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azhiliang
-
2 # 哥就位
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除了目前的地球之外,我們科學家也在宇宙一直在尋找著可以成為第二顆地球的星球。而這次科學家在距離地球8億公里的宇宙中,找到了兩顆巨大的星球就是木衛二以及土衛二,在這裡或有大量的海水,在星球上躲藏著,進而科學家對這兩顆衛星開始了精密的研究。
GIF
木衛二跟土衛二都比較龐大,在外觀上,體積質量均達到了大星球的標準,只不過這兩顆星球在表面溫度上是處於比較低溫的。
木衛二的氣溫在零下100攝氏度左右,而土衛二就在零下80度,相比於紅巨星火星有著寒冷的環境,而在衛星圖上看到的星球情況上來看,都知道這兩個星球表面出現了裂痕,那麼這說明內部有水資源的隱藏。
科學家順著這樣的思路推敲,很有可能在這兩個星球上有著耐寒的微生物在這裡存在著,並且還在地表內部。再加上這兩顆星球的氣候環境,是非常適合生物在這裡生存只不過溫度稍微低一點,對於耐寒古生物來說確實是不錯的地方。
-
3 # 東方亮57
超級地球,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名稱,類地行星有很多很多,何止兩顆,但又能解決人類的什麼問題呢?自古人們就傳說天上有天堂,還傳說天上有佛淨土,但誰又能去得了呢?誰又真見過呢?都是浮雲。有那麼聰明的頭腦,掌握那麼高的科技,為什麼不現實一點,想辦法保護好地球呢?
類地行星,類似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地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看上去相似,但並不適合人類生存。
-
4 # 東部雄獅
去不了講個蛋?月球都沒搞定想那麼遠幹嘛?月球才38萬公里而已。現在給你個一兩光年生態跟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又能咋的?你還能特麼瞬間移動過去?以現在的科技造的宇宙飛船,除了月球哪都別想。
-
5 # 黑洞來客
首先,應該說,目前已經發現的超級地球是非常多的,不僅僅只有兩顆。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超級地球這個概念的出現。人類一直以來希望尋找到類似於地球的系外行星,從而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有朝一日能夠進行可能的移民。所以天文學家就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就尋找可能的行星。終於在90年代初,找到了第一個系外行星。自打那個時候開始,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找到了3700餘顆地外行星。然後對這些行星的大小做了一番統計以後發現,絕大多數的行星大小尺寸都要比地球大,但是比海王星要小,它們的質量是地球的幾倍大。而在我們太陽系當中,是沒有介乎於這兩者之間的行星,所以為了方便稱呼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天體,就給他們起了一個獨特的名字,叫“超級地球”(見圖,從左向右第三個柱狀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類天體應該是在宇宙當中普遍存在的。在2017年年初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距離我們40光年的系統,這個系統中包含了7個行星,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行星都非常類似於地球,大多數的行星比地球只稍微大一點,因為中心的一個褐矮星,要比太陽的質量小很多,所以這些行星距離中心恆星的距離也很近,最近的一顆行星只需要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可以繞轉一週,而最遠的行星,只需要大約20天的時間繞轉一週。更為有趣的是,這7顆行星當中,有3顆行星被認為是很可能會存在液態水的,所以很可能會有生命存在。儘管有可能會有生命存在,但是我們還沒有探測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所以天文學家還在繼續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夠利用望遠鏡找到其它行星上的生命。
-
6 # 擦肩而過的世界
宇宙裡有無數超級地球,有存在環境比地球還優越。本宇宙還存在一顆巨大大陸.相當於整個太陽系面積,距離太陽系8000億光年,巨大引力吸住恆星,恆星軌道圍繞這顆巨大行星公轉,這顆行星形狀特別類似地球大陸板塊,宇宙所以星球絕大部分形狀圓形,因重力關係形成。巨大碎片形成類似地球大陸板塊形狀星球只有白天和黑夜為一天,沒有年月概念,沒有類似地球月球衛星,沒有潮汐變化,有濃厚大氣層,含氧量高,少量二氧化碳等,平均溫度25℃初夏感覺,存在類似地球史前巨形各種動物和巨形茂密植物各種花草,還要存在非常智慧機靈小型動物,海洋麵積非常大存在許多各種巨形魚類,天空飛著巨形鳥類和小鳥並存,所有物種還沒有進化到文明物種階段~超級地球是洪荒大陸~巨大星球大爆炸碎片,剩下二塊大碎片,其中一塊大碎片造成當時宇宙裂縫,後代女媧補天傳說;現在存在兩個宇宙之間,漂浮無邊無際時空裡。形成巨大大陸板塊面積星球存在許多變異巨形智慧物種等。
-
7 # 映象科普
