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己

    長平之戰不是趙軍不如秦軍而是趙國不如秦國。趙國本身是尚武的國家,全民皆兵,所有人都可以上戰場,但是他的工業力量卻很薄弱,所有人都上戰場之後那從事工業農業生產的人員就變少了。所以,長平三年下來趙國的國庫被損失殆盡,趙國堅持不下去就只能出擊。當然趙國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撤離上黨退守邯鄲,把上黨山地讓給秦國,這樣幾百裡崎嶇的山地就會成為秦國後勤補給的噩夢,秦國在短期內肯定無法進攻趙國,而趙國也可以減少糧餉在山地上的運輸消耗。但是趙王貪婪,沒有那個魄力。這個戰略其實廉頗在長平之戰開打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來過,卻被趙王否決了。

  • 2 # 海棠147284546

    派趙括是趙勝的主意,因為他父親趙奢牛B。趙括主動出擊時機並不適當,因為趙括不明敵之虛實,攻擊力雖猛也不能致勝,因為白起正等待趙括猛攻,然後敗退引趙括進入葫蘆谷,全過趙括。作為主帥趙括竟然親自率領兵馬追擊,正合白起意,是趙括成就了白起。若趙惠文王在,必不用趙括。趙孝成王早死,也因為戰死45萬人,受到百姓指責,心存內疚,鬱鬱而終。若趙孝成王不早死,也會終生重用廉頗。廉頗守必固,守長平3年秦軍寸步難行,攻心銳,守邯鄲俘虜秦軍2萬餘人,將秦軍趕出趙國。

  • 3 # 看鑑

    許多人都說,長平之戰,一個只會讀兵書的趙括坑慘了45萬的趙軍,但是,這場仗真的是因為他,才敗得一塌糊塗嗎?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會不會是千古謊言呢?

    其實趙括是被冤枉的,他並不是真的只會紙上談兵!趙括自小熟讀兵法,是名將趙奢之子,在戰場上經常幫父親出謀劃策!長平之戰中,被斷糧四十六天的趙括,開始兵分四路突圍!這說明趙括在腹面受敵的情況下,臨危不亂,有效的組織了突圍路線!不僅如此,在斷糧四十六天的情況下,士兵們還能聽取趙括的話,說明趙括在軍隊中還是很受信服的!以上的種種,都足以說明趙括的軍事才能。咱們再來看看長平之戰,其實這場戰爭,不管換誰是主將,結果都應該是趙國兵敗!看官們常說,長平之戰秦趙對峙,廉頗已經堅守了三年,沒出過意外!趙王換上趙括,不到一個月就兵敗如山倒!難道還不是因為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嗎?

    我們從國力對比上來說,當時的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而趙國“地薄人眾” ,地處北方,雖然疆域廣闊,但是耕地有限,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無力支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其實趙國打到第三年已經要崩潰了,趙國沒有糧食了!趙國全國都湊不出軍糧了,找人借也失敗了,這場戰繼續對峙下去,不需要秦軍進攻,趙軍自己就垮了,所以趙王是完全沒有辦法,只能把堅守,改為攻堅戰!讓善於主動進攻的趙括去博一把,速戰速決還有一線生機。

    接下來,趙括接管長平前線四十五萬趙軍,為了進攻!為了打破僵局,殲滅或者給秦軍以重大殺傷,以達到逼退秦軍的效果。所以趙括進行了一連貫的人事調整和戰略部署,再進行多次地進攻。趙括率領四十五萬大軍,改守為攻,主動全線出擊,也是非常符合趙王的心意!所以,與其說趙括紙上談兵,不如說他是為了趙王背了鍋!

