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素心飛舞

    謝邀!這個問題其實很淺顯,是一個能力匹配不上的問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耳朵到嘴巴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從耳朵到腳,也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從耳朵到手,到心都是有一定距離的,這也能非常清楚的去解釋了,為何耳朵聽懂了,但是,很多事情卻做不到。舉幾個例子談談:

    1、唱歌。

    聽到一首歌很好聽,自己很想唱,但是就是唱不來。昨晚有一個人還向我請教這個問題,說她很想唱歌,每次聽到很好聽的歌,都想張口唱,就是唱不出來。關於唱歌,這是我的專業,自然她一說,我就明白,癥結在哪裡?首先,她不會聽節奏;第二,她不會聽曲調,即使她覺得歌曲很好聽,她依舊屬於不會聽曲調。她所謂覺得好聽,只是一種淺層次上的好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比較容易走心嘛。所以,要解決這個唱歌的問題。先要學會聽節奏,第二學會聽曲調,如果這兩樣都能做到了,那麼把歌詞填進去也就很迅速的一件事兒了。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普通話發音標準的基礎上。關於普通話,這又是一個延伸的話題。我最近就一直在訓練學生咬字吐詞,快說慢說,把話說飽滿等等,這些都是很專業的事情。所以,別看唱歌這麼簡單,張口就唱,其實唱好一首歌是很有學問的。

    2、跑步。

    蔡康永曾經說過一句話:“你從一個起點跑步,跑了10圈,又回到起點,看上去什麼也沒做過,但是你已經變得比10圈之前的你更強大了。”大意如此,原話我不記得了。我女兒,小學兩年級之前經常生病,幾乎每月都要生命,尤其是在天冷的時候,幾乎每週都要生病。兩年級之後,被少體校教練看中,去訓練娃娃田徑,這以後一直到小學5年級,每個寒假暑假都是在少體校的操場上度過的,平常在學校裡放學後訓練2小時。自從訓練之後,幾乎沒有再生病過,哪怕是一個小感冒。雖然一個女孩子,因為日日跑步,臉曬得像非洲難民,不過,跟身體素質相比,這算什麼,有好身體,便有一切的可能。中考的時候,體育滿分,輕而易舉的獲得。假設一下,如果,她當初沒有去訓練跑步,沒有付出這樣的時間精力和體力,那麼後面我說的好身體的素質和中考體育滿分都將是一個空話。

    3、寫作文。

    這是一個很多學生都很頭疼的話題。以我自己為例,從2005年開始看書寫日記,到2010年開始,文字開始質的飛躍,開始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報刊和雜誌上發表文章,這之前我的日記本大概有十幾本,那次搬家時,我特地數了一下,厚厚一堆,都不捨得扔掉。換句話說,如果我只是看書,不落筆去寫的話,那麼5年後的我,別說文字發表,可能談都談不上。因為文字的練習,如果不是日日或者時時進行訓練的話,都將是天方夜譚的一件事。

    所以,學生上課聽老師講課都聽懂,為何到最後還是不會做,不就一目瞭然了嗎?這當中缺少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做訓練。這種訓練,就是訓練處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就叫做思維。

  • 2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聽懂和學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聽懂的層面,必須要達到學會的層面。

    在老師的詳細講解下,只要基礎不是太差,跟著老師的思維去走,聽懂課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學生不需要去動腦筋,老師會把重點詳細講解,容易出錯的地方重點提示,幫助學生順利避開做題陷阱。所以,聽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學習,而不是學生真正透過自己去思考來解決問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低。

    做題時就需要學生獨立去完成,沒有了老師的指導,需要自己去讀題,分析題目,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再透過分析和思考將知識點和題目結合起來,最後運用知識點來解答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去獨立完成,沒有老師的幫助,只要在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哪怕一點點小小問題,就會導致整個題目解答不出來。所以自在做題時,完全是考察學生的分析、思維、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學生獨立去完成,哪怕出現任何一點點小問題就會導致題目無法正確解答。

    這也是我們在學習中會遇到的一個現象:一道很難的題目學生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來,但老師只需要指出其中的一步的做法哪怕是一個簡單的提示,學生都能恍然大悟,立即找到了思路,這就是因為只在其中比較關鍵的一步出現問題或疑惑。