超級地球地球是有被發現的,但是其數量就不太確定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不止兩顆。首先說一下超級地球的概念:超級地球一般指的是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們在太陽系內發現了很多的體積巨大的類地行星,顧將其稱為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它們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2015年,天文學家稱發現一個擁有三顆“超級地球”的行星系統;12月,澳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
超級地球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同小可,尋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外行星,一方面有利於緩解日益衰竭的自然資源,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為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方向。雖然近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在尋找超級地球,但是真正的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少之又少,以下簡單列舉幾個已經發現了的超級地球:
格利澤876d於2005年發現,其質量估計為地球的7.5倍大,但是由於距離恆星過近,其表面溫度或可達到650℃
銀河系深處超級類地行星於2006年發現,距離太陽系9000光年,體積是地球的13倍,質量與海王星想當,科學家發現這個行星的結構酷似地球,只不過表面溫度偏低,導致沒有液態水而只有冰
格利澤581d其大小約為地球的3倍,是人類在太陽系之外發現的第一個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 它距離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鄰居"
除了這些超級地球之外,還有一些星球它雖然沒有比地球大,但是卻是和地球十分的相似,簡直就是地球的翻版,比如2015年美國NASA發現的開普勒-452b,和地球的相似程度達到了98%,而體積比幾乎為1:1,而且透過計算得出他剛好位於行星宜居帶之內,所以說很有可能那上面已經演化出了生命甚至是高智慧的生物。
自1995年發現第一顆“超級地球”後,天文學家又陸續探測到270多顆,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與地球大小類似的行星較少。由於多數“超級地球”距離我們太遠,天文學家無法直接透過普通天文望遠鏡用肉眼觀察,而只能依靠無線電波或者光譜分析等探測方式“間接測算”出“超級地球”的存在。人類探索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就算是發現了超級地球但是由於與地球的距離過遠,所以短期之內人類還是無法去到超級地球。
-
8 # 457464535
超級地球目前以發現了不止兩顆,它們比地球大兩至三倍且目前發現keper186f,keper452b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因為距離遙遠無法到達。一些極大的超級地球若在剛剛誕生的星系將成為氣態巨行星的行星核。所有超級地球都是巨大的類地行星
-
9 # 科學船塢
天文學家一直在搜尋著地外宜居星球,作為以後探測的儲備星,當人類具備星際航行的能力後,可以優先去往已經發現的這些類地星球們。
到目前的話,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21顆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它們都在恆星系中的宜居帶上,初步分析星球表面會有液態水及大氣存在,當然,我們也可以大膽的假設下,在其中的一顆類地星球上已經誕生出了文明,並與人類文明相當。
格利澤581是一顆紅矮星,它的其中一顆行星格利澤581g位於該恆星系的宜居帶中,推測格利澤581g上面存在流動著的液態水,而且擁有大氣層,這些都是地球生命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從格利澤581g的體型上看,應該算得上是一顆超級地球。(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3.1-4.3倍,直徑約為地球直徑的1.4倍。)
地球的表哥,地球2.0,即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於天鵝座中,這是一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直徑大約為地球直徑的1.6倍,推測上面有著流動的液態水,以及適宜生命誕生的大氣層及溫度。
所以科學家發現的超級地球們可不止兩顆,顯然,這是真的,不過,目前得到的結果都是基於目前觀測資料的一種初步推測,所以,存在誤差是肯定的。現在,人類依然在致力於尋找系外宜居星球,也許500年後,人類掌握了星際航行的辦法,就可以親自過去進行科學考察了。
-
10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而且是兩顆,是真的嗎?
其實這些超級地球就是計算出來的,連分析的光譜的難以取得,如果僅僅依靠計算就能找到宜居星球的話,那簡直就是笑話.....當然廣譜篩選是沒有問題的,假如要尋找地球文明宜居的系外行星的話,至少這顆行星要在我們人類適宜居住的宜居帶內!
