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報料
-
2 # 文武散人
詩人和怪癖
將兩者放在一起,或者說有名的詩人都有怪癖,為什麼要加個有名的,當詩人成名時,世人往往會放大他們的舉止。
你想想看,畫家的怪癖,名人的怪癖,是世人放大了他們與常人不同的某一點,當然往往也是寬容的看待。
如果是個普通人的怪癖,大都以為他發神經呢,或者有病。
而詩人是感性大於理性,當他把他感性的一面釋放出來的時候,處於理性思考的我們就會覺得他的言行舉止有些奇怪,這些被我們認為就是怪癖。
舉個例子:王勃醉酒作詩,張若虛被窩作詩,白居易不愛洗澡,倪瓚有潔癖
這些在詩人身上就成了怪癖,普通人喝酒也話多,只是沒有才,無法出口成詩。在被窩裡躺著,也愛幻想,苦於無法寫出來。不愛洗澡的,有潔癖的人多了去,不過都發生在普通人身上,也就稱不了怪癖了。
要想有怪癖,你得成名。
至於你簡單的問詩人有什麼怪癖,其實可以自己編幾個,我想肯定某個詩人身上會有的。
-
3 # 文人文事
歷代詩人尤其是怪才往往都有自己特殊癖好,這樣情況有很多。
王粲 好驢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喜歡聽驢叫。他死時,將要安葬,魏 文帝親臨他的葬禮。魏文帝對同行的人說:“王粲在世的時候愛聽驢叫,大家都學一聲驢叫為他送葬。”參加葬禮的人都學了一 聲驢叫。
陸雲 有笑癖
西晉文學家陸雲有笑癖,他曾經穿著喪服上船,從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便大笑不止,落入水中差點淹死。他去拜見司空張華。張華多須,用袋盛著。陸雲見到張華,沒來得及行禮便自己笑到地。
王導 譽人癖
東晉的王導(字茂弘)有譽人癖。他被封領揚州牧時,賓客數百人,他一併加以賞賜,人人都喜形於色,只有臨海人任顒以及幾個胡人不太滿意。王導對任顒說:“自從你出世,臨海就不再有人了!”又經過胡人面前彈指道:“英雄!英雄!”眾胡人同時笑了,在座的人都很高興。
唐衢 善哭
唐代的唐衢參加進士考試,很長時間未能考中。他善於作歌詩,意多感發。他看到別人文章中有感嘆悲傷的,讀罷一定痛哭,涕淚不能自己。每當與別人談論,-聲痛號,詞音哀傷至極,聽罷沒有不感到淒涼的。
唐衢曾客遊太原,屬戎帥軍宴,他得以與會。酒喝得正在興頭上,大家談論事情,他突然高聲大哭,滿席的人都大為掃興,因此只好散席,所以世人稱唐衢善哭。
陸龜蒙 愛鴨成癖
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字魯望,號江湖散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據傳,陸龜蒙生平愛鴨成癖,經常豢養數十隻蘇州婁鴨,以觀看群鴨拍浮爭逐為樂。今天吳縣角直鎮的保聖寺西側,還有陸龜蒙墓,墓前有個長方形水閣,碧波盪漾,藻紅萍綠,這便是“鬥鴨池”。池邊還有兩隻長方形的鴨食槽,高寬各有兩尺餘,長約六尺,為整塊武康巖鑿成,歷經歲月滄桑,蝕痕斑駁,古意盎然。這些都月陸龜蒙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詩人,根據他平日的增好修建的。今天,當人們來到基地,似乎仍可以想象詩人在鴨池邊流連徜徉、孕育詩情的情景。
林逋 梅妻鶴子
“自愛煙霞居物外,豈知名姓落人間。”這是無代著名詩人薩都剌吊宋代詩人林逋墓時寫下的詩句。林逋,字君復,諡和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喜歡青山綠水,不汲汲於功名富貴,在西湖孤山隱居20年,成為孤山景色的開拓者。他在孤白中松裁竹,還植桃、杏、柿、梨及石竹、薔薇、菊花、桂花,春蘭秋菊,月桂風荷,孤山幾成花果山。他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鍾。高高下下,因山傍水,繞屋依欄,遍地是梅。傳說他種了364株梅樹,將每一株梅樹所賣的錢包成一包,一共360包,放在瓶中,每天取出一包或一錢或兩錢,作為當日的日用支給。每逢梅花開放之際,他便一個月不出門,置身於花海,飲酒吟詩,陶醉其中。
