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友吐槽,說她離婚後大年三十就沒地方過年了,孃家成了弟弟弟媳的家,有規矩是不允許嫁出去的女兒回家過年的,離過婚的就更不能。自己又沒有房子,婆家跟她們已經沒有關係了…… 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年的規矩是怎麼來的?你們那裡有這個習俗嗎?來,大家來說說,這樣合理嗎?
15
回覆列表
  • 1 # 白菜心蘿蔔纓

    我們膠東地區,對於嫁出去的女兒,以前真的有很多的奇奇怪怪的規矩,數幾個分享一下:

    1、譬如過年時候,家裡供奉的財神沒有取下來之前,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孃家,我們這兒一般正月初三上午落財神,所以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得等到初三的臨近中午才能回孃家。

    2、出嫁的女兒絕對不可以在孃家生孩子、坐月子,會給孃家帶來黴氣。

    這一些的奇奇怪怪的規矩的出現,就是源自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自然那個時候是不需要女兒來負擔養老的義務,因為“養兒防老”哦。

  • 2 # 賢惠151688966

    好像過去的北京人也有這種說法,是說女兒回家過三十晚上對孃家人不利。可我結婚以後一直破壞了這個戒律。因為我母親不在了,我的兩個哥哥都回丈母孃家過三十。我二大姑姐跟婆家人不和要回來陪我婆婆過。這樣我就可以帶著老公和兒子回我家陪我爸爸!女兒回家也是我爸爸最為渴望的!像您家弟弟跟父母過,弟弟若是懂事就應該帶著可憐的姐姐一起過年。弟弟說服父母要心疼姐姐!看誰敢鬧事?大過節的幹什麼呀?人生能有多少時間的陪伴?姐姐在危難時刻,家人就應該給予溫暖!大過節的不讓女兒進家門?於心何忍啊?我爸媽真要這樣歧視我,忽視我,那我永世不會回頭。您問您父母還要不要您這個女兒?我準備收留女兒!我想女兒都快瘋了。豈有不讓進門之理?

  • 3 # 京漂追夢人

    閨女不是不能回孃家過年,沒出嫁的閨女可以回家過年,但是嫁出去的閨女就是不能回孃家過年,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回孃家過年,孃家人斷人根。

    什麼叫斷人根?就是你的哥哥或者弟弟沒有後代,你想想,這麼大的事誰能不遵守這些老規矩?

    其實出嫁的閨女回孃家過年對於爹孃來說不是很反對,最反對的是你的嫂子,或者是弟媳婦。你要是不聽的話,非要回家,那不就是找架打嗎?

    我是青島人,我們那裡很講究這個,不光青島講究,全國很多地方都講究,北京這裡也有這個說法。至於說誰定的這個規矩,這的問老祖宗去,老輩流傳下來的。

    董青島供稿。

  • 4 # 快樂生活才快樂

    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這個習俗應該不是由誰具體哪個人定的規矩吧?各地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對這個看法是,女兒出嫁了,跟女婿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了,不久又添丁生寶寶了,大家都知道,一個家庭不管大家庭還是小家,只要有家庭了就一定會有大大小小這樣那樣的家庭瑣事。拖家帶口的過年回孃家會不會為孃家徒添了不少的麻煩事?回孃家主要就是依靠父母親對吧?如果父母親年老體弱,父母都是依靠家中的其他兄弟媳婦過日子,你這個出嫁了的女兒再帶幾雙嘴回去,那是啃老呢還是啃家裡其他兄弟呢?他們心理會怎麼想?他們的媳婦又怎麼想?孃家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呢,兄弟姐妹沒結婚還好,要是哥哥還是弟弟都結婚了,都有自己的媳婦孩子了,一大家子人弄不好就十幾個人,光一頓年夜飯就一天還忙不過來有時,這樣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再帶幾雙嘴回去吃,有時還會有這那的意見矛盾甚至吵嘴,這是經常見的也是很現實的現象!如果真是這樣那是不是會增加很多事?大過年的本來孃家幾口人在一起吃年夜飯發紅包守歲什麼的,那才叫一家人!嫁出去的女兒那實際上就是別人家的媳婦了,她自己的家庭裡一樣要做著這些事,再說了,女婿家裡如果只有女婿知道兒子了,你硬要丈夫孩子跟你回你孃家過年,那女婿的父母親怎麼過?難道他們就不希望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圍著他們轉,一口一個爺爺奶奶的叫?除非跟外國佬學!所以啊,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不要回孃家過年了!還是正常點初二回父母親家拜年吧!嫁出去的女兒別太自私了,多想想老公那一頭的家!當然了,如果你是獨生女兒,那該回到你父母身邊陪他們一起過年!

