀的作品,不過大家應該知道不是所有的韓國電影都會流入中國,僅僅憑流入國內的影片去貶低國產電影,這是不公平的。大環境來說,之前中韓的友好外交導致韓國文化包括韓國電影大量流入中國,對韓國電影示好肯定有政治環境的影響。舉個例子,之前韓國翻拍香港的《跟蹤》,本人兩部都看過,覺得港版更好,但是網上某些國人就把韓版吹上天。外國的月亮不定更圓。希望國產電影越來越好。
-
11 # 方士的知識樂園
韓國影視已經形成初級工業體系,雖然規模可能較小,但是門類大多具備,可以穩定的製作從低端情色片到高階的災難片科幻片等各種影片,也能穩定的製造出產型別片。在幕前幕後都有相當成熟的法律的規範和服務。
我國影視業目前來說還是作坊手工業,雖然市場巨大,但是體系缺乏,管理混亂,生產力嚴重不足。很多型別的電影,不去和海外合作自己就做不出來。比如國內就沒有一個專業合格的爆炸特效團隊。
-
12 # 迷影生活
近幾年隨著《釜山行》《鬼鄉》《小姐》《熔爐》《素媛》等韓國電影在中國的持續火熱,大家對韓國電影的熱情也一再被激發,而韓國電影強於國產電影也幾乎是共識。
但相信也有很多同學將韓國電影等同於韓劇,每每對韓影嗤之以鼻,今天這篇文章就告訴你為什麼韓國電影強於國產電影,以後遇到有此類想法的直接把這篇文章甩過去就好。
首先亮明觀點:以1999年為界,1999年以後的韓國電影開始追趕並全面超越國產電影。
為什麼是1999年,因為這一年在韓國電影史上有重要意義,而對於國產電影,2000年以後的滑坡也是公認的。
韓國電影興盛始於90年代末期,1999年韓國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分水嶺。
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電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媒體高度關注,韓國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Screen Quota政策令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雖說韓國電影的配額制度不符合世貿組織公平競爭原則,但正是因為韓國電影人的抗爭,這一制度繼續保留,為韓國電影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了韓國,觀影人次579萬,上映57天就打破由《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
可以說,光頭運動促成了《生死諜變》的成功,而《生死諜變》反過來成了韓國電影的助推器。也是從《生死諜變》開始,韓國電影開始了其狂飆之旅。
中國觀眾開始接觸韓影應該要從2000年北影舉辦的“韓國電影學術會”開始,之後《我的野蠻女友》、《共同警備區》等開始湧入中國。
這就是1999年對於韓國電影的意義,沒有這一年,這幾件事,就不會有今天的“韓流”。
總結韓國電影崛起的原因,大致有一下幾點。
一、政府的扶持
1、光頭運動迫使韓國保持原來的配額制,即義務上映制度,確保了本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
2、許多本國電影不允許媒體有批評的聲音,普通百姓不去看會被認為不愛國,這一點在後來對韓國電影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
3、1999年金大中政府上臺後將文化產業作為韓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剛經歷金融危機),並籌措近3000億韓幣用於電影產業發展;
4、1999年5月韓國電影促進會更名為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為韓國電影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5、由韓國政府提供的輔助金主要用於資助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元)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
二、電影分級制度
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捕,後由電影促進會出面協調得以出獄並促成了韓國電影審查制度的取消。
韓國電影分為五個等級:全民皆宜、12歲以上觀眾觀看、15歲以上觀眾觀看、18歲以上觀眾觀看和限制放映。
實行分級制度後韓國電影在各方面突破禁忌,產生了《實尾島》、《太極旗飄揚》、《辯護人》、《熔爐》等等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或批評政府,或針砭時弊,或探討南北關係,或對準社會熱點,正是因為這些電影,韓國電影才有瞭如今這般題材豐富、異彩紛呈。
三、題材的多樣化
他們有探討南北關係的《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共同警備區》,有純愛影片《我腦中的橡皮擦》、《觸不到的戀人》,有犯罪片《追擊者》、《殺人回憶》,有恐怖片《薔花·紅蓮》,有災難片《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有青春片《陽光姐妹淘》,有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熔爐》、《素媛》……想想現在的國產電影,除了那些充斥著打胎撕逼的青春片,紙醉金迷膚淺花哨的愛情片等等,還有什麼?