林逋愛梅,種梅,詠梅,他的詩歌主要成就是梅花詩。他的梅花詩不僅寫出了梅的神韻,更溶入了作者的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林逋也因此贏得“梅花百世師”的美譽;孤山梅亦因林逋詩創造的藝術意境而名揚天下。今日孤山已作為賞梅勝地,迎接中外遊客。
除種梅之外,林逋還癖愛養鶴。鶴在我國曆史上被目為仙禽,有高人隱士之風。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林逋隱居孤山,畜養了兩隻鶴,每當開啟籠子,鶴便飛入雲霄,在天空中久久地盤旋,然後又自己返回籠中。林遁經常駕著小艇,泛遊西湖諸寺。這時,如果有客來訪,家童便放出籠中之鶴,讓其飛翔於空中,林逋見到則返舟而歸。後人在孤山建造了放鶴亭等景點來紀念林通。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為放鶴亭題字,仿董其昌字型,錄鮑照《舞鶴賦》,勒石亭中,至今猶完好無損。
林通終身不仕,也終身不娶,孑然-身,種梅養鶴,因此有“梅妻鶴子”之稱。他這樣安舒和逸地度過- -生,真可謂高風亮節、瀟灑塵外了。
-
4 # 發歌放牛
文人墨客,無論古今中外,在人們心目中是神聖的、高尚的腦力勞動者,很難以怪癖扯上邊,然而事實是真的,且有的還令人難以想象,有的讓人捧腹開懷:有的硬要站著創作、有的大醉、禱告、看鏡子後方可創作,可謂千奇百態。巴爾扎克:鎖黑屋,點蠟燭,不分晝夜,數月閉門創作。盧梭:要坐在烈日下享受熱浪帶來的創作快感。蕭伯納:喜歡到野外寫作,在火車不忘奮筆疾書…不僅國外文豪如此,中國古代文人也不乏其例。唐代李白酩酊大醉後的洋洋灑灑;張若虛、王勃要捂著被子才揮筆,而且越熱哪怕大汗淋漓,作品的效果越好;李賀則愛騎在小毛驢上寫詩,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是不是可以這麼說,正因為有這些文壇上的“奇葩”怪傑,才有至今留芳百世的不朽詩篇。
-
5 # 小兵zlb
張若虛:在被窩構思
王勃:醉酒作詩
李賀:騎驢撿詩
孟郊:作詩忘事
白居易:給老太太唸詩
等等好多
-
6 # 三瘋奇談
我是張三瘋,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談一個詩人唐伯虎的“怪癖”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和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伯虎的曾祖父就在蘇州經商,家業傳到唐伯虎父親唐廣德手裡時,他們一家是穩妥妥的中產生活。
唐伯虎從小就聰穎出眾,16歲秀才考試就高中第一名,連當時蘇州文壇的領袖祝枝山都主動和他交好,19歲時候唐伯虎就已經娶妻徐氏,兩個人感情和睦,不久就生了兒子。
20來歲的唐伯虎人生順風順水,有錢有才,風光無限,在蘇州想如何玩就如何玩。
當時他的一大“怪癖”就是和張靈,祝枝山打扮成乞丐,在雨中唱蓮花落,沿街乞討,得了錢後,幾個人就去買醉痛飲。唐伯虎酷愛這種行為藝術,樂在其中,稱這種快樂連大詩人李白都沒有體會過。
扮成乞丐沿街唱歌乞討,這種快樂一般人還真體會不到的。後來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就有橋段引用了唐伯虎的這一“怪癖”。
上述中的“怪癖”是唐伯虎的主動怪癖,下文中還談談他的被動“怪癖”。
正德九年(1514年),江西的寧王朱宸濠徵召天下文人,唐伯虎鬼使神產的應召而去。在寧王府,他日子過的非常悠閒快樂,寧王給他的待遇還很優渥,但是他很快發現自己上了賊船,因為寧王已有了造反的傾向。
察覺出端倪的唐伯虎想走但是走不了,沒辦法只能整日的裝瘋賣傻,打造出一個被動的“怪癖”-大庭廣眾下,脫衣暴露。
一個溫文爾雅的文人身上居然有這種罕見的“怪癖”,真是讓人瞠目結舌,最後連寧王都看不下去了,把唐伯虎給趕走了。
大庭廣眾下脫衣暴露的這個“怪癖”也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也有展現,不過主角換成了寧王朱宸濠。
五年後寧王果然造反,被當時的王陽明給抓了。對,你沒看錯,就是“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
唐伯虎這兩大“怪癖”一個主動,另一個被動,但是不管主動還是被動,是不是都有點驚世駭俗!
