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民國時期,吳佩孚一生清廉,被革命軍打敗後,他是靠什麼維持開銷的呢?
0
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吳佩孚在位時沒有撈什麼錢,所以晚年大多是靠他人接濟。也因此吳佩孚多次收了漢奸的錢,鬧得很是難堪。

    在軍閥混戰時期,因為戰敗而下野的軍閥不在少數。這些軍閥有些在任上早就斂財無數,比如說張勳、曹錕等人家產過千萬。按照慣例,軍閥下野以後一般都不再予以追究,私人財產全部保留。所以他們直接去租界當寓公,家裡僕人都上百,即使下野以後日子也過得很滋潤。

    下野的張勳還是一個富翁

    而有些軍閥相對比較清廉,或者說也沒想過自己會倒臺,沒考慮積攢私財,下野以後就只能靠別人接濟。

    像馮玉祥下野以後,他的舊部就大家一起商定出錢供養。韓復渠、宋哲元這種有自己地盤、錢比較多的,每月每人送5000元給他零用。孫連仲這種還帶兵、手裡也有點錢的,隔三差五也送個千八百的過來。其他鹿鍾麟、孫良誠等人也逢年過節送個幾百塊。所以馮玉祥下野以後日子也過得挺滋潤,手下還能養幕僚隨員和一個警備團。

    後來馮玉祥還在國民政府擔任了職務。儘管只是一個虛名,不過收入也不錯。

    馮玉祥靠著舊部的接濟和自己的工資,日子也過得不錯

    還有段祺瑞也沒什麼錢,開始日子就過得比較緊。後來還是老蔣擔心段祺瑞留在華北會被日本人利用,加上為了利用他的政治聲望,有意拉攏,於是請他南下到上海居住,每月給2萬元的特別補助,段祺瑞的日子才過得好起來。

    吳佩孚也是如此,他當權時沒有攢下多少私人財產,下野以後初期只能靠舊部接濟一二,日子也過得緊巴巴。後來還是張學良出面,每月給他4000元的補助,吳佩孚才算手頭寬裕一些。

    東北軍在日本的壓力下撤出河北以後,何應欽接替張學良坐鎮北平。老蔣同樣擔心吳佩孚會被日本人利用,於是命何應欽繼續接濟吳佩孚,保證他的日常生活。

    何應欽也被日本人擠走以後,吳佩孚雖然沒有像段祺瑞那樣南下,徹底切斷和日本人的聯絡,但是也一直不肯和日本人合作,在公開場合也堅持國家主權,拒絕拿日本人的錢,因此日常用度一度又有些困難。

    然而吳佩孚沒有離開華北最後還是出了事。華北漢奸頭子王克敏後來聘用吳佩孚為高階顧問,吳佩孚雖然沒有公開接受這個聘請,但是王克敏給他每個月4000塊的車馬費,吳佩孚的老婆卻偷偷收下了。據說吳佩孚後來直到此事以後,夫妻倆還吵了一架。

    另外大漢奸殷汝耕聘用了吳佩孚身邊不少人,在每年的三節和吳佩孚生日時還會送5000元禮金上門,吳佩孚也會收下。這筆錢到底算舊識之間的人情往來,還是算收受漢奸好處,大家見仁見智吧。

    總之吳佩孚晚年雖然總體上保持住了氣節,但是沒有像段祺瑞那樣果斷南下,和漢奸們之間有些曖昧,可以說這點不如段祺瑞了。

    大漢奸王克敏,吳佩孚和他在金錢上產生往來,這讓他後來頗受批評。

  • 2 # 這個歷史很正

    民國時期是一個極度混亂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裡只有手裡有人有槍那就是一方軍閥,因此在民國時期全國湧現出了七十多個大大小小的軍閥,這些軍閥大多數都是貪財之人,然而卻也有少部分軍閥還算清廉。

    就比如題目中所說的吳佩孚。

    吳佩孚早年任職於北洋,後來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分裂成了直系,皖系和奉系等幾派,而吳佩孚則成為了直系曹錕手下的大將。

    在1920年的時候直皖大戰,吳佩孚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得到了重任,1922年因為反對將國家利益出賣給日本人,於是在這一年爆發了直奉戰爭,再一次直系再次戰勝,而吳佩孚的聲望再次大漲,成為了直系中領頭人物之一。

