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子樹愛小寶
-
2 # 一水詩書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要看你從哪個角度,以哪個身份,用何種心態去理解。
因為父母對兒女的愛和兒女對父母的愛,是很難等量齊觀的。對於陪伴的理解和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
換言之,一般來說,父母是很願意儘可能多的陪伴著子女的;而子女,則未必。
由於生理上的特殊原因,在我們最需要父母照顧陪護的嬰幼兒期,不靠譜的嬰幼兒淺表記憶一般都會被大腦格式化重寫,我們大多會忘了父母是怎麼陪伴三歲前的我們了。而對於父母來說,兒女在襁褓中的一顰一笑,甚至第一泡屎尿,都可能是他們長久鮮活的記憶。
很多回答這個問題的朋友都會用類似的思路去算賬:當兒女們大些了,上了幼兒園,讀書了,去外地念大學,又去外地工作了、戀愛了,需要更多的獨立空間和時間了……父母將逐漸不再是兒女們最大的陪護需要,甚至再扣除睡覺的時間,可能我們一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純粹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年!
用這樣極端的演算法,來提醒我們,應該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在父母老去需要我們陪護照顧的時候,要盡到我們的責任。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我們也完全不必為這樣一個短暫得令人震驚的資料而悲哀。
幼鷹都會離開老鷹,去翱翔屬於自己的長空,參天大樹身下,卻永遠長不出新的參天樹。這本是生命的規律。
在我看來,兒女存孝、父母立賢。哪怕相處的時間有限,也會是最好的陪伴。遠勝過朝夕相對卻忤逆不孝的親子關係。
朋友之情猶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良好的親子血緣關係,又豈會輕易被時間和空間沖淡?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當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一個關聯著溫暖與親密的人存在,想起就會勾起微笑。在你真正需要他的時候,他肯定會來到你身邊。這種感覺,何嘗不也是一種溫暖的陪伴?
就算有一天,父母總會離開孩子,但只要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的處世之道,給孩子樹立的為人榜樣,一直還留在孩子的心中,陪伴他們面對這世間的風雨。這種感覺,何嘗不也是一種長情的陪伴?
父母子女一場,說起來是一生一世的牽絆。但細細算來,除去上學、工作的時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父母一生中真正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有多長?
回覆列表
有人算了一筆這樣的帳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在大城市為事業而努力奮鬥,但我們是否能停下來,抽空探望遠方的父母,哪怕是隔三差五的給父母打一通電話呢,其實,算一算還能陪父母的日子,深深地觸動我的內心,心存愧疚。
以父母都已經40歲計算,按照現在發達城市的平均壽命八十歲計算,大約還有40年的時間。按照每月回家2天計算(實際每年平時一年才能回去1—2次),2天X12個月=24天,576小時,減去睡覺的時間10小時/天X24天=240小時,每年實際陪伴父母的時間576小時—240小時=336小時。40年陪伴父母的時間336小時X40年=1344小時,也就是560天。而我的父母日夜陪伴了我18年,供養了我整整22年,我能回報他們是卻只是1/20,甚至還遠遠不到。而且有時候有的人甚至不2年都不回家一次。假如說我們再除去拜訪親友的時間,我們真正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到底是多少天?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了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穿衣服,綁鞋帶,係扣子......
教你洗臉,教你梳頭髮......
教你做人的道理
你是否還記得經常逼問他們,你是從哪裡來的?
所以......
所以,當他們有天變老時......
當他們想不起來或者接不上話是......
請不要怪罪他們......
當他們開始忘記係扣子,綁鞋帶......
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髒衣服......
當他們梳頭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
請不要催促他們......
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卻在慢慢變老......
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
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
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
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
就像......
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