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精人像
-
2 # 中原海天一色V
一個是價格上,非原廠鏡頭一般是原廠鏡頭價格的一半左右,價效比較高,適合經濟條件一般的發燒友。追求畫畫色彩和質感一流的發燒友可以選擇原廠鏡頭。
-
3 # 大樹xa
做了一個攝影發燒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人接觸攝影7年時間.機身從入門到旗艦,中間玩過8個機身,鏡頭玩過12個!
一直是尼康黨,目前原廠鏡頭也有24 70和14 24,還有一個尼康z卡扣50 1.8 s!副廠鏡頭是適馬35和85art,還有騰龍70 200 三代!這個話語權還是有的,當然代表個人使用觀點和感受!
1.畫質方面適馬和騰龍其實已經很強,甚至超過原廠的銳度,當然騰龍720跟原諒有細微差距
2.對焦方面副廠稍微若一些,適馬鏡頭在某些機身跑焦依然出現,反正當時用的850時去成都調的焦,不是鏡頭不好,是機身做了某種引數設定[捂臉][捂臉][捂臉],在800e和d4s和尼康z6沒出現這個問題!對焦速度騰龍速度略慢於尼康三代70200
3. 從虛化層面上看,普通人肉眼真是看不來,看出來的大部分是心裡作用![大笑]
-
4 # 小k印像
所謂非原廠鏡頭,是指除機身品牌外的第三方品牌出產的鏡頭。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其中既包括技術原因,也包括非技術原因:
一、畫質上的差距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畫質方面的差距,包括色彩、解析度、焦外成像質量等。在相同規格的前提下,原廠鏡頭一般都在畫質上更有優勢,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品牌背後強大的設計和研發能力:
當然,這種情況並不是會永遠一成不變的,其實現在以適馬art為代表的高品質副廠鏡頭畫質已經相當不錯了。但原廠鏡頭還是有拿在手中的殺手鐧,最典型的就是鏡頭研磨精度和鍍膜品質方面的優勢,這兩點都對畫質有重要的影響:
適馬105art拍攝
二、做工上的差距其次是做工上的差異,原廠頭價格高、利潤空間大,原廠廠商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巨大的市場。為了牢牢留住使用者,原廠頭在做工上也保持了較高的標準,其中的高階鏡頭更是在堅固性、耐久度、故障率控制等方面有明顯優勢:
而副廠頭在這方面相比,一般耐用度要弱一些,特別是騰龍等品牌一些早期的鏡頭:
三、相容性上的差距最後一個也是原廠廠商的殺手鐧,相容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非技術因素,為了保證自己鏡頭的銷量,自然要有所保留,最典型的就是鏡頭介面資料和相關演算法的加密,否則適馬也就用不著推出單獨的對焦底座了:
綜上所述,原廠頭還是有優勢的,但是副廠頭勝在價效比高,對於普通攝影愛好者而言,高品質副廠頭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畢竟鏡頭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天天攀比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傳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
5 # 途八ge
請領會、通俗點說,原廠是生產機身的公司生產的同一品牌鏡頭。
非原廠是生產機身以外的公司為某相機生產的相容鏡頭,其質量不比原廠差,有的還超過原廠,價格低於原廠,只是相容性不如原廠理論上原廠的更好,無論是從相容性還是各項效能,真理!一分錢一分貨!
