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岩茶道
-
2 # 六堡茶微刊
本人偏愛原產於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的六堡茶,因此常常煮茶也是選擇煮六堡茶(尤其是六堡茶老茶和老茶婆),下面就以煮六堡茶為例,做個分享:
選茶:一般我選,陳年老六堡、老茶婆和茶果陳年六堡茶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經過時光的炮製與雕琢,它已漸漸褪去當初的青澀,若以煮的方式品飲,湯感溫潤醇厚,綿滑細軟,不會因苦澀而難以下嚥。
老茶婆的葉片粗大、老而硬,霜凍前幹茶葉色黃,霜凍後葉色稍深,香氣飄逸,滋味醇和甘甜,拿來直接煮飲,風味甚佳。中葉茶、二白茶、茶果也適合拿來煮著喝,用這幾樣搭配煮飲著喝,口感也相當不錯。
煮六堡茶步驟大致可分為:擇器--備茶--洗茶--煮水--置茶--出湯1、擇器
①建議選用陶製的茶壺,如六堡民間用的土陶所制的茶急、茶煲,陶製茶具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吸附一些茶葉發酵和存放時形成的雜味;陶質茶具的粗獷、大氣,搭配六堡茶,淳樸凝重,更符合六堡茶深厚的陳韻。
②此外,實用、操作簡單的隨水泡、燒水的瓷壺、高溫玻璃壺,也可以用來煮茶。
特別提醒:鑄鐵壺用來煮水泡茶效果不錯,但不適合直接用來煮茶。因為用鑄鐵壺煮茶的過程中,茶葉中的鞣酸與鐵壺釋放出的二價鐵離子,會發生化學反應,合成人體不能吸收的鞣酸亞鐵,長期飲用不利於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且鐵壺煮茶,對茶湯的滋味、顏色都會有影響。
2、備茶 -- 煮六堡茶,一般茶水比1:100左右,建議500ml的水投5~7g茶。對於不同品類、不同年份、不同工藝造就的六堡茶,茶友可在此基礎上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茶水比或者茶品組合。
3、洗茶 -- 可先用蓋碗洗茶兩道,建議先正常沖泡幾道後再煮(如此之意,一方面可作簡單洗茶,另一方面沖泡後再煮,可充分釋放茶的內含物,避免浪費;此外,還可對比沖泡和煮這兩種不同方式所造就的茶,在湯感、香氣等方面的差異)。
4、煮水 -- 山泉水、礦泉水、純淨水都比較適合用來煮六堡茶;而自來水一般硬度較高,水中雜質較多,所以並不建議用來煮茶。(注意水不要投太多,以免水燒開後溢位。)
5、置茶
方法一,可先用煮茶袋將六堡茶裝好做成煮茶包以備用,當水快沸騰時,將茶包放入壺內。
方法二,也可以直接放入茶葉烹煮,待水溫加熱到開,放入適量茶葉(此時勿需加壺蓋),沸騰熬煮2分鐘關火,蓋上壺蓋燜泡3~5分鐘,待茶成後再以濾器過濾茶葉,即可品飲。
溫馨提示:這兩種方法並無無高低好壞之分,純粹視煮茶者自己的喜好而定。建議不要持續高溫煮茶,沸水燒開後,宜小火慢“熬”。
6、出湯 -- 依據具體情況(如茶性和個人口味偏好)來決定煮茶的時間。
-
3 # 茶百事
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利用“茶”,茶葉發展至今已成為我國的國飲。唐朝以前以煮茶、煎茶為主,唐以後流行煮茶,但是煮的為茶沫,宋朝點茶開始流行起來,到了明清時期以蓋碗泡茶成為飲茶的主流,現如今茶的飲用方式已經演變成我們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泡飲,殊不知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靜靜的煮一壺茶也別有一番風味。
