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索投資
-
2 # 豐豐筆記
就進二十年人民幣的行情,不建議進行存款理財,中國還在快速發展,假如你四十年後才打算取出來用,可能什麼也買不到了。記得我小時候萬元戶已經是我們鎮子上,十里八村都知道的牛逼人物。這才二十年,你拿出來一萬塊說,我是萬元戶,我是萬元戶!別人可能還會可憐你,施捨點給你,以為你是要飯的(當然沒這麼誇張,但是存款一萬塊,你自己就慌了。) 最好投資成產業,或者產品,比如黃金,目前趨勢很好。就算人民幣沒人用了,你拿金子去買東西,人家照樣賣。
最後說幾句笑話,現在也別存錢老了花,稱年輕生三四個閨女,有存款該吃吃該喝喝,及時行樂,眼光別看那麼遠,人快樂就行。等到你退休了,你會發現,哎閨女嫁人了,你手裡又有錢了,,,,
-
3 # 海誓斌誠
假如是月薪6千,月存1千元,按基金定投的方式進行,年化收益率5%,那麼15年後大概有30萬左右,假設現在35-40歲,那麼養老金的額度加上預期範圍內的變化,退休也有1700-2000元每月的收入,考慮到當前的通脹問題,首先30萬元每年收益回報1.5萬,再從本金中抽取2萬每年,你的月可支配約5千元,可維持基本的生活狀態。個人觀點,謝謝[可愛]
-
4 # 財智成功
按月存款而不是選擇社保,作為養老儲蓄,這是很現實的做法,比較適合沒有單位幫助繳納社保的自由職業者和個體戶,這也是本人的選擇。
如果有工作單位繳納四險一金,那麼參加社保是必然選擇,畢竟公司出大頭,自己每個月只扣幾百元。如果沒有工作單位,一個月就要一千多元,繳滿15年後到退休年齡一個月依然拿一千元左右,看起來就沒那麼有吸引力了。
個人存款相對於社保有如下好處:1、無論何時本金和利息都是自己的,可以隨時使用;
2、如果離世較早,比養老金更划算;
3、有好的投資機會時,這筆錢也許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由於社會人均工資是逐年被上漲的,一部分人漲的比較多,統計資料每年都能水漲船高,相應的社保繳費也持續上漲。
如果從2019年開始繳納社保,連續15年下來,20萬不一定夠,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有較大壓力的,畢竟房子、車子、孩子各個方面都要花錢。
既然自己存錢,就要考慮不能比繳納社保更少,年輕時存得越多將來花錢越從容,存的多自然就能花得久。
當前三年期國債年利率是4%,如果按照這一利率水平,每個月存1000元的話,15年後本息能達到25萬元,其中本金18萬元。假如15年後正好退休,到時候存款利率跟現在差不多,那麼選擇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4.18%,每個月能拿到870元利息,跟自由職業者繳納社保拿到的差不多。
如果每月存1500元,15年後本息合計37.5萬元,其中本金27萬元,依然按照4.18%的利率,每月能拿到1306元利息。如果利率不變,這個利息可以一直拿下去,本金始終有37.5萬元。如果錢不夠花可以提前支取部分,生病也可以用。一二線城市之外的居民如果每人能存下這麼一筆錢,養老還是相對有保障的。
這種方式的弊端也要清楚:
1、養老金水平會持續上漲,越到後面拿到的越多;
2、社保跟醫保掛鉤,還要考慮醫療問題,做更多準備;
不管怎麼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養老方案,因人而異,就要因地制宜,自己好就是真的好。
-
5 # 暖心人社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十分複雜的。首先要解決的是:
存多少?你一個月能存多少錢呢?首先,應該看你能掙多少。如果你一個月能掙3000元,每月能存1000元就說明你很厲害。如果你一月能掙1萬元,每月存3000元,也只能算一般般了。
一般來講,收入越低,就要首先滿足溫飽和基本生活需要。這樣積攢儲蓄的難度就越大。低收入群體一定要以參加社保為主,不要過於考慮自己儲蓄養老。
按照目前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和現在的購買力水平: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養老金待遇每月都能拿到800~900元,而且會年年增長。如果我們給別人打工30年,未來退休的養老金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相對於現在3000元的工資,2000元的養老金足夠養老了。
假設我們按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和儲蓄能力,每月能夠存下1000元。
收益有多少?目前來講,我們存銀行長期存款的利率也就是4%~5%之間。個別中小型銀行利率會有優惠,能夠達到5%~6%。三年期儲蓄國債利率4%,五年期是4.27%。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是4%上下。
當然,如果我們對股票進行長期定投,出現牛市及時收回,收益率也是相當可觀的。
假設年化利率能夠達到5%,根據年金終值計算公式,如果我們存15年,到時候本息餘額能達到25.88萬元。
按照30歲開始儲蓄,到60歲開始花費儲蓄養老金,按月積累15年,剩餘15年利滾利。按照5%的年利率利滾利計算,到60歲退休,本息餘額能夠漲到53.88萬元。
老年之後的消費水平我們的物價消費水平增速是多少呢?這個確實不好預計。每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都在2%上下浮動,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但是居民消費類的價格指數普遍浮動很大。
比如2019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長2.2%,但是鮮果價格同比增長42.7%,豬肉價格同比增長21.1%。很多居民服務類的價格,比如理髮、送水是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速一樣的,能夠達到8%~10%。
