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淇士中國
-
2 # 營養師顧中一1.糯米其實好消化
粽子一般主要是由糯米做成的,而糯米一般分為圓粒和長粒兩種。我們一般吃的粽子是用圓粒糯米做成的,其中的澱粉成分又可以分為支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直鏈澱粉的葡萄糖所組成的結構比較鬆散,因此在熱水下更容易被水解和糊化,也就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人體的血糖反應也就會比較明顯,甚至於比起一般的大白米飯,糯米支鏈澱粉比例更高,更容易被吸收。
2.粽子為什麼不好消化?可這樣有些人會說了,好像吃粽子比起米飯來說更不容易消化,那主要是因為粽子和糯米飯比起來更加緻密,分子結構難以延展,也就難以被消化液接觸,不容易消化。另外,我們平時說食物好不好消化,也得看你究竟吃了多少的量,粽子的密度高,相比於米飯可以換成一大碗,這樣自然容易吃撐了。
結合上面的原理解釋,提醒你吃粽子一定要趁熱吃、一次也不要吃太多。
3.不同餡料的提醒其實包粽子的糯米可以換成大黃米,味道也不錯,礦物質含量還會高一些,除了糯米我們還得考慮粽子不同餡料的差異。
1)鹹肉粽
比如說加了肉的肉粽,好處是裡邊會有一些蛋白質,但缺點是飽和脂肪也比較多,特別是很多肉中還會用到豬油,此外加了鹽、醬油、味精之後,鈉也會比較的多。這種粽子吃完之後,由於脂肪的作用會讓你的血糖升高更長的時間,所以要吃的話最好放在早上吃。
2)甜餡
還有一些甜味餡料,比如說豆沙粽啊之類的,我個人很喜歡吃,但是升高血糖的速度也會比較快,其實如果要是把一些粗糧豆子的全部成分而非僅僅豆沙都包在粽子中的話,反倒是可以減緩血糖的吸收,但是一定要提醒這些豆子或者其他的粗糧應當先經過充分的浸泡再和糯米一起蒸煮。
最後提醒,如果你喜歡用粽子加蘸料吃的話最好不要蘸白糖,而且如果你把沒有吃完的粽子冷藏,再吃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它完全地蒸熟。
-
3 # 營養老爸說營養
吃粽子是不是都會讓胃不舒服或不好消化,要看幾個因素:
1、你吃了多少
粽子裡面的糯米是去掉表皮、雪白晶瑩的精米,而且是支鏈澱粉含量高,支鏈澱粉比直鏈澱粉消化速度更快。端午節吃粽子,很多人愛吃就多吃。相對而言,吃多了什麼食物都會讓胃很難消化,都會不舒服。而且支鏈澱粉豐富的糯米在放涼了之後也很少發生澱粉老化,不會出現抗性澱粉影響消化的問題,這和隔夜的米飯是不同的。
2、吃的是涼粽子還是熱粽子
很多人吃的是冰箱冷藏櫃裡面拿出來的涼粽子,或用冰水浸泡的粽子,覺得口感更勁道,我小時候在家也這麼吃的。食物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本來消化速度就減慢,你如果又吃多了,那自然會影響消化,讓胃有墜滿的不適。只是,熱粽子並不像大家想象那樣難消化,而且消化的不僅快,升糖也很快,血糖高、血脂高的人需要小心了。
3、吃的是素粽子還是肉粽子
素粽子裡面除了糯米,無非再有大棗、蓮子或板栗。肉粽子可不一樣了,不管是鹹肉粽還是鮮肉粽,多是脂肪含量非常高的肥瘦肉,這樣的食物消化速度比素粽子慢1~2倍,胃裡面始終有食物沒有排空,胃酸就會不斷分泌去加班完成工作,你就越會感覺燒心不適。
4、你有沒有胃病
如果有胃炎胃潰瘍,不建議吃太多粽子,因為很多粽子會裹得很緊,澱粉顆粒糊化程度不會比米飯或粥更完全,所以消化起來會比發酵主食慢。如果您還吃冷的粽子,就會讓胃更不舒服了。
最後提醒大家,粽子不是點心或小吃,它就是主食!吃粽子如果一定要蘸糖,您還不如蘸蜂蜜或煉乳,最起碼它們除了風味獨特,含糖量比蔗糖明顯低得多,而且還可以稀釋、並且含有其他的營養。除了都含有糖,蜂蜜裡面含有B族維生素、超氧化歧化酶;煉乳還含有鈣、維生素D、蛋白質等。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在此向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
4 # 李多想
是的,糯米非常不消化。那麼,吃了粽子不消化怎麼解?
