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籃一號
-
2 # 我想打籃球了
楊毅採訪斯科拉的一個影片,問他對CBA現狀有什麼建議,斯科拉言簡意賅的說明——放開外援限制政策。同時斯科拉還舉例說明了西班牙聯賽的案例進行說明,那麼我們假設一下,CBA現在將雙外援限制後會發生什麼?
首先CBA是一個商業聯盟,球隊的觀賞性+球隊戰績會直接與球隊收入掛鉤。
所以球隊老闆在沒有外援限制後,肯定會死命的選擇外援,因為外援的實力更強。選用了更多的外援後,比賽的觀賞度提升,球隊對抗更為激烈。老闆賺到錢後,自然再重金砸下更多的外援。而俱樂部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工資帽限制,同時嚴查私下交易的產生。只要有公司帽的限制,就能保證聯賽的正常發育。 外援的增加,自然會減少本土球員的機會,但正如斯科拉所說。我們現在並不是需要200名打籃球還不錯的球員,我們只需要12名打籃球非常優秀的球員。 當然放開外援政策可能只是改革的一步,要讓本土球員有競爭的機會,有上崗的希望,做好一系列的儲備工作才可以完成實力的提升。 -
3 # 寂寞大神2
我支援斯科拉的建議,同時需要工資帽限制全隊總薪水!同時建立一個發展聯盟,水平低的在發展聯盟,達到一定水平就加入頂級聯賽,與外援競爭!這樣一個金字塔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全可取!同時大力發展青訓和學校籃球,建立小學、中學、大學三級聯賽!
-
4 # 沙漠戰車1
對於斯科拉說的中國徹底開放外援限制,這種說法我個人並不特別的支援中國採用這樣的方法,因為中國的國情與西班牙的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作為西班牙來說,本身就是西方國家,他們的生活環境及身體素質和各種體育條件基本相同,而且各種文化也極其的相似,適應能力早已經相互吻合,之所以他們完全開啟對外外援的限制,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基本是一樣的,所以外援的引入對他們的幫助作用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歐美隊員他們之間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大,所以外援引入就能很快的帶動國內隊員的發展,能起到非常好的助推作用。
而中國的國情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及各種身體條件,自身就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差別,不管是在文化環境,還是在生活環境,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各種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雖然說體育是無國界的,但很多先天的能力,決不能再較短的時間內化為等同,中國的籃球發展雖然也有較長的時間,但畢竟與西方的接觸還是非常的少,只是近些年來由於中國的CBA聯賽的發展,才與西方國家在體育方面有了徹底的接觸,在籃球方面才感到技術能力存在著很多明顯的不足,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在追逐著西方的籃球技術,這與中國徹底開啟與西方的接觸有很大的關係,在很早以前,可能這種接觸的機會都沒有,這應該說中國的籃球發展在這個階段也是一個進步,而且很多的西方籃球技術現在已經被很多的中國球員所掌握,並且很多中國的球員在CBA聯賽中也在充分的運用,這應該都是一個籃球進步的苗頭。
但現在的中國籃球為什麼給球迷的感覺越來越退步呢?我個人認為這應該與中國的CBA聯賽的很多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制度的不完善,肯定會造成很多的弊病,激勵和懲罰如果在這種制度下沒有太明顯的推動作用,我個人認為這個制度就要重新劃分重新整理,讓良好的制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才能起到中國的籃球快步向前發展。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很多隊員在簽約上是終身制,進了CBA聯賽的隊伍,基本上確保了終身的養老制度,這樣就有可能造成隊員存在不上進的心理狀態,一旦進了CBA聯賽俱樂部,終身就得到了保障,這就跟中國的國營企業及公務員隊伍一樣,永遠享受著豐厚的俸祿,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在打球上存在著懶惰的思想,不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也就存在了,所以說,這種制度應該是導致中國的籃球快步向前發展的一塊絆腳石,甚至很多隊員因為進了CBA聯賽的隊伍以後,一生都沒有打過多長時間的比賽,這樣的人是非常多的,而且他們佔據著這個隊伍裡的名員位置,新鮮血液很難置換。這種制度應該是中國的藍球專案存在的最大的弊病,所以我認為改革要從制度上得到充分的完善,讓那些懶惰的思想永遠不能存在體育的隊伍之中,讓不行的人脫離這個崗位,讓更多的有能力的新鮮血液不停地補充進來,在體育這個專案上,就是能者為王,敗者為寇,不行的就必須淘汰,畢竟體育這個專案是競爭力最強的一個賽事,把那些沒有技術能力的人留在隊伍之中只能讓這個專案越來越暗淡,根本看不到光明的未來。
