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大叔聊職場
-
2 # 大金菠蘿豬
最沒有能力與無法承擔責任的管理者,才會說出這種無恥的話,每一個人都有好壞兩面,與適合自己的位置,而這種只會撂挑子與甩鍋的管理者,不懂得安排、不懂得判斷、不懂得選擇,不懂得思考,無法讓員工發光發熱,反而把員工最負的能量激活了,跟著這種無力承擔責任的管理者,員工也會有樣學樣,毫無榮耀感,軟弱無能的趴在地下,甚至去到比地面更低的地方也毫無羞恥,業績不好,管理者才是關鍵所在,這才是真相。
-
3 # 何校長來了
這個管理層分不清個人業績和團隊業績的區別,所有個人業績總和為團隊業績,這位管理者的職責帶領團隊去做業績,業績不好分兩種,一是團隊成員能力不行,二是管理人員培訓能力不行!一味推脫業績責任,管理層絕對是無能的,說到底業績也是在管理層帶領團隊做業績,做不好原因只有一個,管理層垃圾,不會帶人,激勵人,要做好業績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激勵機制,二是表率作用,三是制度建設!缺一不可
-
4 # JAMY佳美
有的管理者認為業績不好,是因為員工又懶又蠢,是下屬的責任,這種看法對嗎?夢幻君曾經在工廠裡做了十幾年的生產現場管理,現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談一下!對於這種因為業績不好,直接說是員工問題的管理者,這種說法就不對!主要原因如下:
一、管理者與員工的定位關係。管理者與員工的關係說得直接一點,就如同魚與水的關係一樣。管理者離開了員工,就不是管理者。員工離開了管理者,就不是員工。二者相輔相成。如果出現了錯誤,管理者就說是員工的原因,一是管理者不稱職,二是員工不服氣,長期如此,二者關係糟糕,做不好工作。
二、管理者與員工的職責關係。管理者與員工各有各的職責。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教員工如何去做,員工就是聽從安排,學會如何去做。二者有不同的立場。管理者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解決員工所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當工作失利時,管理者只是一味的去指責員工的話,不想辦法是去解決員工所遇到的問題,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三、管理者與員工的立場關係。個人立場不同,所處的觀點也不同。對待同一件事情,管理者會站在管理者的立場去想問題,員工就會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想問題。打個比方,管理者安排員工去掃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想,我要清潔衛生 ,承做安排一個員工去清掃衛生就可以了。站在員工的角度就會想,這次怎麼又安排我去掃地,上次就是我掃的,怎麼老是安排我在掃地!
以上從幾個關係的角度解釋了管理者指責員工是不對的做法。但是遇到問題後,到底要如何處理呢?夢幻君感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一、解決問題是根本。工作業績不好,首先要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根據問題打出對應的措施。不解決問題一味的指責是沒有用的。
二、執行是關鍵。任何業績的取得是在執行的基礎上的,沒有執行力是取不得任何業績的。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透過PDCA校正執行方向,才能取得成功。
三、合作是前提。任何團隊離不開精誠合作。大家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成績。
回覆列表
觀點
業績不好,不一定是員工又懶又蠢的原因,這個應該是雙方都有責任。
分析這個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員工其實不懶也不蠢,是管理者沒有合理的激勵機制與開展正確的培訓導致了員工不積極工作,也不能保持正確方向和較高的工作效率。第二種情況是員工確實挺懶也不太聰明,但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下屬,這和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也是有很大關係的,只要方法對頭,懶員工、蠢員工也會有較高的工作效率的。
解決措施第一種情況的解決措施
1. 開展恰當的激勵方式。調查員工的真實需求,根據員工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激勵。採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正激勵與負激勵相結合的原則;內在激勵(從與工作本身有關的因素開展)與外在激勵(從與工作本身不直接關聯的因素開展)相結合的原則;組織目標激勵與個人目標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2. 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瞭解員工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與短處。針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培訓。採取技能培訓與素質培訓相結合的原則;在職培訓與脫職培訓的原則;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方向培訓與方式培訓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種情況的解決措施
1. 採取物質激勵。在管理學中,我們把懶惰又不太聰明的員工稱為“經濟人”,經濟人的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對物質利益的需求。所以動用物質利益這棵“胡蘿蔔”來達到刺激員工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2. 動用負激勵手段。僅靠“胡蘿蔔”是不夠的。還須採用嚴格的規章制度、處罰、強制這些“大棒”來約束員工,減少其身上的懶惰習氣,讓他們在工作中能力得到不斷增強,從而在崗位上變得聰明起來。
總結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業績不好一定要從管理者與員工雙方找原因。只從員工方面找原因,那管理者就是個糊塗蛋。只從管理者方面找原因,那也不公平。而且可能管理者有自虐傾向。只有從雙方查詢原因,才是行得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