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於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2 # 攝星科技
社交平臺改變了讓人與人間聯絡,溝通高效,但人也需要隱私,如果時不時被工作打擾會令人厭煩。可以嘗試將兩者區分開。
-
3 # 可知大叔聊職場
首先,肯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至少可以選擇“對誰可見”。我既可以不過度打擾,又能滿足我的需要。
公司的某些東西也是我們可以作為我們塑造我們自己影響力的一個抓手,畢竟這個社會,誰都可能是一種資源。
就像微商對吧?
第三,我們也得知道,公司和我們是個利益同盟關係。
所謂利益同盟就是,它好了,我才可能好。我好了,它才可能更好。
這一點肯定是相互的。
第四,公司的做法要適度,要有機制。
就如前面所說,員工有很多方式可以應付公司,甚至專門的工作手機。
這對於公司也是雙刃劍。
員工如果牴觸,強行的推行,勢必達不到效果,為了考核而做的動作,而不是主動的,那實際沒什麼意義。
那麼,實際上我們真的很難去界定工作與生活,像楚河漢界一樣畫一條線就可以了。
我是@可知線上
專注職場倫理分析與解讀
即便身在生活,也要做理想的臥底
-
4 # 蝸牛書局
你的微信好友,都是透過什麼方式新增的?
昨天,有位朋友向我吐槽,她興起翻了一下自己的通訊錄,發現工作以來,她的微信好友,幾乎全是因為工作原因加上的。這導致一個頗為明顯的後果是,她的朋友圈,幾乎已經被各個公司的軟文、廣告佔領,個人生活類的內容寥寥無幾。
而她的聯絡物件,要麼是公司同事,要麼就是專案對接人,又或者乾脆是一堆各部門、各專案的群聊。
我建議她,這份工作來不及了,下份吧。
不過最近,我幾乎沒怎麼看見她的分享,好奇之下問她,是不是換公司了?朋友說,當然不是,只是最近從別的同事那裡學到了新的技能,把分享的工作內容改成其他人員不可見而已。
回頭想想,倒有點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意思。
-
5 # 高效工作UP君
我覺得挺正常的,很多事物由於人們的需求和認識的不斷變化存在的意義也在變化。
如果你的工作上需要這麼做你也不能對著幹,除非你辭職工作不幹了。
-
6 # 熱愛生活的龍城老漢
謝謝邀請。繼微商刷屏之後,朋友圈又被工作侵佔,成為公司宣傳推廣的一大渠道。以往的朋友圈裡分享的是每天的新鮮事,如今步入職場再看朋友圈,已經漸漸被各種各樣的推廣資訊佔據:超市員工宣傳超市打折,培訓老師宣傳培訓班課程,公司HR宣傳招聘資訊,各種轉發點贊得禮品的活動等等,勢頭直逼微商。
微信朋友圈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提供親友之間分享生活的平臺。使用者在朋友圈裡最想看到的是朋友之間的一些生活瑣事。步入社會後,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少,缺乏與親友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單獨的私聊又似乎沒有太多內容可說,於是窺視朋友圈的動態便成為了瞭解彼此生活的最佳方式。
過硬的廣告推廣是招致使用者厭惡這類資訊的最主要原因。很多使用者表示看到這類關於產品宣傳的連結或者文字,根本不會細看,都是匆匆劃過。畢竟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誰還想開啟朋友圈再看一些廣告資訊呢?如果有人在朋友圈頻繁刷屏釋出這類資訊,也會讓其他使用者不勝其擾,選擇拉黑。
不光是其他使用者厭惡這類資訊,連轉發者本人也深受其害。很多人表示自己並不想把工作帶到生活中去,可是領導要求每個人必須轉發到朋友圈,然後依次檢視,不發便會被進行思想教育。這種強制性的宣傳讓員工本人也是苦惱不已。有些人甚至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而申請了微信小號,專門用來處理工作事務,將生活圈和工作圈完全分離開來。
轉發工作資訊到朋友圈已經成為上班族們心照不宣的事情,彼此之間也能互相理解。每一次都是領導編輯好發在群裡,大家複製完往朋友圈一發,萬事大吉。千篇一律的文案,加上幾個喜慶的表情符號,努力營造出一種普天同慶的氣氛,這些絲毫無法引起使用者的興趣,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宣傳的效果。
-
7 # 瑤歌夜盡
首先,朋友圈變微信圈這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需要準確看待。
微信剛開始的目的只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和QQ一樣,但比QQ簡單。但是慢慢的就變得商業化了。我們單位上各種資訊的傳播與推廣,都會要求我們在朋友圈點贊評論轉發,或許一兩次還可以,次數多了我們也懶得去評論,只是複製貼上轉發一下。這在我們自身看來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那些經常刷朋友圈的朋友們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折磨,她或他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總會刷到你轉發的對於他們來說無用的訊息,會讓他們產生厭煩你的心裡,也許會遮蔽你的朋友圈動態。
就比如我來說,平時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朋友在朋友圈轉發的各種動態。朋友圈只是我們在工作閒暇之餘來放鬆一下自己調劑品,我們並不希望看到的全是一些無用的微商訊息或是各種產品推廣,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能讓人心情愉悅放鬆的動態,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的是商業化的朋友圈。
朋友圈商業化我們沒有辦法制止,也無法逃避,所以我們只有適應。如果可以,我們分開設定或是申請小號,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這樣既不影響我們的工作,也對我們自身沒有什麼影響。站在單位的角度來考慮,當代各行各業的企業競爭壓力大,稍有不慎就失去去同行競爭的機會,最終被市場淘汰。所以我們單位本身也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認可,希望自己的員工加大對自己的宣傳,進而讓社會更多的人認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從而能夠走的更遠。單位和我們的關係就好比唇與齒的關係,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只有企業發展好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福利與未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離不開我們每個員工的支援。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只有去適應環境。
最後希望你工作順心順意,生活萬事如意!
