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爸的茶
-
2 # 小宋愛生活
春天來了。,小草們長出了嫩芽。也有不少的野菜。都匆匆的穿出了泥土。有一種叫刺角芽的野菜。也像其他野草一樣。鑽出了泥土。在春天的氣息裡。慢悠悠的生長著。不知不覺中。葉子就長大了。
在春天的傍晚。你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就能看到路旁的刺角芽,沒事兒的時候,你提著籃子到路邊的土裡去採一些,刺角芽的吃法有很多種。我幫大家推薦幾種其中的吃法。
1涼拌。
把刺角芽採回來。清洗乾淨。放入燒開的水鍋中煮上2分鐘,撈出涼水中過涼,再撈出濾水後,放入十三香,味精,蒜末,香油,辣椒油攪拌均勻即可入口。
2包餃子。
把刺角芽洗乾淨,焯水過涼撈出。做成末和打好的肉餡兒伴到一塊包成餃子。也是很好吃的。
3蘸醬
把清洗好的刺角芽洗乾淨,弄點大醬,蘸著,一起吃也是美味可口的。
-
3 # 刺楸
問:春天在農村挖到刺角芽,你認識不?
帶刺的野菜不少,像以蜇人而出名的藿麻(蕁麻)就是其中之一,但蕁麻可作為野菜而食用,知之者甚少。
2、做菜豆腐。提前將黃豆浸泡一天,瀝乾後搗碎,放入大鍋中和刺角芽一起煮,香氣撲鼻。3、做窩窩頭。刺兒菜還可以和玉米麵做成喲窩窩頭,把刺兒菜洗乾淨切碎,和玉米麵挼成團,再搓成一個個窩窩頭蒸熟。
-
4 # 科學興農
刺角芽這個名字很形象,顧名思義也就是帶有刺芽的植物,其實各地方對於刺角芽的稱呼有所不同,老家將其稱之為七七芽,大家認為它具有很好的止血能力,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每逢自己手指劃破,也會掐幾片七七芽的葉子揉成黏糊狀,然後敷貼在手指流血的位置,不能說沒有效果,個人覺得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
關於刺角芽(七七芽)屬於菊科薊屬植物,被稱為刺兒菜、大薊。在農村知道它具有止血能力的朋友不在少數,但是對於刺角芽能吃的說法,恐怕沒有多少人瞭解的那麼清楚,其實大家都能夠拿來止血了,自然不會說有什麼毒性,至少不會讓人吃過之後中毒。
大家見過刺角芽,它的兩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絲狀毛,而且頂端短尖或鈍,基部窄狹或鈍圓,近全緣或有疏鋸齒,無葉柄。而且刺角芽的葉子周邊冒出不少的小刺,這麼多的刺,在我們採摘的時候還要小心翼翼,恐怕扎到了手呢,又如何能夠下的去嘴吃下去呢?
其實大家想的多謝多餘,這些刺確實是不影響食用的,只是刺角芽如果生吃的話,這些刺確實會影響到食用口感,而且刺的存在也當真無法食用,但是如果加工成熟之後卻是完全不影響食用的,在成熟之後這些邊角的刺都會被軟化掉,吃起來不會有什麼不適。
需要注意的是,刺角芽春天時候葉子比較鮮嫩,而且邊角的刺也比較軟和,而如果採摘比較晚,甚至已經長大的話,此時刺角芽的葉子已經出現角質化,葉子偏硬,纖維較多,可以說已經喪失了食用價值。
對於刺角芽的食用,其葉質肥厚,清炒、餃子、包子、雞蛋餅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同其他蔬菜的吃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可能讓大家擔心的還是它存在的那些刺,本人建議可以先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刺基本上就軟化掉了。然後涼拌吃,或者根據我們的口味選擇合適的調料拌成餡,做菜餅,餃子等都是可以的。
-
5 # 青瓦閣
我老家這裡叫七七牙。
這種草在農村到處都是,生命力頑強,一顆七七牙過段時間會蔓延一大片,著實讓農民頭疼。
