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八星座
-
2 # 易大精深
宋金遼,都是中國王朝,但是宋朝是漢人王朝,遼金學習漢文化,史書都是漢人寫的,所以遼金先天不足,只好列為旁支!
-
3 # 揚明天
正統的存在,要以社會體制的完善程度去看待。宋朝前程唐朝,中間過度五代十國,承接順利。宋朝在於封建社會體制,經濟文化的一個高峰,軍事科技發達,人民富裕。遼金髮源白山黑水之間,是一種奴隸部落社會發展而來,後期發源學習中原王朝,不過略不顯成熟,軍事前期源於北方民族的強悍性格,後期暴露出明顯不足。還有遼宋在檀淵之盟締結的兄弟之邦,半斤八兩不純在誰臣服誰。先說這麼多吧,
-
4 # 詩書棋酒
宋和遼金在當時的情況下,誰也算不上所謂“正統”。因為,對於宋朝來講,北宋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代,統一五代十國的版圖,而未統一幽州及其北方的土地。遼國的立國時間是公元907年,宋是公元960年,遼比宋建國早了53年。也就是說,剛結束五代十國之亂的宋朝,沒有能力消滅遼國,這就造成了另一個“南北朝”。時間帶給北宋的遠不止這些,到了1038年,世居松潘草原的党項人在西北崛起,原臣服於唐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夏州節度使李繼遷反宋,臣服於遼國後佔領了現在的甘肅和寧夏,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建立了以興慶府(銀川)為首府的西夏政權。從此,當時中國的版圖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形成了北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新“三國”。
由此來看,北宋和遼本無正統之說,所謂“正統之說”,只不過是歷史上的漢族士大夫的一種“華夷論”罷了。
-
5 # 赤虎煞
宋遼之間的貢稅只能說是宋為了邊疆免受襲擾化錢買太平之無奈之舉,遼無全面攻佔經營中原的能力和資源,宋無平定邊疆殲滅北遼的良策和兵力,畢竟遼為苦寒之地,以當時的科技技術手段,佔則無用還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宋朝目光來看是不值的!試看今日阿富汗以當年蘇美的國力輪流走了一圈也還是當年風光!有人將宋遼和明清比較在本質上是有巨大區別的!一軍事明朝的屯兵制服由於腐敗和文人地主的吞併似存實亡,可以說明朝的國家武裝力量存在的基礎已經被掏空了,士兵戰鬥力和滿清已無比較的意義!經濟上滿清大力勾結晉商腐化地方官員使大量優質資源湧入關外,乘天災民亂明朝無暇關注邊關,大肆在關內劫掠人口財物,在關外大量啟用明朝棄用漢文人經營奴化漢人達到以漢制漢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火炮技術流入使滿清脫離了人海攻城的人口制約,奠定了入清中原的人力,物力和經濟上的基礎準備,而李自成最後幫了滿清一個大忙!
-
6 # 隨珠和壁
怎麼看?
地位和巴勒斯坦差不多吧?以土地換和平。當然,宋是以歲幣的方式。不過,面對對方的軍事實力。在冷兵器時代,宋的選擇是對的。
千萬別說中華好兒郎,名將如雲這種輕巧話。從古至今,能從南到北統一中國的唯朱元璋而已。中國地勢北高南低,自從燕雲十六州給了北國,中原就沒有軍事屏障了。只能打防禦戰。步兵防騎兵。
更別說宋也可以建設騎兵。去看看中國能產軍馬的都在哪?
北宋檀淵之盟不吃虧。沒有徽欽二帝被金掠奪也是早晚的。南宋劃江而治是不得已而為之,中興四將那水平真能克復全宋?意淫吧?
-
7 # A成義
宋有向遼稱過臣嗎噴子?北宋定都中原佔據江南和巴蜀又是唯一漢人建立的正統王朝!北宋人口一億兩千六百多萬人!遼定都草原佔據沙漠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權全國上下加一起才九百多萬人口!你說遼有什麼資格爭正統呢噴子?