-
8 # 柴刀L
這個問題我真是有一段很長的心路歷程呀,我是做農業水產品板塊的,專業畢業出來幹了10年了,我是對網路接受度比較慢的人,因為我做實體為主。
最初接觸微信是在2014年,然後把朋友圈變成工作圈是在2015年7月,集團公司裡要求我們的微信成為公司的每一個宣傳口,不斷要求轉發公司的一些連結和資訊。當時我個人非常反感,感覺被侵犯了個人私有的社交軟體,強佔了我的私人空間。甚至這種反感持續了一年多。
所以,我的遲鈍的心路歷程是,從反感,到接受,到去應用和進步。我不是接受了一個公司的強制,而是接受了一個社會的進步,一個資訊時代的進步,一個時代的變遷。包括5G時代的來臨,傳播資訊的速度會更快,更直觀,更多樣,這注定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變得更是緊密和難解難分!迎接變化,跟隨時代。這是我的看法。
-
9 # 向江南折過花
而她的聯絡物件,要麼是公司同事,要麼就是專案對接人,又或者乾脆是一堆各部門、各專案的群聊。
-
10 # 文明留言
朋友圈變工作圈,是一種通病。不管你願不願意,他就在你眼前實屬無奈,當然如果遮蔽也就不存在朋友了,所以自己做什麼事,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尤其是疫情非常時期,有些人更是狂轟濫炸,感覺很不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會好一點,因為大家的認知是一樣的。
-
11 # 青島370205
時代在變化,思維在細化,管理在深化,手段在演化,手機已經變成成本低廉、無處不在、彈指一揮間的工作臺。現代科技無孔不入,推動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朋友圈成為了工作圈,手機成了盛菜的筐,什麼都能往裡裝。不管什麼時間、無論什麼場合,職場上的人們手不離機,時不時的衝入朋友圈裡……其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績效,非朋友圈裡解決不可,關鍵是當領導的要以身作則,不要不論什麼事情、不管白天黑夜、不分輕重緩急的就往朋友圈裡“釣餌”一放,靜待“數錢”了。
-
12 # 肇慶阿偉
但是我仍然不氣餒,因為這是我的工作,我覺得每天有意義的發一些資訊,發一些生活工作的情況,給更多的親朋好友做一些互動,這樣生活才顯得更加的豐富多彩,祝大家元宵節快樂,我是肇慶的的阿偉!
-
13 # 藍天白雲67682315
朋友圈變工作圈至少是沒有強迫性的。它的演變大概來是工作之便的,是省錢省力的好幫手。大的公司每人發一部手機便於工作聯絡和彙報。這是專門為工作服務的手機。由於手機隨科技的發展,用途越來越廣,這是一個好的發展去勢,有利於社會管理向間便化發展。
-
14 # 三維看歷史
今年訊息傳來,風口在社交平臺,心裡正想感謝仙人指路,看到今天這個問題,我不禁在想,社交平臺是風口還是井口?仙人指出的是路還是坑?加小心吧,一切自己來判斷。
-
15 # 這裡是新橋小學
我覺得很正常。微信屬於一種溝通工具 , 它只要便捷 , 成為工作溝通工具是很正常的。就像電話 , 簡訊 ,QQ 和 MSN 一樣 , 這些都曾經成為工作溝通工具。當然,也有人為了區分工作圈和朋友圈用微信雙開,微信分身等功能,使得在一部手機上登陸兩個或多個微信賬號。
-
16 # 王燁讀書會
任何的事都要有個度,任何的事做起來都要相對有更多的考慮,不能只管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的看法法,這樣也不對。
當然,在商業這件事情上,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做事也相對比較難。
-
17 # 奔跑的小聲波win
這是現代人工作人的“通病”
新的模式代替原有的工作模式
也就是新的東西逐步的替代舊的東西
提高了效率
收到了成效,雙贏!