煮茶可以將茶葉中的大部分內涵物質熬出,喝的是茶中的精華,如果說泡茶像是涮火鍋,那煮茶則更像是煲湯,茶湯更加濃郁,不論是未飲用過的茶還是已經泡過的茶葉都能熬煮,茶葉也能物盡其用。
目前茶葉家族中的六大茶並非都適合煮茶,總體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①發酵與煮茶
茶葉的發酵程度與飲茶方式的關係很大,發酵程度越低的茶葉茶多酚物質的含量越豐富,茶多酚在高溫沸水的沖泡下很容易浸出,所以未發酵茶、微發酵茶都適合泡茶,不適合煮,久煮口感反而容易變得苦澀。
②嫩茶、新茶宜泡不宜煮
茶葉的嫩度分為很多等級,一芽一葉、一芽兩葉、三葉、四葉的茶的嫩度都是不同的,葉的數量越少茶葉越嫩,嫩茶和剛製作出來的新茶最大的特色就是鮮爽,這類茶就不宜悶泡和煮茶,悶煮反而容易損壞其口感。
調茶就是與其他調味品調和沖泡的茶,最廣為人知就是紅茶類,即使一些沒有飲茶習慣小年輕也一定喝過奶茶,奶茶就是用紅茶沖泡的。在邊疆地區熬煮調茶仍然是很受歡迎的飲茶方式,例如藏家的酥油茶就要用酥油與濃茶熬製。用作調飲的茶最好是煮茶,這樣一來茶湯滋味更加濃厚,加入其它調味品時才嫩保證茶香。
④老茶、粗茶宜煮不宜泡
老茶、粗茶與新茶、嫩茶恰恰相反,粗茶一般葉多杆多,這類茶含有的糖分等物質十分豐富且不易泡出,老茶是經過長時間存放的茶,新茶品的是鮮爽,老茶則重在醇香,所以老茶、粗茶與新茶、嫩茶的沖泡方式正好反其道而行。
這幾類茶適合泡茶:綠茶、黃茶、紅茶、新白茶、新烏龍茶、新生普。
這幾類茶適合煮茶:黑茶、普洱、紅茶、老白茶、老烏龍茶。
煮茶的注意事項
①水溫
在水開始冒螃蟹眼大的泡就可以投茶,而不是等到水沸騰才投茶。
②投茶量
投茶量應該比泡茶的茶量要少,喝茶宜淡不宜濃,當然以自己口味調整投茶量,逐漸就能摸索出最喜歡的口味。
從冒泡開始投茶到茶湯沸騰就可以喝了,時間大概為兩三分鐘,後面續水泡茶時間可以相對延長。
④留根續水
煮茶也不是喝一次性的,喝完一道水要留三分之一續水,否則後續茶湯就會太淡,至於茶能喝幾道水就由茶的品種和品茶人的口味決定。
-
4 # 茶中君
最常煮的是普洱、黑茶、白茶和巖茶,會發現,其實這些茶都不是以鮮爽而著稱的(白茶也不怎麼會煮銀針),都是些相對於綠茶來說口味比較重的茶,口感上有香甜醇厚的特徵。無論是從原料和儲存上看,這些茶的特點就是營養物質豐富,所以煮茶可以很好的利用泡茶剩餘的營養價值。煮茶器具隨意,最好的是銀壺,陶壺也可,甚至鐵壺和不鏽鋼的“隨手泡”也未嘗不可,不過個人認為後兩者會影響口感。
要煮的茶是葉底,大概以上的茶都要泡十來泡,口感上嚴重掉水。茶已經都到了要煮的程度,就並沒有什麼可以品的必要了,而且基本什麼茶煮出來都是類似江米小棗綠豆湯的香氣,所以把葉底混在一起煮也都未嘗不可。煮茶的方法是先拿熱水沖泡葉底,將茶湯倒掉,如果葉底是剛泡過的則此步驟省略。把葉底倒入容器,加涼水漫過葉底,小火慢煮,水開十分鐘即可。
-
5 # 大道至簡990630
煮茶與泡茶是不一樣的,煮茶更需要的是耐心,茶葉選的不對,煮的不到時間都是不行的,有兩種方法煮茶好喝。第一個就是已經是喝過十多道的茶拿來煮,要不然就是直接拿過來煮,不經過沖泡,這兩種方法不一樣,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第一種:要是經過十多道的茶來說,需要它的茶葉底質很棒,最好的是已經存放很多年的那種。
第二種:從未經過沖泡,直接拿來煮的,這樣茶氣更烈,滋味更醇,投放量不要太多,適量即可。具體量需要根據自身而定,宜少不宜多。
溫水入壺的話,滋味比較協調,如果用涼水煮的話,熬煮時間比較長,這樣味道會很濃,甚至難以下嚥。避免乾燒,避免驟冷驟熱。不管什麼材質的容器,為了安全都請不要乾燒。
-