粽子由糯米制成,油性、黏性較大,過量進食會引起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導致腹脹、腹痛、腹瀉等。粽子的餡料也都先用油炒過,含有大量脂肪、膽固醇。粽子蒸熟或煮熟後,性溫滯氣,並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食。
糯米溫中補氣,適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熱喝確實可滋養脾胃,特別有益於脾胃虛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涼後再吃,或者涼後再熱了吃,就難消化以致傷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動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夠承受。
患有糖尿病、膽結石、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疾病以及腸胃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肚腹脹悶、便秘等症狀。老年人、兒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更應慎食。有慢性消化道問題的朋友,平時可以服用一些奘靈水蘇糖修復消化能力,奘靈水蘇糖胃腸同調,服用奘靈水蘇糖後增加胃腸蠕動能力避免吃粽子後出現消化不良。
消化不好粽子敢碰嗎?吃了粽子不消化怎麼解決?最好還是自己動手在家裡做粽子吧,這樣因此在做粽子時,對輔食的加入要特別的選擇一下,比如加上一些雜糧米或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等,可減少腸胃負擔。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能幫助消化。上面給您分享了幾種吃粽子的禁忌,即使是再愛吃,也要剋制。
-
5 # 只有營養師知道
單單從做粽子的糯米來說,糯米其實是挺好消化的,比起普通大米,糯米中的澱粉多為直鏈澱粉(澱粉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支鏈澱粉消化起來需要更復雜的程式,所以直鏈澱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相對於大米中較多的支鏈澱粉來說更容易被分解,所以其實糯米的分解和吸收比起普通大米還要快一些,所以吃了糯米後血糖的上升速度會更快。
粽子一般將糯米捏得比較緊湊,量也多,而且很多粽子會在其中加入肉、板栗、蛋黃、豆類等等物質,還會刷很多油,緊密良多而油水多的糯米進入胃之後,消化的量大,而且難度大,消化起來就會稍微變得困難一些,所以顯得沒那麼容易被消化;
糯米本身較粘軟,吞嚥後會容易附著在消化道上緩慢流入胃裡,所以相對來說,消化的速度也會稍微減慢。
粽子不宜多吃,不光糯米本身升血糖速度快,加上其中油脂較多,更不利熱量的控制,特別是一些白粽子蘸糖的吃法,還有豆沙內陷粽子,這些粽子升糖速度都很快,雖然口味好,但一定不能多吃;肉粽裡相對油水更多,雖然有肉帶來了一些營養,不過一般所設計的調味料會更多,鹽含量也更多,所以也不宜多吃。
粽子可口,但也要適量食用。
-
6 # 科學+
說到粽子,很多老話兒又重新出籠。
比如,
粽子不好消化,胃腸病人別吃啊!
粽子餐後血糖高,糖尿病人別吃啊!
……
那麼這是真的嗎?
一起來和小加君瞭解一下吧~
先說說粽子是否好消化的事情。
但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問題:既然粽子那麼難消化,那血糖反應為什麼會高呢?難消化不是說明葡萄糖釋放得慢麼?
還有人問,古人說糯米健脾補虛,“健脾”不是有利消化吸收嗎?“補虛”不是適合身體虛弱的人吃嗎?為什麼胃腸不好的人反而倒不能吃呢?
這些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還是要用證據說話,慢慢解釋,或許能理出個頭緒來。
粽子和糯米是一回事嗎?
