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酒吟詩笑紅塵

    挾天子以令諸侯 調兵勤王 圍困京都 昭告天下司馬懿發動兵變圖謀改朝換代 天下誰人殺之 皆可封王拜相 蔭及子孫後代 賞萬兩黃金 司馬懿當是手中僅有京城一地兵馬不足萬人 東吳 西蜀想趁火打劫也沒那個實力 曹爽放心大膽的收拾司馬懿

  • 2 # 墨小生i

    謝邀,從曹爽最後放棄抵抗選擇隱忍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政治智慧真的不高,只能說他太天真太感性了。就算司馬懿當時不殺他,也會找個藉口除掉他。事實也是如此,想給他安個罪名還不容易?曹爽唯一可以翻盤的機會就是帶著皇帝退守許昌,畢竟皇帝在他手上,起兵討伐司馬懿那可是名正言順,不論在輿論上還是合法性上都是能站得住腳的。他司馬懿能耐再大也只是籠絡住了京城裡的一部分人,而且只是不滿曹爽的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其實是抱著觀望的心態的,就算退一步講,曹爽沒有這麼大的政治優勢,反抗總還是有獲勝的機會的。可惜曹爽沒有這麼做,只要他回去了,肯定是死路一條,官職給你撤了,手裡沒權了,想再重新奪權基本上不可能了,司馬懿這麼精明的人肯定會防著他,就算曹爽沒這個心,只想安安穩穩的養老,司馬懿也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也不會相信他,不止是司馬懿,換做誰都會趕盡殺絕,誰會把這麼一個隱患埋在自己身邊?

  • 3 # 蕭武

    曹爽如果有能力翻盤,司馬懿就不敢發動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發生時,司馬懿已經稱病不朝好幾年了,也不掌握地方上的軍隊。除了司馬師掌握的一部分禁軍和他之前私下招募的三千死士,沒有什麼別的軍隊支援他。

    高平陵之變本質上就是司馬懿的一次政治豪賭,是以他的全部政治資本孤注一擲,失敗了是必然被誅九族的。

    政變發生的時候,司馬懿的第一步就是攻佔司馬門。為什麼非要攻佔司馬門呢?第一個目標是控制皇宮,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當時的軍隊連兵器都沒有,只能先攻佔司馬門旁邊的武庫,來給手下計程車兵發武器。

    就司馬懿那點人,完全控制京城都未必能做到,更不用說洛陽周圍的地方會不會支援他。

    曹爽有皇帝在手裡。從程式上說,司馬懿要幹什麼還得先給皇帝上奏。司馬懿當時送給皇帝的奏章就是彈劾曹爽的,而曹爽居然能同意把奏章交給皇帝,自己放棄抵抗,就是奇蹟。

    這是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有個人要殺你,但是他沒有刀,刀在你手裡。他手裡最多就是拿了個路邊撿來的磚頭。

    對方說,把刀給我,我要殺你。而且,這話是明著說的。

    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第一反應當然是我得先下手為強,起碼是不能就這麼把刀交給別人吧。

    蔣濟的話是什麼意思呢?司馬懿說了,只要曹爽把刀放下,就可以不殺你。

    稍微動點腦子想想就知道,你把刀交出去了,殺不殺你,不是你說了算,而是手裡有刀的人說了算。刀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安全的,起碼自衛沒有問題吧。

    但曹爽就是這麼蠢,居然就同意把刀給司馬懿了。然後說,求你別殺我。

    曹爽當時雖然兵不多,但是天子和大部分百官公卿都在他手裡。就算一時半會兒沒有能力擊敗司馬懿,先在附近找個稍微堅固一點的城池進駐,再從各地徵調軍隊圍攻洛陽,司馬懿就只有死路一條。

    桓範的主意已經是比較持重的了,讓他先保護皇帝去許昌,再做打算。再不濟,立刻帶皇帝退往關中,夏侯玄早已在那裡了,不就是為了防範這一天嗎?

