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大核桃123
-
2 # 恰似蓮花
我覺的60多歲的人,大部分還是可以作到的,但對8、90年代的人不好說,我兒子己30多歲了,他們的浪費可能也不是故意的,但覺得不和口味就不吃了,他孩子的剩飯沒吃過,而且也不讓我吃,我覺的沒關係。
-
3 # 穿著拖鞋走天下14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唯一選擇,一粒谷三滴汗形容絕不為過,農民種糧不論豐年與災年從不亂費糧食,自古農民的願望是能吃飽不捱餓,聽老輩講,在剛解放初期遇到三年自然災害,糧食欠收,政府傾力救助都餓死了很多人,在一個人多的地方,地下誰掉了一粒蠶豆,但有兩個人同時看到,一個離蠶豆近點,一個遠點,兩個確實很餓,但為了自尊兩個都注視著這顆蠶豆不主動去搶,離近點的假裝不知上去踩住蠶豆不動了,遠點的只好離去。現在很多年青人不知種糧食辛苦,亂費很嚴重,希望浪費糧食者能愛惜糧食,尊重種糧人。
-
4 # 邢行生活志
我能做到,寧可不夠吃,也不能浪費,況且剩飯也不好吃,那首古詩寫的很正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是一個80後,隱約記得小時候過完六一兒童節就放半個月的麥假,秋季還有45天秋假,都是收莊稼的時節。俗話說一麥趕三秋,收麥的半個月,真的非常緊張,整個麥假學校不留作業,就是讓幫家裡幹活的。整個麥假就一個字,累!
我是河北南部,小時候割麥子用人工,鐮刀,後來就有了小型收割機,把麥子割倒平鋪在地裡,然後捆紮,運到麥場,堆放在場院邊上,輪流軋麥子。麥場是家族公用的,叔叔,大爺家的麥子輪流上場,用拖拉機帶上石頭輥子轉圈軋,真的起早貪黑,又熱又髒!
有一年,我一個嬸嬸搶了我家的次序,本該我家攤麥軋麥,一大早去了場裡發現我嬸嬸的已經攤開擺滿了,只能讓她家先軋了。她家麥子軋完就下了幾天雨,我家的麥子還沒軋,垛在場邊淋溼了,幾天不晴天,麥穗裡的麥粒都有點發芽了,幾天陰雨,麥場地面溼水不幹軟軟的,不能軋麥子。我娘急哭了,我爹找朋友借來一臺電動脫粒機,我姑姑也放下自家的農活來幫我家小麥脫粒。脫好的麥粒都白白胖胖的,有的已經漏出了嫩黃色的麥芽!好歹是搶回來了,那年的麥子賣的價格特別低,我娘和那個嬸嬸也有了隔閡。後來我家就在自家地頭開一片麥場,不去和家族幾家去擠了。
再後來有了聯合收割機,過麥就很簡單了,以前5,6個人3天的工作量,聯合收割機兩三個小時就結束了!
最後我奉勸一下各位朋友,要對糧食有敬畏之心,不能浪費。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糧食。浪費一個饅頭,很不在意,不就是5毛錢嘛!一個饅頭的價格是5毛錢,但它的價值,遠遠高於5毛錢。永遠不要把5毛錢和一個饅頭劃等號,糧食是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