粽子是糯米做的,但其中大多會加入餡料。小棗、豆沙倒是不油膩,但南方粽子主要是加肥瘦鹹肉、肥瘦叉燒肉、蛋黃、蟹黃之類,飽和脂肪比較多。所以,肉粽子和蒸糯米,還不完全是一回事。
按我們實驗室的研究,剛出鍋的熱糯米飯,血糖反應的確是非常高的,超過白糖,更高於普通粳米。酶解實驗也證明,與粳米相比,糯米中所含的支鏈澱粉比例更大,容易與澱粉酶作用,葡萄糖分子釋放的速度更快。
這就驗證了古人的話:糯米飯、糯米粥,都是相當容易消化的食品,所以傳統認為糯米粥適合給消化能力特別虛弱的老年人和病弱者喝,也很適合那些稍喝涼水就拉肚子的消化不良者和腹瀉康復期病人。
為什麼說粽子難消化呢?
既然虛弱的人都能吃,腹瀉的人都能吃,怎能說它難消化呢?
新鮮煮制的,加了小棗、豆沙、蜜棗的糯米粽子,因為米粒尚未軟爛,和糯米粥相比雖然有所不及,但也不能算難消化的食物。
但是,粽子很少做一次當時趁熱吃完。我們的測定表明,糯米飯已經放冷之後,硬度、粘性和咀嚼性都會顯著上升,的確會給消化帶來難度。
所以,涼粽子的確不太適合消化能力差的人。不過,再次加熱之後,糯米食品的硬度又會下降。所以,沒有油的粽子,加熱透再吃的話,還不算很難消化。但是,因為糯米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對胃酸過多者不宜。
那麼,肉粽子又怎樣呢?
它們不僅僅是糯米,還加了大量的飽和脂肪。對於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來說,大量的葷油,顯然會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我們的測定表明,糯米(粳糯米,短粒糯米)加豬油煮飯後,和沒有油的飯相比,快速消化澱粉含量顯著下降,慢速消化澱粉含量顯著上升。這說明,加入豬油延緩了消化速度,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可能會給胃腸帶來略大的負擔。
如果趁熱吃的話,糯米質地柔軟,豬油在體溫下是液態,容易與膽汁混合,胃腸功能正常健康人消化起來仍不算很困難。但是,一旦變冷,豬油凝固,吸入豬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粘而韌的東西本來很難嚼爛揉碎,再與遇冷凝固的飽和脂肪互相包裹,在胃腸裡更是很難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系統的負擔就會更重。所以,肉粽更宜熱食。
還有另一個因素要考慮,那就是製作粽子的時候,還可能加入很多東西,比如很多地方習慣用各種草灰水來泡糯米,甚至有些地方還保留著做粽子加硼砂的習慣。硼砂因毒性較大在我國已經禁用,但東南亞和歐盟仍然許可使用它作為食品新增劑。草灰水倒是沒有禁止,只要它不含有害重金屬,雖然會破壞一些B族維生素,也會增加一點鉀和鎂元素,利弊相抵也就平衡了。
加入這些東西,對粽子和其他澱粉食品的消化特性會有什麼影響呢?這個我們實驗室還沒有做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硼砂的多價特性,促進蛋白質的交聯,使口感更為彈牙,推測它會使消化速度進一步減慢。而加入草灰水,其中含有較多的碳酸鉀和碳酸鎂,也有利於加強粽子的粘性和彈性,同樣可能降低消化速度。也就是說,這些處理會讓粽子更難消化。
為什麼說糖尿病人不適合多吃粽子呢?
首先,柔軟溫熱,又沒有加油的粽子,餐後血糖反應真的是很高,據我們的測定,熱糯米飯血糖指數高達97(葡萄糖參比)。也就是說,從血糖上升角度來說,吃白粽子,簡直就和喝濃濃的葡萄糖水沒什麼區別啊!
那麼,加了豬油的肉粽子又怎樣呢?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的確血糖指數從97降低到了81(葡萄糖參比),但是,仍然屬於高血糖指數食物。而且,因為在高精白澱粉的同時又富含脂肪,對餐後血脂的影響相當令人擔心。
粽子“難消化”,因人而異!
