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boutwind
-
2 # 靈機先生講國學
你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儒家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好人格,那就是聖人。用(大學)的開頭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就是大學的道理。在明明德就是要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清明就是要愛護老百姓。在止於至善就是要做到盡善盡美。這三點你都能做到,那就是最高的人格,那就是聖人。
-
3 # 峨眉山下白鷺飛
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或者更形象地表述為“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這是儒家學者所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其淵源如下: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性善說”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儒家以“五常”(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基本道德範疇由此形成。儒家“五常”思想貫穿於中華倫理文化的整個發展歷程,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儒家“五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所歸納的道德範疇,具有長期的、普遍的價值和意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和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優良“品牌”,對於我們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
4 # 智囊劉伯溫
1.儒家認為天人合一,我們都是上天的子民,應遵循天地之道,天地之 道便是綱常倫理,這是哲學觀點;
2.儒家的思想家認為大多數子民為“小人”,即:未受到倫理綱常之教化的人,所以必須在綱常禮法的約束下“修身,養性”達到“君子”的地步。所以有沒有受到“教化”,有沒有達到“君子”的要求,是他們眼中永遠的處世原則。
其他都是延伸出的,這兩點是根本。
-
5 # 蟄伏一季
想了解,自己去讀書。它不是行為準則也不是法律條文,更不是聖經、契約。它是文化是思想,可以帶來思考,有所借鑑就好吧。
-
6 # 黑風山黑風洞黑旗首領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諸子百家的功勞,儒家起源於舊封建社會的小農意識,只是被朝廷奉為圭臬,保障自身權威利於統治而大肆宣揚,當老百姓頭腦變得開明以後就不再相信了。
儒家宣揚的‘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本質並不是儒家獨特的產物,而是高等生物的美德共性,不分種族,比如鴉雀反哺、虎狼報恩、尊老愛幼,還有國外的很多宗教也支援友愛互助,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也贊同的,是很普通的道德規範。沒有儒家人類社會一樣發展,比如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發展還更快更好。而儒家門生卻離不開諸子百家,沒有農業你吃啥?沒有工匠你用啥?保家衛國要用兵家和縱橫家,難道靠儒家道德去退敵嗎?別忘了,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道德不過是個虛偽的外衣,背後還是真正的實力說話!
治國理念只看道家(休養生息、沒有道德綁架,、允許自由發揮開腦洞)和法家(嚴格執法、勵精圖治),陽道陰法嘛。儒家的先天兩大缺陷註定了它的窮途末路:1.重傳承輕創新,追求所謂的美德過於走極端,儒家教育越強百姓思想越僵化,幾千年發展,別說產生不出真正的現代科技,連音樂、舞蹈、雜耍、魔術、體育競技等調節生活情趣的都玩不好(玩物喪志嘛);2.沒完沒了的’揚善’卻閉口不談‘如何懲惡’。治國即治吏,關鍵是如何管住壞人不敢作惡,而不是天天盯著好人,極盡所能地約束好人,把好人變成思想刻板、千篇一律的傀儡。儒家該乾的事不去幹,沒用的廢話連篇案牘,讓百姓窮經皓首,算算人生苦短几十年,到頭來卻是一事無成!這種裹著糖衣的慢性毒藥,只會製造出一茬又一茬的披著道德外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對人指手畫腳、道德綁架、講馬列,対己就是放縱散漫、胡作非為、搞自由主義,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沒落的根本原因。