-
18 # Arron
既然是公司要求我們就按照公司要求來就好,有的時候我們變通一下就好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需要按照公司的要求來, 而不是說這不行那不行的。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不好,在領導面前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當然,知道這樣說可能會引起心裡情緒的牴觸,如果說你之前已經發過了,那麼有幾個人是在意你發的這玩意呢?有沒有人說你不要發這些呢?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想的多了,其實沒多少人在意的。開看一點就好了,理解你的人都知道這是你的工作而已。
另外一個,如果說你實在不想讓自己的親朋好友看到這些,你可以重新建立一個微信,現在大部份手機都是支援手機雙開微信的,你可以單獨建立一個工作微信,慢慢的把生活用的微信和工作用的分開就好了。慢慢來,在轉移的時候不要太著急,考慮一下後果,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結果,時間長了你就不會那麼煩了。
-
19 # 遠哥說
怪怪!怪我手賤。這哪是朋友圈,這明明就是本工作日誌,SAM的朋友圈裡充斥著他的工作內容,公司的產品,服務,活動,就連分享的軟文連結也無一不是公司的廣告。入職3個月來,從頭翻到尾,朋友圈裡沒有半點自己的私生活。SAM啊SAM,你曾經是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啊!
我連忙和SAM約了場球,我已經不指望從朋友圈去了解這個朋友的近況了。那天看到SAM,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雙眼無神,跟我尷尬地打了個招呼。朋友圈變成“工作圈”,這當然不是他的本意。只是這是公司裡的“不成文規定”,同事這麼做,組長這麼做,領導天天在下面點贊,豎起大拇指表揚員工與公司“情牽一線”,真是走投無路,騎虎難下。
那些見過面或者沒有見過面的朋友,可以抵制他的一天三刷而不遮蔽拉黑刪好友,已經謝天謝地了。
組長和上司對此是喜聞樂見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能力不行,態度必須要擺出來!SAM苦笑道。
MY GOD !這是什麼工作觀和價值觀,我聽不下去了。
對待工作最糟糕的態度,莫過於拘於表面,忽略內在,“看上去好像很忙很敬業,到頭來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做足了表面文章,忽略了核心實力。矇蔽他人,欺騙自己。惡性迴圈。
相反我身邊幾個業務能力超強的職場精英,點開他們的朋友圈,除了偶爾的工作小結,更多的是他們生姿搖曳的生活,分享美食,分享音樂,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分享滿滿正能量的軟文,即使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初來乍到TA的朋友圈,首先,會把TA當做一個朋友。
工作越來越忙,朋友見面越來越少。綿綿雨季,記得為朋友點一杯咖啡哦~
-
20 # 限量版貴族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移動通訊飛速發展,可以說智慧手機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便捷。從2011年微信誕生,到如今它的全球使用者已經超過了10億。 這個滲透進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聊天產品,在它身上,讚賞和爭議並存。有人說它極大改變並承載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喜怒哀樂人與人的聯絡離不開它;也有人吐槽它具備了太多“反人類設計”,分分鐘想摔手機。 2019年初,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微信之夜”4小時演講中調侃道,“在中國,每天都有5億人在說我們做的不好,每天還有1億人想教我怎麼樣做。” 行動通訊的世界其實也是一個社會,而人與人的交流總會從同學家人到同事、工作需要,漸漸地,朋友圈莫名其妙變成了工作圈。 我不排斥那些創業的人分享一些工作上的感到小突破小成就的事,畢竟是自己辛勞付出的回報和成果。然而常常有一堆人,阿諛領導,轉發一些極其無聊甚至自己都懶得點開的文章,我個人認為這種行為虛偽至極。 朋友圈和工作圈應該劃清界限,工作和生活不能說互不干涉但起碼要各司其職,拼命工作然後熱愛生活不矛盾,都需要認真對待,但是不走心的分享和不交心的同事(少數或者是那些工作需要一面之緣以後再也無交集的)是我所摒棄的。 網上常常有最希望微信新增的功能裡,網友投票排名較高的是,檔案不過期、雙向刪除好友、語音進度條,可以看出其實“工作”需求性質偏多,也可以看出其實,大部人還是介意一些無關緊要的人透過微信窺竊自己的生活。 也希望生活中多一些有自知之明的“不打擾”,少一些工作需要的“加好友”。生活本該是它最溫暖的樣子,朋友圈也不該變成無趣的工作圈。
回覆列表
但是微信還附帶朋友圈功能,可分享超出工作範圍的生活內容,因此附著了營造和維持社會關係的功能,這個是其他溝通工具所不太具有的,包括點贊轉發和評論等等,因此朋友圈就不純粹了。有人會更看重其情感功能,所以不願意發言,或者發言是進行朋友可看的限制,有些人則更利用其社會性的一面,塑造形象,傳播理念。
胡薇認為,相關調查顯示近六成使用者的新增好友主要來自於職場,其實說明了中國人在社交領域中出現的一種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我們是不是還缺少一些工作之外的生活?比如你參與的社團、社群、各種興趣組織等等。
“現代社會的發展,本來是工作跟生活逐漸分離才對。”在胡薇看來,目前由於人們日常社交生活的缺乏,導致大家的很多社交圈反而凝聚到了工作圈當中。胡薇說,從這一角度來講,微信朋友圈正在失去它原來那種私密情感交流的功能,但人還是需要的,所以或許有其他社交工具將會產生,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