    但是在吳佩孚兵強馬壯的時候,吳佩孚並沒有向其他軍閥一樣處處取財,而是保持了一個還算清廉軍閥,因此在後來吳佩孚兵敗的時候,儘管吳佩孚家中沒有多少餘財,但是憑藉著早年的積累,他的麾下以及過去的一些老朋友定期都會給他送錢來的。就連張學良都會定期給予吳佩孚5000大洋用以日常開銷。

    即便是在抗戰時期,吳佩孚也仍然保持了一個華人的氣節,並沒有幫日本人做事,即便是生活上比較拮据,也一定都堅定的拒絕日本人給與的高官厚祿。

  • 3 # 澹奕

    對錢沒興趣的另類軍閥,吳佩孚

    有句話叫做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不缺錢的時候可以放一句豪言說對錢無所謂,可到了需要的時候,若是沒錢,就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了。

    北洋時代軍閥割據,功過不提,有兩個人在個人生活方面卻是非常另類,一個是人稱“六不沾”的皖系軍閥段祺瑞,還有一個就是直係軍閥吳佩孚。

    吳佩年輕時是個窮秀才,卻飽讀聖賢書,人稱“儒帥”,他的治軍之道在於以儒將兵,也就是用傳統的道德來維繫軍心,當時的人也稱其為“王帥”,吳佩孚不僅自己恪守傳統道德,而且要求自己所有的部下都如此。

    用吳佩孚的話來說:即此禮教兩字,質言之,就是三綱五常,五倫八德。

    用今天的人的眼光來看,吳佩孚的做法似乎是有些迂,但當時的現實卻是,吳佩孚率先垂範,的確以此聚攏了人心。

    吳佩孚的廉正,為其贏得了極高的聲望,雖然統帥數十萬大軍,但吳佩孚並沒有自己的積蓄,甚至沒有半畝的田產,這在北洋時代的確是極其罕見另類,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其生活的格外儉樸。

    直到三十歲時,吳佩孚才迎娶了髮妻李氏,由於李氏無所出,在吳佩孚之母的堅持下,吳佩孚才納了一房側室,也就是張佩蘭。

    髮妻離世後,張佩蘭成為正室,與吳佩孚鶼鰈情深,但仍舊沒有孩子,張佩蘭也曾讓吳佩孚再納一房,以免吳家香火斷絕,卻被吳佩孚拒絕,甚至有一德國女子追求吳佩孚,各種纏攪,都被吳佩孚以“夫人尚在”給堵了回去。

    廉,是個非常好的品格,不能說吳佩孚做的不對,但這也為後來他晚年的落寞埋下伏筆。

    吳佩孚命運的巨大轉折

    1924年對於吳佩孚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也是其人生的轉折。

    這一年,吳佩孚憑藉之前在直皖戰爭與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的神勇,成功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雜誌封面,當時的《時代》將其稱作“中國最強者”,並認為他是最有可能一統中國的軍閥。

    同一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發生,吳佩孚率軍與張作霖血戰,結果大敗南走,而這次失敗,也代表著吳佩孚徹底走下了神壇。

    兩年後,吳佩孚在北伐軍的打擊下逃往河南信陽,次年,第二次北伐開始,吳佩孚在夾擊包圍之下徹底失敗,遠走四川。

    為何是四川?畢竟對於北洋軍閥們來說,北方才是本營,當時絕大多數的北洋軍閥下野後都會前往天津的租界,天津是北洋的根據地,也是軍閥下野後的首選歸隱之地。

    選擇天津的租界,理由很簡單:

    一來,天津是當時的特大城市之一,各方面的生活有充足保障;二來,天津是資訊交匯之處,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能及時察覺,以便做出反應。

    然而吳佩孚這個人向來對列強不屑一顧,也恥於在租界受到西方保護,再說更重要的是,吳佩孚雖然曾權傾天下,可向來沒有什麼積蓄財產,下野後生活悽苦,天津這樣的大城市,並不適合吳佩孚,所以他只得去四川投奔楊森。