6 # 承藝旗艦店官方賬號
瞅著涼爽的天沒了,心裡莫名很煩,與北方的燥熱不同,南方的悶熱感覺更難以接受,暴雨綢繆時更勝一籌,彷彿呼吸都有些困難。這時候就想來口綠茶,不管茶是好是壞,有這個苦澀清爽的滋味就行,消消火。
夏季不適合飲紅茶、黑茶和發酵程度高的烏龍茶。為何?這些茶滋味醇厚,口感厚重,在炎熱的夏季,只能使人更加煩躁。
平常多飲綠茶,我這人臉皮又厚,經常蹭朋友茶喝,三天兩頭往人家裡跑,當然,皮是厚了點,但不能不要臉,有了好茶,也會上門給朋友送點。朋友倒也有趣,無論什麼茶,喝到味淡了,先不急著換新茶,而是要把這葉底最後煮上一遍,把茶葉徹底榨乾,要說這味道怎麼樣,嘿,跟泡出來的茶湯還真不是一個味。
煮茶這種飲茶方法,實操起來也沒那麼麻煩,當然,沒法隨時隨地操作,平常自個在家不妨試試。西北地區有些地方仍然流行一種叫罐罐茶的傳統特色飲茶方式,先將茶葉投入罐中,放在火邊烘烤,烘烤至合適後,倒入熱水煮一會。
先說說什麼茶適合煮:
發酵程度低的茶不適合煮,未發酵的綠茶和輕發酵的黃茶、白茶和烏龍茶,飲用這些茶類,喝的就是鮮爽,但經過水煮後,沒了鮮爽滋味,也會對高揚的清香造成影響。水溫過高,茶葉含有的苦澀物質浸出更多,反而會使得茶湯更苦更澀,湯色深沉無亮度,葉底完全黃掉了。這都是血的教訓。所以,我友情提示,如果你想煮綠茶、黃茶和白茶,先行沖泡飲用,等幾泡後味淡了,再拿去煮,這樣煮出來的茶湯,有茶味但不苦澀,而且有回甘和香氣,味道倒也不錯。對了,差點忘了跟大家說,不管是什麼茶類,只能煮飲一次,煮完後茶葉就徹底沒味了。
至於發酵程度高的烏龍茶、紅茶和黑茶,這些茶類的原料更成熟,物質含量更豐富,茶味醇厚,很耐沖泡,直接煮的話,茶湯會特別濃,飲用起來有些不適,建議衝兩泡後再煮。
老白茶和普洱這類陳化許久的茶,先洗個兩三次茶後再煮,大火把水燒開,然後放入茶葉,改小火慢煮。老茶的內質豐富,可以煮很長時間,如果茶湯濃度適口,就可以倒出一大半茶湯,然後續水繼續烹煮。你可別倒完,得留一部分,便於保持後續茶湯的濃度。像少數民族的奶茶一樣,從古至今都是用緊壓黑茶。
如果你實在控制不了茶湯的濃度,這樣子,拿個勺子邊煮邊喝好了,就像新手做菜,邊做邊吃(雖然菜炒好了人也吃飽了)。
總結一下,所有茶都可以煮,建議先泡後煮,原料較嫩的茶、有揉捻工序的茶,也就是大部分茶類,如果你能控制好濃度,可以直接煮。原料嫩的茶,物質含量不多,有揉捻工序的茶物質浸出速度極快,茶湯會快速變濃。這些茶都不耐煮,只能煮一次。如果控制不好濃度,那就先泡兩次然後再煮到底。
原料成熟的茶,像黑茶、普洱、老白茶,內質更豐富,可以先泡幾次後煮,可以煮較長時間,中途茶湯濃度合適後,可以先倒出茶湯,然後續水繼續煮。緊壓茶在撬動時會有很多碎茶,可以用紗布包裹,就像燉高湯時那個香料紗包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投茶量問題。如果幹茶直接進行烹煮,投茶量比起平常的沖泡法投茶量,最少也要減少一半,如果還是濃,那就減少三分之二。等水沸騰後放入茶葉開煮,黑茶、老白茶等老茶先“洗”幾次,然後再煮,其它五大茶類新茶不需要“洗”,如果是陳化了幾年的什麼巖茶、紅茶,煮之前也得“洗”幾次。
除了正常煮,還有一種方式是煎,煎是茶葉與冷水一起開煮,直到沸騰。煎茶的茶湯濃度極高,甚至會感覺茶湯的味道有點齁,老茶友可以試一下。煎茶的時候,先將茶葉投入鍋中或者壺中,再倒入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隨後開中火燒至沸騰,最後再改小火慢慢煎煮幾分鐘。比較耗時間,但茶湯的滋味,也能接受。
無論是煮茶還是煎茶,都是一煮到底,中間不要斷斷續續。如果閒,可以試試,味道也不錯,雖然較為麻煩,但一次可以煮一鍋,慢慢喝。
-
7 # 喜多福茶文化
