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木子號

    本人陋見:時代在發展,語言音調等也有好多改變。一成不變是泥古。完全泥古不會有進步。詩歌關鍵在是否通順達意,能滿足這個,形式無需太過於講究。平仄韻律都是按古時讀音,才符合古時要求。現代人,不按現代讀音,去復古(指古時讀音),有什麼必要,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寫詩是為了達意的根本目的,詞不害意,形式更不應該害意,否則就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了。[祈禱][祈禱][捂臉][捂臉]

  • 2 # 去影

    所謂的律詩就是每一句都必須符合平仄,如果不符合平仄,那就不可能叫做律詩,只能叫做古風。所以不管是哪個朝代的人,尤其是現代人,如果你要寫律詩,你就必須按照律詩的要求去寫。由於時代的發展,一些漢字的讀音有了新的變化。為了溝通的方便,普通話的出現讓漢字的發音趨向了標準化,這是時代的進步。現代人在寫律詩的時候,可以按照漢字的現代發音去寫,這樣更方便於溝通和交流。但是必須符合平仄的,因為不管哪個字,不怪管是他用普通話還是哪裡的方言,這個字肯定是有平仄之分的。不符合符合平仄的句式,絕對不能叫律詩。最起碼的,不合平仄的句子讀起來是不舒服的。無論古代的韻律是否符合當代的發音,首先是核要合平仄的。

    比如:綠樹村邊橫,青山郭外斜。再比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個斜字古今發音就不同。仔細讀讀,就知道不只是律詩,就是自由詩,甚至白話文的句子,凡是讀上去朗朗上口,讓人舒服的都是符合平仄的。不信再去找幾個老幹體去讀,就知道好多現代人所謂的律詩,根本不是律詩,充其量也只是個打油詩而已!

  • 3 # BTZ零星讀寫

    我聽過餘秋雨的一個音訊欄目。沒想到餘秋雨先生這麼反對現代人寫古體詩、寫古文。他說,唐代人寫詩是有時代背景的,在那個文化背景下讀書人都會寫詩,就跟郊區的英國人會講英語一樣平常。會寫詩寫古文不能顯示學識水平。

    幾萬首唐詩中,能代表唐詩高水準的並不是很多,李杜王白等大詩人中也有水平一般的詩。古詩因為受格律和套話的限制多,表達豐富的意思、意境遠不如現代文。

    現代人還是要學如何寫好白話人,仿寫古文只能算個假古人。他說他自己寫古文、寫古體詩完全沒有障礙,作為現代人沒有理由去寫古體詩。現代人只需要能看懂古文,能背幾首有名的古詩就可以了。他說,很多人都對唐詩誤會了。

    餘秋雨的音訊連結在這裡:https://mp.weixin.qq.com/s/VyzU6c6wi_8S_gaxTPBbfw

  • 4 # 甲作真時真亦甲

    對現代人來說,掌握律詩的平仄知識,最難的就是入聲字的辨別。古音的四聲為平上去入,而普通話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究其變化來說就是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入聲字派到上聲和去聲的字可以不做考慮,因為都是仄聲,派到平聲的入聲字比較重要。這些入聲字對閩、粵語來說還算容易,因為他們的語系中還保留了入聲字的讀法,但大多數北方人就很難區分入聲字了,要想掌握只能死記硬背或查入聲字集。

    四聲規律的發現者沈約

    古人寫律詩都是按照平仄格律要求寫的,而平仄符合他們當時的語言特點。但現在隨著入聲字的消失,很多格律詩中讀仄聲的字我們按照現代的讀音就是平聲,就不符合格律要求。導致現代人作詩比較困難。

