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森美廚
-
2 # 育子樹愛小寶
孕媽媽得糖尿病的目前研究表明,年齡、肥胖、種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響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齡因素 高齡妊娠是目前公認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Vereellini等發現,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孕婦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20~30歲孕婦的8.2倍。其他學者還有較多的類似發現。年齡因素除影響糖尿病的發生外,年齡越大,孕婦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發現,在孕24周前診斷糖尿病的孕婦中,30歲及以上的孕婦佔63.7%,而孕24周以後診斷的僅佔45.2%(P<0.01=。
2.肥胖 肥胖是發生糖耐量減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對於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年齡、經濟、文化水平及飲食結構等因素都與肥胖有協同作用。
目前衡量肥胖的指標常用體質指數(BMI)。由於目前向心性肥胖越來越受到重視,腰圍、髖圍和腰髖比(waist-hipratio,WHR)已經成為重要的指標,特別是WHR。Jang等研究結果顯示,BMI≥20.9的孕婦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BMI≤19.1者的2倍。Berkovitz等研究發現,BMI>32.9的孕婦的糖尿病的危險是BMI於27.3~32.9組的2.82倍,是BMI<27.3者的3.82倍。Branchtein等對孕28周既往無糖尿病病史的孕婦的一項研究顯示,WHR和腰圍每增加1個標準差,前者為0.06,後者為8cm,血糖水平分別升高0.11mmol/L和0.13mmol/L。Zhang等以WHR 0.629~0.705為參考對妊娠前孕婦WHR與妊娠期糖尿病的關係進行研究發現,WHR 0.706~0.742組相對危險度為2.74,WHR 0.743~1.020組為4.02。該研究說明,WHR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極其重要的危險因素。
3.種族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與種族的關係類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種族相關性。與歐洲白人婦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陸、亞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別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種族因素除由遺傳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經濟文化、飲食習慣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產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是無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產科因素中與妊娠期糖尿病有關的因素有高產次、巨大兒、死產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這些病史的孕婦患糖尿病的危險是正常孕婦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總之,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很複雜
多吃糖會導致糖尿病嗎
“不要吃那麼多的糖,要不會得糖尿病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圍的人善意的提醒,那麼多吃糖是不是會引發糖尿病呢?答案是否定的,吃糖和患有糖尿病沒有直接相關性。
是否發生糖尿病是與遺傳因素緊密相關的,父母為糖尿病患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極大,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沒有家族史的人群。具有糖尿病遺傳傾向的人群在一定外界誘因的作用下就可能發病,而如果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節,就可能避免糖尿病發病。
實際上糖並不只是指日常使用的白砂糖、水果糖、巧克力糖等,糖包括單糖、多糖和雙糖,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即主食類食物也屬於多糖類食物。無論哪 一種糖類都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如果長期多吃糖類食物會導致多餘的熱量攝入,引發肥胖。
-
3 # 育兒司
糖尿病時有可能給妊娠帶來致命性災難的疾病之一。身患糖尿病的孕婦患上高血壓疾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4倍,而且胎兒有可能生長過大,給分娩帶來困難。糖尿病孕婦的流產、死產,以及出現畸形兒的機率都比較高,不過只要在妊娠前接受適當的治療,妊娠期間嚴格遵守醫生的指示,也可以順利分娩,不必過分緊張。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受限要進行各種檢查,確定是否可以計劃受孕。妊娠以後,孕婦要進行血糖自我監測,嚴格將血糖控制正常範圍內,同時要定期到醫院做產前檢查,密切觀察胎兒的生長髮育狀況。如果發現孕婦病情加重或胎兒異常,應酌情考慮終止妊娠。
連結:http://toutiao.com/i6290660137573024258/
-
4 # 瑜伽經
孕婦患妊娠糖尿病於吃糖多的關係並不大。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未患糖尿病,在懷孕時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發生率約為1%-3%。
任何一位孕婦都有發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但相對高發的人群是:
1、年齡超過30歲的高齡孕婦。
2、肥胖,妊娠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或者妊娠後盲目增加營養、進食過多,活動過少、體重增加太多的孕婦。
3、直系親屬中已出現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
4、直系親屬中有人的糖尿病的孕婦。
5、以往妊娠時曾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孕婦。
6、生育過巨大胎兒(體重大於4千克)孕婦。
對於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要做如下飲食要求:
1、能量。合理控制總熱能,在妊娠的前4個月與非妊娠時相似,妊娠中期、晚期熱能按理想體重的標準進食,即125.4-146.3千焦/千克體重(30-35千卡/千克體重)。要求整個妊娠過程總體重增加10-12千克為宜,但是同時必須避免過低熱能攝入而發生的酮症。
2、碳水化合物。應避免單糖的攝入,但主食應保證250-350克(生重),過低則不利於胎兒生長。
3、蛋白質。每日攝入約100克蛋白質,1/3以上為優質蛋白質。
4、脂肪。脂肪應適量攝入,佔總熱能的30%以下,應適量食入堅果類食品。
5、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能有助於餐後血糖平穩,可適量增加其在膳食中的比例。
6、餐次安排。少量多餐,每日5-6餐,定時定量地進食能夠有效控制血糖。適當加餐,既能有效治療高血糖又能預防低血糖症的發生。
7、體育鍛煉。必須配合一定量的體育鍛煉,不要太劇烈,在整個妊娠過程中都要堅持。
8、胰島素治療。如果飲食控制後血糖仍高於理想水平,應儘早採用胰島素治療。
-
5 # 童媽學心理
吃糖多是會增加孕婦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的,我之前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前期糖攝入過多。我剛懷孕的頭三個月,因為孕吐反應比較大,每天吃什麼都難以下嚥,好不容易吃下去又吐出來。另外,當時聽說每天一杯蜂蜜水有利於健康,又聽說多吃水果有助於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寶寶的面板還會很好,所以每天早上起來都是喝一杯蜂蜜水,白天吃大量的水果擋飢。結果一做產檢就傻眼了,血糖高,做糖耐測試時比最高參考值高了0.1,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以至於以後每次產檢都比別人多一項,造成各種麻煩,真後悔孕早期沒有少攝入糖。之所以會引起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孕期激素水平發生變化,胰島素消耗量增大,平時不會引起什麼問題的飲食方式,在孕期可能就會引起問題,所以孕期還是要注意控制,少吃一些糖。
回覆列表
妊娠期間的糖尿病有兩種情況,一種為妊娠前已確診患糖尿病,稱“糖尿病合併妊娠”;另一種為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的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婦中80%以上為GDM,糖尿病合併妊娠者不足20%。GDM發生率世界各國報道為1%~14%,中國發生率為1%~5%,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GDM患者糖代謝多數於產後能恢復正常,但將來患II型糖尿病機會增加。糖尿病孕婦的臨床經過複雜,母子都有風險,應該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