我們按照物價增長,每年4%計算,30年後的物價大約是現在的3.24倍。52.8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6.6萬元。
如果我們打算將這筆補充養老金用作20年的話,每月可以等額提取3500元,等20年之後就分文不剩了。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價格每月補充養老金1000元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物價增長,相應補充水平會逐漸降低。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儲蓄幾十萬元,很有可能會在自己大病或者兒女結婚的時候花費了,自己仍然會分文不剩。所以,最主要的還是靠社保比較好,只要有條件儘量不要中斷社保繳費。
-
6 # 社保小達人
樓主您好,自己按月存15年的錢,老了以後這15年的存款夠自己花多久?你們有這個打算嗎?我們都知道銀行的存款它是抵禦不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按照活期存款,那麼實際上你的這個存款相對來說它是一個貶值的狀態,所以對我們來講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從今年開始存款,比如說15年以後你可以存20萬,15年以後的這個20萬塊錢,他的購買力實際上跟今天的20萬相比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也就是說購買力會大打折扣,所以說15年以後的20萬也許只相當於今天的10萬塊錢。
所以我們把存款當成自己養老的手段,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方法。因為很明顯養老對於我們個人來講,是長期的一種收益,並且隨著自己退休年限的增加,那麼我們每個月應該來說都要得到一筆固定的收入,這樣的話對於自己的養老才有一種份最基本的保證。所以說我們儘量還是要透過購買社保,最終享受養老金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養老,而不能夠透過存款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養老。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7 # 博文微金融
這個打算不可取,最好想想就行了,不要付諸實踐。
樓主您之所以這麼想,我猜是和養老保險有關吧?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您的意思是不用交了,有錢自己攢著,到老了一樣有錢花,這可不一定啊。
養老保險是強制儲蓄,如果個人儲蓄,不一定能攢這些錢了不是有這樣一個笑話嗎,第一個人對第二個人說,如果你不是這麼經常抽菸,每天一盒煙多少,一個月能攢下多少錢,一年能攢下多少錢,這些年算下來,能買到一臺什麼樣的車了。而第二個人則回覆說,你倒是不抽菸,你攢下的車在哪裡呢?
養老保險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不交養老保險,是不會刻意攢下錢的。不交就不交了,不會可能像樓主所想像的那樣,每月每年都一分不少地把這些錢攢下來。想想看,既然交養老保險都這麼費勁,那想攢下另外的錢也很難啊。
單獨積攢的養老費,想要一直不被花掉很難養老保險如果以0.6的檔來交的話,一年6000塊錢左右,一個月500多,雖然現在打算得很好,但有幾個人能做到這筆單獨積攢的錢不會被花掉呢?不管家庭多著急用錢,都不會動這筆錢,幾十年如一日,可能嗎?現在研究不想交養老費,大多因為沒有單位,只能自己去交,其實也是不小的經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一直存著它們,不去花掉,並不現實。比如,兒子結婚,錢不夠用,這錢拿出來不?不拿,孩子能理解嗎?到時候兒子說,你們交出來吧,你們老了我養活,聽了這話也不交出來嗎?
通貨膨脹的因素一定要考慮沒有比較,就不會有傷害。如果不比較,就不會知道現在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其實挺厲害的。現在跟以前比較一下,就會知道貨幣貶值得多厲害。記得多年前,單位一位大姐唸叨,說是某某小區房價漲價了,漲到1300塊一平了,太貴了,我不想買了。要是現在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覺呢?現在攢下的幾千塊錢,到了老了那天,肯定不值這些錢了。而養老保險,會不停地調整金額,至少要保證基本生活。個人儲蓄則沒有這些功能了。到時候,錢夠不夠花,就不一定了。
我的建議是養老保險,該交還是要交的。有條件,一定交;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交。反過來說,這些年沒有交養老保險,不也沒攢下錢嗎?為了以後自己老年生活無憂,更重要的是不拖累兒女,該交的還是要交,不要猶豫。
-
8 # 顏開文
每個月存錢,用於將來養老,這是未雨綢繆的好方式。
如果是把錢存在銀行,早晚有花光的一天。而如果是採取這種方式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則可以一直領取養老金,直至人去世不在了。
對於未來的事進行預測是比較困難的,由於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資料的回測,得出一點有益的結論。
假設一位1959年出生的自由職業者,在15年前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每月按照社平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到2019年滿60歲退休,他可以拿到多少養老金呢?