    1.儘量做到課前預習,先自己去學習,練習,找到問題和疑惑點,再帶著疑惑點去聽課,效率會更高,儘早發現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2.聽課的重點應該放在老師所講的重點和易錯點上,注意去理解老師對題目的分析、思考、解答和總結的過程,注意邏輯性和方法總結上。

    3.在做練習時,遵循由簡到難的順序,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去攻克難題。在做題時,對於錯題和難題要做好積累和總結。

    4.驗證你到底學會了沒有的一個簡單方法是講給別人聽,如果別人開始不懂,透過你的講解,別人也學會了,那就證明你真真的學會了。

  • 3 # 陳蘭香老師

    這不是很正常嗎?

    如果我現在告訴你開車怎麼開,你肯定也能聽得懂,但聽懂了你一上車就會開嗎?

    當然不會啊!

    學習也一樣啊,上課聽懂了,只是說明課本知識你知道了,做題是應用課本知識的過程,有那種一做題就會的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都不行,因為大部分智力水平就在那放著呢!

    你想想你這輩子啥事情第一次做就成功了,連第一次吃奶都得找半天,憑啥第一次做題就會啊?第一次做愛也沒一下子成功的不是嗎?

    連吃奶做愛這種本能行為都得練習,憑啥做題一做就會呢?

    所以呢,別偷懶,平時多做題,沒要求你第一次就會,只要考試會就可以了,而據我觀察很多學渣平時就不做題,卻指望考試會做,那相當於第一次做題啊!!!

    真的,大部分智力水平,就別妄想自己是天才了,好好努力吧,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上談天賦。

  • 4 # 總想上岸的魚

    這問題讓我想起了學生時代,我就以一個學生的角度回答一下。

    觀察自己的同學,其實普遍來說,真正會的學生,肯定是不管平時做題還是考試都能做出來的,但是總有那麼一些特殊的,例如這種平時感覺特活躍,上課咋咋呼呼,一說會可會了,思路嗖嗖的,與老師配合的完美無瑕,念答案的聲音與老師也就差個零點幾秒,(尤其是數學這種科目)。但是一考試,分數不高,老師也覺得很奇怪,自己也困惑,同學也疑惑。平時不是很厲害嗎,為什麼一到考試就不行了呢。

    我覺的問題可能出在思路上,以數學題舉例,一道數學題能解出來思路很重要,你有沒有找對這道題想考察的點是什麼,就像一道二次函式的題你不能一直想著數列,這樣肯定解不出來,而當你知道這個點了,往這方面考慮,再聯想這方面的公式,估計也就差不太多了,上課老師的作用就體現在思路的引導上,老師開了個頭,哇塞,頓時覺的茅塞頓開,這題我會啊,接下來balabala的就開始了,覺的自己會完全懂了。

    但畢竟思路點不是你自己找到的,碰到新的題你又會懵掉,考試時,所有的題需要你自己去確定方向,範圍,思路點,找不到就是不會做嘍。所以這類學生可能應該讓他自己課下多多練習,一道題從讀題,分析題,到解題思路全部由自己完成,不要總依賴於老師的啟發,這樣才算真正的會。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畢竟,沒人能在考試時告訴你解題思路的。

    以上,是一個已經畢業一年多的老學姐的一些回顧式的看法。(不一定對,只是自己的一些感受)

  • 5 # 家庭教育感悟

    建議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也要讓自己的孩子好好看看!讓孩子趕緊覺醒用有效學習的態度完成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

    孩子每天都要寫作業,作業對一個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寫作業分為有效學習和無效學習。那麼什麼是有效學習呢?因為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取得來自於其是否聽懂當天老師課堂上的講課,而是否能夠獨立完成作業,是否能夠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對做正確就是檢驗孩子是否掌握當天老師所講知識的唯一標準,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實現作業查漏補缺的目的,才是有效學習,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否則即是無效學習。

