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nyDeng

    造頤和園的款項不是挪用海軍經費而來的。實際情況是,當時要建造海軍,申請經費,屢被慈禧駁回,李鴻章沒法,去向李蓮英打探到底怎麼回事,李蓮英說太后想造個園子安養,正為經費煩惱,所以把要錢的都駁回。李鴻章於是想出法子,說要求各省籌款建海軍,把籌到的款項,劃出一半用於造園。也就是說,向各省徵收的經費,是比建設海軍需要的多了,只是多餘的部分用來給慈禧建頤和園,實際上並沒有削減海軍經費。這不是挪用或佔用,有些人把甲午海戰失敗歸咎於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是沒有實事求是的找藉口。固然慈禧是花費了錢,但可沒虧海軍的經費,甚至李鴻章的操作,恐怕還拿多了。這個事實,其實在當時大家都知道的,挪用海軍經費的說法,明擺著就是輸了不服氣的人賴慈禧。

  • 2 # 河漢清且淺

    慈禧挪用軍費可以說是謠言,但又不是謠言。因為慈禧當年想修頤和園缺錢,恭親王奕訢給她出主意,以海防捐的名義向各省攤派要銀子,這筆錢原本就不在海軍預算之內,不過是以建海軍的名義向各省收取的,因此算不得海軍軍費,自然也就談不上挪用了。但是話說回來你能為修園子從全國搜刮一千幾百萬兩銀子,如果這錢拿來給海軍添置戰艦火炮,那甲午海戰不說大勝,結果也必將有很大不同。因此說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或許不夠準確。但她修園子導致甲午慘敗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 3 # 楊角風發作

    當然不是,首先慈禧過生日沒有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其次,北洋水師的軍費並未完全花到正地方。即使在《走向共和》中,北洋水師也腐敗地很,黃瑞蘭就貪汙了大量炮彈錢,後來閱兵時,這幾個細節更是註定了,北洋水師必然會失敗:

    1868年開始,日本明治天皇開始全面推行改革,史稱“明治維新”。同一時刻,中國的同治皇帝還在老孃慈禧太后的指導下,進行著剿滅捻軍的戰鬥。

    隨著各地叛變接連被剿滅,清朝廷開始推行“洋務新政”,清朝的國力也有所上升,史稱“同治中興”。

    光緒帝即位後,同樣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推行洋務,北洋水師也是在這一時期成軍,並初具規模。1888年,醇親王奕譞受慈禧太后指示,以及李蓮英的陪同下首次到北洋水師閱兵。1894年,北洋水師最後一次閱兵,此次閱兵李鴻章召集了各國使節和媒體,可謂規模宏大。

    在《走向共和》裡,導演把這兩次閱兵合在一起了,於是就有了這麼荒唐的一幕……

    一、

    李鴻章視察完了北洋水師,下一步便是準備閱兵大典了,而在這之前,抓了一個日本間諜。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日本這個國家,這是一個十分強勁的對手,不容小視。日本人打仗,從來不打無準備之戰,而且幾次戰爭都是主動發起,不要因為發動珍珠港戰役而否定日本的全部。

    其在發動戰爭之前,必然花費大量時間去收集情報,後來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其實日本足足準備了幾十年。包括透過擴張滿鐵附屬地,實行行政權力,包括經營礦山、海港等實業控制東北經濟,還包括賄賂官員,扶持傀儡,尋找合作者,控制輿論。

    以及長時間的移民,外加對整個東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資源、社會、文化教育、民風民俗、法律法令等,進行情報收集。舉個簡單的例子,日本侵華時使用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的要詳細地多。甚至於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地圖,小到每一座房子,每一條小溪,包括建築大小,甚至連兵力部署都一清二楚。

    扯遠了,回到劇情,回到甲午中日戰爭前,丁汝昌彙報抓到了一個日本間諜,可惜,一轉身,他又把日本間諜給放了,為此李鴻章竟然沒有怪罪:

    “就是以後兩國交兵,依靠這些鬼蜮伎倆,也成不了大氣候。”

    自古打仗,都要先派前頭兵打探軍情,這麼淺顯的道理,曾經的淮軍將領李鴻章不會不懂。

    二、

    所以,李鴻章認同將這個間諜放走,更可能的原因是怕刺激到日本,更多的是從外交禮儀上考慮問題。寄希望於震懾日本,讓日本有所顧忌不敢胡來,而不是積極備戰,靠真正實力幹趴下日本。

