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偶布偶貓470

    放炮仗啊,放禮花啊~吃完年夜飯就開開心心的跟著大人一起去樓底下玩煙花爆竹

  • 2 # 轉播人

    自從合肥今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之後 一點年味都沒有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一回老家 離開召集發小買擦炮,摜炮

    我們那一群人 可以會玩了,把擦炮點燃往瓶子裡塞,往地裡的洞裡塞,往狗窩,雞籠裡塞。我記得最尷尬的是我把擦炮往水缸裡扔,結果小小的擦炮居然把大缸給炸碎了,還好當時跑的快。

    日子久了 我們有¥了 我們買黑虎,小地雷,三節炮。我們買了幾盒炮 規律擺放,然後一起點,那個炸的好玩。我們過年三十我們發小會買各種各樣的煙花我和發小都是在鎮子裡四處亂玩,都是我媽喊我們回來的。

    年三十有一個我比較期待的,就是有人來散“金元寶” 然後就是蹲在爐子邊上看我媽包雞蛋卷,就等她最好用不完的雞蛋給我們做成雞蛋卷皮吃。

    那些日子都不在了。媽媽也日漸滄桑。新年的心願就是家人身體健康。

  • 3 # 讀書燈下

    轉眼二十餘年過去了,小時候過年的場景仍在眼前。那時候,家裡的老人都還健在,一家人團團圓圓,真的令人懷念。

    那時候,小孩子也算作家裡的一個勞力,年節籌備時,幫助大人打下手。通常,戴上草帽打揚塵,以及守著燻烤香腸臘肉會是我們的工作。偷點香腸切點臘肉烤來吃是我們的娛樂。

    過年當天,除了穿新衣,幫著大人貼春聯,掛燈籠,剩下的娛樂也就是嗑瓜子,看電視,還有放鞭炮了。別家村裡可能還有舞獅廟會等活動,我們村裡就真的幾乎沒有活動…只有鞭炮聲聲,以及看山對面的人家放煙花。

    回頭想想也覺得奇怪,明明那時候娛樂方式少得可憐,也沒有多少刻骨銘心的活動,但偏偏就是佔據記憶,不肯褪去。大概是一年中都心心念念想要過年,這期待值又反過來賦予了過年特別不一樣的意義,所以那時候的時光才值得珍藏與懷念。

  • 4 # 熱點小永珍

    咳咳咳!!說起這個呀,可就多了去了,咳咳咳!整理一下,這些都有玩過,找了些配圖,看的更加形象。

    1.老鷹捉小雞

    有木有!有木有!老師帶著一起玩,^O^,老師老師,我是小雞!!

    2.跳山羊這可是男同學的最愛,四五年級玩的多,學校一般不準玩,比較危險。

    3.跳花繩,跳橡皮筋一般玩的時候,都配合著一段挺順口的話,節奏感很強,女生基本上都玩過。

    4.放風箏

    幾人相約,三五成群,或者和爸爸媽媽一起放風箏,看著那風箏越飛越高,嘴上笑呵呵的。

    5.彈弓

    拿著屬於自己的武器,打天打地打空氣,莫名有種大俠的感覺。。哈哈

    6.轉陀螺

    拿著一根鞭子,我抽呀抽,看那陀螺不停地轉呀轉,自己的腦袋瓜也跟著轉呀轉。

    7.翻花線

    我家那邊叫 茶譜,大人們說一玩這遊戲就會下雨,那會兒,傻傻的翻著茶譜,祈禱下雨的傻樣。。。

    8.折飛機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說好要折一萬架飛機,落滿長安的壯語嗎?這些飛機或無聊折下,或有意為之。

    還玩過彈珠,溜溜球,九宮格,好多好多,可是呀,都長大了,都不好意思玩了。。咳咳咳!!!(溜去玩下五子棋٩(˘◡˘ )) ٩(๑•◡-๑)۶²º¹⁸

  • 5 # 肚子扁扁的

    好多好玩的!!!80後的大多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玩過很多玩具都是手工製作!!