-
6 # 紀惆
這個得取決於個人預算,預算充足的話肯定買好的,反之不足就相對次點。但是你得了解什麼事原廠,什麼是副廠,一般我們相機廠商生產的配套那種就叫原廠,例如佳能,尼康。而一些只生產鏡頭的廠商就是副廠,像適馬,還有騰龍這些。以前原、副鏡頭的差別還是挺明顯的原廠鏡頭在對焦,測光,色彩的把控和成像上面都要比副廠的鏡頭要好,不過現在副廠鏡頭有了精進的技術在各方面上都有了大大的提升,所以如果你預算不足的情況下買副廠鏡頭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
7 # 攝影私享會
早年間副廠頭和原廠頭競爭靠的是價格低廉。產品力也不如原廠鏡頭。而看現在的趨勢,副廠頭的價格也開始攀升,相應的是副廠頭的光學素質也大大提高,很多已經超越原廠。比如適馬的ART系列鏡頭,很多規格都是原廠頭所沒有的。最近在用適馬的24-70/2.8 DG DN,非常棒,出乎我的意料。
-
8 # 隔壁老王頭999
我有4支佳能紅圈頭,玩半幅時買過騰龍17-50,10-24。後來入了適馬50定。談談我的看法,原廠鏡頭很少有故障,對焦準確,色彩精準。騰龍SP系列鏡頭不錯,價效比高,輕便小巧,10-24超廣角修過一次。適馬堆料後銳度好,技術指標堪比原廠,笨重,易跑焦。我用5D4調整適馬50定的跑焦,遠處調好了,近處又跑焦,最好只好放棄,恢復原狀,大部分情況下問題不大。
-
9 # 巴特將軍謝
一般原裝來說,所有配件及部件是該品牌自己 或者指定的生產廠家生產的,其出廠標準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品牌好的標準自然高,非原裝的是其他的廠家在沒有經過原有品牌的許可或者批准,對產品的配件進行生產,那麼可想而知,他的產品標準質量很難保證,而且他沒有經過與原品牌廠家進行溝通,很多技術引數全靠自己摸索進行設計,那麼產品的外形或者配件質量與經過認證的廠家就有一定差距了
-
10 # 絕對瞬間人文影像
如果是10年前、或者20年以前,原廠鏡頭在做工,光學設計和成像質量上,對副廠鏡頭構成碾壓式的優勢。當然價格也是副廠的幾倍,不是說副廠沒有好鏡頭,但當時的情況下,副廠只能依靠價格,或者釋出一些原廠未涉及的焦段來吸引購買者。比如當時騰龍的90/2.8微距,適馬的12-24超廣,圖麗 24-40 /2.8這樣的規格。
但近幾年來,隨著光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適馬、騰龍等鏡頭副廠已經在技術上大幅超越,適馬已經成了具有獨立相機和鏡頭的主機廠,和松下、徠卡成為“馬徠松”聯盟;
而騰龍,搭上索尼微單的順風車,出了17-28/2.8,28-75/2.8,75-180/2.8這樣的副廠大三元,甚至賓得的原廠鏡頭都是騰龍OEM。
其他一流攝影廠商,如徠卡、蔡司、福倫達都紛紛加入戰場,而國產品牌,老蛙、中一光學、七工匠等品牌也不甘示弱,不斷設計出優質的鏡頭,甚至遠銷歐美日本市場,贏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
所以呢,目前看來,副廠鏡頭不僅價格有優勢(蔡司等不算),在做工,畫質上也與原廠不相上下,甚至更好,在著名測評網站DXO上,得分最高的前5名鏡頭,適馬鏡頭就佔據第一和第三。
那主要區別在哪裡呢?
一、相容性
某些相機廠商在做相機時,對於鏡頭卡口與鏡頭直接的資料傳送有加密協議,如果不購買專利,鏡頭的相容性就會差一些,主要體現在對焦速度,對焦精度上,或者一些機內功能只開放給原廠鏡頭使用,鏡頭的引數無法記錄在照片裡等……這也是商業競爭的正常手段,副廠可以透過購買專利、破解協議並升級韌體來提高相容性。不僅是鏡頭,包括副廠電池、閃光燈、手柄等配件都是如此。
當然深度合作品牌不算(蔡司和索尼,徠卡和適馬、松下);
二、鏡頭補償
鏡頭因為製作成本和體積的考慮,不可能實現100%完美的光學特性,所以會有暗角,色散,變形等缺陷的存在。而現在的相機,將這些缺陷的資料錄入相機內,透過機內的演算法進行補償,實現完美直出,徹底去規避缺陷。但這功能一般只對原廠鏡頭開放,副廠無法機內直出,只能透過第三方軟體(如PS、DXO )進行。
三、外觀造型
每家相機廠商都對自己的鏡頭在設計上有經典元素的傳承與專利,這些元素作為視覺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副廠鏡頭也有自己的特點,也不可能照抄原廠鏡頭的外觀設計,因此在搭配副廠頭後,可能與相機在整體造型可能不太和諧,當然這個見仁見智,有些人就是比較喜歡副廠的造型。
四、自動對焦
國產的大部分品牌在技術上還未實現自動對焦的功能,只能依靠手動進行對焦。當然這和成本、專利有直接關係,我覺得技術上實現並不是很難,只是需要一點時間,大家有興趣的話,還是多多支援國產品牌。
以上就是我認為副廠鏡頭與原廠的區別。總體而言,副廠的價效比目前是越來越高了,對我們普通使用者來說,購買時有了更多價廉物美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以下照片就是用騰龍,適馬和國產鏡頭拍攝
-
11 # 雲中漫步5908
這個差距太大了,根本無法比擬。我自己買了非原廠鏡頭,是一個300mm的鏡頭,別人推薦可以打鳥和拍花,鳥兒棲息得太高沒辦法打著,拍的花兒畫素也不理想,始終感覺色彩還原效果不好,淡了一個色而缺少了靈氣,這個應該根鏡頭的質量有關係,同樣的設定只換一個鏡頭,拍出的照片就可以啦,說實在的這只是我的分析,對與錯還請友友們評判哦!