    不過,那時候的四川其實也並不安寧,從1921年開始就已亂成一團,1928年再次開戰,也因此,吳佩孚不得不發表宣告,四川的戰火與他無關,希望不要有人來找他的麻煩。

    1931年大局已定,吳佩孚重新回到了北平,而回到了北平之後的吳佩孚,受到了張學良的接濟,張學良為其安排住處,提供錢財,使得吳佩孚得以安安穩穩種花養鳥,偶爾還參加一些抗日的相關活動。

    晚年的吳佩孚,確實很缺錢

    吳佩孚作為曾經直係軍閥的首領,曾擁軍數十萬,權傾一時,但其一生不過食麥飯耳,從不積蓄財產聚攏財富,既沒有存款也沒有賺錢的產業,可以說是真的一窮二白。

    還在位的時候不覺得,可吳佩孚摔下來之後,才慢慢察覺到缺錢的難處,除了自己,家裡還有很多的丫鬟僕人,此外更頭疼的是,吳佩孚身邊還有幾百號對其死心塌地怎麼都不願離去的軍士,吳佩孚不忍心遣散,只能一直讓他們跟著。

    但這麼多張嘴都要吃飯,總不能喝西北風,開銷是個很大的問題。

    由於實在缺錢,吳佩孚愈發節省,平時幾乎不喝酒,吃飯的時候也沒什麼菜,葷腥油水也難得一見,錢昌照與其見面時,吳佩孚一身粗布麻衣布鞋,根本想象不出是個曾經的大軍閥。

    此外,吳佩孚雖然下野失去了權勢,但依舊頗具聲望,各路軍閥甚至地方豪傑,想要與其結交的比比皆是,早年的四川軍閥大多受過吳佩孚的恩惠,因此吳佩孚落難四川之時,過得其實也還尚可。

    定居北平之後,曾被吳佩孚罵慘了的張學良,依舊對其恭敬有加,雖然不敢明著去見,但每個月還是派人送去食物與銀元,只不過抗戰之後,張學良的接濟就此中斷。

    而在張學良之後,吳佩孚曾經的手下齊燮元接著接濟他,雖然供養不算很多,但對於一直勤儉節省的吳佩孚來說,也夠用的了。

    另外,當時的日本與英美等列強,也想要利用吳佩孚的聲望來謀取利益,所以千方百計對吳佩孚進行籠絡,英國與美國的財團、銀行都曾許諾提供資金幫助其東山再起,日本人也表示會提供軍餉開支,但均被吳佩孚所拒絕。

    尤其是日本人,當時的日本準備謀劃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想要讓吳佩孚做日本人的扯線木偶,做第二個溥儀,為了打動吳佩孚,幾次三番派人登門,甚至出動了土肥原賢二,但全都被吳佩孚所拒。

    有意思的是,除了吳佩孚本人,其夫人張佩蘭也受到了日本人的聯絡,每個月給張佩蘭送去了數千銀元的生活費,而張佩蘭為 了應付家裡的開支,有時也會將錢收下,但決口不提,從來不去勸說吳佩孚與日本人合作,只拿錢不辦事,吳佩孚家的日子也還過得去。

  • 4 # 夏目歷史君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大佬級別的人物,是直係軍閥掌舵人。雖為一方霸主,但為官清廉,不蓄私財。但在被革命軍打敗後,自此不再生活無憂,擺在他面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生活開銷,那他到底是靠什麼維持生計的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名氣吧,畢竟曾是大佬,有聲望。據記載,吳佩孚在下野後,前往四川,幾乎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歡迎並熱情款待。吳大帥,一個差點統一全國的男人,也是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週刊的男人,面子還是很大的,這麼大的面子折成現還是不難的。

    其次就是靠朋友接濟幫助了,比如他的晚輩張學良。雖然當時吳佩孚很看不起張學良,經常把張學良罵的很慘,但張學良還是對這位大爺恭敬有加,每月送去米麵和銀元,讓其不用為錢財發愁。

    最後就是自己比較省吃儉用了,吳佩孚在沒下野前就是很節儉的,所以經濟壓力不像其他下野軍閥那麼大,畢竟從來沒大手大腳用慣錢!