比如開普勒-452b,位於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的天鵝座,在這距離上分析一顆恆星的光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行星就不可能了,即使凌日法.....推測其上面有水和大氣,僅僅是根據其在宜居帶內的推測!我們太陽系裡的金星和火星分別處於宜居帶的熱邊緣和冷邊緣,假如有一顆1000光年外的文明星球觀測太陽系時,應該能計算出2-3顆行星處於宜居帶內,也會推測這三顆行星可能有水和大氣層.....那麼這三個都能計算準確嗎?未必.....比如火星,就是一顆了無生氣的“宜居行星”!
如此遙遠確實難以觀測,那麼近一點比如我們的鄰居呢,能確定嗎?一樣不行,比鄰星有一顆行星應該沒什麼大問題,畢竟計算不會有那麼大誤差,但這顆行星宜居嗎?
距離才4.22光年,行星名稱為:Proxima b
這是科學家想象中的Proxima b示意圖
甚至有三星日落的絕美場景,請注意遠方的湖泊!但果真是這樣嗎?很抱歉只是可能而已,但我們可愛的天文學家總是把這可能想象成美好的一面,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到達如此遙遠的比鄰星時,麻煩留意下到底是否有這樣的景色!
因此各位不要太過於相信超級地球或者宜居行星或者說有水有大氣甚至有生命.....等等說法,只是有可能而已,不要太過於激動,當然到現在為止,我們計算出“可能”就足夠了,這是為了未來更詳細篩查做準備,我們每一次的工作即使現在看不出來,但那都是為未來做鋪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感謝我們科學家辛勤的付出,即使他們天天畫餅,我們還是要支援一下!!!
-
11 # 乙九丁
超級地球是真的假的不重要。關鍵是以現在的科技水平,造出來飛船啥時才能到達?比如讓你去這個星球,十幾歲進到航天器內,航行到你八九十歲了還沒到達。等你百多歲快要死的時侯,還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你這輩子都是在飛船中過的。你有什麼想法?
-
12 # 山人觀潮
這個發現按推理方式解釋是成立的。距地球12光年怎麼走,科學家們透過延長壽命去研究光速或超光速的運載工具吧。現實一點還是好好研究保護地球環境,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使人類在地球上得以生存和發展。
-
13 # 樂善人生FJ
和學家發現兩個超級地球。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假的。因為兩個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太過於遙遠。根本沒有辦法證實上面的環境與地球一樣。天文學家也只是根據一些觀測資料去判斷而已,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真的!
-
14 # xintianyou156499967
離地球100億光年,看到的是100年前的影像,現在的情況100年後才能看到。
天氣預報不斷更新,科學發現100%準?
社會發展搬出窯洞,住進土坯瓦房,又換代高樓大廈安空調。浪費能源。
說不定哪一天又想起;冬暖夏涼,雨天燥幹,溼度自然適逸,節省能源的窯洞。
杞人憂天,異想天開,還是多想想如何保護大自然吧!
-
15 # 荷村公
不管是2顆或是2兆顆,對人類而言,毫無意義;
人類連太陽系都出不去,外面的世界與人類有關係嗎?
誰出去,誰就變成乾屍!
同時:
人類只是宇宙和宇宙物質量過客,不要太高估自己好嗎?
地球上沒有了人類,同樣繞著太陽轉,另外,大約24小時自轉一圈!
-
16 # 沛錦看太陽
地球也好,超級地球也好,定義方式還是依靠恆星輻射量以及距離所在星系恆星的距離給出的宜居帶並且質量大小相對合適的星球。
比如這個Kepler-1649c:
這種要求僅僅給出了宣告存在的最低要求——溫度。
因為這些所謂【地球二號】【地球三號】等等離太陽系都是至少光年級別的距離。所以除了所謂是否存在於宜居帶之外的其他資訊,幾乎是空白。
無法瞭解其上是否存在水有機物大氣層地磁場,這些也是生命可以存在的最基本的條件。
所以這些所謂的【超級地球】,僅僅是現有觀測手段下可以看到的在宜居帶內的星球。
想要達到“人類宜居”,要求還非常非常苛刻。
需要以下條件:
(0)在宜居帶內,否則溫度不適宜
(1)有水,生命之源
(2)有地磁場,可以抵禦宇宙射線
(3)有大氣,且氣體組分合適
(4)地殼活動不劇烈,否則天天地震
(5)固態表面,像木星一樣的氣態恆星肯定不行
(6)所在星系恆星活動不劇烈
(7)離小行星帶遠,否則隕石天天光顧
以上這些條件都滿足才是人類可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是想要有質量的生活還要光照自轉週期等合適。
所以,即使是天天看到這樣的新聞,還是要愛惜我們的地球呀!!!!!!!!