  • 5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風俗文化,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文化習俗。

    但現在人們的生活理念和習慣也在不斷髮生變化,而且很多獨生子女,自然也持不同看法。也有很多回孃家過除夕夜的例子!

    而很多農村或古鎮仍然會按照舊的風俗習慣過年。其實也只不過點除夕夜,過了初一還不都可以隨便過年,想去哪裡就哪裡?

  • 6 # 靚麗陳小妹

    大家好,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年,其實我們那裡也有這樣的習俗:我是廣西的,嫁到浙江紹興(這算是遠嫁了吧)我嫁給我老公兩年了,也有兩年沒有在我媽家過年了,其實我跟你們說,沒結婚的時候,不在家過年沒覺得什麼,可是一旦結了婚,不在家過年就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我不知道遠嫁的你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想法呢?今天是2020的第一天,2019算去年了吧,在2019年的8月份我就打算要回我媽家過年,我那時開影片跟我媽說,我媽跟我說,你問下你婆婆同意沒,然後我就去跟我婆婆說,還叫我婆婆一起去廣西過年呢,我婆婆跟我說,太遠了,不方便,叫我們自己回去過年。就這樣我跟我弟,堂妹,我姐,都說過要回家過年,唯獨沒跟我爸說,畢竟我爸的思想還比較老舊,我以為我媽和我弟會跟我爸說得,誰知道有一天,我跟我弟說我確定老歷28回家,讓他來接我,他居然跟我說,叫我去問下我老爸,這樣我才知道他們都沒跟我老爸說我回去過年的事。

    這樣我就給我老爸發了個語音,問他:我過年回孃家過年可以嗎?他說:我們這邊沒有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過年的,也說初一如果去別人家,是不被待見的,別人會很討厭的。就這樣,我覺得我的心一下被打入了冷宮,然後我開影片跟我媽說,我不能回去過年了,老爸不同意,然後我媽跟我說,以前有人回孃家過年,然後在新的一年裡會很窮的,但都是以前的說法了,現在也應該沒有了吧。我弟媳跟我說,她去跟我老爸說下。我以為沒有希望了,然後沒過一個星期,一天早上,我弟媳跟我說,老爸說三十可以在家吃飯,但是不能在家過夜,要去外面房子過夜,這樣就不算在孃家過年了(我弟在街上租了房子)然後大年初一也不能回家,要初二才能回孃家,問我同意沒,如果沒意見,也就可以回去過年了。其實我也問了我一個老鄉,她跟我說:她回孃家過年,還是燒了香的,這樣就算是兩邊的了。

    其實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過年都是以前的思想了,現在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回家過年的,只有少數地方還有這樣的習俗,現在這個年代哪還有那麼多講究啊,只要你父母同意就行。尤其是遠嫁的姑娘更應該回家過年,雖然我孃家也有這樣的習俗,但是能在大年三十能跟爸媽吃一頓年夜飯,我就很滿足了,過不過夜都不重要了!