-
12 # 椰城宇子
原廠是生產機身的公司生產的同一品牌鏡頭。副廠是生產機身以外的公司為某相機生產的相容鏡頭(如適馬、騰龍等)其質量不比原廠差,有的還超過原廠,價格低於原廠,只是相容性不如原廠 在口袋裡的錢充足的話還是買原廠吧 當二手也好出 掉價慢
-
13 # 阿水攝影師
其實,副廠鏡頭不如原廠鏡頭的說法是在膠片時代就已經流傳開了的。那個時候,騰龍、圖麗、適馬等廠商剛剛開始製造鏡頭時間並不算久(騰龍、圖麗自1950年成立,適馬自1961年成立),相對於當時的徠卡、蔡司而言(那時候佳能、尼康也是小弟弟)只能算是晚輩。而由於是第三方廠商,許多鏡頭技術諸如鍍膜、對焦、變焦、鏡頭做工與原廠自然有所區別,因此綜合比較下來也就在成像質量和操控效能方面存在明顯的差距了。不少使用者也就很自然的認為這些副廠鏡頭不如原廠鏡頭好了。進入21世紀,雖然這些副廠廠商透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已經獲得了長足的技術進步,但在色彩貢獻指數、影象品質控制、對焦、光圈資料傳輸等方面因無法與原廠鏡頭進行完美的相容,很多產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跑焦、曝光不準、偏色等問題。有些副廠鏡頭由於工藝的緣故還存在長時間使用後掉漆等問題,這也更堅定了不少影友認為原廠鏡頭好而副廠鏡頭不好的觀念。
此外,和原廠鏡頭相比,一些副廠廠商還生產出了不少原廠鏡頭所沒有的產品,例如,適馬的18-35mm F1.8 DC HSM 廣角大光圈鏡頭就是所有原廠鏡頭都沒有的新型產品。恆定F1.8大光圈設計使得該鏡頭不但可以獲得一般廣角鏡頭所具有的大視角,還能在其他最大隻有F2.8光圈鏡頭無法拍攝的暗光線下提高1-2擋快門速度,輕鬆完成手持拍攝的任務,並能拍攝到一般廣角鏡頭所不能獲得的大視角、小景深背景虛化的特殊特寫效果。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隨著第三方鏡頭廠商技術能力的不斷增強,以往人們觀念中原廠鏡頭要比副廠鏡頭好的觀念,需要轉變了。而衡量一隻鏡頭的優劣,則需從拍攝應用的目的、所配套的相機相容性、綜合性價比、日後升級空間、鏡頭所採用的各種技術、鏡頭做工以及實際測試效果等多個方面來衡量。同時,在選購鏡頭時,切記盲目的迷信原廠品牌而忽略了鏡頭本身採用的新技術、新功能所給鏡頭帶來的優勢。
-
14 # 林肯大叔vlog
理論上原廠的更好,無論是從相容性還是各項效能,沒錢的就買副廠,一分錢一分貨。
這個副廠不包括什麼徠卡,卡爾蔡司啊……那不是副廠,那是原廠都惹不起的牛廠
-
15 # 眼鏡的七彩陽光
一般而言,原廠頭的成像會更銳利,色彩還原也會更好,其它如形變等指標也好於副廠鏡頭,但副廠鏡頭的價格相對較低
-
16 # 獨行劍客
很多的時候,有些問題,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原廠鏡頭價格相對高昂一些,非原廠鏡頭價格相對更親民。
如果有品牌情結,建議購買原廠鏡頭,如果要求不苛刻,可以選擇非原廠鏡頭。
近年隨著非原廠鏡頭的工藝改進,鏡頭的成像等各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改善,真心而言,若用肉眼去分辨,已經無法真正能夠分辨出原廠鏡頭與非原廠鏡頭拍攝的圖片。
-
17 # 壹紙陽光
1、相容性有差距
由於競爭和技術封鎖等原因,原廠頭鏡頭開發和資料互動的資料不可能完全與副廠共享,這就導致副廠頭在相容性上不佔優勢。原廠的相機配合原廠的鏡頭更穩定和靠譜些,不容易發生故障拍不了。
2、做工、用料、畫質的差異絕大多數鏡頭做工、用料、光學結構、鍍膜、畫質等等要跟原廠相比也會有些差距。不過價格方面大多數副廠要比原廠的便宜很多。但個別副廠鏡頭也不見得比原廠鏡頭差,要看具體型號!