一時半會兒是跑不掉的。
-
17 # 星星哥102533730
當人們上月球的時候,體重(重量)減輕,身體受到的引力小,骨骼負荷減小。如果進入超級地球,人體受到引力翻倍,重量增大,身體負荷增大,因此是不可能生存下來的!一切都是扯卵談。
-
18 # 藍天42466
還用科學家說麼?我用肉眼就看到有好幾顆類似於地球的球體。其中就有三顆星是並排的。在旁邊還一顆指揮領隊的。不知道各位都發現沒有?
-
19 # 秋樓細雨了無痕
發現再多的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又如何呢?人類連自己的地球都保護不了,整天的打打殺殺,導彈放放,生態的破壞,再去其他的星球也是禍害太空。禍害人類自己。
-
20 # 曉豐讀書
不是兩顆,而是很多顆超級地球。
目前為止,我們至少發現了大約50多顆超級地球。
舉個最耳熟能詳的開普勒–452b,它距離我們大約有1400光年左右。
這個“超級地球”要比我們的母星大50%左右,雖然它也是圍繞著一顆恆星進行公轉。
公轉的週期大約為385個地球日,平均溫度大約在華氏17°左右。
最重要是,這顆星球處在宜居帶中,但是由於這顆星球離我們太遠,沒有辦法分析它的大氣成分。
除了這顆星球,其實受到關注最多的是一顆叫做KOI 7711的系外行星,以為它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系外行星。
這顆星球大約比地球大30%,圍繞的恆星和我們太陽也十分的相似,所以它沒有恆星耀斑炙烤的危險。
最重要的是,這顆行星也處在宜居帶內,但是我們的技術依舊無法評估其大氣中是否有水蒸氣的存在。
這顆星球距離我們大約為1700光年之外,非常的遙遠。
除了上面這兩顆,天文學家還發現,在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附近發現了一顆比地球大30%左右的行星,我們稱之為比鄰星b。
對於這行星,文學家們進行了各種觀測和猜想,關於知否支援液態水和海洋,還有太陽風的衝擊等等。
因為離我們最近,所以我們目前的技術可以分析該行星的大氣層中是否含有水。
但是比鄰星與恆星、地球連成一線的機率只有1.5%,所以觀測也需要等待。
所以說,和地球同樣處在宜居帶的行星有很多,那麼就有機率存在液態水或者海洋,也就意味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這也是無數天文家好奇的,“超級地球”不是假的,是真實存在的。
回覆列表
以目前的地球的人口增長來看,到了2050世界人口或將飆至99億。地球媽媽將不堪重負,正因如此,以馬斯克為首的科技巨頭正在商議如何移民到外天空或者火星居住。現在不用大費周章的改變火星的環境了,因為近日我們的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找到兩個可以讓我們人類安居樂業的超級星球。
發現這兩顆小行星的是美國天文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他們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和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工作員。據他們介紹,兩顆小行星距離地球約12光年(相當於11萬億公里),並且圍繞著不同的恆星以一定的速度運轉。
根據天體探測顯示,這兩個星球是距離地球12光年的位置上,並且它們是相互之間緊靠在一起,兩個超級星球各方面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都高度相同。在它們的星球表面上,有著豐富的液態水和其他的氧氣陽光等必要條件,非常適合我們人類居住。
更讓專家們剛到欣喜的是,兩個超級星球上還具有大量平坦的陸地資源,其星球上的海洋資源只佔了百分之五十,這無疑可以容納更多的人類居住。並且這星球上還處於許多地方極似原始森林,大氣氛圍十分良好。這些優良的環境簡直為人類的大範圍遷徙打下紮實的基礎。
超級地球的出現,讓人們看見移居外星的希望,但12光年怎麼到達卻是個問題,希望未來科學能解決超光速飛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