世界列強都是靠儘可能完善的法律法規、財產公示和透明管理體制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沒有一個國家是靠喊口號宣傳道德成為世界強國的。中國目前情況就是重宣傳重教育輕懲處,結果是培養了大量偽君子,最終只能是社會風氣敗壞,老實人吃虧,百姓怨聲載道。
國家興旺要看管理,清廉執政權力公開,嚴厲打擊腐敗和違法犯罪,而不是寄託在虛幻的道德教育、道德綁架。尤其是那些開口 ‘ 中國法律不夠完善 ’,動輒‘ 中國人素質低 ’ 、‘ XX省人坑蒙拐騙偷下賤 ’ 為藉口的謊言、謬論,大家一定要清醒認知,不要被存心不良的匪類所誤導。
還是那句話:國家興亡,朝廷有責。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
7 # R林寶B
教化別人,首先要以身作則,現在光教化可能效果不明顯,人家不聽你的理,只看眼前的錢,因為沒有錢寸步難行。以身作則首先各級政府,行政機構,要健康維護市場秩序,各個行業,各行其道把質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生產有標準合格的產品滿足市場。這樣再加上政治宣傳,法制宣傳相結合使社會越來越有規範,有秩序,走向人人向望的文明社會。
-
8 # 黑與白001
它給出了一個道德標杆。具體實際可操作體系。用它來把人性的優點和弱點進行區分。以道德度量為節點進行區分,從人性的優劣上區分出了等級。進行形式上的約束。極少數人可以做到自律者律己律他,成為典範,等同於聖人,一部分成為可以實現自覺性律己的人,既君子,一部分人需要外部環境進行規範管理性質實現自律。一部分人既不能自律也不受外部環境現實自律,只能以法制懲戒進行壓制性規範。極少數人任何措施都起不到作用,直接放棄用極刑進行極限管制和人為消亡。
對於個體而言,是以修身,養性,養德為範,以家國忠孝情懷為本的核心思想。形式上注重行為禮儀教育進行強化規範。思想上要求所有個體可以遵從。達到一個高度教化的目的。
-
9 # 另外一個老羅
基本利他,聖人即完人。據歷史評說王陽明算一個,其他少數為半個,這個其實無從證偽,需要存疑。
就個人而言,人格獨立,承認彼此的差異,自私和自由。思考彼此共存共贏的規則,方式才是正途。相比結果,程序正義更長效,正義以保護弱勢一方權利為基礎。
-
10 # 童宏倉
孔子的思想是一種封建傳統的思想,孔子宣揚的仁,義,禮,孝,等觀念,以及君子,小人等思想,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思想,主要是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以仁,義,禮,孝,等觀念的實質,是服從,聽從,不得反坑,不得暴動等,是標準和典型的封建計程車大夫形象和人格,這種道德觀念,我們只能批判地吸收和對待。我們知道,孔子是一個教育家,孔子在治學方面有卓越成就,他在教育方面的方法,觀點和言論,是符合實際的,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鑑,值得我們學習。比如,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師,等。因此,我認為,孔子現在能傳給我們的:思想,只能放在教育上和學習中。其他思想也要吸收精華,去其糟粕地應用。
-
11 # 手機使用者60485581866
孔子什麼時候說他是聖人先師了!他只不過是一個智者和實踐者,透過對先人和現實社會的觀察思考,說了幾句對社會認知的想法和勸人的觀念而已!如果孔子在天有靈,他一定會憤怒的!這些根本就不是他本人的思想,是在強姦他的本意!
-
12 # 天福歌
循規蹈矩模板式,
默守常規懦夫魂。
驀然回首浪淘沙,
拍岸擱淺嘆悲憤。
-
13 # 山堅海闊
想成為聖人先問問孔子自己是論語標準的聖人嗎?你如果說是的,那麼孔子言必行,行必果了?再以此為標準衡量,下面可是“坑坑然小人焉”呀?孔子還是小人。只有孔子說了不一定做,才是君子。比如說孝道,要求宰我守孝三年,他自己是在第三年頭上娶老婆,孔母剛死熱孝在身就去赴宴,被陽貨趕了出來。再比如說忠,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衛國三年,衛國內亂,國君請教孔子如何?子曰“軍旅之事謂之學也”跑了。
透過孔子對忠孝的言論與行為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修養水平,在俗人眼裡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當然在君子眼裡這就是聖人。
-
14 # 直男有話說
本人認為聖人也是現在和以前的大眾對一個人的推崇,用現在的話就是推廣和學習。至於規範和聖人的標準,在孔子那個時代,他的標準和要求是被多數認可並且傳承下來。
其實我們周圍或者世界上沒有學習孔孟之學的人做的也很好。最著名的比如特蕾莎修女等。
中國哲學和外國的哲學都是那些對人類或者世界的理解和自我解釋。對我來說學習宗教和哲學起因也許很多人一樣,或人生遇到不能理解的不能解釋的事情和困難,或在追求內心或者思想時的共鳴。
本人沒有用孔孟思想和規範來要求自己,也不把那些聖人的要求來比較其他人。本人只是在遇到或者碰到某事,某種現象時找到多種的解釋和提高最好理解罷了。
至於人格,教化那些儒家的基本正規化對於現在文明程度意義也不是很大了。除了古代為了考取功名爛熟於胸那些人,現在的我們或者將來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看完四書五經呢?