-
5 # 皮55追求理性
斯科拉觀點的核心是強調高水平競爭的重要性。他對中國球員的認知到位,但背後的原因也許並不清楚。如過說國內球員大範圍缺乏競爭,其根源實際上不在外援多少,而是國內球員的基數。現在體教分離的大環境,中國國內球員選材面少,球員流動很弱,某種程度上現有球員變得奇貨可居,由此造成內部競爭弱化。
因此當務之急不是馬上全面開放外援,而是想辦法先把內部競爭做足。
如果中國籃球對比歐美是“羊”,有人建議養狼練羊,最後把羊變成能和狼周旋的羊,但狼來之前,挑選的陪練羊是不是也要強壯一些,否則狼把羊都吃了,那一切的初衷又是為何?
眼下,增加國內球員基數,這需要從制度層面做足功課,顯然不是籃協一家的事情,但籃協應該想盡辦法推動。
-
6 # 瀋陽小德哥
從國家隊以後得成績層面 會有很大好處 幾十個能打上輪換的高水平運動員選出12個人打國家隊!肯定容易出成績
但是以我們的國情來看 中國運動員很少的國內聯賽 觀眾還愛不愛看呢!沒有觀眾數量的支撐,聯賽也搞不下去
-
7 # 雲奧萊
呵呵呵。講真,如果僅僅從職業聯賽的角度來看,放開外援限制也未嘗不可。比如,NBA好像就沒外援限制嘛,曾經小牛、馬刺都是國際隊。這並不影響美國隊的強大。中國職業聯賽主要是揹負太多不應該揹負的了,跟中超聯賽一樣,所以總感覺思路不清晰。
第一、國家隊其實跟職業俱樂部關係不大。國家隊應該是這個國家內最好的球員的集合。而職業俱樂部是商業化俱樂部,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組建起最有競爭力的球隊。所以,不能因為國家隊的戰績,就要求俱樂部怎麼怎麼樣?
第二、放開外援有利於提升CBA整體觀賞性。跟足球一樣,中國籃球運動員水平也就那樣,但掙得錢可不少。如果讓俱樂部選擇球員的面積更廣,以現有俱樂部的條件,俱樂部完全可以組建更有競爭力的球隊。那麼,CBA整體水平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對於CBA商業價值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第三、籃協的工作應該是普及和推廣這項運動。現在籃協的工作我們更多的看到是,制定規則,組織訓練等,確保國家隊戰績提升。但如果整個社會,打籃球就那麼多人,怎麼選,國家隊也就是那個樣子。所以,籃協想透過CBA俱樂部制定國內球員保護的制度,達到國家隊實力提升顯然是緣木求魚。
烏鴉嘴支援CBA進一步改革,步子可以再邁大一點。
-
8 # 哪裡都是你喲
我覺得可以搞一個頂級聯賽一個次級聯賽,頂級聯賽跟NBA競爭,全面放開外援限制,完全市場化運營,我想以中國的財力可以做到。而次級聯賽就如現在的CBA,大量培養國內球員,取消或限制外援名額,兩個聯賽都設工資帽,這樣一來球迷可以家門口觀看世界頂級賽事,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提高籃球在民間的普及率,二來這兩個聯賽都是中國自己的,次級聯賽優秀的國內球員可以更容易憑實力進入頂級聯賽,而不是像現在加入NBA還得適應美國文化習俗,像易建聯有實力卻沒適應NBA就是一個例子,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青訓,在國內從小學到大學可以設立各級別聯賽進而到最後的各級別全國總決賽,當然這方面任重道遠,教育方面首先應該做出改革,得讓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參加體育比賽,而不是一味地學習,讓體育除了運動員外還有體能師、訓練師、技師、運動醫學等等都成為謀生手段。
-
9 # 阿倫寫字的地方
在cba外援改革的問題,無非就是2種態度。一種是限制外援,讓本土球員獲得更多機會,承擔更多責任。另一種就是斯科拉說的,完全開放外援共同競爭。這樣就會讓本土球員在更激烈的競爭中進步。像西班牙聯賽,就不限制外援,西班牙本土球員在聯賽裡只有3層左右,像今年的西甲mvp和fmvp都是阿根廷人。即便這樣西班牙的球員還是在競爭中得到不少進步,今年的男籃世界盃也又一次奪冠。
可cba真的能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下去嗎?我認為這個思路只能適合高水平國家的聯賽,像美國,西班牙這樣的國家,在中國如果開放外援那將很失敗!