  • 7 # 山頭16

    我工作四十三年,能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在班上過的,年三十不能讓老的值班,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只好自已值班,不但值班,還得上食堂幫忙包餃子,半夜給一線工人送餃子,連年都拜了,單位領導也值班,迎財神上廠大門口得放幾十分鐘鞭炮,早晨回家別忘了給老人磕頭就行,

  • 8 # 瑞雪富麗

    感謝邀請回答。我們這裡是有這種說法,大年三十女兒要在婆家過,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孃家的日子。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獨生子女的增多,對這條規定沒有那麼嚴苛要求了,但是有極個別父母仍然堅守這個規矩。我之前有位女同事,她與老公是姐弟戀,婆婆很反對他們的結合,頻繁要求他們離婚。所以每年大年三十她都特別傷心,婆家回不去,孃家媽媽不讓她回去,如果貿然回去也將她趕出家門,這一天她只有跟老公躲在自己的小家裡過除夕。所以大年三十嫁出去的女兒能不能回孃家,要看孃家父母的態度,已跟習俗沒有關係了。以上回答,感謝閱讀。

  • 9 # 大姑

    這個習俗是以前的先輩人定下來的,古人的風俗家風都是很講究的。

    有些地方就不講究這些,就看自己的親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這裡也不喜歡嫁出去的女兒在孃家過年,但是我回我孃家,家裡兄弟姐妹都叫我住到過年再走,我說別人不準這樣的,我說我們那邊人不準在孃家過年的,這樣對孃家人不好,以前的人迷信就這樣說的,也沒什麼根據,自己人不怪你就行,如果怪你的話你就不敢住。

  • 10 # 辰媽生活vlog

    是的有這個說法,我們哪裡也有這樣一說,出了門的閨女不能在孃家過年,年三十那天,好像聽老人說是不吉利,不好,會把孃家財運帶走,而且如果孃家有什麼不好的事都會怪罪你,聽媽媽這樣說的,其實都是一種封建。

    但是現在好多遠嫁的女兒也有在孃家過年的,我結婚這麼多年也沒在孃家過年,大多都是初一初二才回家 。所以看父母們在不在意,如果在意儘量避免30那天不要住在孃家,可以住賓館,或者在其它朋友親親戚家都行。

  • 11 # 玄林齋隨筆

    這是舊社會蔑視婦女的糟粕之論,今天又何必提起呢?毫無何價。

    其一,重男輕女思想作祟。古代不講究計劃生育,生孩多,喜愛男孩,信奉養兒防老。因為古代農耕社會男丁就是生產力的象徵。而且,中國是父系制,只有男孩才能續香火,傳宗接代。故而,絕大多數交母對女兒很輕視,嫁出了事,俗話“出嫁女如潑出之水",意即養到出嫁,父母從內心已認定,女兒與原生家庭沒有多少義務與聯絡。養老是靠兒子。

    其二,古代舊社會,絕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低物資匱乏。出嫁女一回孃家,兄嫂總擔心回事找父母要錢要物,心裡不悅快,容易鬧彆扭。這種情節在文學作品和電視劇中很常見。如果大過年在孃家過,鬧彆扭影響節日氣氛,雙方都不好看。

    其三,封建禮法的桎梏。古代舊社會對已婚婦女要求很多、很嚴。要守在家不能頻繁外出,要養育多個孩子,要孝敬公婆,要做各種家務,倘若違返,則是婦德有損,男方就有休妻的理由。大年三十出嫁女在夫家要忙各種事,守多種禮法,豈可回孃家呢?

    現在新社會,社會環境和人們觀念都發生大變,早已不講這麼糟粕論了。很多獨女戶家庭,女兒不回家,父母咋過年呢?現在流行輪流過(即小夫婦今年在男方家陪父母過年,明年去女方家陪父母過年),或兩家一起過(即把雙方父母叫一起,吃團圓飯)。

  • 12 # 三木C先生

    沒有聽說過。但很多“習俗”都是老一輩人一代一代地留傳下來的。其中有不少好的“習俗”,是應該保留並傳承的的,但也有一些很無理,令人反感的“陋習”就應該堅決破除,而不應被其束縛。

    女性本是弱勢群體,在離婚後還不能回孃家過年,還得流浪街頭…在最困難、最難熬的歲月裡,連孃家人都在袖手旁觀,天理何在?所以我認為這種“陋習”在“親情”面前是不值一談的 !