七七牙的葉面像鋸齒一樣,手觸碰到會有刺痛感。記得小時候喜歡摘它的花來吃,放進嘴裡嚼幾下,嘴裡立刻會變成紅色,像血一樣,小夥伴經常拿來互相嚇著玩。
據說是有止血的功效,不知真假,沒試過,不下定論。
在農村都是拿來餵豬羊的,怎麼吃的倒是沒有嘗試過,也沒有見過別人吃過這玩意。那麼多刺不知怎麼吃得下,感覺味道也不怎麼樣。
-
6 # 惠農圈
可能很多人對刺角芽並不是很明白,但大家總知道小薊總會聽過,被稱呼為刺角芽其實還在於上面有很多的尖刺,在農村的路兩邊、樹林裡、廁所旁總能夠看到,葉片邊緣有很多的尖刺,小時候總害怕這些尖刺會割破手指頭,特別是在割豬草的時候總會避開這種野草。
不過大家都知道它有止血的功能,面板如果有流血出現的話,很多人就會去野外尋找這種東西,將它進行搗碎之後,此時將其敷用在傷口處,這樣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止血效果。
其實這種野菜是可以食用的,但農村中卻很少有人會將它當成一種野菜,畢竟它的葉片上都是尖刺,用上摸著都害怕被割到手,更別說用嘴品嚐了。其實如果是剛長出來的嫩芽,此時的葉片比較青嫩,雖然兩邊有刺卻不是那麼硬,用上手進行觸控也不需要擔心安全。
將其採挖之後就可以放在沸水裡燙煮2-3分鐘,這樣就不需要擔心尖刺會傷害到嘴巴,吃起來還是非常美味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夏天的話,此時的刺角芽的葉片已經老了,這個時候就不能進行採摘食用,吃起來比較苦澀,並不是很適口。
當然其中的營養價值還是很多的,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烹飪的方法也比較多,可以進行涼拌也可以用來清蒸,不然就是做餡料,這樣也可以包上餃子、包子、菜餅,放上調料就可以品嚐,吃起來很清爽,如今就是吃刺角芽的最好時候,大家別錯過!
-
7 # 月生馬宗勝
我吃過,因為鼻子出血住院也不好,醫生說血小板減少,後來院長讓我回家用它與豆麵做糊狀吃,吃了幾天真的好了,從此也沒犯過。
-
8 # 使用者夢語
各位先生不知道吧!這種野菜叫救命菜!在五六十年代的困難時期,就這種萊救活了沒法計算數字的人的命,那時候沒有糧食吃,只有這個野菜長的到處都是。樹葉樹皮吃光了,然後就吃這野菜。我想說它說謝謝!誰也不知道它救了多少人的命。現在國富民強,哪還有人吃它?如果想吃野味,那麼就嚐嚐這個菜的味道吧,其中滋味是過來人才知道的!
-
9 # 魏小白2020
七七菜,拔比較嫩的,回家洗淨,用開水抄一下,用手擠幹水分,放到盤裡!然後搗蒜泥,和燙好的七七菜拌一下就行了
-
10 # 15122939377
我們這叫青青菜(河北滄州),天津這邊叫刺菜。在我們河北困難時期,看到鄰居家把在地理挖來的青青菜放入鹽水中淹幾天,撈出來放入碗中蒸熟或和窩頭一起生吃。那個困難年代教會我們這一代人很多生存能力,而且感覺不到苦。
-
11 # 吃貨無敵777
在我們那裡的吃法是將這些野菜摘洗乾淨,然後切碎,放在面裡一起和麵,讓後用壓麵條的機器將面壓好,麵條的寬度要寬一點大概1-1.5cm左右,然後做成蒜麵條,濃濃的蒜香味,和綠顏色的麵條大大的提高了食慾,我一次能吃一大碗。
-
12 # 祝胖子美食
大家好!據我瞭解,小薊為菊科薊屬植物刺兒菜的乾燥地上部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能,抗菌、抗腫瘤和抗微生物等作用。大薊與小薊成分很相近,外形也相似,但在臨床上的應用仍然存在差異。與大薊相比,小薊力微,長於止血、利水退腫,清心除煩,主治尿血、血淋,優於退黃、消水等 。生於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在民間常做野菜食用 。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關於刺角芽的菜