    果然,李鴻章隨後對北洋水師官兵們訓話時,就提到了自己這次閱兵的三個目的:

    “一是揚我國威軍威,讓對我懷覬覦之心的人有所顧忌,不敢輕舉妄動;二是讓朝廷知道,給海軍的錢用的是地方,藉以平息物議,消弭誹謗;三是透過閱兵,調動士氣,凝聚軍心,使我北洋海軍全軍將士,以為朝廷盡忠為榮,以身在北洋為榮。”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李鴻章的策略,就是假裝成一個大胖子,用來嚇唬別的國家,當然這個別的國家主要還是日本。

    其次,則是擁兵自重,用來震懾那些政見不同者,用來從清朝廷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權力。

    最後,則是凝聚北洋水師計程車氣,不僅讓別人說北洋水師好,自己也得認為自己的北洋水師好,成為李鴻章自己的武裝力量。

    其實說來說去,醇親王代表朝廷前來閱兵,李鴻章最想達到的目的,無外乎一個“錢”字,主題思想就是要錢!

    最好能要五百萬,還能多買幾艘軍艦,退而求其次也得一百五十萬,能買速射炮,再不行就六十萬,好歹能維持官兵們的生計。

    三、

    盛大的閱兵式還是如期舉行了,但對如何安排李蓮英的事情,丁汝昌和李鴻章犯了難,這也非常好理解,因為大清朝有祖制:

    “太監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自出皇城,違者殺無赦。”

    清朝主要吸取明朝太監專權禍國的歷史教訓,所以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太監的法令。但在李蓮英這裡,卻破壞了好幾個規矩,其中就包括太監官職不能超過四級的規定。而李蓮英是被慈禧太后親封正二品總管太監,歷史上李蓮英跟著醇親王去閱兵時,專門把正二品官服換成了正四品。

    在劇中,李蓮英則直接官服都沒穿,就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免得違反祖制。但畢竟是一個閹人,按照當時人們的觀念,軍艦上全都是陽剛男兒,是陽氣,閹人是陰人,陰氣重,他們上了軍艦後,會把風水打壞,不吉利。

    其實不光閹人上軍艦不吉利,女人上軍艦也不吉利,但是話又說回來,假如是慈禧太后親自來閱兵呢?

    李鴻章和丁汝昌的態度必然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慈禧太后能上軍艦,那是北洋水師的榮譽。那是肯定的,慈禧太后的陽剛之氣,一船的陽剛男兒都比不上。

    李鴻章當然清楚慈禧太后派李蓮英前來的原因,李蓮英就是代表慈禧,醇親王是代表光緒帝,你李鴻章到底是親皇派,還是親太后派?

    四、

    李鴻章最終還是沒讓李蓮英上軍艦,理由也有:

    “這海上無風三尺浪,軍艦甚是顛簸呀。新正水手年輕力壯,尚且吐得死去活來。大總管久居宮中,不比成天鞍馬上過來的人,怕你受不了這份兒折騰啊。”

    樑子是接下了,後來李鴻章再去求銀子,李蓮英可就攔著了,甚至遞上來的三千兩銀票都不接,反而退了當初送腳氣水的錢:

    “你我同朝為臣,別因為這點兒小事壞了規矩……”

    李鴻章或許迷信,但是他為什麼不讓李蓮英上軍艦,應該不止迷信這麼一個原因,也有可能他是怕慈禧太后在試探他,試探他是否壞了規矩。

    因為後來李蓮英在慈禧太后耳邊給李鴻章上眼藥的時候,慈禧太后斥責他:

    “你少在我面前挑唆!我告訴你,不讓你上軍艦,是我準了李鴻章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大臣跟宦官誰重誰輕,慈禧太后還是分得清的,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真要問罪李鴻章,於大局不利。

    回到題目,為什麼說這次閱兵,反而點燃了北洋水師滅亡的導火索呢?

    五、

    先是整個演習弄虛作假,其他的軍艦就不提了,專提定遠艦,北洋水師的主力艦,亞洲第一鉅艦。

    可惜他的主炮只有三發炮彈,幸虧這是演習,真的參戰的話,三炮發完就沒炮彈了,仗怎麼打?

