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空電報
-
2 # 筆耕南陽
並不是氣態行星就沒有陸地表面,而只是說氣態行星以氣體為主,有可能會有一個小的固體核心。但是氣態行星跟固態行星的結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他沒有明顯的液態表面,氣體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會連續的過度成為液體,而固體只佔很小的比例。
-
3 # 時空通訊氣態行星的確表面不存在陸地,否則就不叫氣態行星了。但氣態行星都會有一個不大的岩石核心。
氣態行星都比較大,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陽的4顆行星叫內行星,又叫類地行星,就是行星表面由岩石包裹著。其中質量體積最大的就是我們地球。離太陽較遠的4顆行星為氣態行星,質量佔據了太陽系除太陽以外的99%,質量最小的天王星比地球質量大14倍,質量最大的木星是地球質量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
由於氣態行星巨大,深入到大氣層下面壓力溫度都很高,氣體也變成液態,再深入下去,氫氣也變成了金屬氫。木星到達金屬氫深度時候,大氣壓強達到1億帕,溫度達到20000度。離太陽最遠的天王星、海王星雖然表面被凍結,但冰下有巨深的液化氣海洋,深處同樣高溫高壓。
除此之外,在木星、土星上還有幾個地球大的巨型超強風暴,風速比地球最強風暴還快N倍,土星最強風暴時速可達1800公里,可以撕碎一切物體。所以,人類根本無法登陸這些氣態行星,只能派出無人探測器前往探視。
為了獲得更詳盡的資料,有些探測器還會一頭撞下去,拼個粉身碎骨在最後的幾秒獲取一些寶貴資料。如"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2015年完成探測任務後撞向了土星。"朱諾"號圍繞木星探測幾年,也於2017年失去聯絡,有可能墜入了木星。這兩顆探測器都是美國NASA的傑作,為人類取得了大量木星、土星資料。NASA探測天王星、海王星,乃至冥王星的若干探測器也取得豐碩成果,人類對太陽系的家底子瞭解得越來越多。
-
4 # 背面都很帥
木星表面都是氣態,沒有巖態物質。至於氣態裡面是什麼,沒人知道是什麼,只能猜測。
以前人類發射過探測器接近過木星,並向木星大氣丟進去一個小探測器。才進去木星大氣的一點點,就失聯了。
也有人類觀測到彗星撞擊木星的過程。巨大的彗星掉進木星之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5 # 陌上雲白
氣態行星不是氣體行星。雖然沒有固體表面,但有一個岩石或者鐵質核心。
氣態行星也稱類木行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體積大,質量也大。這類行星通常離它的主序恆星較遠,從其主序恆星釋放吸收的能量較少,理論上存在演變成恆星的可能,但可能性極其渺茫。
以木星為例,目前,天文界把木星上一個地球標準大氣壓的位置認為是木星的“表面”,這個位置離木星的核心中心還有6萬多公里。氣溫為-152℃。沒有任何固態物質,只有大量的以氫為主的氣體。
木星“表面”以下,隨著高度的下降,壓力急劇升高,當壓力到達一定程度時,氫將液化,因此,在木星的內部,有一個液態的氫海洋。在氫海洋的下面,由於壓力極大,液態氫會變成金屬氫。所謂金屬氫是指在一定的壓力條件下,氫會表現出金屬的特性,比如超導性等。金屬氫下面,就是木星真正的核心了。
木星的核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由岩石和鐵組成的,質量相當於10-15個地球,密度越靠近核心越大。而由於木星巨大的體積和質量,因此,木星的核心溫度高達3.5萬℃,壓力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500萬地球標準大氣壓。
由於木星核心外圍有高達20000多公里的液態氫海洋和40000多公里的金屬氫,因此,木星的核心無法觀測,只能透過已知資料進行計算。
由於液態氫,金屬氫都是液態的存在,而木星的核心在如此壓力和溫度下,也是熔融狀態。因此,類木行星叫液態行星可能更確切一點,因為相比其外圍的大氣層,裡面的液態物質要多的多。
-
6 # 科學黑洞
答:氣態行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陸地,但是會存在岩石或者鐵質的核心。
氣態行星不是全部由氣體構成由於自身引力的原因,行星向內塌陷的力是存在的,氣態行星拿土星和木星來看,上層是氣體向我們地球的大氣層一樣,但是隨著深入壓力會越來越大,氣體會液化固化。一般認為氣態行星的核心是吸收的外來物質被凝聚在核心,但是質量佔比幾乎可以忽略。(氣態行星“海王星”,來源網路侵刪)
氣態行星不會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陸地像土星和木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隨著深入先是氣態的直到液態氫,最後到達核心可能就是固態的氫。因為沒有岩石等作為主要成分,即不會存在陸地。
並不是因為沒有陸地,人類探索無法深入,而是因為氣態行星的惡劣環境不允許我們涉足氣態行星都是巨行星,質量和體積相對於類地行星大的多,即使有陸地的存在人類探索飛行器也幾乎是穿不過氣態行星的氣層的。(氣態行星“天王星”,來源網路侵刪)
-
7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簡單來說:
換句話說就是大陸板塊形成的初期階段時期的星球,都可以統稱為“氣體行星。
……
這一時期不能說不存在陸地、實體球面,只能說其這一部分實體距離地心、地底熔岩層較近,溫度會相對較高。並且危險性較大。隨時都處在火山可能噴發,板塊可能裂開的時期!