需要的食材:刺兒菜250克、大蒜6瓣、醋適量、花椒油適量、鹽適量、味精適量、
做法:1. 把刺兒菜清洗乾淨。
2. 煮鍋中加水煮開下入刺菜焯水。
3. 焯好的刺兒菜撈出晾涼。
4. 攥幹刺兒菜的水分,切段備用。
5. 取一隻空碗,將大蒜搗碎,加入鹽、味精、白糖、醋調成碗汁。
6. 炒鍋中加油小火爆香花椒粒撈出花椒粒。
7. 將碗汁澆在刺兒菜上,將花椒油潑在蒜上攪拌均勻即可。
-
13 # 打嗝的七七啊
我認為刺角芽首先可以涼拌,把刺角芽採回來。清洗乾淨。放入燒開的水鍋中煮上2分鐘,撈出涼水中過涼,再撈出濾水後,放入十三香,味精,蒜末,香油,辣椒油攪拌均勻即可入口。
其次還可以包餃子把刺角芽洗乾淨,焯水過涼撈出。做成末和打好的肉餡兒伴到一塊包成餃子。也是很好吃的。
最後就簡單省事,直接拿回家蘸醬吃,把清洗好的刺角芽洗乾淨,弄點大醬,蘸著,一起吃也是美味可口的。
-
14 # 海之聲湛江赤坎中心
刺角芽首先可以涼拌,把刺角芽採回來。清洗乾淨。放入燒開的水鍋中煮上2分鐘,撈出涼水中過涼,再撈出濾水後,放入十三香,味精,蒜末,香油,辣椒油攪拌均勻即可入口。
-
15 # 夏目的太陽
太熟悉了刺角芽,之前不知道它的學名,我小時候算是吃這個菜長大的。看好多人都說不能吃,是餵豬的,難道是小時候我家太窮了嗎?小時候啥野菜都吃,刺角芽、馬齒莧、灰灰菜、地瓜葉、槐樹葉、麵條菜等等。
針對樓主的問題,刺角芽怎麼吃,首先我給刺角芽證明,以我吃了十來年的經驗來看,它是能吃的,而且做好了非常好吃。刺角芽本身沒什麼味道,不僅刺角芽,大部分野菜也是沒啥味道,關鍵看你咋做。刺角芽的那層刺,可能很多人害怕,這個刺做熟了是軟的,不會扎嘴哈哈。
我們家經常用一種做法,這種做法可以適用上面我提到的各種野菜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哈哈,估計只有窮過或捱餓過的才能懂得了。
【豆餅蒸刺角芽】
1.把刺角芽洗乾淨,容易摻雜草。稍微控一下水,不用全部控幹。
2.倒入一點點麵粉或者苞穀粉,讓每片葉上都沾點麵粉。
3.放入秘密武器豆餅子。豆餅子稍微泡下水,軟了掰成小塊,和刺角芽混在一起。豆餅子可能有的人又說是給豬吃的,哈哈現在條件好了,可以自己做豆餅。豆子泡一下,石碾壓成餅,很營養。
4.調蘸汁。醋、鹽、糖、蒜泥、辣椒圈,倒點香油。小時候直接加鹽巴就開吃了,現在可以吃的有儀式感一些。
刺角芽據說還有敗火、止血的作用,現在想想身體這麼棒,當年的野菜是功不可沒的啊。不論是盛世年間,還是窮苦歲月,都有舌尖上的美味。
-
16 # 精選國漫
刺角芽這個名字很形象,顧名思義也就是帶有刺芽的植物,其實各地方對於刺角芽的稱呼有所不同,老家將其稱之為七七芽,大家認為它具有很好的止血能力,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每逢自己手指劃破,也會掐幾片七七芽的葉子揉成黏糊狀,然後敷貼在手指流血的位置,不能說沒有效果,個人覺得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
關於刺角芽(七七芽)屬於菊科薊屬植物,被稱為刺兒菜、大薊。在農村知道它具有止血能力的朋友不在少數,但是對於刺角芽能吃的說法,恐怕沒有多少人瞭解的那麼清楚,其實大家都能夠拿來止血了,自然不會說有什麼毒性,至少不會讓人吃過之後中毒。
大家見過刺角芽,它的兩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絲狀毛,而且頂端短尖或鈍,基部窄狹或鈍圓,近全緣或有疏鋸齒,無葉柄。而且刺角芽的葉子周邊冒出不少的小刺,這麼多的刺,在我們採摘的時候還要小心翼翼,恐怕扎到了手呢,又如何能夠下得去嘴吃下去呢?
