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童146569245
-
2 # 風雨中的梅雲
應該只剩幾十個人了。不超過五十個。否則,曹操何須哀求關羽放了他?要是有個一兩萬的人馬。就算是敗軍。外帶張遼徐晃。就算是這兩個人都帶傷。曹操也敢直接跟關羽PK。
-
3 # 鼎火648
謝謝邀請!曹操敗走華容道時有多少人?隨身三十人左右。赤壁一戰,曹操帶兵八十萬,號稱百萬。赤壁一敗死傷很多,可每次軍事行動,不可能全部陳兵一線,必有後勤,後援,防守,後備等應付突發事件,要說赤壁一戰,曹操敗走華容道曹操有多少兵,太不好說了,還有一些打散的帶傷的都會陸續歸隊,這個問題問的很尖銳!說他三十萬,五十萬?
-
4 # 胡侃解密三國
赤壁之戰曹操的確大敗,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操也絕沒有演義中那麼狼狽!
要看還有多少人馬,得先看下原本有多少人馬,演義中動輒70萬,80萬的大軍在三國曆史上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赤壁之戰應該是三國參戰人數最多的了,但是估計曹操的軍隊數量也就在10萬到20萬之間,而劉備和東吳的聯軍數量在5萬左右,其中孫權給周瑜的軍隊數量是3萬,劉備軍人數2萬左右。
之前就有分析,所謂的赤壁之戰應該不止一次戰役。分別參考《三國志》劉備、周瑜、孫權、曹操的傳記: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三國志 先主傳》赤壁之戰應該是先是以劉備為主的聯軍在一場遭遇戰中打敗了曹操,然後曹軍發生瘟疫,戰力大幅下降,然後導致在接下來的和周瑜的水軍之戰中被打敗,導致相當一部分戰船被焚燬,而瘟疫又難以控制,死傷越來越多,曹操不得已撤軍,赤壁之戰以失敗告終。
假如曹操當時的軍隊取一箇中間值15萬人,接連兩次被打敗,又加上瘟疫肆虐,曹操軍損失過半的確是有可能的,孫權的傳記中就說:
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一隻軍隊一般死亡超過20%基本就會潰敗,曹操兩次失敗,加上瘟疫,損失必定小不了,但是也絕沒有像演義中那樣只剩幾十個人,如上所說如果曹操真的帶著15萬人去的,回來時保守估計也不會低於6萬人,從後面曹仁的防守也可以看出來,曹魏的兵力依然充足,曹仁跟周瑜對峙一年,期間甘寧偷襲了夷陵,而曹仁還能派出好幾千人去圍攻甘寧,且不耽誤樊城的防守。
綜上來看,曹操撤退時人數應該還有5,6萬人的,絕非演義中只剩幾十人的悲慘情況。
-
5 # 文溪古今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回顧一下當時的人口數量,我們以三國鼎立時期的人口拿來參照。史書記載當時魏國400多萬人,吳國200多萬人,蜀國90多萬人。按照10個人供一個兵(10人一兵已經是窮兵黷武了)來計算,三國的軍隊數量大致是40萬,20萬,10萬。
由此看來絕不可能出現曹操引水陸大軍83萬下東吳,三國演義由於是小說,在一些情節上誇大也是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我估計赤壁之戰開打的時候曹操兵力應該在10-15萬之間,不會高於這個數字。
首先曹操剛平定中國北方沒有多久,邊疆需要軍隊駐守。西北方還有馬騰等人虎視眈眈,所以曹操不會傾全國之力下江南。至於曹操戰敗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曹軍染上了傳染病,現在大家比較公認的是瘟疫。這點史書中也有記載“於巴丘遇疾疫,燒船”,也就是說曹軍倒下了不少人之後,曹操下令把船燒了撤退。一般來說軍隊減員百分之30,這仗基本上就沒法打了。去掉得病死的,戰死的,應該曹操還剩餘7、8萬人。
不是像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只剩十幾個老弱殘兵還被關羽放了。
-
6 # 慄粟觀滄海
如果是根據演義的數字,曹操剩餘的人馬應該不會超過一個營,也就是五百左右,不然的話就關羽那幾百個親兵根本就擋不住曹軍,並且許褚張遼李典也在曹操身邊。如果是根據史實,結合三國時期總人口和軍隊人數,就算赤壁之敗曹軍十不存一(憑曹操的指揮力和曹軍的戰鬥力這種近乎全軍覆沒的結果絕對不可能),曹操剩餘的兵力也應該有兩萬往上。
-
7 # 未鳴讀史
打赤壁之戰不是曹操原先規劃的戰爭,曹操起初南下的戰略構想,只是奪取荊州。
我們先來看曹操南下攻打荊州時帶了多少人馬,《三國演義》裡說是八十三萬,小說不能當真。當時曹操統治的北方大約三百多萬人口,算十人一兵吧,總共大概有三十多萬,除去一半要鎮守各地,剩下十五萬人左右,打荊州不需要這麼多軍隊,再減掉一半,那麼曹操南下帶的軍隊大概就是七、八萬人。