所以,所謂粽子“難消化”的說法,是因人而異的。
對於胃腸功能甚好的人,消化液分泌量大,酶活性高,胃腸蠕動能力強,即便有點難度,仍然能夠正常消化。所以有人吃涼粽子也沒什麼不舒服。
但對於那些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就不同了,冷粽子和肥肉粽子還是敬而遠之為宜。
事實上,糖尿病人沒幾個是老胃病。他們通常食慾旺盛,消化能力甚好。所以,對糖尿病人來說,與其考慮“難消化”的問題,不如考慮餐後血糖和血脂居高不下的危險。
其實,除了粽子,還有很多美味小吃都有類似的問題。
香港研究者測定了十幾種常見小吃的血糖反應,發現很多精白米和糯米作為原料的小吃血糖指數都很高。比如說,腸粉高達90,糯米卷是89,糯米雞是83(Chen Y J et al,2010)。鹹肉粽倒是比較低,只有69,我猜想,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其中加入了鹼水,提高了彈牙特性,延緩了消化速度;而一方面是因為其中加入了較多的肉類和脂肪,而肉類、脂肪消化速度慢,和澱粉類食物混合之後,能夠降低混合食物的消化速度。但這不意味著糖尿病人適合吃,因為太多飽和脂肪,以及醃製的肉類,對他們的健康也沒什麼好處。
糖尿病人選擇哪種粽子比較合適?
不過,以上結果也提示我們,糖尿病人也不必在美好的端午佳節對粽子望而興嘆。一方面,選擇小一點的粽子,沒有油的粽子;另一方面,在吃粽子的同時,配合大量的綠葉蔬菜,再配合一些瘦肉、豆製品等,可能會延緩消化速度(我一直認為蔬菜對消化速度有延緩作用,5月在營養學大會上得到一項研究的證實)。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選擇新增雜糧豆類的粽子。現在市面上有新增豆類、雜糧、蓮子、花生等食材的糯米,雖然沒有進行過測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這些食材的消化速度慢,餐後血糖反應肯定會有所下降。
最後不要忘記,粽子是糯米做的,它是糧食,是主食。儘管糯米食品的飽腹感偏低,如果不想增肥,享用了一個大粽子,就別吃米飯饅頭面條之類,飯後也不要再吃餅乾麵包甜點之類啦,兩餐之間可以考慮加點酸奶或水果,預防提前感覺飢餓。
作者 | 範志紅(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家、中國科協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編輯 | 許藐文
-
7 # 湖南醫聊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每逢端午必食粽子。
說到粽子,軟糯可口、香甜誘人,正因為如此,粽子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
但是,頗受喜愛的粽子可以“肆意”的食用嗎?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嗎?健康食粽,有些細節問題需要您瞭解。
粽子,粽葉擠壓糯米包以餡料製作而成,本身屬於一種熱量較高的食物,吃一個普通大小的肉粽就相當於您吃了3碗米飯。
粽子,真的可以“肆意”食用嗎?粽子,無疑是一種美食,多數人對於美食沒有抵抗力,所以有的人一旦吃起來總是停不下來。
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本身不易消化,吃的太多很容易導致腹脹情況的發生。
另外粽子含有較多的糖類和脂肪物質,食用過多容易造成身體能量過剩,增加肥胖的患病機率。
更值得大家注意的一點是粽子屬於“營養較為單一”的食物,缺乏膳食纖維,缺乏各種維生素,增加食用量沒有實質意義,反而還會增加身體負擔。
也就是說,粽子,可以適量吃,但並不能肆意食之。
糖尿病,真的一點粽子都不能吃嗎?江湖傳言,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粽子。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二區宋衛紅主任提醒:
其實,糖尿患者群也並不是一點也吃不了。
粽子的主要成分為糯米,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數較高(糯米飯GI:87.0),正因為如此,就有了糖尿病一點粽子都不能吃的言論。
糯米也不易消化,若有慢性胃炎、腸胃病的糖友,因本身消化功能較差,食用過量可導致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等的情況,除了細嚼慢嚥外,也必須適當攝取。
但是任何食物產生的作用都要考慮“食用量”,少量食用(嘗味)和選對食用時間對於血糖並沒有太大影響。
此外,對於糖尿患者群要合理選擇餡料,避免食用以棗泥、紅棗為餡料的粽子。