    然而令人堪憂的是很多孩子每天都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進行著無效學習!每週我都會拿著孩子們的作業來提問他們,很多孩子往往會出現自己寫的作業有些內容自己都回答不出來 ,這就說明這些孩子在進行無效學習。比如上週日我拿著一個學生週六寫的歷史作業提問他,這個孩子支支吾吾含含糊糊回答不出來,而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說明這些孩子是以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寫作業,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而寫作業,一目瞭然可以知道一個進行無效學習的孩子學習成績必然很差!這就是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很多家長對什麼是有效學習,什麼是無效學習並不知曉!必然導致孩子對於什麼是有效學習什麼是無效學習一無所知,對無效學習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好不知曉,結果導致孩子對每天晚上的作業,週末作業,寒暑假作業進行著無效學習!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那麼孩子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寫作業才是有效學習呢?下圖中即為我與學生關於應該怎樣寫作業的對話:

  • 6 # 職場動車

    所以說,上課聽得懂是一回事兒,而你真正學會這個知識又是另一回事兒。

    將課堂學習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或是能力是需要一個訓練過程的,而做題就是一個最為普遍且有效的訓練過程,經過訓練能夠讓你把你所學的知識點打通,發現哪些是你沒有考慮到的細節,透過做題的方式,讓你有了反思,咀嚼和覆盤,從而真正的掌握知識點。

    知識必須要透過做題的實踐,你才能夠慢慢的掌握的,除了“天才”沒有誰是聽一遍就會的。老師在課堂上給你講了東西,只是在幫你做一個梳理,其講課的內容只是其背後功力的冰山一角,只有當你自己透過做題的這種訓練方式,把後面那看不見的冰山都補足的時候,你才可以像老師一樣站在課堂上談笑風生。

    在聽得懂之後,除非個別特別聰明的學生,否則一般學生在遇到題目的時候都是會遇到困難的,所以要把這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當作一個正常的現象去接受它,不必氣餒,因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還有一些學生一旦發現自己上課聽懂了,下課卻不會做題目時,就產生了自卑,或者是自我懷疑的心理,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到的一點就是,那些上課聽得懂,下課就會做題目的人,其實他們在上課之前已經做過預習,或者已經對相關知識有所瞭解,才能夠做到遊刃有餘。

    試想如果你在上課之前就對所要學的知識進行了有效的預習,那麼你在上課的時候就能夠更加聽得懂老師講的話,做到遊刃有餘而不失重點,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下課做作業的效率更高,更有可能讓別人覺得你上課聽得懂了下課也會做了,更進一步地贏得心理上的優勢。

    學習是講究學習方法的,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在埋頭苦學的時候要多思考,多總結。凡事貴在堅持,學習也不例外,不要因為一開始的不會就產生畏難情緒,只要你再堅持一下就會“豁然開朗”!

  • 7 # 等待6502181569

    這個現象是個普遍現象,為什麼會這樣?作為教師,我想有以下幾點:1.只聽表面,不深入理解。表面看一聽就懂,但理解跟不上。比如說一個公式,一般同學只要想記都能記住,但不注去理解公式中各量的意義,一用往往會張冠李戴;不記公式的適用條件,做錯亂用。2.只記題,不計方法。老師講了個例題,聽會了,但不注意老師的思路歸納和方法總結,這才是畫龍點晴之處,重中之重,忽視這一點就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下次遇到同類題照相一籌莫展。3.不注重落實。只聽不記或者只記不看,有不少學生認為當時會了,但過後又忘了,不做筆記,天從查起,有些學生雖然記下了,但不管不問,任其閒置,不再加強鞏固,很快忘卻。建議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先落實到位再做作業,也就是說做作業之前把課上老師講的一一回憶過目,再做作業,作業當中遇到阻礙再去落實,落實是長會的一個重要環節。

  • 8 # 桔子物理周庭

    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驚訝。

    截至今年,離我帶的第一批學生,已過去整整9年。我在桔子物理中陸續地總結一些,供家長和同學們學習參考,相信對大家一定有用。

    1. 聽不聽得懂?這不是個問題

    被問的次數多了,一時半會兒我居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這絕對是個系統問題。於是,我們後來形成了一種機制,每次課程結束後都對家長和孩子們關心的問題進行系統整理和集中反饋。這樣既讓家長和孩子心中有數,也讓我節約了很多時間。

    聽不聽得懂,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一對一或者小班培優課堂上,孩子不可能睡大覺或者走神,我們也不容許孩子不認真聽,只要排除這兩點,孩子就肯定能聽懂,這不是個難事兒。

    2. 考試和開車一樣

    大家都學過開車,師傅帶你從機場去火車南站,直接開著走,堵車或者紅燈就停,變道注意打燈…… 每個單項都很簡單,沒有誰不會。

    但考試做題是這樣的:你自己開車,依然從機場去火車南站,走到神仙樹發現前方施工,需要繞行,老司機刷刷的繞個道就過去了,新手說不定還得開個導航弄半天。你倆都會開車,結果你遲到了不得分,老司機滿分。於是你默默抱怨了一句:“我怎麼就這麼倒黴呢?”