-
8 # 魏東雙
稱臣/妥協是相對勢均的結果,面對數百倍的漢人、充足的物資、本土地位、深厚文化沉澱,任何外來民族都不能小覷。
宋對遼的屈服是財富、軍力強弱下的平衡策略。
除了對遼的外交稱呼,國號、朝廷、軍隊等都沒改變。
真正的佔領,一是移民實之,其次改變原住民的文化思想。蒙、滿、日本都做過。
-
9 # HuiNanHistory
無論是遼、宋、金三朝的哪一朝,對內肯定都不會認為自己不正統,而對外也肯定不會認為其他人正統。
因此,這正統與否的問題主要還是在於後世的評價。
首先需要對兩個謠言進行闢謠:
宋朝沒有對遼朝稱臣。
“澶淵之盟”規定宋朝、遼朝兩國是“兄弟之國”,兩國的皇帝地位平等。
宋朝也不是一直對金朝稱臣。宋朝稱臣於金,這是1141年“紹興和議”的內容,宋朝皇帝必須被金主冊封。
在1165年的“隆興和議”中,宋朝取消了對金稱臣這一項,兩國關係變成“叔侄之國”。
同樣,在1208年的“嘉定和議”中也沒有對金稱臣,兩國關係改為“伯侄之國”。
宋朝雖然是弱勢,但擁有自己的年號、曆法、服制……等等,並沒有完全喪失正統性。而無論是遼朝還是金朝,畢竟沒有統一全國,也不具備完全的正統性。
因此,入元以後圍繞孰為正統的問題,學者們可以說是爭論不休。直到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丞相脫脫等人決定編修遼、金、宋三史,裁定這三朝各為正統,才徹底解決了問題。
其實,正不正統都是後世的說法罷了。
-
10 # 三箭一雕230
北宋從來沒有對遼稱臣,透過澶淵之盟,宋朝獲得了和遼平等的地位,從此以後,可以稱朝而不稱國。千古第一昏君宋徽宗背棄雙方盟約,聯金滅遼,之後又對本國有戰鬥力的部隊拆分、調防甚至解散,盡一切所能為金滅宋,創造了一切有利條件。
-
11 # 十字接頭
追求所謂正統,無非是更名正言順地統治。搶了天下總要說出個理由吧,要不有人不服氣,反抗就難免的。
正統是什麼,要弄清楚。
華夏文明歷史上的朝代更迭,要麼是禪讓,這裡面真的假的都有,更多是逼著人家讓位,當然也要講出道理,反正槍桿子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麼是自封,經過亂世,前朝啥都沒有了,沒人給你禪讓,那就扯一段上天選定之類的,自說自話,自然繼承前朝所有遺產了。
單純從承襲秦漢以來華夏文明體系來說,普遍受認可的是宋王朝。
遼國、金、元,包括大清,其實都是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政權,嚴格來說,都算不得華夏文明正統,無論是政權的組織結構還是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元和清,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中原王朝,純粹的華夏文明體系下的王朝,到了大明的覆亡,其實就不存在了,要不怎麼在當時有亡國一說。
近代以來,為什麼要承認元和清,甚至遼和金呢,講什麼民族大融合,華夏一體,這裡面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
1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正統這個東西本就沒有一個確切的量化標準。歷朝歷代,近乎所有王朝、哪怕是割據政權,都在不遺餘力地強調自身的正統地位。為了所謂正統,改祖宗的、改姓的……大有人在!那麼,遼、金、宋到底誰才是正統呢?
自說自話時期在遼宋、金、宋對峙期間,關於到底誰是正統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一個定論。因為五代時期的“兒皇帝”石敬瑭認契丹為父,使得遼第一次擁有了天朝上國的“正統”地位。此後的後漢、後周及北宋拒絕承認石敬瑭的賣國行為,仍然以正統自居。於是,兩個正統並存的局面出現了……《澶淵之盟》簽訂之後,遼、宋相約為兄弟之國,實際上就是變相承認了這種兩個正統並存的局面。當然,對內依然是自說自話。
金滅遼之後,遼的所謂“正統”自然落到了金的頭上。但是,到靖康時期,這一切都變了。汴京城破、宋朝皇帝被俘,金自然是理所當然認為自己就是天下唯一的正統!在宋高宗另起爐灶稱帝之後,金、宋對峙的局面逐漸形成,宋高宗在對金外交上卑躬屈膝,甚至不惜對金稱臣。對內,宋高宗卻依然在強調自身的正統地位。後來,隨著金、宋的和解,又一次進入了自說自話的階段,金認為自身是正統、宋同樣也自認是正統……
正統並存時期元滅金、宋之後,起初並沒有去糾結誰是正統的問題。因為兩家無論誰是正統,都是為元所滅,元是理所當然的正統!但是,到了元后期,脫脫等人開始組織編纂前朝史,正統問題成了脫脫不得不直面的事情。因為中國古代有慣例,只有正統王朝才有資格單獨修史,割據政權是沒有資格的。那麼,遼、金、宋到底誰算正統呢?無法準確定性!