    丁汝昌為了讓閱兵順利進行,這已經不是演習,而是演戲,因為靶船上有三名士兵在點火。等於事先埋好炸藥,然後定遠艦放空炮,看到主炮冒火之後,士兵就人工點燃炸藥。

    這段劇情演的有點問題,好像是三名士兵知道自己會被炸死,既然最後會被炸死,為什麼要派三個人呢?

    這三個人應該是互相監督的,防止有人不點,至於怎麼預防他們不肯點。那就得從他們的家屬說事了,後來李鴻章命令丁汝昌安撫好他們家人時就能說明一切。

    實際上,劇中好像是點一下,炸死一個,其實不然,那些防炸沙袋就是證據,點一下不會炸死人,士兵會躲起來。之所以這三名士兵最終被炸死了,完全是因為醇親王看到興頭上,要求定遠艦直接把靶船炸沉。

    如果繼續靠點炸藥營造被炸的痕跡,那麼靶船不會沉,所以,定遠艦第三發炮彈,實際打出來的是實彈,三名士兵不是被炸藥炸死的,而是被炮彈炸死的。

    也只有這種解釋,才能理解當時的李鴻章為什麼流著淚,眾官兵也一個個熱淚盈眶,那不是激動,那是因為他們知道,三名士兵會被炸死。

    隨後的晚宴更是奢侈豪華,北洋水師的錢不去買炮彈,弄個這麼豪華的建築:

    “歐式的風格,浪漫的情懷。”

    弄虛作假,倒不至於影響到後來的慘敗,由於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表現地太過完美。反而讓醇親王,讓李蓮英覺得沒什麼問題,更不會缺銀兩,反而對李鴻章要錢起到了反作用。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叫來參觀的各國公使,尤其是日本公使,他會想當然地認為李鴻章這是在挑釁日本,不僅不會被嚇住,反而更激發了他們的鬥志。別忘了前面丁汝昌放走的那個日本間諜,他必然已經搞清楚了北洋水師此次演習完全是造假。

    別國的公使還在講日本怎麼打得過大清,而日本的公使卻已然清楚北洋水師就是隻紙老虎。但他必然也不會當面說破,因為他還得回去說服日本天皇,繼續增加日本海軍的投資。

    實際上也是如此,見北洋水師如此強盛,日本天皇也開始勒緊褲腰帶買軍艦,連日本臣民也是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於是“吉野”號軍艦就這樣被日本買走了,在後來的甲午海戰中,該艦也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閱兵是好事,但也要實事求是,不然就像這個國家一樣了,人人抱著一個核輻射標誌的揹包,咋,自殺式核武器襲擊嗎?

    北洋水師或許軍費不足,但是如果李鴻章能把有限的錢用到正地方,或許不會輸得那麼慘!

  • 4 # 厚德載物411944561282

    主要原因在於內鬥,當時李鴻章的家底就是北洋水師,這是他敢和別人叫板的資本,而李是老佛爺的鐵桿,這一仗李必敗

  • 5 # 城鄉結合部的說書人

    作為清國實際掌權者,慈禧對甲午戰敗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挪用軍費過生日冰山一角而已!

    雖說,歷史前進的車輪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但是慈禧自顧自己的私慾和享樂,綁架中國國運48年!這就很過分了。因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共109年。做個簡單的數學題就是,近代中國44%的時間,中國的領航員是一個極其奢華,貪圖享樂的女人。日本人處心積慮的在慈禧過生日的時候挑起戰爭,而不在光緒,李鴻章過生日的開幹!就說明了一切!這時期什麼最重要,當然是老佛爺的心情最重要。其他一些都往後排,管他什麼國家大事!

    六旬慶典!日本人來搗亂,老佛爺惱中生智,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身不歡。”

    甲午戰敗,慈禧罪責難逃!不能因為一道簾子,就可以逍遙法外,萬事大吉了!

  • 6 # 遊者走天下

    記得在《走向共和》中有這樣的一個橋段,下屬向李鴻章彙報來自前線的戰況時,李鴻章關注點卻還在給慈禧籌辦壽宴上!

    裱糊匠如此草率的應對甲午戰爭,還指望能打贏日本?

    不可能的,別說慈禧挪用了北洋軍費,就算將整個國家的財政全都用來和日軍作戰,錢撒出去了,人卻沒重視起來,只把精力放到了去討好上層,這場戰爭照樣會打輸,而且會輸的更慘!