  • 5 # 四川達州人

    吳大帥1929年到我們四川達縣,當時軍閥劉存厚招待一年,幫助擴軍,本地還有很多人都給捐款。後來辦生日,全國各方都派人送禮,這筆錢足夠後面過日子了。

    落魄的吳佩孚:

    割據達州、宣漢、城口、萬源的四縣上將劉存厚以前也牛過,是蔡鍔將軍的同事,曾被北洋承認控制四川軍政,甚至1917年張勳復辟還任命劉存厚為四川巡撫。後面很多軍閥,比如田頌堯鄧錫侯都是劉存厚提拔的。

    劉存厚失敗後蝸居於達縣,被蔣任命為15師師長,1933年5月晉升23軍軍長。但實力非常差,3個師一路軍隊才2.3萬。基本屬於四川軍閥中的看客,也最早被紅四方面軍收拾,1933年10月就被逐出達縣,軍隊只能交給弟弟劉邦駿,然後23軍的番號給了劉湘,所部縮編146師,又被劉湘徹底吞併。劉存厚因此到成都當寓公,1949年被同學閻錫山接到臺灣,好歹混個總統府國策顧問,有領薪水的地方。

    劉存厚為何接待吳佩孚?

    1921年初,劉存厚被四川諸侯討伐,失敗後避在陝西寧強縣割據。1924年,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為川陝邊防督辦,轄區就是這四縣。當時的劉存厚非常困難,兵力5000人,人少無錢無槍,吳佩孚贈送3000支新進口的義大利步槍和一部分軍火,劉存厚才勉強站穩腳跟,瘋狂擴軍到2.3萬。而且,雖劉存厚掛的是國民政府招牌,實際還掛的五色國旗。

    歐洲三八式的義大利M1891步槍:

  • 6 # 潑水大帝

    吳大帥聲望高,當政時愛民愛兵,門生故吏滿天下,所以在社會各階層都有擁戴者。再加上中國傳統的同情失敗者情緒,所以維持生計還不是問題。即使下野流亡也保持著八大處護衛軍這樣龐大的團隊,所到之處迎者如潮前呼後擁,依然是流亡小政府的派頭

  • 7 # 遠近曉歷

    在民國時期,吳佩孚一生清廉,被革命軍打敗後,他是靠什麼維持開銷的呢?我覺得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下深呼吸閉上眼睛,讓我把腦海中的記憶以慢慢的映射出來。我先大至簡單地回顧一下吳佩孚的一生。

    吳佩孚出1874年生於山東蓬萊縣的一戶人家,父母經商。從小勤奮好學青年時期高中秀才,但因與當地土紳不和,1898年轉入天津當兵,1902年在保定陸軍學校學習,1906年得到曹錕的賞識,打了不少漂亮的勝仗(台州之戰、岑崗之戰、興化之戰、福建之戰等)從此平步青雲成為北洋軍閥最高權力的指揮官帶兵幾十萬人馬,管理幾個省份。差點成為一統全國的風雲人物。

    其一、受各地方的軍閥拉攏。

    以上是大至簡述,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在北伐混戰中戰敗無奈退位。因吳為官時比較清廉在各軍閥中算的上屈指人才,許多社會各界人士及地方官員都會接待於他,其中四川軍閥楊森的就是其一。

    其二、受世侄張學良的接待

    其三、特高顧問車馬費

    (特高顧問車馬費)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說白了就是給一個有名無權的職務,也算是一種接濟吧。但我個人而言導致日本特務對吳佩孚的謀害也正是從這個時候便開始。日本人那會是什麼樣的人,得不到你為我所用那乾脆你也不要為他人所用咯。

    其四、不希望他被日本人所用

    吳佩孚的一生甚為傳奇。統領幾十萬軍隊,自己到最後確兩袖清風落得個虎落平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各方都力爭取不讓日本人對其引誘。可笑的是日本人自以為最終能爭取到吳佩孚,確沒想到最後成為笑話。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24年對於吳佩孚來說,是很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吳佩孚憑藉之前在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的神勇表現,成功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時代》雜誌將他稱作“中國最強者”,並認為他比任何一個軍閥都有希望統一中國。

    也是在這一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在率領直軍與張作霖血戰後,主力部隊幾乎遭到全殲。眼見大勢已去,吳佩孚不得不率領殘部倉皇南逃。而這一逃,也代表著他徹底走下了神壇。