重油、重鹽或重糖的內餡可能造成血糖升高,所以食材的選用是非常重要的。
而現在也出現很多健康粽或養生粽,會以五穀雜糧(薏仁、蕎麥、小米等)來取代部分糯米,不僅能增加纖維素,更可以改善糯米高血糖生成指數和不好消化的缺點。
此案告破,對於糖尿病,粽子可以吃但要限量。
哪些人不建議吃(總吃)粽子?1、消化功能較弱和存在胃腸疾病的人群:
粽子本身難以消化,食用後容易導致胃酸增多,甚至引起腹脹、腹瀉等問題。
對於兒童、老人和存在腸胃疾病的人群,腸胃能力本身脆弱,建議不吃或者少量品嚐。
2、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粽子好吃,是因為它“四高”(高糖高油高鹽高能量),特別是有一些“葷粽”,其中還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物質,大量食用無異於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情,所以要謹慎食用。
3、對於粽子或原材料本身存在過敏的人群:
如果對粽子存在過敏狀況,請避免食用,以免出現較為嚴重的過敏症狀。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二區宋衛紅主任再次囑咐:(1)吃粽子,請偏向“健康型”粽子:
市面上的粽子五花八門,建議各位選擇要謹慎。
偏向選擇少油低熱量的粽子,選擇“甜粽”請關注營養標籤中的資訊(能量、配料),選擇能量物質較低並且無新增的。
如果你喜歡吃“肉粽”,那請偏向瘦肉、魚蝦肉等健康肉類製作的粽子。
另外,相比於傳統的糯米粽子來說,“五穀粽子”更為優秀,其中富含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物質,相對而言可以促進消化,減少腸胃的執行負擔,建議您選擇。
(2)吃粽子,要限量,最好和正餐一起食用:
粽子,能量偏高,建議少吃,正常人每天食用不超過3個,特殊人群更要減量,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另外最好在正餐中吃粽子,代替主食,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量;另外同餐當中要增加蔬菜的攝入,從而促進腸道代謝。
(3)粽子,一定加熱熟透再食用:
粽子本身難以消化,變涼之後更是如此,建議吃粽子要“趁熱”,還原粽子的“鮮美軟糯”。
(4)空腹、睡覺前請拒絕食用粽子:
空腹和睡前3小時內不要食用粽子,避免給腸胃增加負擔,出現反酸、燒心等腸胃不適的症狀,晚間食用還會影響睡眠。
端午食粽,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情懷。粽子可以吃,但要理性吃。
拒絕過量、小心染色、減少負擔,用軟糯剔透的粽子為您的端午節增添色彩。
最後,願您端午安康幸福!
-
8 #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在端午節看到關於粽子的問題,一定要來回答一下。今天可能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有粽子,那麼是不是粽子吃了真的不好消化呢?答案是並不一定。
我們吃的粽子,主要的原料就是糯米,然後加上各種配料,比如蜜棗,豆沙,臘肉,水果等等。對於糯米來說,主要成分是支鏈澱粉,相對於直鏈澱粉來說,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吃粽子一定要控制好量。
如果你吃的少,只是吃一個兩個,那麼對於正常人來說,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消化負擔的。但是如果你吃得太多,一下子吃了五六七八個,就算是健康人,這麼一下子吃了一肚子糯米和各種配料,估計也會覺得有點難以消化。
同樣的粽子,對於消化能力正常的健康人,可能就是不難消化的,但是如果是本來就有胃腸道疾病,消化能力非常弱的人來說,這麼一個粽子,的確可能會導致消化負擔。
而且不同的粽子,相對來說消化的強度也不一樣,比如單純的糯米粽子,要比加上了餡料的粽子更容易消化一些。而臘肉粽子,或者加了肉,蝦仁,糙米等餡料的粽子,又要比加了蜜棗,或者豆沙的粽子難消化一些。
回覆列表
粽子是不是不好消化?
是的。
粽子是由糯米制成的,糯米種的澱粉分支鏈和直鏈兩種,直鏈只有1,4-糖苷鍵,而支鏈澱粉還有1,6-糖苷鍵,人體中的澱粉酶主要水解1,4-糖苷鍵。
人體攝入的食物要經過消化和吸收利用才能成為我們身體的組成成分,而消化過程中需要各種各樣的酶,消化澱粉主要為胰澱粉酶,而這種酶主要水解1,4-糖苷鍵。
由於糯米中的支鏈澱粉比較多,人體中的酶水解支鏈澱粉的能力比較差,所以消化不好,容易膩和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