曹操也沒有想到戰事進行得這麼順利,荊州不戰而降,又得荊州兵大概十幾萬人,曹操主要收編了荊州的水軍,大約三、四萬人,這樣曹操當時能打仗的兵力大概就是十一萬左右。荊州望風披靡,劉備又狼狽逃竄,曹操被速勝衝昏了頭腦,志得意滿不可一世。再也聽不進謀士的正確建議,意圖一鼓作氣,一舉消滅劉備和孫權集團。沒想到軍中發生疫病,戰鬥力大幅下降,曹操反而被孫劉聯軍用火攻打敗。
曹操戰敗後也經過了華容道,但是沒有像演義裡說的碰到關羽截擊,因為剛下過雨,華容道坑坑窪窪泥濘難行,曹操就命令那些瘦弱計程車兵在前邊鋪路,路還沒有鋪好,後面的騎兵就迫不及待衝了過去,被戰馬踩死的弱兵無數。
最後我們來算曹操逃出華容道還有多少人馬。赤壁之戰曹操參戰的主力就是四萬荊州的水軍,戰死加上病死的算一半,剩下二萬人;曹操在陸地上的步兵和騎兵基本沒有參戰,但是在潰敗時損失了一萬人,在華容道又踩死幾千人,這樣算起來,曹操最後帶出的軍隊大概在七萬人左右。
-
8 # 眾裡尋她仟百渡
先看看史料對赤壁之戰的記載: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孫盛異同評曰:按吳志,劉備先破公軍,然後權攻合肥,而此記雲權先攻合肥,後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吳志為是。
《後漢書孝獻帝紀》載: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七》載:(瑜)進,與操遇於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繫於其尾。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大半。操乃留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三國志吳主傳》載: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三國志周瑜傳》載: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三國志關羽傳》載: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曹操敗走華容道只是已經失傳的《山羊公載記》上的記載,南朝的裴松之在評註《三國志》時引述了這部分內容,後世才得以知曉。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時引用了這段記載。後世的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應該正是源於這段記載演繹出來的。
至於說到曹操敗走華容道時還有多少人馬,《三國演義》做了比較詳細的描寫:“曹操與張遼引百餘騎,在火林內走”。。。“毛玠救得文聘,引十數騎到”。。。軍”。。。徐晃領著“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凱,有三千北地軍馬,列寨在彼”。。。“操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其餘留著護身”。這樣看來,曹操最初的兵馬有三千多,經過甘寧太史慈陸遜呂蒙趙雲張飛關羽的一路截殺,走出華容道時,“曹操既脫華容之難。行至谷口,回顧所隨軍兵,止有二十七騎”。
當然,《三國演義》只是故事,歷史上應該不是這樣的。歷史上曹操敗退途中,還“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然後才回鄴城。曹操總不至於只留三個光桿將領去守兩個城市。更何況曹仁此後還分兵夷陵攻擊甘寧,還差點攻下來,兵少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在南郡“瑜、仁相守歲餘”,曹仁率兵與周瑜的數萬大軍對峙了一年多,當時曹操應該沒少留兵。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故事裡的事完全是歷史事實,自然也不能把故事情節認作歷史。赤壁之戰曹操敗了,幾十萬人折損大半,這個是有史可查的。如果按後面曹操的兵力部署來分析,曹操帶著近十萬人北逃應該是可信的。也符合史書上“死者大半”的記載。
-
9 # 以史為鑑
曹操赤壁戰敗後走華容道一說其實最早來自於裴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所注引《山陽公載記》的一段話: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贏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贏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就是這短短的幾行字,經過羅貫中的發揮,就變成了凸顯諸葛亮智慧,關雲長忠義的“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