    另外韻書也是。過去作詩用的是平水韻,但用現代發音來看,一東二冬完全看不出區別,而很多完全不押韻的字卻在一個韻部。

    平水韻

    為適應現代語音,專業人士曾編過《中華新韻》,倡導實習雙軌制,但爭議頗多,問題也較多,目前仍以《平水韻》佔主流。

    怎麼讓詩詞與現代語音特點結合?怎麼與古代優秀詩詞作品並軌?怎麼湧現更多更好的符合現代語音特點的詩詞作品?這些問題還有待各位有識之士的探究。

  • 5 # 瀟湘秋雨

    申明我的觀點,既然是寫律詩就儘量按律詩的要求來寫,否則,別人也看不出來你在寫律詩;這並不是要求現代人泥古不化,每個字平仄追根溯源,畢竟普通話和古音差別還不小,可以適度變通。

    打個比方,本來打算寫律詩,但律詩有八句,可是詩人用四句就表達完了,下來怎麼辦?收工還是來個狗尾續貂?古代人用事實告訴我們,他們選擇收工,他們稱之為絕句……

    什麼是律詩?唐人把他們稱為“近體詩”(現在還這麼叫,我覺得不合理,畢竟是唐代人區別他們的古還是近)

    律詩還分狹義和廣義,狹義律詩非常嚴謹,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規定嚴格;廣義律詩比較包容,允許拗格存在,允許有三仄尾。

    《黃鶴樓》崔顥 出律的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昔人已乘黃鶴去, 乘、鶴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地空餘黃鶴樓。

    仄仄平平平仄仄,

    黃鶴一去不復返, 去、不

    平平仄仄仄平平。

    白雲千載空悠悠。 空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前半首是古風的格調,後半首才是律詩。依照七律平仄的平起式來看,第一句,“乘”chéng應該是仄聲而用了平聲,“鶴”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第三句,“去不”應該是平聲而用了仄聲……當然,這所謂“應該”是從後代的眼光來看的,當時律詩既然還沒有定型化,根本不產生應該不應該的問題。

      後來也有一些詩人故意違反律詩的平仄規則,有意識地寫一些古風式的律詩。例如:

      《崔氏東山草堂》  杜甫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堂、相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時自發鐘磬響,落日更見漁樵人。 磬,更見漁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盤剝白鴉谷口慄,飯煮青泥坊底芹。 谷、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為西莊王給事,柴門空閉鎖松筠。

    作者是深諳格律的,卻在詩中故意違反律詩的平仄規則。很多字的平仄不對,除了字數、韻腳、對仗像律詩以外,若論平仄,這簡直就是一篇古風。古人把這種詩稱為"拗體"。拗體自然不是律詩的正軌,後代模仿這種詩體的人是很少的。我們只需瞭解,不須掌握和運用。

    再如,05年在QQ聊天室,網友送我幾個句子:

    起舞迴雪雪不落 ,

    沉夢難與紫君說。

    浮生觀嵐亦若夢,

    不論格律,只是喜歡。

  • 6 # 軫念信箱

    時代在不斷的跟進,我們的資訊量也在不斷的爆炸,生活在這一個資訊化的時代,智慧化的時代,所以我們要我們不能拋棄古時候的律詩七言律詩對不對?我們也不能嚴格遵守他們那樣的規則和規律,我們要集合現代詩詞的方式來寫出古時候的風格,來兩者來合璧,我們就能寫出一個不一樣的詩詞文化,我們要借鑑好的。如果我們要融合貫通來寫出不一樣的詩

  • 7 # 簡學話題

    律詩所以為律詩,就是因為格律,如果想寫,自然要遵守。在傳統詩詞中,您所說的更科學除了格律之外無法再有實指,古詩詞的格律是經過了歷史長期的積澱、感受、完善、再積澱、再感受、再完善,反覆精煉後的留存,樂性方面基本是改不了的。至於符合時代,我覺得是想反了,應該是這個浮躁的時代,該如何來符合古典詩詞文化,看看現代人寫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所謂詩歌就知道了。

  • 8 # 清覺居士

    本人覺得還是依古而寫,如果變了格式也就不是原來的本真了,就如同人,衣服,鞋帽,乃至化妝品都只是變化的詞藻句子,身體結構,模樣變了就換成另外一個人了,因此想添詩詞歌賦的還應依律而行。