美國球員的能力太強,他們需要不同國家的能力強的球員來競爭。他們不怕沒有人才,他們會讓全世界最好的球員來到nba,他們對於聯賽和球員的能力是自信的,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鍛鍊球員,更多的是為了賺錢。因為已經到了那個層次了,無所謂國際球員有多少。
同樣的西班牙的聯賽亦是如此。作為歐洲水平最高的聯賽,西班牙也匯聚了各國球員。但是西班牙的本土球員也很強,他們的身體條件,他們的力量和柔韌性,以及場上創造力,在世界籃壇都是很特別。西班牙人的自信源自於他們能在奧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取得好成績,所以他們完全開放外援,能夠佔據聯賽舞臺的情況下還能提升,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那中國籃球為什麼不能開放外援呢?因為水平不夠!在歐洲至少有15支國家隊可以把中國男籃打爆。中國男籃也就是世界3流的水平。這很大程度是人種決定的。黃種人的特點是反應快,對抗性不足,我們既沒有黑人的速度和爆發力,也沒有白人的對抗,所以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一直都會是劣勢。所以如果開放外援限制,外援大批湧入,國內球員還有位置嗎?恐怕聯賽裡各個位置和上場時間都會被外援佔據吧!而如果國內球員打不上球了怎麼辦?去國外聯賽沒人要,去低級別聯賽得不到提升,所以開放外援限制對中國籃球是不可行的!
至於怎麼進行外援改革,還是交給姚明主席吧。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中國籃球的改革任重道遠啊!
-
10 # 籃球風向標
9月24日,著名籃球評論員楊毅對姚明前火箭隊友阿根廷籃球明星斯科拉進行了專訪,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中國籃球現狀及未來發展展開。2017年,斯科拉退出NBA聯盟後,曾短暫效力於CBA聯賽山西汾酒股份隊,之後轉戰上海嗶哩嗶哩籃球隊至今。2019年籃球世界盃上,斯科拉發揮出色,與坎帕佐一老一少組合,把阿根廷帶入決賽,最終憾負西班牙,屈居亞軍。一位39歲的老將還能打出如此驚豔表現,值得令人敬佩。
楊毅老師一上來直接了當丟擲問題:你在中國是不是看到一些球員安於現狀,這是因為競爭不足的原因嗎?
斯科拉回到道:因為你總是有這麼多工作的機會,你也總是有這麼多的國內球員,所以他們只是更換球隊而已,他們知道自己總是會有工作的。
之後,斯科拉列舉了CBA聯賽和以前的阿根廷聯賽等,說明限制外援等同於閉門造車,球員安於現狀,打球僅僅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沒有激烈的上崗競爭,球員很難提高自身水平,聯賽級別自然上不去。反過來,沒有限制外援的NBA聯盟和西班牙聯賽,本土球員受到外援的衝擊,儘管剛開始很不適應,但是要想保住飯碗你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不知不覺聯賽級別自然提高。外援衝擊可能會淘汰一些本土末流球員,但是從整個國內籃球環境來說是大有裨益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提高了球員競爭意識,危機意識。聯賽是國家隊的基礎,國家隊只需要12個人,為了這12個人,透過放寬外援限制,提高聯賽水平,促使球員提高自身能力,不斷進步,在與外援競爭中保住飯碗,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一句話,就是CBA聯賽越好,中國籃球就會有更好的發展。
放開外援是大勢之所趨,公開公平競爭,這才符合籃球這項運動發展的規律。不徹底放開外援,有意識的保護本土球員,如同溫室的花朵,遲早會變成白斬雞,任人宰割,不僅聯賽無法提高,而且國家隊將與世界舞臺漸行漸遠。談何發展中國籃球?