  • 4 # 一個人的歷史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第一個是為什麼不派其他人出戰,樂毅、田單、李牧、廉頗確實每一個都是戰國時期的名將,這個班底夠其他諸侯羨慕的了。

    先說樂毅,樂毅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差一點就讓齊國亡國了,這份能力是可以和白起一爭長短的。但是趙王不會讓樂毅去,原因有三,第一個原因是樂毅的身體不允許,當時樂毅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且正在患重病,根本就沒有辦法帶兵上前線;第二個原因是樂毅還沒有得到趙王的信任,到了趙國不過是為了避禍,且樂毅的兒子還在燕國任職,因此趙王不會放心將軍隊交到他手上;第三個原因是樂毅自己壓根就沒打算淌這趟渾水,他和白起對戰可能會毀了自己一世的英明。

    再說田單,田單看一己之力讓齊國復國,靠火牛陣打敗燕軍不假,但是他的對手不是樂毅,因為當時燕王中了田單的反間計,樂毅已經逃到趙國去了。因此田單才能獲勝,如果樂毅還在,田單基本沒有翻盤的機會。田單擅長出奇謀,缺少真正的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的經驗,況且他也是從齊國逃到趙國避難的,做為一個外人,趙王也不會信任他。收留他的原因和收留樂毅是一樣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個高參同時為了震懾諸侯。

    第三個人廉頗,廉頗和秦軍交戰勝少負多,讓趙軍失去了銳氣,如果繼續讓廉頗為將的話,秦軍固然無法找到擊敗趙軍的好辦法,但趙國的國力已經耗不起了,堅守不戰的策略無法讓趙國獲得勝利,最後還是必敗無疑,只有進攻才有可能有一線生機,因此趙王決定棄用廉頗。

    第四個人李牧,倒不是因為李牧的能力不行,因為李牧當時一直在北方抵禦匈奴,根本就沒有辦法調到前線作戰,秦國能滅趙,匈奴也可以;第二個原因是李牧就算回來也會和廉頗一樣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因為那是從軍事實際情況出發做出的最好的對策;第三個原因是趙王不信任李牧,就像他不信任廉頗一樣,後來中了反間計殺害李牧就說明趙王從內心裡對李牧十分忌憚並不信任。

    派趙括出戰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個原因是趙括主張主動出擊,反對堅守不出等待時機,他有擊敗秦軍的強大決心;第二個原因是趙括領會了趙王的意圖,就是趙國耗不起了,堅守不戰就是死路一條,只有主動出擊才可能有一線生機;第三個原因趙括並不是紙上談兵,要知道他的父親趙奢經常在戰鬥時把他帶在身邊,很多勝利就是得益於趙括的奇謀,因此趙括不缺少經驗;第四個原因是趙王對趙括絕對信任,這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原因就是趙括是平原君趙勝極力推薦的,而平原君是擁立趙孝成王繼位的最大助力。

    下面說一下為什麼趙括選擇主動出擊,是不是真的如世人所說因為他紙上談兵不懂實際的兵法呢?我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堅守不戰就是死路一條,因為趙國耗不起了,打消耗戰趙國必敗,秦國強的不是一個兩個白起,強的是商鞅變法之後的強大國力,和誰打都耗得起,補的上,恢復的快,直接點就是國力強,生產關係先進,生產力強。

    二、趙王讓他為將就是要主動出擊扭轉局面,趙括是清楚領導的意圖的,他不執行的話只能比廉頗更慘,不是你免去職務的問題,是人頭落地的問題。

    三、趙括沒有發現對方換帥,因為最開始秦軍的統帥不是白起,後來趙括髮現是白起後就立刻改變了戰術,採取了刺殺的行動,就是現在常說的斬首行動,就差一點就成功了。

    四、年輕人都有夢想有追求,父親趙奢可以說天下無敵,一生都沒有戰敗過一次,做為他的兒子也絕對不能允許失敗和怯懦。

  • 5 # 莫吾知兮1

    樂毅田單畢竟是外人而已,他們去了趙國擔任的是相國一職而不是大將軍。趙王怎麼會放心把軍權交給外人呢!趙國權利一直是三分天下邯鄲,晉陽,代。以此推理軍方也應該有三個派系,代表分別是趙奢廉頗李牧。李牧在代郡抗擊匈奴,那麼代替廉頗的唯一人選只有趙奢的繼承人趙括了。