四、抄襲與創新
韓國電影復興伊始就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不斷抄襲,不斷創新。“拿來主義”讓韓國電影人學到了好萊塢大片和歐洲藝術電影的精髓,並將這些深深植根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產生了獨特魅力。
五、藝術與商業
韓國電影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其電影產業的不斷完善,導演本身對電影藝術及商業運作同等重視,不僅看重影片的藝術水平,同時也注重其商業價值,很好地做到了兩者平衡。
對於整個韓國電影,形成的完善機制讓大多數電影都能有很好地票房。反觀我們的電影,重藝術輕商業的第五代導演叫好不叫座,《小時代》之類賺了票房輸了口碑和人心。
一邊是曲高和寡的藝術品,一邊是外表光鮮的垃圾,叫好又叫做的電影,我們太少。
最後,再多說幾句,喜歡韓國電影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大批敬業的演員。
沒有宋康昊、劉亞仁,相信《思悼》一定會很平庸,沒有河正宇、李政宰、全智賢,《暗殺》也絕不會那麼精彩。
我的偶像宋康昊說過不會讓人在電影院之外的地方看到他,但我們的演員除了在綜藝節目中刷刷存在感,在微博中逗逗比,演戲反而成了副業,實在讓人心塞著急。
-
13 # 馬男觀世界
目前來講是韓國電影製作水準高於國產電影。不考慮其他因素,單從作品創作本身來說,韓國的電影人不僅僅是在努力發掘故事題材和結構的多樣性,他們並不滿足於講好一個故事或是講一個好故事,他們更想透過故事去剖析社會,反思人性,紀念歷史。而國產電影,大家都想著撈錢,沒人想真正拍一部電影。
-
14 # 情濃勿語
我們先不談投資啊,韓國投資肯定沒中國的多,如果上億肯定都是民族的東西,觀點不一致,沒法比,所以我們把小規模投資的電影在一起比較,
我們說一下環境,在中國,即使你拍的一般,只要宣傳的好,有一小部分人上當,基本上就能收回成本了,韓國屁大點地方,搞不好就賠了
因此,韓國電影更需要花心思,找一些賣點,比如愛情劇,有一些小浪費,苦情,悲情的,因此我們和韓國文化有點不一樣,如果這東西在中國拍,你會覺得和現實差距太大,肯定不信,但你不瞭解韓國,因此有些浪漫你就覺得很好看,就象韓國人吃的東西一樣,哪有那麼多好吃的,基本就是泡菜,但你不瞭解,因此就會覺得,還不錯喔
然後,我們說一說制度,韓國有點向美國學,可以彈劾總統的國家,咱們肯定不行,因此,韓國可以挑出一些敏感的話題來拍,找一些總統來開刀,因此,你又會覺得,喔,這個挺厲害,這種事都敢拍出來,咱們這肯定就和協了,就象《無間道》,港版劉德華是活得好好的
因此,韓國電影用點心,你就會覺得比國產電影好看多了,不過現在的國產電影也不錯了,《我不是藥神》就是一個破冰
說到運作片,韓國電影就弱點了,對不對,你沒多少印象吧,不過呢,他們也在學,因此過不了太久,你會覺得韓國動作電影也挺好看的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對人家的環境不瞭解,因此,一些唯美的,敏感的電影一出來,就會讓你感覺耳目一新,喜歡看
-
15 # 影視一叨
國產電影和韓國電影相比,如果只看電影票房的話,國產電影完勝韓國電影,這是由國情決定的,中國本來人口就多,當然需要娛樂的人也多,而如果關注電影本事,我覺得韓國電影比國產電影略勝一籌,因為韓國電影投資本來就少,所以需要電影人更用心去拍出好電影,用電影說話。
最近上映的國產電影《找到你》,小編被劇中情節感動到哭了,我已經好久沒看過如此打動人心的電影了,忍不住給國產電影一個大大的贊,但是當我發現這部電影《找到你》竟然是抄襲韓國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那個時候我感覺我的心涼涼的,我說中國什麼時候能寫出如果好的劇本?原來是抄襲。
在這個電影商業化的今天,中國寫出好的劇本很難很難,從金庸武俠劇被翻拍爛了就知道了,中國寫不出好劇本,大家都在為了撈錢而拍去電影,而關注電影本身的人卻很少。但韓國電影不同,我看過《釜山行》《熔爐》這類電影都拍的非常好,尤其是刻畫人性的電影。
最後希望國產電影加把勁,用點心,虛心向別人學習。這樣國產電影才有出路呀!
回覆列表
我只能說,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個年齡界限,大概25-32之間因人而異。在這個年齡之下:會覺得韓劇好,釜山行,新世界,恐怖直播什麼的。。。可是一旦有一天你成熟了:你會發現還是國產劇好,雖然比例很低,一年不超過10部,早些年更多一些。。現在國產劇的問題是:有錢的電視臺把作品對準了25以下觀眾群(尤其是芒果臺),要麼拍腦殘都市劇植入廣告,要麼拍古裝玄幻劇玩明星效應。而沒錢的電視臺,它們播的電視劇製作成本過低,劇本根本就沒有打磨過,比如抗日神劇。。同時,電影市場排片量高的也都是些比較幼稚的片子,這是因為電影市場最近這些年才發展起來的,觀眾群年紀偏小(相對發達國家),院線只好投其所好。另外豆瓣的使用者群更小,所以才出現嚴重的外國月亮圓現象。。。總結,中國人不用妄自菲薄,國產的真不差,前提是你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國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