    甲午戰爭清朝之所以戰敗,不是因為錢的事,是人的事。

    甲午戰爭開始前20年,日本當時剛剛明治維新,卻有了向外開拓的野心,所以日本派出一隻勘探團隊來到寶島臺灣,在這裡建立營地,並且和當地的老百姓爆發衝突。

    這是一次赤裸裸的侵略,可李鴻章怎麼應對的呢?

    他沒有派出軍隊對當地的日本軍隊進行驅逐,而是試圖透過談判的方式讓日本人和平離開這裡!

    本來,當時日本對清政府還是非常懼怕的,一個剛剛明治維新的日本,無論是國家力量,軍隊的素養裝備還是國民心態,在面對大清面帝國的時候都處於絕對劣勢。

    (淮軍)

    這個時候,如果大清王朝拿出決心果斷派兵,那麼日本在這裡的武裝肯定就不戰而退了,面對清朝的強硬態度,沒準還能賠點錢!

    可實際情況是,李鴻章為代表的大清王朝官員根本就沒有和日軍作戰的決心和勇氣,而是叫來英國人調停。

    當時,英國派來的特使覺得小日本兒這麼欺負人,清朝就算是不打,也會把日本人臭罵一頓,索賠一下。

    可沒成想,大清王朝不差錢,讓日本人離開的條件是陪他們一筆不菲的費用,高達50萬美元。

    在同一時期,美國人買俄羅斯阿拉斯加花了700萬美元。阿拉斯加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花了700萬美元,寶島臺灣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毫無爭議的屬於大清帝國,為了讓日本人從這裡撤走,大清帝國掏了50萬美元,這等於是大清帝國花錢,從日本那裡買回來的。

    (這麼大的阿拉斯加州美國人花700萬美元)

    所以,當時日本人這真是做了一本萬利的買賣!

    英國人特別不理解,英國人認為,大清帝國的做法無異於向全世界宣告:這是一個不願意打仗,願意花錢買和平的國家。

    所以,早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二十年的時間,那個時候,大清帝國剛剛結束太平天國戰爭,清軍的戰鬥力還線上,日本還沒有崛起,雙方實力對比大清具有絕對的優勢,竟然還對日如此軟弱,這怎麼能不激起列強瓜分清朝的野心呢?

    於是,日本上下形成了一個一致的決定,那就是透過打敗大清這個腐朽的帝國實現國家的崛起。

    如果說早在19世紀70年代大清帝國的上層不願意打仗,針對誰都想花錢買和平,那麼,到了甲午戰爭前,大清王朝的軍隊就已經不堪一戰了。

    甲午戰爭的時候,不光八旗子弟打不了仗了,綠營兵廢了,就算是李鴻章所倚仗的淮軍也沒啥戰鬥力。

    當時,淮軍有一種養恩銀,也就是軍隊中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當差,只是掛個號,然後每個月領軍餉的時候按時去領軍餉就可以了。

    這些人就算是打仗的時候把他們召集起來上戰場,可能連槍都沒開過,更別說在戰場上和敵人拼命了。

    所以,為什麼說清軍打仗的時候跟敵人對射還行,卻沒有能力近身搏鬥?

    當對方像凶神惡煞一樣衝上來的時候,這些可能連架都沒打過的人,怎麼敢去和敵人拼命呢。

    所以,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早已經不是20年前的日本,他擁有強大的海軍、陸軍,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清朝卻比20年前更加腐朽落後了。

    這不是透過錢能夠彌補的差距,整個大清王朝從最底層計程車兵到最上層的統治者,早已經不堪一戰。

  • 7 # 北美小馬甲

    甲午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我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來分開解答。

    前期,清政府準備不足,對日本人的野心和實力嚴重估計不足,沒有對戰爭進行提前預案,雖然朝堂上主戰聲音不少,但是大部分停留在口頭,在具體戰略準備上幾乎等於沒有;另一方面,清軍中下級軍官缺乏訓練和相應的戰役準備,在人數和武器佔優或者說不輸於日軍的情況下,且以逸待勞,尚且不足以在平壤堅守,又倉促敗退,在運動中被日軍擊潰,損失無數,實在讓人扼腕!