    竹槍:誰玩過?就是小竹筒削來兩邊的口,兩邊堵上溼的紙巾,用筷子推一邊使得空氣壓縮打出去另一邊,小時候很喜歡玩這個和小夥伴打槍戰!!話說還有點小疼,不過有很多小夥伴一起玩的超級開心!!!

    捕蟬:小時候我們的公路大多是柏油公路,天氣太熱有些公路上的瀝青會融化變軟,我們把瀝青扣出來粘在竹竿上去爬上樹梢粘知了,也很好玩!!

    彈珠:我想現在很多小朋友也是知道彈珠的,不過玩法不一樣,現在的彈珠是放遊戲裡裡玩遊戲的……以前我們喜歡劃兩條線,分開距離,開始先丟彈珠,誰最靠近另一邊的線誰就可以最先攻擊其餘的彈珠,攻擊到了就可以收下被攻擊的彈珠,攻擊到了可以接著攻擊,一般我先攻擊能贏好幾個,特厲害!!!

    太多太多了……吹小人兒,擠油渣,跳房子,丟沙包,我不請假現在孩子的娛樂是否和我們以前的娛樂誰有益,不過以前的娛樂很多屬於團體娛樂,鄰居來往密,人與人的溝通更緊密很舒服!!!

    每每想到那些開心的娛樂都嘴角不自然的露出笑容,作為80後的我,也只有在回憶中才門口有和小夥伴一起瘋狂的開心了………

  • 6 # 落梅煮雨

    我是一名70後,小時候我們過年時,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遊玩地方和出遊工具,也沒有現在豐富多彩的遊玩方式。男孩子大多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到放完鞭炮的紙堆裡挑一些啞炮,剝開紙,再點燃聽那呲的一聲。或者拿著自己哥哥或者爸爸給砍的陀螺到結冰的河裡抽著玩。女孩子過年的時候玩跳皮筋的最多,嘴裡唱著“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二十一”,一跳一上午 玩的不亦樂乎。最熱鬧的當屬老鷹抓小雞了,幾十個孩子扯在一起,一個孩子當老鷹,歡笑聲、吶喊助威聲、勝利歡呼聲響徹雲霄,給熱鬧的年又增添了一份樂趣。

  • 7 # 張義説事

    1,放鞭炮。那時的鞭炮沒有現在響。一般是初一早上起床後放鞭炮,寓意迎春納福。我們多半是從準備好的鞭炮上解下一串,然後點燃一炷香作為火引,和小朋友們到處燃放。燃放的方式五花八門,最有趣的是用瓷碗蓋上點燃的鞭炮,看誰瓷碗炸的高。要不就是點燃鞭炮後扔入水中,看水花四濺的樣子,也是特別開心。不過要掌握入水時間,剛入水即炸才有效果。

    2,吹滴咚。滴咚是一種玻璃吹制而成,現在都看不到了。那時一到過年,有些小販就背上滴咚,然後嘴裡也吹上滴咚 聲音清脆入耳,我們也忍不住拿出壓歲買一個。可剛入嘴沒吹幾下就破了。所以,有句話叫做“滴咚滴咚,拿錢來送”。因為一吹一吸要呼吸均勻,不可用力過猛,用玻璃吹制的滴咚很薄,拿在手上一不小心也會破裂。

    3,吃糖畫。糖畫是一種手工製品,據說是麥芽糖熬製。逢年過節,一些民間藝人在主要鬧市區挑擔隨地製作。有各種各樣動物,也有人物花鳥等等。那時糖畫還比較貴,一般跟著大人才可以吃上糖畫。

    4,猜謎語。猜謎語由來已久,在我國古代就有猜謎語的習俗。那時文化娛樂活動匱乏,縣文化館春節期間都會搞一次猜謎語有獎活動,我們也參與其中。有時猜對一條謎語,得到一個本子和鉛筆,興奮好一陣子。