    現在的考試,各種Mr.牛頓、Mr.阿基米德、Mr.洛倫茲,知識都是幾百年前的,知識是難不倒我們現代人的,但是我們的考試是選拔性的,考人的是兩個方面:(1)知識是否深入理解?(2)應用是否非常熟練?

    變道為什麼要打燈3秒?轉彎為什麼要減速?離合為什麼不能猛抬?這個叫理解。老司機為什麼不需要開導航?這個叫熟練。

    3. 方法很重要,但並不是我告訴你你就會了

    同學經常會說,解題我是沒明白方法,看到題目找不到思路,老師,你能不能給我總結下有哪些物理解題方法?

    百度一下,一大堆解題方法“專家”就出來了,哪裡還用得著我來講“方法”?

    “臨界值法、比例法解題、轉換法、假設法、模型法、排除法、影象法、隔離法、整體法……”

    看到這些方法,是不是都聽過?熟悉又陌生?如果有個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挨個這樣講,某某同學內心深處其實、可能、肯定是想打他的。

    方法不是沒用,而是方法永遠是在實戰中得出來的,如果遇到題目你就去硬套方法,那你的虧就夠吃的了。這便是為什麼在中國有了馬克思主義,還得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因。

    那如何才能把解題方法自身化呢?沒有疑問,理解+熟練,拿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來說就是:理解是熟練的基礎,熟練是理解的加深。

    就我的講課風格,除了講知識講方法外,我更願意拿著典型題目,或者學生不會的習題,引導孩子如何根據題目問題導向,如何分解思路,如何否定思路,如何選擇思路,如何清晰準確計算,如何總結歸納,這些東西才是我們每個同學在解決每個題目中真真正正需要面對的問題。

    另一方面,量變才能質變,只有在實實在在的題目中理解知識才能更加深入,只有在一次次回顧和重複練習那些典型題目中才能讓我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熟練。

    對知識懂了,不一定會解題,會解題了也不一定能得高分(考試是限時的)。這裡邊藏著兩個關鍵的步驟:深入理解+非常熟練。

    4. 學習為什麼是痛苦的?

    “這個題目,我用我的方法解出來了,為什麼還要去想其他的思路?”“這個題型我都會了,為什麼還要去重複或者練習相似的題目?”這是懶惰思維,也是僥倖思維,這就是考試時間不夠,考試得不了高分的原因!

    學生不僅需要懂知識和用方法,還需要多角度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還需要對所學所用知識非常熟練,因為,這是我們考試需要的!!!

    因為,這兩方面,將來會演變成為你的工作能力(孩子不明白,但家長肯定是清楚的),從而,決定你的社會層次。

  • 9 # 平原春秋

    知識掌握的層次有識記、理解、運用、綜合、評價等。老師一講就懂,可能只是達到淺層次的理解,還沒有牢牢的記住,更說不上去應用了。

    在中學階段,對老師講的每個知識點,不僅要準確熟練的記憶,而且要深刻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聽懂老師講的例題,模仿例題多刷題,練習到一定程度,才能達到運用這個知識點的程度,自己才會熟練的做題。

    溫故而知新,對這個知識點還要時常的複習,這樣學習了以後的知識點,才能很容易的把這個知識點想起來,才會做多個知識點綜合在一起的、複雜的綜合題。

  • 10 # 如履薄冰467

    如果是中學,剛開始肯定很多學生都這樣,因為中學對學生的要求是你需要會做這個知識點的所有型別題目,但往往老師講例題只會講一兩個,不會做很正常。不然也不會在中考或者高考前留好幾個月,來透過刷題讓學生多見題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迪為何沒有後驅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