  • 6 # 曉方zhao

    派廉頗本沒有錯,廉頗多次與秦軍交戰雖勝少敗多,但秦軍並沒有在他身上佔多大的便宜。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何必廉頗最初只是去協防上黨的,熟料秦軍攻勢猛烈,秒殺上黨,更是連破趙軍,而且主將只是個新人。正面剛不過對方而依拖有利地形防守,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不要總拿沒有糧食說事,畢竟還沒到人吃人的極端地步。再打不過最多割地求和,不至於送人家幾十萬顆腦袋

  • 7 # 要有云水之趣

    堅守,就是為了尋找對方的失誤。白起對廉頗,一個善攻,一個善守。就是拚消耗,拚國力。如果趙國一直用廉頗,秦國勝也是慘勝。會元氣大傷。並且也保不齊廉頗抓住白起破綻,來個絕地反擊,也是末知的。攻擊,卻是白起擅長的,一個身經百戰,長於大兵團作戰,一個讀萬卷書,誇誇其談之人。能同日而語嗎?呵呵!趙括缺的不僅僅是經驗,還有智慧和耐心吧!謀略就更談不上了吧!

  • 8 # 翡翠李子

    呵呵,樂毅是燕國的名將,田單是樂毅對手齊國名將,趙國名將是李牧和廉頗。長平之戰時,為什麼選擇趙括替代廉頗,首先廉頗的戰略主防守,雖然這種戰略部署是正確的,但不符合帝王的需求(戰爭打的是消耗,沒有帝王希望鉅額的消耗,更多希望速戰速勝而非速戰速決)和長期消耗,所以趙括作為名將趙奢之後(此時李牧負責匈奴防務)主戰派,滿足帝王需求而主戰事,最終紙上談兵導致失敗。

  • 9 # 風風162871388

    長平之戰趙國能派出最好的將軍只有廉頗,趙國既得韓地,與秦國大戰無可避免,這方面趙國不說國力,可能連心理準備都沒有。李牧經營代地多年,不曾向中央要過一分錢,制度少數民族,無論戰爭,經濟都是一等人才,然而對六國間的縱橫捭闔瞭解不多,不知己不知彼。廉頗足智多謀為人老成,是最可當大任著,長平開戰後幾次小敗是國力的體驗,無傷大雅,之前趙奢廉頗廉頗勝秦都是避其鋒芒,讓秦國輕視最後出奇制勝,廉頗遵循這樣的戰法也是合理的。廉頗唯一的不足也是換將的原因就是廉頗說話的本事不高,戰法沒問題,但是接二連三的敗仗廉頗無法說服滿朝君臣,更何況是繼位不久的年少浮躁趙王。出戰時廉頗跟平原君說過,讓樂毅當主將,廉頗副將,樂毅身體不好,無法親自掌軍,僅溝通朝廷,被拒絕。田單樂毅都不是本國人,滅國之戰很難獲重任,但是當參謀但是可以的,趙國朝廷顯然沒有考慮到。再說趙括,吹牛逼天下第一毫無實戰經驗當主將,顯然他的唯一長處就是廉頗的不足,居然得到趙王任用,趙國能不敗嗎?有人多人說任用趙括是國力不足的無奈之舉,扯淡吧!國力不足?秦國戰國初期國力幾乎墊底,孫臏打垮魏國之時齊國還是弱勢方。再往前同樣是國力不足趙奢廉頗同樣贏過秦國。白起廉頗拋開長平之戰各自對國家的貢獻,雙方能力戰法 威望地位廉頗不輸白起,甚至還略高白起。原因有二:第一得益於國力,秦國自從戰國中期開始已經是最強,強勝弱固然主帥有功,但是好像又是理所當然。第二得益於戰心,趙國有胡服騎射,秦國有重視農業,重視軍事的改革,單兵戰力很難說強弱,但是秦國變法後,士兵以殺人的多少定功勳,定爵位,人人一往無前開戰則狂殺人,投降了照樣殺,一時聞風喪膽,所以從士氣戰意上說秦國佔很大優勢,趙國避其鋒芒怠其戰心是最好的對秦策略,而廉頗也是趙國最熟悉的將軍,幾之戰打敗過秦國,趙國舍廉頗用趙括那是自廢武功,自毀長城能不敗嗎