    時間過得真快,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一零年代,春節玩的東西那就是越來越多了。我們也長大變老了。留下的只是回憶。

  • 8 # 我家有個火星人啊

    作為一名典型的80後,小時候過年的氣氛還是很濃烈的。那時娛樂專案很少,過年對那時的我們來說不但是一個即能滿足口腹之慾,也是一個有很多好玩好看節目的隆重節日。

    那時一到過年,大人就會買很多煙花爆竹,那種很長的掛鞭我們不敢放。我們最喜歡的是一種“摔炮”,往地上一甩,就“砰”的一聲響,膽小的女孩子都不怕,基本每個孩子都有好幾盒。也有調皮的男孩子朝雞鴨鵝的亂扔,引來家裡大人的一陣笑罵。

    還有一種“竄天猴”的鞭炮,一點燃可以飛很高,我們對此也非常的喜歡,拿只線香點了後馬上就跑,然後站的遠遠的,抬頭看它在空中飛的很高很高,在空中炸響。

    踩高蹺對我們來說是一項羨慕卻高難度的節目,每每看到穿村而過的高蹺隊,總忍不住心裡癢癢的。也有膽大的男孩子,會踩著自制的簡易高蹺,威風凜凜的在村裡炫耀。但結果往往摔得跟頭連連,引的大人們鬨堂大笑。

    與高蹺隊一起的還有秧歌大隊,他們往往跟在高蹺隊後面,一扭一扭的妖嬈路過。那時最喜歡一個男人扮演的媒婆形象,臉上塗著紅紅的胭脂,頭上帶著紅花,叼著大煙袋,風騷的樣子很是喜人。

    快到元宵節時,一年一度的花燈節也開始了。每次天剛一擦黑,我們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就結伴去城裡看花燈。那時村離縣城很近,走路也就十多分鐘路程,大人們也放心。每次拿幾塊錢零錢,在燈市從頭逛到尾。很多漂亮的燈看的我們流連忘返。但我更喜歡燈市中賣的烤紅薯,糖葫蘆,娃娃頭雪糕,哈哈,果然吃貨是從小養成的。

    有時也會看到有猜燈謎的,不過我們就是上去湊湊熱鬧,看大人們在那猜的興高采烈,不亦樂乎。

    過完十五,吃完湯圓,也就代表新年過去。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快樂的童年也只能在回憶裡找尋了。

  • 9 # 財爺

    我們童年時過年玩的遊戲也不少,在我的印象中除挑燈籠放鞭炮以外,那就是搶炮臺和捉迷藏最有趣了。一到下午,二三十個小夥伴聚集在一起,分成兩派,胳膊上繫有紅布條,白布條來區分。那時侯村裡還是集體制,牲畜的糞便全部堆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堆得象小山一樣,這個糞堆就是我們的炮臺。兩派相互爭奪炮臺。黃昏時侯遊戲大多數改為捉迷藏了,玩的可帶勁了。女娃們玩的就是那種手拖著手圍成一個圈,跳著,唱著: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10 # 努力是奇蹟的另一名字

    記得小時候過年不像現在,那時整體氣溫要比現在低的多,而且下雪下的很大!漫天雪白!不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有可玩可逛的,不過,雖然那時很冷,但是仍然阻擋不了我們玩的興致。

    1.堆雪人. 三五成群的小孩子聚在一塊,稍大一點的知道用鐵掀剷雪,也有的戴上棉手套,但更多的是直接用手來滾雪球、抓雪 ,人多力量大,不一會一個雪人就堆成了,用樹枝做胳膊,用幹辣椒做鼻子,最後再用張紙疊個帽子,一個完整的雪人就算是堆好了,小手雖然凍的通紅,但是很開心!