……
-
8 # 栗子原醬
絕對沒有陸地,大氣厚的要命,壓力溫度非常大,雷電交加,都是有毒氣體。還有就是誰也沒有到達過大行星表面,所以到底有沒有堅硬的地面很難說。不過以現在觀察,其表面溫度很高,重金屬和其他液體很難凝固為固體,由於表面溫度很高,液體一定是無固定方向的流竄。不過誰又能說清楚。也許在級厚的大氣保護之下,溫度低到液體能凝固呢?由於太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再加上比地球還厚的大氣,也許氣態行星的大氣隨高度的降低,溫度反而不會很高,大氣也許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隔溫和保溫的作用。不同高度的大氣密度成分壓力都不一樣,可能真的有陸地。人類如今的探測器無法穿透大氣表面。真像起碼還要上百年去了,到時人類能造出可以抗高壓高溫高輻射高硬度和智慧的探測器完全穿過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的大氣,親眼看到表面的模樣。
-
9 #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都是氣態的氫和氦,也真是因為這些氣態物質重量低,所以木星等氣態行星體積普遍要比地球等一眾固態行星大的多。
木星和土星作為氣態行星雖然不存在陸地,但是都存在一個固態核心,這些固態核心就是因為超強的大氣壓而行程的,木星的固態核心主要是鐵和矽,溫度達到了3萬攝氏度,而包裹固態核心的是液態的氫元素,液態氫再向上才是木星厚度超過5000千米的大氣層。
科學家們認為土星的核心和金星核心大抵相同,都被液態氫包圍,不過土星的岩石核心成分卻和地球差不多,溫度卻高達11700攝氏度,並且密度遠高於地球,包裹岩石核心的液態氫之上是木星厚達1000公里的大氣層。
雖然木星和土星都有固態核心,但是它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陸地,因為木星和土星內部的氣態液態固態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固態核心外直接就是液態氫,中間沒有任何空隙,而液態氫外又是稠密的大氣層,同樣也沒有任何空隙,所以人類是無法真正意義上登陸木星和土星的。
目前人類對土星和木星的瞭解都來自於無人探測器,卡西尼號在生命的最後更是直接墜入土星為人類獲得最後的資料。
-
10 # 無庸宵
太陽系所有的大行星構造都是一樣的,一個固態的核加外層大氣,只不過由於距太陽的距離和個頭的大小,大氣成分和壓力不同而已。。。。
-
11 # 行星探索
眾所周知,木星是個氣態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它雖然是個氣態行星,但也有陸地的,那個陸地是它的核心。因為木星內部壓力很大,所以內部就被壓成核了。核的結構是:冰和岩石。如果木星沒有核的話,木星就剩下氣體了,沒有了磁場,氣體將會散開,逐漸被太陽風吹走了!