  • 10 # 立志成蟲

    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樂毅逃到趙國已經有些年頭兒了,而田單則是已經去世的趙惠文王禮聘到趙國取代平原君趙勝擔任相國的。趙孝成王曾經請教過樂毅,也有意想讓樂毅為將指揮長平之戰,可惜樂毅已身染重病不能出征。同為外國名將的田單和樂毅不一樣,樂毅是逃命到趙國的,為趙國效力不會有二心,而田單是禮聘來的,以後還可以返回齊國,況且田單入趙齊王可以不擔心有復國之功的田單篡位,趙王可以不擔心田單率齊軍威脅報復趙國又能震懾北方有仇的燕國,很複雜吧,所以田單並不是趙軍主將的人選。樂毅和田單向趙孝成王舉薦的主將人選恰恰是趙括,因為爭奪上黨的長平之戰是山地作戰,公元前269年趙奢在同樣是山地戰的閼與之戰重挫秦軍天下震動,隨父出征的趙括是立有軍功的,而廉頗沒有山地戰的經歷,當年閼與之戰廉頗表示沒信心趙惠文王才改派趙奢去的。趙孝成王派廉頗去上黨而不是趙括,根源在於30多年前的“沙丘宮變”,趙王父子兄弟骨肉相殘,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兩代國君對趙氏宗室提防限制緊的很,趙惠文王寧可禮聘田單取代平原君趙勝來震懾對付燕國趙奢也無所事事了。秦趙兩軍會戰於上黨,錯綜複雜的地形和崎嶇險阻的道路讓雙方都發揮不了各自的進攻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各自深溝高壘成了對峙消耗的持久戰。這麼耗下去有多少糧草物資來填這個無底洞?都受不了急需改變,秦國散佈不怕廉頗怕趙括的流言,趙國君臣難道集體長著豬腦殼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中了反間計?讓趙括去替換回廉頗,就是要速戰速決,所以趙括只能有進無退別無選擇,因為趙軍的糧草物資供應已經枯竭支援不了多長時間了。趙括被圍在長平直至全軍覆沒都沒有得到增援,李牧在幹什麼?長平之戰結束後大概有一年,秦軍圍攻邯鄲持續大約三年,平原君趙勝散盡家財充作軍費,夫人是魏國的公主冒死突圍去魏國求援,“毛遂自薦”這個成語不陌生吧,平原君組織門客同樣是冒死突圍去遊說楚國出兵,都到這個份兒上了,亡國在即,李牧又在幹什麼?最終是信陵君率魏軍春申君率楚軍和趙國軍民夾擊秦軍於邯鄲城下,趙國得以轉危為安,從頭到尾都不見李牧的影子,只有一種解釋,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時候李牧還沒有成名崛起

  • 11 # 顛峰時刻10

    原因多方面的,強攻弱守,如果守勢沒有後發,攻佔主導地位,再看這四人,樂毅為一逃難之人,李牧防北方匈奴,廉頗為守將,田單如果也在趙國,那就哈哈哈了,樂毅,田單,誰出將,不管誰有這膽,同為逃將

  • 12 # 海條子

    這問題也是討論多次的。本人比較偏向於洗白趙括。國外史學家就早已經給他洗了白。國內正在發起中。趙括其實很強大,一點都不差,就那場戰爭中,他用兵也是神化級的,並不象以前書裡面說的……同樣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問題。當時趙王是開會的,經過長時間的排除才選定趙括,並且是其它武官和文官都造成的,所謂的眾望所歸。只是千不該萬不該,遇上秦王三請五請的白起,最後薑還是老辣,實質只差一線,卻被歷代文人抹的黑過墨斗。主動出擊和靜觀其變都是戰術的一種,沒什麼需要解析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資訊萬變,只有因地制宜出奇制勝才是硬道理。

  • 13 # 地理歷史23

    蛋疼啊!心疼我邯鄲40萬壯士!一個打了史上最大最出名敗仗的垃圾,竟然有人平反?他配嗎?自古打仗就是勝敗論英雄,戰國四大名將哪個打過什麼很慘的敗仗?沒那個本事就別裝逼 害了多少士兵的性命!要不是秦國將相不和 趙提前三十年滅國了!