    中期,面對已經明朗的局面,清政府無法做到集合全國陸軍海軍力量,使得戰役變成海上北洋水師單打獨鬥,陸上淮軍苦苦支撐,且無統一指揮中樞,坐視日軍從陸上包圍北洋威海衛,北洋水師又困於島內,沒有魚死網破的決心,一點點被日軍吞下,毫無反抗意志。

    後期,戰爭敗局已定,清政府又一心求和,對日本的有求必應,哪怕是割掉遼東半島和臺灣都不下決心進行全國動員,誓死抗爭,毫無作為,只為自己統治著想,對國家主權和領土猶如自己的私人財產,說給就給,絲毫不顧忌大國尊嚴和民族大義,如此卑躬屈膝,如此任人宰割,如此苟延殘喘,居然還又統治了30年之久!

  • 8 # 婷為暢

    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一場激烈的海戰一一黃海海戰。這是甲午戰爭中繼豐奇海改後弟一飲海戰,也是中日雙方海軍的一次主力決戰。這場戰役發生於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附 近海面。9月15日上幹,北洋水師護送四千餘名人朝援軍 到北韓。返航後在大東溝遭遇日軍阻截,戰鬥由此爆發。 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投人戰鬥軍艦有十二艘,包括全 部精華,幾乎可以說是傾巢出動。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中 揚威、超勇二艦亦受重創。 全艦二百七十人除十六人獲救 外,全部殉國。將士們的英雄壯舉,激勵了艦隊眾多官兵的 鬥志。戰鬥持續了五個小時,在北洋艦隊的猛烈打擊下,敵 艦元氣大傷。旗艦“松島”受創極重,官兵死亡一百餘人,完 全癱瘓。日軍見戰勢不妙,如再打下去將對自己不利,便先 退出了戰場。北洋艦隊也返回了旅順 黃海海戰後,北洋艦隊尚存的軍艦停泊在山東半島的威海衛軍港內,日本侵略者為了使清政府屈服,決定殲滅北洋海軍。

    威海衛軍港內,日

    本侵略者為了使清政府屈服,決定殲滅北洋海軍日本海軍對中國發起了新的進攻

  • 9 # 小白龍觀世界

    首先,不是的。

    首先題幹中的“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就與史實不符,真實的歷史是,慈禧並沒有挪用海軍軍費去建頤和園。

    準確的說,慈禧挪用的是海軍衙門的經費,而不是海軍經費。

    有人會問了,這不就一回事嗎?對了,這還真不是一回事。

    海軍衙門在光緒十一年九月(1885年10月)由清政府設立,管理全國海軍,統一海軍的指揮權。海軍衙門設總理1人,會辦、幫辦各2人,但實權為會辦、北洋大臣李鴻章掌握。他趁機大力擴充北洋海軍。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滅。光緒二十一年(1895)海軍衙門裁撤。

    在清朝,海軍衙門是一個行政部門,除了管理海軍,它還主管開礦,鐵路,電報等業務。修建頤和園,挪用的是這個行政部門的辦公經費。

    重修頤和園,其實並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買軍艦的錢,因為海軍軍艦的購置費向來都是由撥發專款。

    除此之外,修頤和園的經費還來自於捐官賣官的錢,和一些地方官員捐款籌款。將這籌集的260萬兩存入外國銀行,最後只是用了這筆錢的利息用來補貼頤和園工程。

    再者,甲午海戰的失敗與慈禧挪用經費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海軍當時領先的艦船已被日本趕超,而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北洋水師再後來一直沒有更新和增添過一艘軍艦。

  • 10 # 穀子的地

    慈禧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建頤和園,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

    中日甲午海戰,不得不說其中一個決定性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光緒的老師翁同龢。

    翁同龢當時掌管大清戶部,海戰爆發前夕,李鴻章多次申請給北洋水師添置新的軍艦,但都被翁同龢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