  • 9 # 賴床的國寶or劍魔

    先圖存,後循規。

    有能力者按照古韻律寫,是應當被尊敬的,沒能力者隨便寫的也不該被苛責,和諧與交流才能維繫文化的傳承。

  • 10 # 陝西農村365

    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回答,因為詩分很多種,以七律為例,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對中間兩聯尤其要求嚴格對仗。從聲調上講,首先是平仄相間,即不能出現連續的平聲或仄聲,當然僅對偶數位字作這一要求,也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次是聯間沾,聯內對,即上聯後句與下聯前句平仄相同,同聯當中平仄相對。詞的詞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為複雜,但平仄相間仍是重要的原則。律詩絕句的各種固定形式,自有其鮮明的美學及詩學特徵。以五字和七字為一句,一是讀起來節奏鮮明,另外則是更符合記憶的要求,這種分句法最容易記住;對仗具有典型的軸對稱形式的美感,恰好又與中國文化的美學特徵相協調一致,如古代建築典型特徵就是它的軸對稱性;韻腳一致能使閱讀吟誦和諧流暢;平仄相間使詩句抑揚頓挫;聯間平仄相沾則能起到整詩語氣貫通的作用,類似於漢語修辭手法中的頂針。各種特徵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盡相等。換有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油詩了,很貼近生活,如果你要符合現代的,那就打油詩了。

  • 11 # 思想的園丁

    現代人寫格律詩,必須嚴格按古韻律平仄嗎?怎樣才能更科學更符合時代?

    現代人寫格律詩,就必須按格律詩的要求寫作,不能寫成非牛非馬的所謂的格律詩而以“創新”自詡。理由如次:

    1、格律詩是我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國粹之一。

    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古代漢語詩歌的一種。格律詩是唐以後成型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格律詩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使人們從中獲得藝術的享受,高深、典雅、凝鍊、流暢,近體詩(格律詩)曾作為中華文明桂冠上的明珠,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為人們所推崇追隨。因此,保護國粹文化,寫詩遵從格律是國學文化的要求。

    2、格律詩在我國文學史上“高山仰止”,源遠流長。

     格律詩是大美的詩,是中華瑰寶中的明珠。歷史告訴我們,格律詩雖在元明清時有所沉寂,但,因其大美,沒有被打倒,沒有被取代。是因為中華格律詩大家們,像李、杜、白不可逾越的詩詞技藝和不可企及的文化思想是後來者無法媲美的。近百年來,格律詩經過曲折已從復甦走向復興,出現了一大批格律詩大家,創造出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一些格律詩的反對者後來又成了熱衷的贊同者,象聞一多先生所說的《勒馬回韁作舊詩》的人為數不少。著名詩人一臧克家,既作新詩又作格律詩,並認為《聲韻格律是定型的,應該遵守,但在某種情況下,也可以突破。承古而不宜古,瓶舊而酒新,平中出奇,俗裡見雅,信手拈來,隨心流出,堪稱既繼承而又創新的典範。歷史證明,只要中華文化尚存,格律詩就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因此,格律詩的地位和源流,使後人膜拜而欽賞之,這也是必然!

    3、 格律詩節奏和韻律是詩歌音樂美最高境界的體現。

    格律詩的節奏,是指在吟誦中有規律的停頓現象。包括語意節奏和聲律節奏。 語意節奏主要依語句結構去劃分,是根據其語義而產生音節上的停頓或間歇。聲律節奏則是從其平仄要求上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聲調要求問題。把握好這些問題,可以使詩作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鏗鏘有力。

    平仄,對偶,押韻是格律詩韻律的三個集中體現。平仄主要是講究平聲和仄聲的協調;對偶,在律詩中,要求在特定的位置(頸聯和頷聯部)對仗 ;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有規律地重複出現。這三個方面都來自於漢語語音的特點,就是單音節語素佔優勢,有聲調。在詩詞寫作特別是格律詩寫作時平仄、對偶和押韻運用的好,運用的自然,可以使詩作增強音樂感。

    格律詩嚴格的節奏和韻律而形成的音樂美感是其他詩歌所望塵莫及的,我們學習它繼承它,不也是很驕傲的事嗎?