其實大家想的多謝多餘,這些刺確實是不影響食用的,只是刺角芽如果生吃的話,這些刺確實會影響到食用口感,而且刺的存在也當真無法食用,但是如果加工成熟之後卻是完全不影響食用的,在成熟之後這些邊角的刺都會被軟化掉,吃起來不會有什麼不適。
需要注意的是,刺角芽春天時候葉子比較鮮嫩,而且邊角的刺也比較軟和,而如果採摘比較晚,甚至已經長大的話,此時刺角芽的葉子已經出現角質化,葉子偏硬,纖維較多,可以說已經喪失了食用價值。
對於刺角芽的食用,其葉質肥厚,清炒、餃子、包子、雞蛋餅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同其他蔬菜的吃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可能讓大家擔心的還是它存在的那些刺,本人建議可以先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刺基本上就軟化掉了。然後涼拌吃,或者根據我們的口味選擇合適的調料拌成餡,做菜餅,餃子等都是可以的。
-
17 # 牧鶴散人
過開水,後瀝乾剁碎加入和好的豆麵水同煮,多攪拌用小火,豆麵沒腥味出豆香味後放邊備用,然後另起鍋,多放大蔥多放點油炒熟炒香後放入備用的青菜繼續同炒,香漂四溢!噢,別忘了放鹽
-
18 # 豫人78
我們淮北地區管它叫悽悽芽,葉子帶刺,困難時期家裡經常吃,味道不好,扎嘴,用文拌點雜麵和豆餅,就是榨過油的豆渣,根本就不好吃,連鹽味都少,現在還能想到那味道!
-
19 # 封心鎖愛AMei
我們老家叫踢踢牙,記得小時候老師教過,這個學名叫蒲公英,現在大家都說這個不是蒲公英了,我們這邊不吃這個,一般都用那種蒲公英泡茶喝,這兩種不同有區別的
-
20 # 老農家族
小時候,只知道這東西止血,手被鏟子割破了,用這個捏碎,放傷口上止血!
工作後,去野外吃農家,才知道這東西可以吃,洗淨揉搓一下,大蒜沫,加醋,香油,涼拌就很好!
回覆列表
一場春雨過後,鮮嫩的野菜蹭蹭的往外冒,很多朋友都忍不住去田間地頭採野菜了。
春天的野菜,除了薺菜,艾葉,蒲公英等,還有一個常見的野菜,就是刺角芽。
刺角芽又叫刺兒菜,中藥上叫小薊。刺角芽雖然很常見,但是相比其他幾種野菜,採來吃的人卻很少,你知道為什麼嗎?原因就是因為它的一身刺!
沒錯,下圖就是刺角芽。
刺角芽的葉片邊緣有鋸齒般的刺,所以跟其他野草有明顯的區別,想必大家到了田間,一眼就能認出來。上圖是剛長出來的樣子,也正是採摘的好時候,等氣溫再上升,就會拔高,開花,其實刺角芽開花也挺漂亮。
刺角芽看起來比較不惹人喜歡,其實,它的功效非常厲害。刺角芽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小時候如果在地裡被樹枝什麼的掛傷了,擦傷了,流血了,家裡人都會採幾棵刺角芽,把葉子揉碎,直接敷在傷口上,很快就能止血了,印象中,鼻子流血也可以用刺角芽開止血。
採到鮮嫩的刺角芽怎麼吃呢?為大家推薦幾種常見吃法,也算拋磚引玉,請大家補充。
1,涼拌。這是大部分野菜的通用吃法,原汁原味。
清洗,過水或不過水都可以,一點兒蒜汁,香油就美美噠!
2,清洗後直接蘸醬。
3,刺角芽炒雞蛋。
雞蛋簡直就是各種野菜的最佳拍檔,有沒有?各種野菜配上雞蛋,立碼蓬蓽生輝,高階大氣上檔次。
4,還有種吃法,做成刺角芽面
首先將刺角芽洗淨,然後將刺角芽剁碎,控汁。
最後,用控出來綠色的汁和麵擀麵條就可以了。
當然,切碎的也不能浪費,可以炒雞蛋,可以炒肉做臊子,原湯化原食的一碗臊子面啊。
朋友們,你認識刺角芽嗎?你們家鄉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別美味的吃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