    當時世界海軍,已經出現快速艦,速射炮,還有開花彈,這些都是影響海戰結局的新科技新武器。

    李鴻章周遊列國,深知這新武器的厲害,於是申請購買這些新武器,翁同龢藉口老佛爺修建頤和園沒錢,就把中日大戰前,積極準備的李鴻章推到絕境。

    李鴻章向英國定製的快速巡洋艦,也因為翁同龢拒不給款,而被迫放棄。這艘軍艦被日本傾其國力買下,後來這艘快速巡洋艦出現在甲午海戰的序列裡,這就是吉野號。

    甲午海戰的結果,是非常慘烈的。北洋水師大東溝海戰時,當場北洋水師就喪生了一千千多名官兵。

    甲午海戰的結果,影響深遠,改變了歷史,導致大清帝國的土崩瓦解。

  • 11 # 歷史軍魂

    從1891年至1895年,三海工程和慈禧的慶壽工程從海軍衙門挪借了141.5萬兩白銀。而1885年至1895年的10年中,整個三海工程總計挪借了海軍衙門437萬兩經費。但是三海工程並不是無償佔用海軍衙門的經費,所借用的款項都指定專款歸還。

    根據清宮檔案,“海軍衙門於1888年把45.3萬兩銀挪至園丁”,1889年慶親王奕劻決定每年從海軍經費中騰挪30萬兩交給頤和園工程處,到1894年已經挪用了180萬兩。1891年以後,又從出使經費中挪墊了工程銀100萬兩。因此,海軍衙門經費的騰挪銀為300多萬兩。當中日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慈禧太后卻忙於自己的壽慶,而慈禧手下的人為了討好慈禧,挪用海軍衙門的經費,影響了清朝海軍的發展。

    此外,各省的督撫為了討好慈禧太后,各地籌措了260萬兩白銀,為了掩人耳目,將這筆款項稱為“海軍經費”。因此,這筆鉅款不能算在海軍經費的賬上。實際上,這筆款子的本金全部存在外國銀行以及借給開平礦務局,利息用於借還從出使經費中挪用的100萬兩。

  • 12 # 辛福先

    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問題,是先進資本主義戰勝落後的封建主義,是物理化學戰勝四書五經。

    甲午之敗也就是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一開始就註定它失敗的命運。一方面要造槍造炮,一方面只准學生學四書五經而不學物理化學。

    由於舊勢力太強大,洋務運動不可能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徹底變革,只能修修補補,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多麼荒謬,多麼可笑。

    在洋務運動指導思想指導下建立的北洋水師縱有當時還算先進的艦船,也不可能建成一支現代化的艦隊。看看水兵的樣子吧,拖著長長的辮子,穿著對襟馬掛,哪有現代海軍的派頭,氣勢上就輸了一截!

  • 13 # 嘟嘟讀讀

    “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大清皇太后對勸諫她不要鋪張浪費過生日的滿朝文武大臣惡狠狠說到。此時已經有四個勸諫的大臣被這位憤怒的老太太拉出去砍了腦袋,不得不感嘆,女人發怒起來做事真是什麼都不顧。

    1894年,這一年是大清皇太后慈禧60歲生日的一年;這一年也是甲午海戰發生的一年;慈禧說這一句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是小小的日本讓她60歲生日後一直不痛快。

    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為了讓大清皇太后60大壽過的痛快,清政府打算撥款白銀3000萬兩——相當於北洋水師10年的海軍軍費。

    但這是真的嗎?清政府當年把戶部賣了,也沒有3000萬兩。更何況,北洋水師的戰敗於慈禧並沒有好處,這位老太太也不是一個絕對的糊塗蛋(否則早在高層鬥爭裡掛了)。

    北洋水師的戰敗不是慈禧一個人的鍋,但是她確實應該要負責人。

    創建於1885年的北洋水師——當時世界第九,亞洲第一。10艘軍艦,其中兩艘主力艦:定遠和鎮遠噸位超過7000噸,是清政府花了175萬兩白銀向德國訂購的——當時德國自己都不捨得裝備這麼大噸位的軍艦。

    就是放在今天的海軍裡噸位也是數的上的,8艘附屬艦隊。北洋水師最輝煌的是,當年日本把去日本訪問時尋花問柳的清朝兵打傷後,丁汝昌命令大炮直接對準長崎,嚇得日本不敢再囂張。但是這麼一支強悍的海軍,在10年後的甲午海戰中為何被殲滅了呢?這10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一罪人是帝師翁同龢——一個無用的清流。