最後本人認為聖人有好多好多,他們都默默地生活我們的周圍。只是我們也已經不在用心去找,去理解了。
-
15 # 勇敢608
儒家的觀念是遵循二字,家國中庸,維護和平,少此爭鬥。.忍和舍的作派,當然對百姓有壓榨統治。所以統治者喜歡。
-
16 # 好玩的國學
哲學史家馮友蘭先生在《簡明中國哲學史》中指出,中國哲學的任務就是教人成聖之道。這也就是說,中國哲學,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甚至是不信鬼神的墨家,其實他們的人格理想都是成為聖人。不過各個學派的聖人的人格境界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教我們努力砥礪自己,最終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正規化。
所謂聖,在古老的中國文字中,其實就是智慧的意思。也就是說,聖人是擁有大智慧的人。儒家的聖人,基本上集中在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這樣的人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有共同點,一是他們為中華先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他們帶領先民們從叢林走向陸地,從狩獵走向農業生產,而且他們是仁者,因為他們具有一顆拳拳愛民之心。所以儒家的聖人有兩個特點,就是仁且智。這個標準的雛形最初由孔子提出。孔子說一個人要修己以安人,然後修己以安天下,就是不斷砥礪提升道德,然後能造福別人造福百姓。
孔子覺得自己還夠不上聖人的資格。但是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孔子就是聖人,因為孔子和上古那些聖人一樣,具有仁和智的特徵。後來在孟子的努力下,將孔子列為聖人,並說孔子是聖人之中的集大成者,歷史上再也沒有孔子那樣偉大的人了。
而道家的聖人,和腳踏實地辛苦勞動治理國家和人民的人不一樣,他們是絕聖棄智的人,是無為而治的人,是清心寡慾的人。而要是用莊子的標準,那道家的聖人就更加玄乎了。聖人是那種取消了一切依賴,逍遙於世的人。
既然題主問的是儒家的人格範式和道德修養的標準,那麼我們就重點談談儒家的人格理想。
孔子曾經說過,做聖人很難做到,要是這社會上多一些君子就好了,這就是理想社會了。所以,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君子,社會上只有君子多了,人們的道德水平就會普遍的提高,那就能實現孔子所說的小康社會和大同世界的理想。
君子最初並沒有道德色彩,主要是指君之子,就是國君的兒子,很顯然屬於貴族階層。但是到了孔子這裡,演變成一個帶有強烈的道德色彩的詞了。孔子認為,君子不是看他的位置有多高,而是要看他的道德水平有多高。也就是說,在高位的有可能是小人,而在底層的也可能是君子。正是由於孔子給君子籠罩了道德色彩,所以儒家必然就要求人們以道德為上,以修身為上,努力修養砥礪道德,從而成為一個君子。
那麼,君子的人格範式又是什麼樣呢?在論語中,孔子根據不同學生問的問題,說了君子好多特徵,總結下來,一個君子應該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君子把正義放在第一位。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則相反。這說明,君子應該是以大義為上。孔子和孟子都提倡在正義與利益面前,君子應該首先選擇正義,實在不行還應該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義利觀。
第二,君子是內外兼修的人。孔子說文質彬彬彬彬,然後君子,樸實超過文采就顯得粗野,文采超過樸實就顯得虛浮,君子應該在內心和外在之間取得美妙的平衡。
第三,君子既是學習的典範又是自律的模範。“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君子應當擁有淵博的知識,還應該自覺地用禮來約束自己。君子是有仁德有愛心的人;是模範遵守社會規則的人;還是勤奮好學具有淵博學識的人。
第四,君子還不能太愛財。孔子說自己對於那些財富,就像是浮雲一樣。荀子說的好,就是以道制欲,最好是安貧樂道。
儒家的第二號人物孟子,對君子的要求更高。孟子認為,君子能自覺儲存心中的善,並且能夠一生追求仁義。孟子認為,君子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君子始終裝著仁者愛人之心,始終裝著禮。心中有仁的人能夠愛別人,心中禮的人能尊敬別人。人與人的關係就像照鏡子,你對別人以善意的微笑,別人還給你溫暖的擁抱;你對別人橫眉冷對,別人可能痛揍你一頓。所以,“能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愛他;能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這就是君子的做人之道。
除此之外,君子不僅要愛人,還要愛物。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說:“君子對於萬物,愛惜它,卻不用仁德對待它;對於百姓,用仁德對待他,卻不親愛他。君子親愛親人,因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因而愛惜萬物。”這個思想到了北宋著名哲學家張載那裡,被總結成著名的“民胞物與”思想。張載在《西銘》中說: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天是我的父親,地是我的母親,在宇宙中人雖然很渺小,但都是稟受天地之氣而形成的,陰陽二氣構成了我的身體,宇宙間的規律規定了人善良的本性。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天地間的人和物都是我的同伴朋友。”與法國哲學家薩特的“他人即地獄”的冷冰冰的判斷不同,中國文化從來都是溫情脈脈的,在以性善論思想為核心的儒家文化看來,他人就是兄弟,萬物就是朋友。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和諧的價值,這也是現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之一。
所以,儒家哲學是“為己之學”,認為在道德修養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和神仙皇帝”,一切都要靠自己。“君子求諸己”而“小人求諸人”,君子從來都是到內心去尋找仁義,小人總是求助於別人,事情成了,功勞是自己的,事有不濟,責任是別人的。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孟子認為,一個有為的人,是一個挺立起自我道德的人;一個真正的君子,應該在道的追求上不斷完善深造自己,從而達到“欲其自得”的自由境界。
-
17 # 倚月數秋
把歷史上的所謂孔孟之道踢下臺,中國近代有中國的教育法
!
-
18 # 網事39222691
就一個字“和”。人和。和氣滅,則無人。
-
19 # 使用者1662981568501
本家是: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贊贊贊。
-
20 # 易道文化論
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功。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治,然後加誅。
回覆列表
孔子的聖人觀還是健康的,起嗎有人味,孟子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和虛偽了,結果真君子和真小人不多,偽君子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