    2.放鞭炮. 過年怎麼能少得了鞭炮呢!什麼‘’竄天猴‘’、‘’煙火炮‘’、‘’水雷‘’……貌似種類還不少呢!幾個小孩在一起放,總要比個高低:看看誰扔的遠,比比誰的最響,最讓我稀奇的是隔壁鄰居家的小叔(年紀大不了我幾歲,只不過輩分在那放著),竟然會製作會響的

  • 11 # 火紅的年代145416573

    童年的時候,我們過年是最嚮往的事。我的童年是改革開放前的集體化制度。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就是生產隊了,每到年關,隊上都會分些過年用的食品,如大肉,粉條,豆腐,還有一些果萊類的。這個時候,小孩子們就圍在分食物的現場。好奇的看著這一堆堆的東西,幫大人們把分到的東西快速時拿回家,又急匆匆的趕來,一直到天黑都不想回家。那個時候,沒有什麼玩貝,只能自己找樂。 正月初一,吃過早飯,穿上新衣,有些根本就沒有買新衣,把舊的洗乾淨。也是歡歡樂樂的出門去,隊裡麥場上,樹起四根又粗又長的木頭,上架一橫樑,粗長的大繩系在上面,這就是鞦韆。成群的孩子們很有秩序的按先來後到依次玩鞦韆。玩夠了就去田間麥地旁,玩撲克,打磚頭。時間就這樣打發了,但歡樂不比現在差。想起童年,我望卻了周圍時一切,又象回到了從前。

  • 12 # ๑我是一隻柒冉子๑

    在我媽媽那輩,童年的時候,他們玩的比我們現在玩得有趣多了。現在無非是手機,電腦等一系列的電子產品,十分枯燥乏味。而他們卻大不同了。

    倒口袋是媽媽小時侯的常項。她說她小的時候,最多的玩具就是口袋、旮旯哈、皮筋和大大小小的球了。每次感冒不用吃藥,只要和小夥伴們在火炕上痛痛快快的玩一、兩輪的旮旯哈保證就好了,那才靈呢!

    旮旯哈 (4個羊旮旯哈、1個口袋),通常是她和朋友們常常在一起玩的。先規定4面全輪一遍,(zhen兒、lv兒、肚兒 ,背兒),然後再做自由動作。口袋上揚、碰到一樣的就抓起來,一個面的用一支手抓2個10分,也可以一起抓3個4個,3個是100分,如果四個都是一樣的抓起來那分就更高了! 如果在抓的時候碰到其他的不是一個面兒的或者抓錯、沒抓住、沒抓全就得“下世”了!通常情況下,誰都不服輸,只好繼續戰鬥,直到家長喊回家吃飯才善罷甘休。

    旮旯哈是從羊膝蓋上取出來的,回到家染上色泡一宿,第二天早上就變成了她們愛玩的小遊戲了。誰家有旮旯哈,可真是惹得其他村裡小孩子羨慕呢。有時候沒有羊旮旯哈,就從豬身上拿。其實都沒有什麼區別,只是豬身上的旮旯哈比較大而已。

    還有許許多多小時侯的遊戲令人至今難忘。

    “抽冰嘎”,自己動手做,軸承下或小藥瓶口處嵌個小滾珠,在冰上、水泥地上或者炕上用鞭子抽動飛快地旋轉。

    “遛鐵環”,用舊的腳踏車圈或8號線圍成圓圈,遛鐵環滿院子跑,或者一邊遛著鐵環一邊上學。

    翻花繩也是集當時媽媽和其他小女孩的寵愛於一身。隨便翻幾下,就變成了十分好看的圖案。

    媽媽當時的遊戲,其實……我也玩過,是媽媽教的。估計以後,這種小遊戲就不會存在了。

  • 13 # 佛在舞新

    八十年代的童年,農村比較窮,但滿足口福之癮是有的。不過童年調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一些營銷號沒有證據的傳播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