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在給孫權下戰書的時候表示自己麾下有八十萬大軍。孫權收到戰書後,東吳大臣都被嚇壞了,大軍都不發一言。這一點也被《三國演義》所採用,於是誕生了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的故事情節。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三國志但是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戰爭中,關於士兵的數量一般對外宣傳的數字都是經過誇大的,甚至斬獲也都是誇大的,經常出現以斬獲一記載十的情況。這個八十萬顯然是不可能的。
對此周瑜認為曹操大軍充其量二十萬人。
周瑜再跟孫權打氣的時候說:曹操平定北方後率領的步卒不過十五六萬,而且多年征戰沒有休息;這次劉表兒子劉琮投降後,所接納投降計程車兵也不過七八萬。加起來也就二十二-二十四萬人之間。
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原將軍勿慮。”在其他材料中,也有看到曹操“舟車十萬”的記載。
所以說曹操此次南下征討劉表也就帶了十餘萬士兵,荊州投降後,曹操又受降了一部分荊州士兵。曹兵加起來總數在十萬-二十萬左右。
而孫劉聯軍的數量則清晰很多,孫權給周瑜了三萬兵馬,劉備本身擁有的一萬兵馬,以及江夏劉琦的一萬兵馬,總數在五萬-六萬之間。
赤壁之戰雖然在演義中渲染的非常激烈,各種謀略層出不窮,最後曹操又連續中了諸葛亮三次伏擊,最後只率領不多的殘兵敗將逃歸北方,從此曹操專心維護北方,當魏王、準備篡漢去了。
但實際上曹操雖然戰敗,但實際上損失並未傷筋動骨。
三國志-武帝紀中對於這場大敗,只是輕描淡寫的描述為: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倒是周瑜傳記中記載黃蓋假投降,用小船放火,燒到了岸上,曹操:“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但是赤壁之戰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自己燒船撤退:
曹操曾經給孫權寫信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而在孫權的傳記中,也提到疫病和曹操自己燒船而退的記載: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但是不論怎樣說,赤壁之戰曹操的確是戰敗了,各種記載“大破曹軍”、“吏士多死者”、“死者大半”、“死者甚眾”都說明曹軍不論是因為疫病還是火攻,都損失很多,但這些出自敵方的記載,可信度也不高,誇張的可能很大。
但是就算上述提到的曹軍哪怕損失一半,曹軍至少還有十萬左右計程車兵可以一戰,這也是孫劉聯盟佔據荊州後無法更進一步的原因。
另一個曹軍沒有傷筋動骨的原因是,赤壁之戰是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操戰敗後回到北方大本營譙。到了建安十四年三月,距離赤壁戰敗僅僅三個月時間,曹操馬上又開始在這裡重新訓練水軍,積極籌備再次南下討伐孫權。
到了這一年的七月,曹操帶著新訓練的大軍再次南下征討孫權,大軍駐守合肥。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而後面曹操在建安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都曾親自征討孫權。
曹操赤壁剛剛戰敗,第二年就接著發起對東吳的戰爭,如此頻繁的徵兵,很難相信是赤壁戰敗後傷筋動骨的樣子。
所以從這一點上推斷,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損失最多也就一半人,而且這一半人的傷亡中,又有一半是因為疫病的原因,直接因為火燒赤壁戰死的就更少了。
-
10 # 歷史上哪些事
謝謝邀請!演義上說曹操逃出華容道還有二十七騎,火燒赤壁燒慘了孟德,不過曹操肚量大,在哪種情況下還一直情緒沒有低落,一直保持樂觀無所為的形象,不得不佩服曹孟德,真是宰相肚子裡能撐船,演義中說燒死傷曹軍八十三萬,我看這是羅先生誇大其詞,要說打散的也有幾萬,曹操脫險只有二十七騎這個不好說,這是羅先生形容曹操敗的很慘,二十多人我估計也到不了華容道,就算大將對戰光兵也滅了曹兵這幾十騎,估計護曹操出逃的也有幾千人,二三十人逃也逃不出來的。
回覆列表
曹操既脫華容之難,行至谷口,回顧所隨軍兵,止有二十七騎。這是羅貫中在書中第五十回的原話。另外有個謀士程昱,眾將裡面有名有姓的有許褚`徐晃`張遼丶李典。所以說跟隨曹操從華容敗逃的實際人數應該只有三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