-
7 # 中展國際
幾乎所有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詩人們也不例外。張若虛愛在被窩裡寫詩,白居易愛向老太太請教……詩人的某些癖好,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張若虛:在被窩構思
《春江花月夜》(節選)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張若虛寫作並不勤奮,睡覺是他的最愛。他寫詩時,喜歡先用厚厚的被子捂著,在被窩裡構思,一身大汗後翻身而起,然後揮毫疾書。天氣越熱,效果越好。
王勃:醉酒作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根據《新唐書》記載,王勃作詩前不喜歡冥思苦想,而是先磨墨,然後飲酒,喝醉後,用厚厚的被子矇頭大睡,酒醒後直奔硯臺,揮筆直書,一氣呵成,詩成後一個字不改。
李賀:騎驢撿詩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據傳說李賀寫詩常常騎在毛驢上,揹著錦囊外出,想到佳句就寫下投入錦囊內,晚上回家完篇。
據說,“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樣的名句,就是這樣得來的。
孟郊:作詩忘事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作詩常達到忘我的地步,如果沒人叫他,他會一天忘記吃飯而是不覺飢餓。他作詩不出門,有時會放下手頭的事務,閉門謝客。其“不事曹務”的做法,也導致孟郊的生活非常拮据。
為了詩,他真是奉獻了一切。
白居易:給老太太唸詩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根據《孔氏談苑》記載,白居易創作時特別注意老太太的感受,每寫一首詩,都要先讀給老太太聽,越老的越好,只要耳不聾。
如果老太太聽不懂,或者說不好,他立馬修改,修改後還能打動動他們的作品一律撕毀。
司馬光:枕圓木督促自己
《西江月》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
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據說司馬光為了爭取寫作和讀書的時間,要家人鋸一圓木給他當枕頭。因圓木是圓形的,睡覺時略一翻身,圓木就會滾動,很容易被驚醒,這樣便可起身挑燈夜讀。終其一生,司馬光都以圓木為枕,稱其為“警枕”。
楊樸:在草叢裡寫詩
《七夕》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北宋時期有位詩人叫楊樸,終生隱居農村,每當見到草茂林密幽僻的地方,就臥伏草中冥思苦想,每得妙辭佳句,立即揮筆成詩。
他曾獨自帶上手杖進入嵩山險絕處,構思成文100多篇。當時的士人學子多傳閱誦讀他的詩文。
倪瓚:潔癖無雙
《絕句》
松陵第四橋前水,風急猶須貯一瓢。
敲火煮茶歌白苧,怒濤翻雪小停橈。
倪瓚是“元代四大家”之一,開創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畫風,但同時也是一位重度潔癖症患者。
據說他每次洗頭十幾次,每天穿戴的衣服和帽子,都要拂拭數十次。
有次客人來訪,倪瓚怕客人弄髒屋子,就站在門外聽客人有沒有咳嗽吐痰。真是夠了!
回覆列表
溫庭筠
才思敏捷
考場作弊王
溫庭筠才思敏捷,人稱“溫八叉”——據說他在考場上揣手八次,一篇應試作文就出來了。他還有個綽號,叫“救場王”,因為喜歡幫人作弊,常常自己交了卷,順便把別人的卷子拿來一起寫了……
張九齡
超級大帥哥
皇上都著迷
張九齡是個長相比較爭氣的廣東人,堪稱超級大帥哥,收穫了玄宗迷弟一枚。
每次上朝,玄宗看見烏壓壓一群人就糟心,但一看到玉樹臨風的張九齡,他很開心:“每次一見到張九齡,我就好激動好激動啊!”
後來每次有人向李·迷弟·隆基推薦公卿人選,他兩眼放光,第一句話就是:“他有九齡帥嘛?
羅隱
名聲大噪
卻醜到掉粉
你可能不知道羅隱是誰,但一定聽過他寫的這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
他在世時就因為詩寫得好而聞名。然而,本人卻醜得不行……
宰相鄭畋的小女兒喜歡他的詩,一直嚷嚷都想嫁給他。但是見過他真人之後,直接粉轉黑,再也不讀他的詩了。
薛能
他的詩
有毒
薛能是晚唐的著名詩人,然鵝,他也是個有名的大毒舌。
唐代的小說家趙璘相~當~矮,他結婚的時候,薛能寫了兩首賀詩給他。
第一首形容乘馬迎親的趙璘:
“不知元在鞍鞽裡,將謂空馱席帽歸。”
(哎呀媽呀,原來你坐在馬鞍上啊!我還以為那馬就馱了頂藤帽就回來了)
第二首,形容趙璘的婚後生活:
“火爐床上平身立,便與夫人作鏡臺。”
(你要是站在火爐床上,直起身,才剛好夠給你太太當鏡臺哦)
李商隱
手賬達人
腦洞清奇
你以為李商隱只會寫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種詩?
各位觀眾朋友們,李商隱其實是個超級大逗逼啊!
他喜歡記錄自己每天的“奇思妙想”,還攢出了一本書,叫《義山雜纂》,以下摘錄部分:
“主母不信佛,必富。”
——要想富,少信佛來多養豬。
“明月夜早睡,枉屈。”
——晚上月亮這~麼~好,早睡不如跳舞。
“新娶婦卻道是前緣,必是醜。”
——新婚就說是因為緣分才結婚,那絕對是因為老婆醜。
“無事嗟嘆。 臥床上唱曲。寢如屍(葛優躺)。皆不祥。”
這些怪癖簡直重新整理我們對詩人們的認識,
不過,一些怪癖,
放到平常人身上,大約是笑話﹔
放到著名詩人身上,則是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