    結果曹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了。實際上是人家剛開始出牌,他還沒出牌,甚至連自己的牌面都沒盤算,就直接投降了。

    曹操一世英雄,曹操掌權時手下豪傑雲集,戰將輩出。過了不到三十年,曹魏政權的操盤手就落到了曹爽這種人手裡,這樣的曹魏要是不衰落,不完蛋,那就沒有天理了。

  • 4 # 代天巡狩之劉羅鍋

    司馬老賊要麼不岀手,是出手那他必然是一生中敢後一搏!正所謂磨劍十年刀鋒一試,更何況他是個百年不遇的尤物!他先後拚死了三代帝王四大庭柱五子良將,連諸葛武侯都被他給浩死了,他敢於以身試險還是早對魏國國情和人脈早做了評估的,包括曹爽集團最大翻盤的能量和結果。我個人認為即使曹爽聽了範桓的主張和建議,那至多是再多死此人而已,他們還是鬥不過司馬公的!

  • 5 # 紅豆薏米紅棗蓮子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前往許昌,以皇帝為號召傭兵抵抗,肯定能避免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從司馬懿掌權后王凌令狐愚貫丘儉文欽諸葛誕叛亂不斷可以看出,外面的都督都會擁護皇帝討伐司馬懿。而司馬懿只控制住洛陽,隨便哪個來都能打贏。司馬懿看透曹爽不會這麼做,忽悠住曹爽,曹爽上當後就沒機會了被司馬懿斬草除根。

  • 6 # 嚴謹醬酒

    曹爽位高權重,歸根信心不足,時勢判斷失誤,司馬懿能力固然高超,但曹氏家族的勢力就是皇族勢力肯定也不同反響,但曹爽不顧手下人的反對,決然投降,放棄手中依然有勝算的牌,只能說無語無能,江山未爭主未知,何來日後樂無盡,只能說奪天下的真不是一般人,一般人給他機會都不敢爭,更何況在窮途未路中絕處逢生,死中求活,歷盡艱辛,披刀斬棘,置死地而後生,只能說活該!

  • 7 # 相信餘生歲月靜好

    司馬懿在軍政兩界經營多年,可謂樹大根深!在家裝病,暗中收買三千死士,趁曹爽和皇帝祭奠高平陵之際,發動政變,控制了京城,奪了曹爽的兵權,掌握了禁軍。司馬又陳兵洛陽城外,蓄勢待發,又不斷派人招撫曹爽,曹爽認為司馬不會殺自己,就放棄抵抗,舉手投降,曹爽回城之後,不久被殺。那麼,曹爽聽從桓範之言,帶領天子去許昌,然後由天子號令天下兵馬前來勤王,能打敗司馬嗎?個人認為可能性很小!首先,曹爽等人在司馬的監視之下,司馬不可能任由其前往許昌,如果曹爽離開高平陵,前往許昌,必然會遭到司馬的攻擊,死的更快!既使曹爽能趕到許昌,能召集到多少兵馬,他心中也沒底!最後,曹爽就算招集不少兵馬,足以和司馬一戰,可是,曹爽打仗不行,他自知軍事上和司馬不在一個檔次上,最終結局必敗無疑!

  • 8 # 國史拾遺

    其實,大司農桓範等人就給曹爽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即帶著皇帝去許都,召集天下兵馬討伐司馬懿。

    因為曹爽與司馬懿相比,是有很多優勢的。

    司馬懿發動政變,得到了太后的支援。但曹爽手裡有皇帝,無疑更具有權威性、號召力。

    司馬懿被架空十年,已經不掌握兵權了。他只是奪取了曹爽兄弟在京城的禁軍而已,這些人未必忠誠可靠。而曹爽身為大將軍,是可以調集天下兵馬的。況且曹爽掌權十年,各地軍政長官都是他的黨羽。兵力上,曹爽也是佔優勢的。

    只要曹爽決心對抗到底,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都佔優勢,司馬懿是難有取勝可能的。他只要帶著皇帝、百官去許都,然後釋出詔書,公佈司馬懿的罪過。同時命令各地軍隊集結許都,然後向洛陽進發。司馬懿只有洛陽一座城,是對抗不了曹爽的。

  • 9 # 蔬果推廣大使

    鏡頭再轉到曹爽這邊,在聽到司馬懿發動政變的訊息時,他首先要做的讓自己鎮定下來,聽從恆範之計帶著天子前往許昌,然後向天下發天子詔書勤王,以等四方援兵聚集,這樣就可以解決洛陽孤城的司馬懿。而此時曹羲在城南還有一營人馬,洛陽的典農中郎將也在附近,召喚軍隊很容易。許昌也有武庫,兵器容易得。大司農印章也已帶出調遣天下糧草也很容易。而司馬懿只是一座孤城和他的三千死士而已。如此一來曹爽最終肯定是獲勝者。