    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要進步。新社會新思想,好的習俗要遵循,無理陋習堅決破除!

  • 13 # 轉運中的幸福

    展開此題看了內容很難過!此題中的女人很悲劇,

  • 14 # 小崔侃球帝

    兩千年的封建迷信思想害死人啊!

    可悲的觀點,讓人很不舒服!

    自己的家,什麼時候回去都是可以的!不要聽信日本

  • 15 # 大道人家

    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年,是誰定的?是祖先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好傳統,實際上是由女人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作用決定的。

    當然了象文中網友吐槽的那樣,離了婚的女人能不能回孃家過年那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自己有房住,就儘量不回孃家過年,畢竟出嫁後算是獨立了。如果沒有房子住,父母親又健在,不回孃家住哪兒去?總不能流落街頭吧?這種情況最好徵得父母親的同意,可憐天下父母心,只要不是因為女兒傷風敗俗好吃懶做不孝敬老人等品行有問題而離的婚,父母親一般都會讓回家過年的。“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人生就剩旅途了”。如果父母不在了,哥哥弟弟還不錯,可以先徵求他們意見考慮回去過年,否則回孃家還有什麼意義呢?可以去旅遊,也可以去打工……

    大年三十不能回孃家過年的習俗,有其特殊的存在價值。

    大年三十對漢文化圈的人來說,是個偉大而神聖的日子,是辭舊迎新、闔家團圓、感恩祭祖、拜親訪友、祈福求吉的日子,也是凸現女人特殊地位作用的日子。

    女人是家和之基。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女人結了婚都面對一個小家庭或是大家庭。平時有不少的家務需要操持,大年三十前後,更有大量的家務需要精心料理。如年夜飯、包餃子、大年初一的飯菜、各種點心、水果、大人小孩的穿戴和衛生大掃除等等。現在很多家庭在外面吃年夜飯或叫外賣,或請家政打掃衛生,但家裡還是有很多家務需要料理。而料理家務、營造家庭和諧方面,中國的奶奶們、媽媽們、媳婦們更擅長更細心更聰慧更勤勞更偉大,付出的更多,做得貢獻更大,起到了男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在大年三十家庭大團圓大聚會的日子裡回孃家,大團圓就不夠團圓了,也少了一個營造家庭大團圓大聚會的主力,豈不是過年大喜日子裡的遺憾事?

    女人是幸福之源。老話說:男人有福,一個人的福,女人有福,全家人的福。我是男的,小時候第一次聽這話時,心裡挺不服氣的,琢磨了很長時間。後來慢慢知道了它的奧妙所在。什麼是有福的女人?就是能配得上當孃的人。娘字是由左邊的女和右邊的良組成的,意思是說娘一定是女人中善良的、賢良的。配得上當孃的人,她一定是好妻子,能關照好丈夫;她一定是好母親,能教育好子女:她一定是好媳婦,能照料好公公婆婆;她一定是好奶奶,能幫帶好孫子孫女……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講,有福的女人就是名副其實的“活菩薩”,仁慈溫暖,在大年三十萬象更新、祈福求吉的特殊日子裡,更需要有福的好妻子、好媳婦、好母親、好奶奶,象“活菩薩”一樣慈光生輝溫暖全家!

    女人是祥瑞之星。好女人是家庭、社會、民族、國家的祥瑞之星。女人出嫁前是女孩,在父母家大多被視若掌上明珠,寵愛有加,逢年過節想怎麼過基本上就怎麼過,出嫁後是女人,生兒育女、相夫教子、贍養老人,不知不覺中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大年三十自然而然就回不了孃家。

    ……

    願天底下所有的男人們更加理解、敬重、呵護自家的“活菩薩”!願人世間所有的“活菩薩”永遠健康快樂幸福安順!願離了婚的女人早日找到新的歸宿,成為“自覺覺他,渡己渡人”的“活菩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前任反反覆覆曖昧,而且彼此之間總是存在一些微妙的感情,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