比如,蔡司鏡頭對於尼康是副廠,但是蔡司的一些定焦頭在DxoMarks比較專業的評測中,評分傲視原廠鏡頭,同樣價格也傲視原廠鏡頭。
又比如屢次獲得EISA(又稱影像界的奧斯卡)鏡頭大獎的騰龍,它的70-200/2.8、24-70/2.8,在DxoMarks針對尼康D810的評測中,評價又都高於原廠鏡頭。
3、耐用性和穩定性不同原廠頭用料不一定比副廠奢華,但是光學設計和結構設計普遍更合理,做工平均也好一些,所以穩定性和耐用度都更好一些。
4、原廠鏡頭有升級軟支援的優勢為了提高自己品牌鏡頭的競爭力,原廠頭在後期升級、機身矯正等特殊功能等支援上也佔優勢比如尼康原廠鏡頭失真矯正資料。
所以整體而言,原廠鏡頭還是有優勢,所以老司機推薦原廠鏡頭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副廠鏡頭原廠鏡頭的優劣並不絕對,需要看具體型號和具體機型!
-
18 # 生於吃喝
沒必要神話原廠頭,這要從副廠頭的競爭策略說起,一方面同規格的競爭價效比,通常的做法就是便宜,另一個方面就是推出獨特規格,很多大變焦就是副廠先推出的。所以,原廠和副廠同檔次產品的差距其實是小於原廠不同檔次產品的差異的。另外,還存在另一類副廠頭,各方面都超越原廠,價格也更高,比方說蔡司。
回覆列表
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其特點往往是鏡頭孔徑更大,焦距覆蓋範圍更廣,勁射距離更短,銷售價格更低,總之,為了生存非原廠鏡頭,總想能原廠鏡頭不能儘量取悅消費者
但是從自動對焦鏡頭髮明以來,特別是數碼相機使用的鏡頭,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之間的差距就十分明顯的顯現出來,兩者之間的最大差距就是非原廠鏡頭的自動對焦速度與對焦靈敏度和原廠鏡頭相比都要差一些,此外,非原廠鏡頭出現對焦,不準宕機,或某些功能無法實現的故障率也比較高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現代數碼相機及鏡頭的對焦技術突飛猛進發展而投入,大量研發基金並掌握這一先進技術的領軍人物,恰恰只是原廠鏡頭的製造者,也就是說,數碼相機與鏡頭先進的對焦技術及其中的秘密,目前外洩的比較少,非原廠鏡頭製造者還沒有掌握關鍵的相機與鏡頭的連線,配套技術,因此,他們製造的鏡頭無法與別人製造的相機進行天衣無縫的配合
由於非原廠鏡頭的製造者並沒有真正掌握這些技術,因此,非原廠鏡頭與原廠鏡頭相比,對焦靈敏度低,對焦速度慢,對焦時鏡頭常常會拉風箱,忽前忽後,反覆伸縮,但就是找不到對焦點,在對焦過程中,有時取景屏上甚至也能清晰地映出被射畫面,但鏡頭卻停不下來,又會越過清晰的對焦點,在飛對焦的轄區。找尋並不存在的什麼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