當前有所顧慮的是姚明若大刀闊斧,直接放開外援政策,肯定會非常困難,因為肯定會觸動到很多人的利益!改革並非一朝一夕啊!!
-
11 # 籃中世界
男籃世界盃也已經落下帷幕,阿根廷老將斯科拉以一己之力帶隊殺入總決賽,曾經的那顆鑽石,再次閃耀世界賽場。
所謂CBA的外援限制政策,便是聯賽對各支球隊使用以及簽約的外援人數、出場細則,則是規定於各球隊比賽裡的外援數量和比賽節次的使用率。96年以來,CBA就不斷完善外援制度,至今,聯賽允許一支球隊擁有兩名外援球隊,交替上場比賽,這一點也是中國籃協一直在考慮且衡量的,近幾年CBA也放寬了對亞洲外援的使用政策。
可是外援究竟是幫助了CBA?還是害了CBA?我們都知道,近年來聯賽的得分王、助攻王等等都是外援球員,比賽幾乎成了外援球員一個人的表演,得分、防守、組織、外援要一人包攬,場均40分鐘司空見慣。
懷特塞德、比斯利、JR等很多球員都在CBA找到感覺,重獲新生,然而本土球員與世界的差距卻越來越明顯,本以為姚明只是中國男籃的開始,卻未曾想過他已經是頂峰。CBA若要放開外援政策或許會讓聯賽的觀賞性大大提升,上座率也會得到理想的回報,可是中國球員在擁有外援大包大攬的球隊中可以更好的成長嗎?我想這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國男籃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從體制、根本下手。希望我們能在未來看到一個更好、更新的男籃。
回覆列表
淺析何為外援限制?
外援限制:顧名思義,簡單來說也就是限制本土各球隊使用以及簽約的外援人數。具體規定怎麼使用細則,則是規定於各球隊比賽裡的外援數量和比賽節次的使用率。
自1996年以來,CBA就當時聯賽情況出發,賽制規定每支球隊可以擁有兩名外援,但兩名外援不能同時出場。後續也逐漸最佳化和更改一些條例,把外援的要求以及使用上更加明細和制度化,這一點來說CBA管理層也是多重考量的。不過在近幾年裡,CBA也逐漸放寬這一政策,多增加了亞洲外援的一些使用。
那麼近十年來外援制度推動了CBA發展嗎?
想必廣大球迷都知道,看CBA最大的亮點不是國內球員到底表現如何,而是經常可以發現CBA的得分榜、助攻、搶斷以及籃板上,百分之80的外援都榜上有名,且都是高居前五左右。國內球員基本上很難在這份榜單裡立足。因此在這個“怪象”裡面,能得出兩點結論:
一:外援身體素質太好,不論進攻還是其他方面都很搶眼,總體水平是高居國內球員的。
二:國內球員身體素質普遍較差,優質球員太少,且在關鍵時刻經常做板凳席,得不到實質突破和發展。
總結以上兩點你會發現外援得到了更大發展,能力也越來越高,例如:韋斯利、JR-史密斯、威爾斯-錢德勒、威爾斯-錢德勒、哈桑-懷特塞德等等球員。這些球員無不都是在NBA即將無球可打,來到cba又涅槃重生的球員,而且其中不乏從球星蛻變為球隊第一人的改變。
反觀國內球員、除了大中鋒是國內傳統外,其他位置上的球員無一例外都頂多去夏聯賽鍛鍊。在根本上對推動和改變國內水平球員發展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
放開外援?NO!我們需要新良藥!
古人常語:良藥苦口。對於籃協和姚主席來講,今年的世界盃失利是痛苦的,正如楊老師所說這種疼痛感是劇烈且深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