    然而歷史沒法假設。曹爽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的恐懼上,他懼怕司馬懿。他認為自己的命運早已掌握在司馬懿手上。

  • 10 # 沉默寡言就是金

    聽從桓範的建議,一是讓曹芳下旨宣佈司馬懿父子為叛逆。二是護送曹芳移師許昌,下詔起天下兵馬討伐司馬叛軍。三是為分化瓦解叛軍,宣佈只嚴懲司馬父子,餘皆不問。

  • 11 # 滄瀾鴻烈

    步驟一:以皇帝的名義宣誓天下,定性司馬氏為叛逆,佔據輿論制高點。

    步驟二:大軍入許昌,號召天下勤王,聚集兵力優勢。

    步驟三:偽造皇太后衣帶詔,說明自己被司馬氏軟禁,時時刻刻屠刀懸頸。特別說明,太后以大義宣誓天下不必以太后生命安全為念,報國救國。

    前三個步驟,同時進行,不分先後。然後全軍縞素,誓師出征,入京師,誅滅司馬氏全族——最好讓司馬氏在所有人面前被迫挾持太后,然後司馬氏殺太后,曹爽殺司馬氏定鼎大局。或者,司馬氏不殺太后,則只誅殺司馬懿父子,其餘不論。

  • 12 # 沙中土大溪水

    不行的。任何的統治必須藉助一定的人和組織,魏晉南北朝時的最大問題是門閥士族對中下層的把控已經固化,皇權沒有權威性,曹魏無論如何高平陵之變時已經沒有任何統治力量了。這不是我是皇帝我發個聖旨就會有人聽的時代。

    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是司馬懿對曹魏的一次絕地反擊。此事變之後,曹魏勢力雖有幾次反擊,但於事無補。終於在公元266年,被司馬家代魏而立。在此期間,263年滅蜀漢。代魏後,280年滅東吳,三家終歸晉。但僅僅37年後,西晉八王之亂後就滅亡了。

    魏晉南北朝的這種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事情特別多,這現實背後有著不同於表面的東西在起著作用。高平陵之變看似司馬懿與曹爽的對決。事情發生時但曹爽和曹芳在外,居然沒有一點辦法,灰溜溜回來投降;這充分顯示出曹魏勢力已經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已經不是所謂的好人壞人什麼的故事,也不是什麼曹爽排擠大臣、眾叛親離的故事。這背後的故事是中國統一之難。君主專制和皇權的單薄的矛盾,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開始,集權裡於中央已是趨勢,但這之中的道路卻迂迴曲折。

    皇權看似威嚴不容侵犯,但實際上呢?君主是一個人而已,他必須依靠一定的人去管理。具體到中國,中國太大,實際上依靠的就不是個別的人,想長時間、有效力管理這個大國家,就必須依靠一大批人,這一大批人就是中間層次的人。皇權控制的只能是管理這中間層次的人,皇帝不可能去直接管理一個村莊。皇帝依靠什麼人?這就是中國朝代變換的核心問題。秦二世而亡,依靠僅僅是秦始皇的個人威力,始皇一沒而秦亡,時間短很多事情沒有暴露。而西漢開國到東漢滅亡前後有四百年,在這長時間跨度裡,充分暴露了皇權的單薄,西漢初年,劉邦一死,皇權就落入呂后和諸呂之手先後達十多年。後在西漢開國元勳抵抗下,才得以滅掉諸呂,開拓出西漢初年文景之治。在這之就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突顯出地方豪強勢力對中央的威脅。經漢初的文景之治,輕徭薄役、休養生息後,財富積累過程中,地方經濟勢力逐步做大。部分商業勢力開始影響帝國政治形態,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遷豪強於邊塞等措施,有打擊匈奴的作用,也有限制地方豪強的目的。但這些僅僅治標不治本,經濟的總是發展,財富總歸要積累,地方的勢力一定會抬頭的。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長時間的大王朝,應付這些問題是歷史上沒有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如何控制這些地方勢力。漢武帝后,西漢多有幼帝登基,這不免又增加了皇帝的不穩定性。西漢統一的王朝在這時還沒有太好辦法去管理這些,從官吏來說,自然而然直接採取了薦舉法,以及以後的察舉法,這類辦法太依賴於當事人的操行了。最後這些都受制於地方豪強勢力,被門閥士族把持。等於帝國被這些人控制了。漢武帝獨尊儒術策略是對的,錯的是方法,應該是如何利用儒家形成思想上統一,保證意識形態的上的統一,來維護國家統一。但在實行過程中,儒家有其道德上追求,一直有想恢復周禮,以德治國等不切實際理念。王莽篡漢的理論基礎就是禪讓和以德治國的理論。這也是曹魏代漢,司馬代曹魏的理論基礎。