-
12 # 科學新視野
不完全準確,氣態行星是指那些表面難以被明確定義的巨行星,而非表面不存在陸地的行星。
但似乎大部分的氣態行星,表面確實沒有陸地。
但即便有些表面沒有陸地的行星,嚴格意義上講,它也未必是氣態行星,這只是必要條件,即滿足表面不存在陸地的行星,不一定就是氣態行星。
宇宙浩瀚無垠,有些巖質行星在一定演化階段,表面也可能被海洋完全覆蓋,這時候的它,表面就沒有陸地,但它卻不是氣態行星。
太陽系的四大氣態行星,我們都認為它們的表面沒有固體,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說這是我們預測的,因為至今並沒有人類探測器實地勘察過。
總之,這個概念就當作一種自己的認識而已,氣態行星更像是科學家對一類行星的籠統歸納,細講的話,科學家也是有不同的說法。
-
13 # 科學Science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從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以小行星帶作為分界,前四顆行星為固態小行星,又叫類地行星,主要由固態物質組成,就是行星表面由岩石包裹著;而後四顆行星則是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組成氣態行星的成分主體都是氫,輔以少量的氦,微量的甲烷,氨氣之類的。
木星和土星的表面整個都是一個巨大的“氣球”,所有表面的氣體都是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的。而且由於氣體的流動性,木星和土星的表面不同緯度的氣體,自轉時的線速度都不相同,因此木星和土星的表面的氣體時刻都在“重組”。
在天文學上,氣態行星都不存在表面陸地。即木星和土星表面是不存在陸地的。
木星和土星作為氣態行星,雖然不存在陸地,但是都存在一個固態核心,這些固態核心就是因為超強的大氣壓而行程的,木星和土星的固態核心主要是鐵和矽,溫度達到了3萬攝氏度,而包裹固態核心的是液態的氫元素,液態氫再向上才是木星和土星厚度超過5000千米的大氣層。
同時因為木星和土星內部的氣態液態固態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固態核心外直接就是液態氫,中間沒有任何空隙。而液態氫外又是稠密的大氣層,同樣也沒有任何空隙。
-
14 # 寶樹白石
木星與土星是氣態行星?是不是它表面不存在陸地?
我們看見雲霧,如果雲霧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心引力,那麼誰是中心呢?
沒有中心,會成為一個穩定的星球嗎?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引力中心,這顆行星就會不斷的改變形狀,而不會成為一顆穩定的星球。
而會不斷的變幻形狀。
我們看到雲霧瀰漫於雲霧繚繞,就是這種情況。
我們看到一滴水珠在太空艙裡面向果凍一樣的改變著形狀。
所有土星,木星,它們中心一定會有一個陸地的核心。
在中心固定它們的形狀。
一個行星沒有陸地,沒有骨架,這顆行星結構是不會穩定的。
-
15 # 白興長
木星和土星是氣態行星是不符合常理,各種氣體都含存物質,如各種氣體都抱擠一個大球,想一下它的壓力有多大,這些氣體必定被壓縮成液體,不存在氣態的球體,說木星和土星是氣態的球體不成立。
-
16 # 宇宙窺探者
我們以土星為例,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其實都是先由一個太陽形成之後殘餘的星際塵埃氣體雲,物質旋轉、碰撞、聚整合小的岩石行星,而慢慢變大,直到表面吸積的氣體物質,壓力足夠大到壓碎一起岩石和液態水物質,而沒有了類地行星這樣的岩石表面。
土星是如何由一個岩石冰塊行星,成長為擁有30萬公里行星環的氣態巨行星。土星在太陽系最顯著的特徵是,它擁有30萬公里的固態冰質行星環,數萬億破碎冰塊在土星引力作用下,被塑造出太陽系最獨特的美麗奇觀土星帽帶環。
土星距離太陽14億公里,約為地球距離太陽的10倍遠,土星曾經歷過最劇烈的轉變毀滅與創世。土星上有眾多難解之謎,它的表面全是無窮無盡的氣體,沒有固體表面而無立足之地,和地球相比是如此之不一樣。
然而回到誕生之初,土星竟然和地球一樣都由相同物質形成,甚至與地球驚人的相似,46億年前土星誕生之時,是一個由岩石和冰構成的小天體,在太空中孤獨地飄蕩旋轉,跟類地行星一樣,土星也開始了它的成長之路,旋轉碰撞中聚集融合不斷生長,但與太陽系內層的類地行星不同的是,土星處在寒冷地帶,因為距離太陽過於遙遠而十分寒冷,水全部以固態的形式存在,形成數以萬億計的冰晶岩石顆粒,為土星形成提供豐富額外材料,在引力的作用下冰晶顆粒與岩石碰撞融合,結合在一起土星變得越來越大,形成質量大約為地球10-20倍的冰塊岩石行星,但如此形態沒有能夠保持多久,幾百萬年後土星的表面大氣層,開始越積越厚遠超我們的想象。