    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這個老夫子公報私仇最終害了清政府,慈禧太后1889年就宣佈還政給光緒皇帝,她自己搬到了寧壽宮養生了。1890年的時候,翁同龢出任軍機大臣,因為曾國藩和李鴻章早年彈劾過他的兄長,因此對李鴻章建立的北洋水師處處刁難。在翁同龢主持戶部的時候,北洋水師沒有從海軍衙門拿到過一分錢。翁同龢一派的人的理由很簡單:北洋水師已經成了,還要軍費幹啥?又不打仗,讓它省點銀子。1891年戶部決定停止北洋海軍購買軍械三年,剛好到了1894年……然而這期間,慈禧太后和光緒每年有每人二十萬兩萬零花錢;修頤和園等等;而當時的日本天皇一天只吃兩頓飯,省錢為日本海軍買軍艦。

    北洋水師的海軍軍費是每年260萬兩,包含了士兵薪資、武器更換、訓練等等,而光緒皇帝大婚就花費白銀500萬兩。來源是海防捐和戶部的撥款。海防捐顧名思義就是賣一些聽起來高大上但是沒有實際鳥用的名頭給一些有錢的冤大頭——他們買去光宗耀祖,四處吹牛用。但是海防捐能賣出去一半就不錯了。剩下的都需要透過海軍衙門從戶部撥款。

    但是在翁師傅的主持下,後宮女人上百萬兩的衣服首飾脂粉有錢,但是海軍軍費沒有錢可用——就因為他覺得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

    在甲午海戰前,這位翁師傅,力主要打,而且要沒有炮彈的北洋水師去和日本艦隊打。理由是要打的時候要體面,怎麼能躲在港口裡,讓岸上炮火掩護呢。最終結果,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第二罪人李鴻章——一個齷齪自私的能吏。

    對於李鴻章這個人,確實是一個能吏。說他是清朝的裱糊匠,一點不差。但是這位李大人有能力,但是也貪財。甲午海戰結束後,李鴻章上報朝廷,北洋衙門在匯豐、德華銀行、怡和洋行、開平礦務局存有白銀260多萬輛。但是甲午海戰前丁汝昌還上報要60萬兩更換速射炮,李鴻章讓丁汝昌找戶部報銷。再看看李鴻章名下的產業,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金礦一座、煤礦三個、電報總局一個。這些企業都是十足的現金牛,但是錢都那裡去了?看看李鴻章死後,他兒子2000萬兩的存款就知道了。

    李鴻章為何不敢用自己的錢充當北洋水師軍費?答案很簡單——他不想死。李鴻章是漢人,用自己的錢給北洋水師,那就會被朝廷的滿清貴族們認為是要謀反。他的老是曾國藩自己削掉湘軍就是例子,在清朝的朝堂裡,他只能給朝廷要錢。否則就是養私兵,圖謀不軌。

    第三罪人慈禧光緒醇親王等一眾官員

    慈禧光緒是非常想打贏這一仗的,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之前北洋水師都發生了什麼。當時海軍衙門的錢確實被挪用了。慈禧多次向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但是都被醇親王奕譞和李鴻章否了。後來醇親王想讓修好頤和園讓慈禧去養老。甲午海戰爆發的那一年,有人又提出了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被慈禧太后否決了,但是修頤和園依然花了316萬兩,剩下的被醇親王去打造了滿清的皇家海軍——昆明湖海軍,滿清始終不認為北洋水師是他們的,他們一直認為那是李鴻章的北洋水師。

    光緒任用了翁同龢,這個清流,但是他確實沒有什麼用,脫離清朝的實際情況去謀劃,分不清國家輕重緩急,公報私仇的人。最終害了北洋水師。

    第四個罪人全體國民

    大清普遍認為洋人的玩意屬於奇技淫巧,因此洋務運動中老百姓認為鐵路破壞了風水,電線杆破壞了風水……這些洋務運動中的產物經常被破壞。但是甲午海戰一戰之後,全體國民終於清醒。

    最後,在那個時代,北洋水師的戰敗絕不是慈禧一個人的原因。是眾多人合力導致的必然結果。落後就要捱打,但是落後不能認為自己就該打。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理在大炮射程範圍之內。

  • 14 # 跪射俑

    還有以下原因:

    1、李鴻章把持北洋海軍,任用不懂海軍的陸軍將領丁汝冒統領北洋海軍。

    2、北洋海軍官員貪汙、腐化,訓練、戰備鬆弛。

    3、北洋海軍聘請、僱傭的英國等國的外籍教員等人員被日本人收賣,出賣情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愛而遠嫁到底好不好呢?你們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