近幾年人們很是崇尚煮茶,辦公桌上,茶臺之上,不乏各種型別的煮茶器具,時常是水花翻滾,蒸汽瀰漫,看上去甚是熱鬧,這樣煮茶究竟是否科學呢?
首先,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論述水有三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還特別強調,燒水至二沸時,舀出一瓢水待用,到三沸時應加進二沸時舀出的那飄水,使沸騰暫時停止,以“育其華”。
其次是水若是一直在沸騰狀態時間久了,大量的水汽化成水蒸氣蒸發掉了,而水蒸氣都是相當純淨的水,因此剩下的水裡的鉛和亞硝酸鹽及其他雜質的佔比就多了對人體不利。
最後是茶葉本身的營養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咖啡鹼和各種氨基酸維生素在沸水沖泡的條件下就可以析出,不需要長時間去煮。
建議大家:煮茶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最佳,長則無益。
-
8 # 小逸說茶器
看茶,有些茶適合用來煮,有些則適合用來泡著喝。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吃茶方式更是豐富多彩,自漢代以來,最早出現的煮茶到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明代出現泡茶,至今為止我們最常用的就是煮茶與泡茶兩種方式,那麼今天茶小逸跟大傢俱體聊聊煮茶與泡茶的區別有什麼區別?煮茶具體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煮茶與泡茶的區別是什麼?1、做法不同煮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煮著來喝;泡茶,直接加沸水到茶葉裡,沖泡來喝。2、投茶量不同泡茶一般茶葉放3—6克即可,口味重者8—10克;煮茶的投茶量減至沖泡量的2/3,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具體比例可以根據茶葉、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調整,原則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濃影響口感。3、口感不同沖泡時間短,出來的茶湯香氣滋味比較明顯,但相對刺激性強,每一泡茶湯根據沖泡溫度、時間釋放出來的內含物質不一樣,每一泡都能泡出不一樣的口感;煮茶,能夠把更多的內含物質給釋放出來,茶湯滋味更豐富,更柔和,煮出來的茶湯,口感順滑,茶湯也會更加甘甜。二、煮茶需要注意什麼?在赤壁中曹操問小喬:“烹茶最難的是什麼?”小喬的回答非常經典:“茶葉、火候、水質、器皿都有講究。比較難的是煮水,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此時用茶,茶品最佳,騰波鼓浪,為三沸,再煮的話,水就老了,不能喝了。”
1、茶葉,什麼茶適合煮?
回覆列表
煮茶其實就是沖泡茶葉的一種方法,不過介於各種茶葉製作方法與工藝的不同。所以得先挑選好適合煮茶的茶葉。如炭焙的烏龍、綠茶等都不適合煮。而普洱、黑茶以及福鼎大白是可以煮的。與泡茶一樣,水的選擇和投放量也挺重要的,選擇弱鹼性的水,根據煮茶壺的大小,適當的茶葉量。理論上小火、低溫慢煮比較合適。茶葉方面選擇內質較豐富的煮出的茶湯比較不錯。再有巖茶的老樅也挺適合煮的。
希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