當我們飛出地球在太空中,會發覺地球的大氣層是如此之薄,100公里的厚度只相當於地球半徑的1.5%,而這一資料在土星就變得很壯觀了,土星誕生後的幾百萬年裡,將軌道周圍太陽誕生後的殘餘氫氣和氦氣,憑藉有效引力吸引過來依附在表面,別看是殘餘量,卻有數以萬億噸計,隨著大氣層的增厚所產生的巨大壓力,土星的地表也被徹底改變,岩石和冰塊的溫度急劇上升,大氣層繼續增厚,最終土星表面的壓力達到了,地球大氣壓的1000萬倍,如此重壓之下土星的地表,已經不是我們認知領域的地表了。
土星從一顆寒冷的岩石冰塊行星,成長為另一種類的氣態巨行星,土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9.5倍,質量是地球的95倍,體積是地球的830倍。
相關內容可觀看影片:土星如何由岩石冰塊行星,成長為擁有30萬公里行星環的氣態巨行星
-
17 # 優兔寶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行星主要由氫組成,木星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人類很難探索木星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其實對於木星的瞭解也都是侷限於科學家們的臆想而已。
物體不可能在木星表面上存在,你會看到木星外面包裹著一層密度較小的氫氣,看起來很像液體。所以,你首先得穿過這些液化氫。液化氫的溫度大約在60-70度左右,應該沒人會想要真的走過去吧。
但是我認為從木星表面來看,恐怖的外表就像是自我保護的動植物一樣,讓任何事物敬而遠之,透過恐怖外表的木星,其實內部有一個很美好的世界,它孕育著太陽系最高智慧的人,最高智慧的文明。
木星的大氣層有500公里的厚度,大氣層以外全是氦氣,形成外圍的電子磁場、保護膜和超級風暴。大氣層是由30%的氮氣和70%的液態氫構成,形成特有的保護層,能夠阻隔外界輻射和磁場,強力聚集和吸收良性光源。大氣層下是就是氧原子和冰晶的活躍層,和我們的地球非常相似,但極其寒冷,溫度在零下110度左右,再往下就是過渡層,每下降50公里,溫度上升0.3攝氏度,在下降5萬公里的時候,氣溫就不會有變化了,平均保持在零下35攝氏度和零下45攝氏度之間。
在往下就是和地球一樣的對流層,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汽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還存在大部分的固態雜質。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在往下就是你想了解的木星了,和我們的地球一樣,有山有水有平原,有高階的人類,高階的文明和高階的動植物
-
18 # 二兩倒
應該是有的,那麼大質量的行星,即使最開始沒有,但是越往內裡面,氣壓越來越大,那個壓力下,氣體也會壓成液體固體的。
回覆列表
氣態行星也可以稱為類木行星,木星這樣的行星是沒有岩石或其他固體構成的表面。氣態行星缺乏堅實的表面,更準確的說是沒有一個傳統概念上的表面。就目前所得到的觀測資料而言,木星和土星應該是沒有陸地這樣的說法,但是類木行星或許有一個金屬的核心,這並不能算是陸地,不過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到過木星和土星的表面,也不能完全的否定掉陸地的存在。
之所以無法得到關於這兩顆星球更為詳細的資料,是因為所放出去的探測器,無法承受住穿過星球大氣壓力所產生的高溫和高壓,導致在降落之前就已經被燒燬了。現階段我們的技術,尚不能製造出能夠抵抗如此高溫的探測器,所以我們對木星和土星的表面真實的結構還有待探討。根據目前天文學家對木星的研究,我們發現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個固體核,主要由鐵和矽組成,溫度相當高,因為木星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核心的外面是兩層氫結構,當時狀態是不同的,外側為液態金屬氫狀態的氫,然後是一層液態分子氫狀態的氫,然後就是木星外圍的大氣結構。
這個大氣結構非常之厚,氣體成分主要是氫。土星和木星都是氣態行星,也沒有一個固體表面,內部結構類似木星,也是有一個核心,從氣態向固態過渡的結構。主要成分為氫和氦,核心成分比木星大一點,外圍也有液態金屬層,大氣厚度達到上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