    當然, 格律詩辭因其法度森嚴,規矩講究,對作者的文字功夫要求高。雅必稱古的中華文化的主流價值標準,雖是之一,但是,這種價值取向卻限制和禁錮了格律詩的表現力。恰恰此時,新韻創作的近體詩詞產生了,它的出現,為格律詩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新的有力的支撐。時代的變遷,語音系統的變化,新韻的誕生是必然的產物。倡導新韻詩詞,並不是要取消、否定古韻詩詞,兩者完全可以雙軌並行,共存不悖。大可不必用仇恨的眼光,巫師般的咒語去詆譭格律詩的尊嚴。  

    總之, 格律詩詞,是世界所有語言中獨一無二的詩體,漢語獨有。如果把唐詩宋詞翻譯成任何一種外語,其文學藝術之美都會大打折扣。我們應該以中華文化為驕傲,以漢語獨特的魅力而自豪。讀唐詩宋詞,透過多讀多學多練,掌握格律詩詞的寫作規律和技巧,寫格律詩就遊刃有餘了。

    最後強調一點,寫格律詩,還是要講求格律規則的。當然若說格律詩束縛人,不好寫,那你寫自由詩體好了!

  • 12 # 光影擷華

    今天見到平臺上有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現代人寫律詩,必須嚴格按古韻律的平仄嗎?怎樣才更科學更符合時代?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下我的一點兒淺見。

    既然叫律詩,當然首重聲韻。這是其與古體詩的主要區別。古體詩束縛較少,甚至可中途換韻,而律詩則無論五律、七律還是排律必須一韻到底。其次,律詩的句式以七律為例(將七律句首去掉兩字,既為五律)大概為四種: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然後按平起首句押韻與首句不押韻,仄起首句押韻與首句不押韻分別形成四種組合形式。而且要求其中的頷聯與頸聯必須對仗。這些具體的格律要求不是本文的重心,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現代人寫律詩,也必須要遵循古人的格律要求,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語言文字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比如古漢語中“平、上、去、入”(上、去、入為仄聲)四聲,已演變成現代漢語拼音的新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入聲早已歸入“平、上、去“三聲之中。所以,現代人寫律詩,如無特殊要求,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古人的《切韻》、《平水韻》等韻書來規範,而只需遵循《中華新韻》既可。但是,如果是與他人唱和之作,且原作有說明是按《平水韻》,則和詩必須與原詩一致。此外還要注意,一首作品中不能將《平水韻》與《中華新韻》混用。

    現代人學習律詩,對初學者而言,押韻應放在首位,因為懂得了押韻,即使寫不成律詩,最起碼已能寫成古體詩。其次要講究聲律和對仗關係。要知道“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常識、三連平(仄)、孤平(仄)的禁忌,以及如何用典與如何救拗等技巧。

    等到掌握了所有的詩詞技術之後,就要重點追求意境了,畢竟意境才是詩的靈魂。而此時,與意境相比,格律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能因韻害意”。畢竟古代大詩人才華如李、杜之輩,也有意、韻不能兩全之時!

  • 13 # 東籬逸客

    我覺得律詩在國人中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和音樂節奏感,這個得益於它的嚴格的格律要求(押韻、平仄,對仗,句式等)。今天,我們要寫律詩作品,自然要遵守格律規則,。但我們可以依據自己對格律詩詞規則的熟悉程度選擇不同的寫作風格,比較深諳的作者,寫律詩,不太清楚的作者,寫古風,一點不懂的就寫今詩或者自由詩吧。如果寫律詩作品的,是選擇通韻或新韻的都必須在副標題標明,尤其選擇排律,絕句,律詩作品更要標註明白。以示與其它體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無聊,孕媽媽是如何打發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