    但高平陵事變已是玄學興起,玄學興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治國理政的虛幻性和不切實際,在經過西漢東漢的獨尊儒術後,士大夫們思考中感覺到了儒家的道德的虛幻性,反思中,走到另一個極端,玄學興起背後經濟原因是門閥士族的興起和穩固。這一切的都表示從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帝國均處於分裂的事態中。皇權此事只是一個符號,被迫依附於某個勢力。從西漢漢武帝后,匈奴等外患消失後,地方勢力開始興起後,皇權就開始受制於,外戚、宦官、太后。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皇帝沒有依靠,依靠任何一個勢力,這個勢力最後都會在宮廷鬥爭中壓制皇帝。東漢更不要提,除光武帝和他兒子漢明帝還能控制一下,以後諸帝大多幼齡登基,受制於太后外戚,為反抗不得已重用宦官。東漢就這這樣連皇帝都無法平衡,地方豪強就逐步和儒家大族合一形成了門閥士族。完完全全控制了中層以下地方政治形態。

    高平陵事變時,有人說曹爽幹嘛不帶著曹芳脅天子以令諸侯啊,幹嘛投降啊。這是高看曹爽了,當時曹魏勢力為防止出現漢朝的弊病。防宗室、外戚、太后、宦官等,弄的曹魏才從220年到249年才三十年時間裡,曹魏勢力沒有了任何助力和依靠,只能被騙投降,然後司馬懿為絕後患,只有誅殺曹魏勢力。誅殺曹魏勢力只是漏出司馬家的膽怯,司馬家也是沒有依靠的。

    從當時的政治形態看影響統一的是門閥士族勢力,任何一個朝代想長時間統一,必須要想法剷除門閥士族對地方政治形態的把持,不如此則國不可久也,司馬家沒看到這一點,僅僅37年後,西晉就滅亡了。東晉也是在,南下士族和本地士族的爭鬥中搖搖晃晃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後滅於北府兵的劉裕。

  • 13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49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抓住可乘之機,乘曹芳率曹爽兄弟出城祭掃魏明帝陵墓之機,發動了著名的政變,史稱“高平陵之變”,一下子把曹爽拒之於城門之外。 從表面上看,這是司馬懿與曹爽兩個男人之間的宮鬥,有人讚歎司馬懿大智大勇,有人大罵曹爽平庸無能,患得患失,覺得曹爽當時手中有天子曹芳這塊很好的牌,他卻遲遲不打出,即便司馬懿關閉洛陽諸門,不允其進城,他也完全可以依智囊桓範之計,“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這樣更可以名真言順地討伐司馬懿。

     

    可是,曹爽卻偏偏不敢?都說司馬懿這步政變是一部險棋,其實不然,司馬懿背後是有強有力的政治支援。這個幕後的關鍵人物就是魏明帝皇后,即明元郭太后。即司馬懿的背後站著一位能夠同皇帝相抗衡的太后,所以底氣才那麼足。如果沒有郭太后後的鼎力支援,司馬懿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的。

      郭太后跟曹爽有冤仇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麼支援司馬懿。明帝曹叡即位後,非常寵幸郭,先拜夫人,再立為皇后。齊王曹芳即位後,更是尊其為皇太后,稱永寧宮。但曹爽當政後卻逼使郭太后出居別宮,《晉書·五行志》說郭太后與年幼的皇帝“涕泣而別”,而司馬懿發動政變正是也拿此事大做文章,斥責曹爽“離間二宮,傷害骨肉”。所以說,郭太后才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以及徹底誅滅曹爽家族的最大砝碼。