  • 14 # 謝金澎

    趙國面對秦國,當時已經不具有任何優勢。在廉頗守勢戰略對峙過程中,秦趙兩國國力空耗,都已經是強奴之末,此種情況下,都想破局,於是秦相范雎使了一個反間計讓趙國朝廷換下廉頗啟用趙括。

    樂毅已老,原本也不是趙國領兵將軍,再說無論曾經如何輝煌,畢竟在齊國生死一線被反攻成功,那些光輝已經蒙塵。至於田單,當時在不在趙國史實還有待驗證,即便在,田單還沒有指揮過這種大兵團叢集作戰,對趙國軍事前沿的情況瞭解也不比趙括多;李牧,是一代名將,但他的重點是防禦關外胡人,他的作戰優勢是遊擊、輕騎、機動,面對秦軍這種重兵集團,並不是強項。

    再說趙括原本是名門之後,又是趙國嫡系,加之兵書戰策樣樣精通,對廉頗的堅守不出戰略反對的最厲害的也是他。政治可靠、能力超群、見解服眾,如果你是趙王,你可能不用嗎?再加上秦國的反間計已經言明害怕的就是趙括的戰爭方略。

    再說趙括原本也是人才,縱觀整個戰國時期,能跟白起叫板的好像都是死人。以趙括之年輕,能在淬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戰神算計包圍還堅持四十多天,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 15 # 小貓遊俠

    趙括上任不到一個月就敗了 聽起來趙括就是個笑話 但是 有記載趙括戰死時趙軍已經斷糧46天…… 趙括一共才來幾天? 也就是說 趙括來之前就已經斷糧了 趙括來之後 也一直沒給趙括糧 這不是一個兩個人 沒糧可以挖野菜 打兔子 頂一個月 這好幾十萬人呢 大家46天沒飯吃 這仗還怎麼打 所以 不管全軍裡還剩幾個能打得動的了 只能拼死一搏了 再不搏就全餓死啦 ……

  • 16 # 觀察哨

    長平之戰,對於趙國和整個戰國而言都是一場決定命運的戰爭。

    當時,趙國擁有廉頗、李牧兩位大將,也居住著樂毅、田單這樣的人物。但是,最後居然選了一個紙上談兵的小子領兵,確實出人意料。其實。對於趙王而言,選擇趙括是最佳的選擇。

    長平之戰初期,趙國領軍大將是廉頗。廉頗用兵歷來謹慎,所以面對剛剛奪得上黨的秦軍,廉頗主動採取了避敵鋒芒,固守待援的戰略。但是,這種戰略將大量的又生了力量全部囤積在前線,結果對於趙國的生產勞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所以,趙王也希望速戰速決。另外,趙國幾乎把傾國之兵,交給一個外姓人,趙王也不會安心的。尤其以趙王的猜忌之心甚重。所以最終被趙王撤換。

    廉頗被撤,其實最有資格接替其位置的是李牧。而且,李牧與廉頗不同,他更加銳意進取,必然會主動尋機與秦軍進行決戰。但是,李牧被匈奴拖在雲州附近,不敢南下。即便是南下,廉頗得不到趙王信任,那麼李牧就能嗎?尤其適合李牧還是那種不知阿諛奉承的人。所以,李牧統領全國軍隊,不僅趙王不會信任,估計朝堂上的權臣們也不會放心。

    廉頗和李牧尚且不被信任,那麼雖然是趙華人,但是卻為燕國效力的樂毅,還有齊華人田單更不會得到趙王的信任了。其實,當時趙國的平原君是最適合帶兵的人。作為國之柱石,平原君是趙家子弟,同時也有各種門客為其出謀劃策,當然他更能讓廉頗作為副帥襄贊軍務。但是,他不敢輕易離開首都邯鄲,一方面趙王對其有猜忌,另一方面對戰爭的後勤等諸多事物都需要平原君處理。

    所以,最終選了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 17 # 皮豆扯教育

    其實趙括就是背鍋俠,什麼紙上談兵都是後人以成敗論英雄的說辭而已,還有人說紙上談兵是趙括他爹說的,別逗了,紙什麼時候才有的啊。還有什麼他奶奶說不行之類,這種經不起推敲的當笑話看就行。