蒙古人到底是遊牧民族出身,行事果斷、不拖泥帶水,既然無法準確定性誰是正統,脫脫索性將三家都認定為了正統!於是,《遼史》《金史》《宋史》三家並存的局面出現了。換言之,元朝並沒有認定宋為正統,或者說元朝認為三家都是正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夏,西夏實際上也是同時期與三家對峙的政權。但是,因為西夏與蒙古的積怨頗深,加之曾經接受過遼、金、宋的冊封,脫脫將西夏降格為了割據政權,編入了《宋史·夏國傳》。
宋王朝重回正統榜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王朝的過程中打起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大旗。何為胡?在中國古代,胡是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契丹、女真、蒙古自然都是胡。既然“驅逐胡虜”,胡自然是不能被認作正統的,否則明王朝的正統性何在?而且,明太祖在開元建國之前一直奉傀儡小明王為“天下共主”,小明王的傀儡政權——龍鳳政權的國號恰恰就是宋!因此,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考量,明太祖都必須尊宋為正統。就這樣,一個卑躬屈膝、向異族搖尾乞憐的軟骨頭王朝搖身一變成了唯一的正統!
但是,明與宋本身並沒有直接的接續關係,即便是小明王的傀儡政權宋,與當初的那個宋也沒有任何關聯,宋和明之間的元是明太祖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與此同時,蒙古人退回漠北之後,明太祖並沒有打算就此打住,而是派出了徐達為主帥,繼續追擊。換言之,明太祖原本的設想是一鼓作氣拿下北元。雖然因為現實原因,短期內無法達到目的,但明太祖明顯不願徹底放棄。如此一來,就涉及到對元的定位問題了,如果將其定位為外來政權,蒙古故地自然就不是中原王朝的屬地。明太祖將來拿下北元便成了“侵略”,名不正言不順!
最終,明太祖選擇了承認元的正統地位,將自己的明接續到了元之後。此舉直接將元的國土變為了明的疆域。至於北元,名義上仍然是明王朝的國土,只是暫未一統而已。而這,也為將來明徹底一統天下留下了法理依據。當然,隨著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有明一朝並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清王朝最終將蒙古故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之內,而這個法理依據就是明太祖留下的!
如果沒有明太祖將元定位為正統王朝,那麼北元及後來的瓦剌、韃靼便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外國。清王朝將蒙古各部納入版圖、北洋政府收復外蒙古就失去了法理依據。雖然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外蒙古成為了現在的蒙古國,但內蒙古地區仍然是我國的固有領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根子就在明太祖對元王朝正統地位的認定!