1,如果是按照社平工資的12%每月繳費,連續繳費15年,則在2019年滿60歲退休可以領到養老金927元,相當於社平工資的16.17%。
2,如果是按照社平工資的16%每月繳費,連續繳費15年,則在2019年滿60歲退休可以領到養老金1092元,相當於社平工資的19.06%。
3,如果是按照社平工資的20%每月繳費,連續繳費15年,則在2019年滿60歲退休可以領到養老金1258元,相當於社平工資的21.95%。
透過以上歷史資料來看,一般是4~7年就可以回本。從平均意義上講,人活到平均預期壽命,領取的養老金相當於是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有6~11%的年回報。
如果是把錢存銀行或者個人拿去投資理財,會不會保證只賺不賠呢?又能獲得多麼高的收益率呢?我想,如果個人投資年收益率低於8~10%的水平,根本是無法與社會養老保險相提並論的。
因此,考慮規劃養老的正確方式,第一首選是繳納社會保險,其次是個人投資理財。這是已經被歷史證明過的事實,相信未來還將繼續被證明是正確無誤的預言。
-
9 # 懂社保
樓主你好,自己按月存15年的錢,老了以後這15年的存款夠自己花多久?你們有這個打算嗎?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做法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做法,為什麼這樣講呢?既然你有錢存15年,那麼為什麼不將這15年的存款買成社保呢?因為你買成社保以後,將來就可以享受到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待遇,而且這個養老金的待遇是可以領取終身的。
存款這個東西我們都知道存款,你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息,但是銀行存款的利息它永遠是抵禦不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的,也就是說自己的存款在若干年以後,至少在15年以後,它是一個貶值的狀態,購買力絕對不如今天購買力這麼大。所以說存款它是一個貶值的狀態,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合時宜的。
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個錢買成了社保,將來享受養老金的待遇,那麼養老金待遇在計算的過程中是根據你退休之前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的,那麼也就說明,你的這個養老金的待遇實際上是跟你退休當時的退休金計算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說養老金並不會見得很低,而且作為退休人員來說,每退休一年那麼基本上都會增加一次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這個養老金的待遇只會是越拿越多。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10 # 理財經理李玉娟
題主自己想按月存錢,用自己的存款供自己養老,這是種未雨綢繆的好方式,但是真的不可取。
首先,通貨膨脹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就按照題主說的,假設按月存十五年的錢,按15年後馬上你就退休算,(這樣通貨膨脹影響最小),我不列資料了,你只要想想,今年是2019年,往前推15年,2004年,那時候的購買力和現在的購買力,你就知道現在通貨膨脹有多可怕了,會無形中將你的資金吞噬。但是養老保險繳納後領取的退休金是跟著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漲的。
其次,你問自己一句,你能確定每個月存錢,一定能堅持十五年嗎?我想打個問號。這個恐怕絕大多數人是堅持不下來的。我這有一個自己總結的資料,我們支行一些做基金定投的客戶,每個月固定的時候從卡上扣取一定金額,做的時候我都會跟客戶說一句,一定要堅持。結果,差不多60%-70%的人第一年就堅持不住了,20%-30%的第二年堅持不住了,堅持到第三年的,差不多也就10%。當然,這個資料不一定能代表題主,可能題主有堅定的意念堅持。但是生活中不斷有這樣,那樣的小插曲,你一定能堅持交嗎?你一定有能力堅持交嗎?你能確定,家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比如孩子結婚,比如有家人生病住院等,你都不會提前使用這筆錢嗎?未來變故太多,絕大多數人是恐怕是不太能夠堅持的。
再次,存款是安全的方式,但是利率通常不會太多。往往不能跑贏通貨膨脹,而且通貨膨脹是複利的。複利效應可是很可怕的。存款的利率可是根本趕不上的。
再次,不知道題主的意思,是不是自己交就不用交養老了。中國的養老可是跟醫保掛鉤的。這個估計會讓你頭大。
再次,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需要養老金的時間和數額都在增長。別真像小品裡說的,人活著,錢沒了。
總而言之,人活一陣子,花錢一輩子,養老規劃是每個人要做的,而且是要提前做的。如果有單位交社保,一定要交,不要看眼前的利益不交。靈活就業的也最好能堅持交。但是,只交社保,恐怕多數人也是不夠退休之後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的,可以適當考慮商業養老險,或者自己存款作為補充。
回覆列表
假如按每月存1000,收益按照4%老計算,十五年後你將會獲得接近25萬的本息。看你怎麼消費了,加上你的退休金等其他收入養老應該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