     司馬懿死後,郭太后重返政治舞臺,並大肆培植家族勢力,遍插親信,尤其是其叔父郭立二子郭建和郭德“俱為鎮護將軍,皆封列侯,並掌宿衛”,直接擔負著保衛皇帝和太后安全的重任。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更是進一步拉攏郭太后及其家族。郭德位居要害,威脅性也不大,司馬氏兄弟把他“至結宮中之援”的首選目標。司馬師更是以女嫁與郭德為妻,不料此女命短早夭;接著,司馬昭又以己女嫁與郭德為繼室。有了這門親家,朝中宮中的所有事態,司馬氏兄弟盡皆瞭如指掌。

  • 14 # AlmostW

    我自開啟始上各種論壇看歷史問題,高平陵一直是我想不通的事,魏國還姓曹呢,司馬懿叛亂,這貨登高一呼,幾個司馬懿也死定了,而且人家是來奪你天下的,他怎麼就覺得司馬懿會善待他老曹家呢

  • 15 # 若有戰召必回馳援武漢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首先,我們手裡有皇帝,下的每一道命令都是聖旨,名正言順;而司馬懿屬於叛逆,是糾合不到多少同黨的。 其次,當時我們手裡有兵馬,即使勤王的軍隊沒來,也不至於束手就擒。 第三,桓範是大司農,管理天下糧草,這邊軍糧充足,另一邊則是資源匱乏。 這樣看來,剿滅司馬懿有很大勝算,司馬懿很可能會失敗。 可惜,最終曹爽選擇了懦弱,也斷送了曹魏的江山。

    其次,對於司馬懿來說,其之所以可以成功發動高平陵之變,一方面是曹爽上臺之後,專權跋扈,得罪了洛陽的本地士族,另一方面就是司馬師暗地裡培養的數千死士。但是,對於當時魏國各地帶兵的將軍,司馬懿根本沒有獲得多少支援。在這一點上,自從司馬氏掌權之後,王凌、令狐愚、毌丘儉、文欽、諸葛誕等帶兵的將軍陸續反叛,可以表明司馬氏家族的不得人心。畢竟,魏國是曹操、曹丕等一手建立的,大部分文臣武將都是心向曹氏皇帝的。 三 其次,司馬懿能夠迅速掌控都城洛陽,離不開太后這一人物。但是,只要曹爽帶著皇帝曹芳不回洛陽,並且讓曹芳下詔天下一起討伐司馬懿,到時候司馬懿就將陷於孤立無援的地步。畢竟,在大部分人看來,皇帝和宗室曹爽一起指責司馬懿造反,大部分人是會站到皇帝這一邊的。而以司馬懿的性格,在這個時候肯定不會選擇投降。但是,只靠著洛陽城裡的那麼點軍隊,怎麼和全魏國相抗衡。 四 進一步來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作戰這麼多年,手底下是有點心腹愛將。但是,當正統的天子指責司馬懿造反的話,估計這些人很可能會選擇伺機而動,不會貿然出來站隊。而曹爽就可以名正言順,徵召自己在外地統兵的親信來鎮壓司馬懿。與此同時,真要到了這個地步,當初和司馬懿一起奪權的洛陽老臣搞不好就先和他決裂了。尤其是洛陽的禁軍,本來就是效忠於曹爽的,只不過兵變太快,加上群龍無首,所以才被司馬氏控制。由此,只要曹爽在許昌振臂一呼,這些禁軍必然會給司馬懿掣肘。那麼,腹背受敵的司馬懿,即便謀略逆天,也很難成功取代曹魏的江山。 五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性,司馬懿自然知道自己敵不過曹爽加皇帝曹芳的組合。但是,事已至此,已無回頭之地。由此,聯絡當時的蜀漢和吳國一起攻擊魏國,可能也是司馬懿的選擇。畢竟自己本來就是造反,眼前最大的威脅已經不是蜀國和東吳了,而是曹爽以及魏國的大軍。總的來說,曹爽的一念之差,不僅影響到自己的命運,更關係到三國的歷史走向。

  • 16 # 孤風紅塵

    曹爽破不了局,他要有這個能耐,是不可能讓司馬懿有可乘之機,就算他挾天子入許昌,也僅僅是這一個回合跟司馬懿打個平手,稍微佔點優勢,,後面的回合還是會鬥不過司馬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人適合做社交電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