    真正趙國之敗就是輸給國力了,經濟基礎跟秦差距太大,經過廉頗耗了那麼久之後,國內都連書皮啃光了,指望前方打仗能有多勇猛,畢竟那個時候沒有槍炮,武器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差距,就靠硬拼。就像兩個鬥士在拼,其中一個頭上頂著大大的虛弱BUFF。

    三天不吃飯你連博爾特都能跑過。另外就是六國之心,秦趙都耗成這樣了,其它五國就坐著看戲,還指望鷸蚌相爭,豈不知自己也是一個小蚌,秦趙不管誰剩接下來收拾的就是其餘五國,即使是削弱後的秦國,五國也都大氣不敢喘,就等著最後那一下補刀。

  • 18 # 貓眼觀史

    長平之戰,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規模最大的圍殲戰。此戰趙國四十萬軍隊全軍覆沒,秦國統一六國指日可待。

    趙國在長平之戰戰敗,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怪趙王、有的怪趙括、實際點的就說趙國後勤補給不給力。按理說趙國名將有很多,樂毅、田單、李牧、廉頗。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後期,樂毅已經去世了;田單其實只是齊國的名將,和趙國應該說關係不大;李牧當時在防禦匈奴,而且當時名氣應該不是太大,就算換李牧,他也是會和廉頗一樣堅守不出;廉頗就不用多說了,就是把趙括替換了廉頗。

    為何派趙括?

    第一:趙國可以說無人可用了,馬服君趙奢那時已經去世了,只能派趙括了。

    第二:只有趙括瞭解趙王意圖,因為趙國一直慣用進攻戰,趙括也確實熟讀兵法,趙括在當時真的是不二人選。

    第三:趙王其實最信任的真的是趙括,對廉頗還有有點不信任的,事實證明廉頗最後也逃離了趙國。

    第四:趙孝成王中了秦王的反間計。

    那麼趙括為什麼要選擇主動進攻?

    第一:趙王求和不成,和秦王不謀而合,決定來一場對決。

    第二:雙方糧食以及後勤補給都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速戰速決。

    第三:這也是趙國的一貫作戰風格,野戰!一味地堅守有可能自己都把自己拖垮了,而主動出擊還有勝利的希望。

  • 19 # 自在大叔

    第一說說為什麼不用樂毅、田單吧長平之戰這樣的大戰,趙王絕不可能交給其他國家的將領領兵的,這是基本信任問題。

    第二:李牧當時是北方的一個偏將,還未成名,所以進不了核心視野。

    第三:廉頗堅守不出,違背趙王命令才被換的。

    第四:為何用趙括,1、趙括名氣大,趙奢之子。2、趙括兵法厲害,趙奢都說不過。

    3、秦國反間計。

    最後,為何趙括主動攻擊,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個愣頭青,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趙括沒打過仗,一下子統領45萬大軍,沒有點成績怎麼能服眾,怎麼見趙王,怎麼說明自己比廉頗強。

  • 20 # 愛我中華2020

    第一位:樂毅,確實是一位名將,有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的光榮戰使,但長平之戰時以致暮年,疾病纏身,以無力出征。

    第二位:田單,雖然能力很強,在齊國時曾助齊國以火牛陣擊破燕國軍隊,收復城池70有餘。但也因為其以前是齊華人,長平之戰不久前才到趙國,群臣視其為外人,不敢讓其帶兵出征。

    第三位:李牧,他是唯一一位供人可以與白起抗衡一二的大將了,但他當時在防備北方匈奴等少數名族入侵,長平之戰緊迫,他分身乏術。

    第四位:廉頗,這位本來就是此戰統帥的人被換下了。因為其善守,所以他退守長平以北,築壘自守,避不出戰,但守而不出的同時也在慢慢的耗盡趙國的內需,眼看糧草將近,士氣渙散,主戰之聲不絕於耳,趙王也知道長此以往必敗無疑,不如一戰,畢其功於一役,又加上秦國丞相範睢施反間計,趙國是否因為中計才換的趙括我們不得而知,但趙括確實當上了這支大軍的統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免疫力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