-
13 # River
兩個原因可以理解 為什麼宋是正統 第一宋雖然面積較小 但是地理位置確是中原地區 遼金雖面積大 卻是偏遠的北方地區 第二宋是漢人的政權 遼金是少數民族政權 畢竟漢族目前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
14 # 農夫說歷史
宋朝,一個讓人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朝代,分為北宋與南宋,在檀淵之盟後,北宋似乎用盡了全部的運氣,其國力開始衰退,宋徽宗與宋欽宗被俘,北宋滅亡,逃亡後的趙構於應天府重新建立宋王朝,那麼宋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不妨分析分析。
北宋時期的遼與金北宋時可以從版圖看出(見下圖),他的正北方有遼國,西北方最近的有西夏,正西方有吐蕃諸部,西南方有大理,可以說北宋周邊的這些鄰居,除了大理勢力弱小與北宋外,其他還真不是北宋所能惹的,為什麼這麼說?契丹族建立遼政權後,北宋孱弱的政權的只能向強者低頭,其實宋太宗當政之時就想把遼的前身契丹族滅掉,功敗垂成後,反而漸漸看到它的慢慢崛起,北宋看到周邊的形勢,決定要變法革新,可是仁宗、英宗至神宗時期社會趨於穩定,開始彰顯變法的效果後,到了哲宗元祐年間,英宗皇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北宋又開始走起老路,這下的情況下開始了衰敗之路。夏四月癸巳,金人遣楊璞以誓書及燕京、涿、易、檀、順、景、薊州來歸。對於失去的疆域,只能花重金購回。
遼是虎狼,金則是豺狼,都不是溫馴至極的動物,後在金的“幫助”下,遼被打敗,卻迎來了金的掠奪,庚子,童貫、蔡攸入燕,時燕之職官、富民、金帛、子女先為金人盡掠而去。而金的胃口似乎還遠遠不止這些金軍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留在金營,大宋搖搖欲墜,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則是在外招兵,才免於劫難,後輾轉自應天府成立南宋,後遷都於臨安。
小結:北宋自趙匡胤時起就是在邊境上只屯駐較少量的禁軍,這就導致遼、西夏屢屢進犯大宋邊境,在胃口漸漸被養大後,他們要的不是掠奪財物,而是瞄準了大宋的疆域領土。雖然結果改革辦法,卻為北宋的保守派所阻,結果內憂外患一起到來,連皇帝都給人家擄走了,如果不是趙構不在朝內,恐怕大宋就此要謝幕了,因為皇室成員盡數被虜,那樣的話有沒有後來的南宋,還真未可知。
南宋時期的金趙構定都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南宋版圖 見下圖)改元建炎,史稱南宋,廟號宋高宗。宋史稱高宗即位為建炎中興。這時出現的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出現,稱之為“中興四將”,對於金人的進犯,開始予以有效回擊,在岳飛取得捷報頻傳的時候,卻被趙構以金令牌召回,之後更是問罪下獄,直至被殺。再次回到了議和的談判桌前,議和內容要求:南宋放棄黃淮地區,及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這些之外還需要每年進貢。
南宋每年納貢稱臣為代價,得以殘喘存在,後金國內部發生內亂,趙構在五十六時便坐上了太上皇,繼位後的宋孝宗銳意改革,出現短暫的北伐成功,後被迫議和,把原來的稱臣改為叔侄關係,金為叔,宋為侄,但是該“孝敬”的絹銀還是要給的,隨著時間推移,南宋與金國的執政者都在更替,雙方都在發展中,而彼時北方的蒙古開始強大起來,於是蒙古便向宋建議聯合夾擊金國,早已不復當年霸氣的金國,也來使向宋表明唇亡齒寒的道理,沒有被繼位不久的宋理宗所採納,民族仇恨和恥辱終於被一朝洗刷,可是作為南宋屏障頓時化為烏有,南宋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
小結:南宋政權在靠邊打邊談的策略下,與金人屢次訂立協議,代價不僅僅是金銀,還搭上了岳飛等名將的性命,在家國情懷的作用下,後來繼位的宋理宗光盯上了金國,而忽視了新興的蒙古,導致北宋與南宋始終逃不出,剛送一個敵人走,又迎來新的敵人的局面,其根本在於自身還是不夠強大。
主要參考資料:
1.《宋史·卷二十二》
2.《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期·〈宋代· 第一章·波瀾起伏的宋代政治〉》,臺北,地球出版社, 1993年:第252頁
3.時濤,宋巖 .《圖說中國曆代君主帝王213——南宋宋高宗趙構》 :中國長安出版社
4.《宋史》
-
15 # freemaneee
遼金是正統,宋先後稱臣,宗法上遼皇帝是宋皇帝的哥哥,金皇帝是宋皇帝的君父,遼宋的關係就像明和朝鮮的關係,唐和突厥的關係
回覆列表
宋向遼全稱臣是為了避免戰端,但並未改變遼契丹,金女真的少數民族地位,漢人人口占絕大多數文明高於少數民族,漢地開發程度高於少數民族,而且金主中原隨即漢化,契丹滅亡後契丹人也漢化,或被其他民族同化,所以漢人仍然是中國正統少數民族政權仍然實際上的非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