    1926年,吳佩孚在北伐軍的進攻下,再次遭到打擊,被迫逃往河南信陽。

    次年,武漢國民政府進行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包圍下徹底失敗。這一次,他選擇前往四川。

    (吳佩孚劇照)

    吳佩孚為什麼要前往四川?要知道,對於北洋軍閥來說,北方才是他們的大本營。但凡北洋軍閥下野之後,通常都會前往天津租界,天津作為北洋系的根據地,向來都是軍閥下野之後的首選之地。一來,天津是當時的特大城市,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有保障。二來,天津靠近政治中心,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下野軍閥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

    可偏偏吳佩孚此人一向對列強頗為不屑,恥於受到外人的庇護。此外,吳佩孚向來不會考慮經營經濟。儘管曾經一度權傾天下,但他卻沒有積累到什麼錢財,因此下野後生活相當悽苦,只能前往四川投奔楊森。

    當時的四川並不安寧,從1921年開始,早已打成了一鍋粥。1928年,四川再次爆發內戰。吳佩孚作為敏感人物,不得不發表通電宣告,四川的內戰與他無關,並以此希望沒有人來找他的麻煩。

    1931年,國內大局已定,吳佩孚終於回到了北平。

    到北平後,吳佩孚的生活總算是有了一些好轉。張學良不僅為他安排了住處,還時常接濟他。吳佩孚也安安穩穩地在家中種種花、養養鳥,時不時研究佛學文化,偶爾也會參與組織一些抗日活動。

    (張學良舊照)

    在後來的幾年裡,吳佩孚本來是有機會東山再起,再一次回到政治舞臺上。但這一次,他卻堅決地放棄了這個機會。

    1935年,日本侵略者妄圖進一步分裂中國,搞一個“華北五省自治”。作為曾擁有極高聲望的吳佩孚,自然是這個傀儡政權最合適的人選。

    為了打動吳佩孚,日本人可謂煞費苦心。除了讓吳佩孚之前的部下輪流來“開導”他之外,甚至連土肥原賢二也親自出山相請。日本人還暗中聯絡吳佩孚的夫人張佩蘭,每月向她奉上數千元生活費。

    為了應付家庭開銷,張佩蘭有時也會收下錢,但卻從不勸吳佩孚與日本合作。

    土肥原賢二見利誘無效,便又開始威逼吳佩孚,以強硬的手段逼迫他聯手,但都遭到了吳佩孚的堅決拒絕。

    終於在1939年,吳佩孚遭到了暗害。

    (土肥原賢二舊照)

    吳佩孚喜歡吃餃子,有一次他被餃子中的骨屑弄傷了牙齦,很快開始發燒,似乎出現了敗血病的症狀。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了一個日本醫生為他治療。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吳佩孚高燒不退,離奇猝死在病床上。

    吳佩孚的離奇死亡,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最靠譜的說法是說,吳佩孚因為長期拒絕並羞辱日本人,被土肥原賢二暗中指派牙醫將他暗害。

    吳佩孚死後,佔領北平的日軍,為吳佩孚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甚至連華北日軍最高司令官也參與了祭奠。並且華北淪陷區的各個省市,均採用了下半旗三日的方式來進行哀悼。

    吳佩孚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民族氣節。早在巴黎和會失敗的訊息傳回中國之後,吳佩孚就曾直接致電大總統徐世昌說:“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對於在五四運動中被逮捕的學生,吳佩孚也是主張“立即放人,否則眾怒難犯”。

    可惜有民族氣節的吳佩孚,最終死在日本人手裡……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檔案》)

  • 9 # 閩藉寫作

    吳佩孚是在軍閥混戰混亂中浮現出來的人物,哪時候吳佩孚多少也是個有官職的人在哪裡出現的,至於他人的生計方面,可能多少有在哪裡去敲炸人在哪裡去維持生計的。再說如果吳佩孚是個清官在哪裡出現的人,活人就會是個清淡的人在哪裡出現的,如果他人活的不知道什麼是鬍子,什麼是屌毛在哪裡出現的人,可能他人就會活的是個奢侈的人在哪裡出現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1m不直接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一秒距離的1/3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