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英語的萱媽

    這是國外的育兒方式,認為不能慣著孩子,讓他知道不哭的孩子有糖吃。事實上這種育兒方式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尤其對於越小的孩子,這種做法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他們都是用哭聲來表達需求的,一旦得不到迴應,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從而造成性格確實,這種寶寶長大後往往脾氣暴躁,禁不住挫折或者自卑。

    當然,對於已經長大懂事的孩子,如果用哭聲來達到滿足自己的某方面要求,(比如抱抱,比如買玩具)媽媽就要考慮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了。

  • 2 # 輕糖私廚

    在懷第一胎的時候,很多人也都說,不要一哭就抱,會慣出毛病的。

    為了當個省心的媽媽,孩子哭鬧的時候硬是忍著不抱他,換來的結果,就是孩子不停的哭鬧,直到聲嘶力竭,嗓音沙啞!

    後來慢慢找到規矩,孩子哭鬧,要麼是餓了,要麼是尿了,要麼是瞌睡了。月子裡面板很敏感,尿一次就得給他換尿不溼!

    幾個月大的孩子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哭是他唯一傳遞訊號的標誌。如果還得不到大人的關注,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會有多害怕!

    雖然嬰兒的記憶很短暫,但是這種感覺會潛移默化的在他心裡紮根。

    哭鬧有時候就是缺乏安全感,需要大人抱一抱,哄一鬨,這在嬰兒階段都是正常的,等上學,,孩子大一點,可能你就是希望他黏你,他都不會黏你了。

    所以,我覺得在嬰幼兒階段,用這種強制的手段,並不會起到任何好的作用。可能是一些懶媽媽給自己找的藉口吧!

    而且孩子性格天生真的不同,我老大就愛哭鬧,睡覺一直要抱著。到了老二的時候,餵飽就睡覺了,一點也不黏人,很乖很聽話。所以,這也是跟性格天生有關係。

    不要用別人的經驗來養自己的孩子!

  • 3 # 燃媽育兒

    這種方法我也是在書上看到的,婆婆在月子裡一再叮囑我,孩子吃好了奶,就直接放到床上睡,不可以放在身上睡,慣壞了毛病。我覺得和這個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覺得要分開對待這種情況:

    1.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是要分情況的,孩子在1-6個月的時候,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哭了,哭就是和外界溝通的直接方式,那麼媽媽或者說是直接監護人,就要滿足孩子的需求,以獲得安全感和媽媽情感。

    2.如果是6個月以後的孩子,已經初步有了意識,防止孩子用哭鬧來任性,孩子哭了,就要及時檢視確保孩子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然後去外面觀察一會兒,如果孩子不再哭了,就可以抱抱,只要不是連續哭,就沒事。

    3.每個孩子的成長情況不一樣,媽媽們在養育過程中,自己觀察,體驗,書作為輔助,重要的還是有自己的心得體驗。

    我是育兒達人燃媽,小學生的媽媽,陪伴孩子成長,分享育兒經驗,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 4 # 蘇媽育兒空間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不贊同這個觀點。一胎時候,就是太過相信這個觀念,寶寶哭的不少,最後結果是,寶寶哭的臉色都醬紅了,連聲音都顫抖了,連忙跑去抱哄,寶寶都在不停抽泣了。其實寶寶小時候哭的原因:一方面是餓了,困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不舒服,尿不溼滿了,熱了等等,最後寶寶一個人躺久了也需要媽媽的陪伴,寶寶也需要安全感。其實,寶寶和媽媽的親密時光也就那麼兩三年,等長大了,你想抱都抱不來。

    “孩子哭了抱,不哭不抱”其實並不能培養省心的孩子,孩子在心情愉悅,身體舒服的時候,是能夠自主玩耍的。心情愉悅:指孩子不冷不熱,吃飽了,睡醒了,身體沒有不適。如果孩子一直哭,不抱,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以後會更加吵鬧,更加的粘人。

    適當時候給寶寶一個擁抱,寶寶會很開心的。

  • 5 # 丁媽親子時光

    這種情況我也有遇到過,剛生下我兒子的時候,我們家的一個親戚來看望我和寶寶,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和口吻告訴我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寶寶動不動就哭鬧,動不動就要求媽媽的抱抱,抱習慣了以後,寶寶就比較累人,動不動要求大人抱著。

    剛開始,我也信以為真,孩子哭了以後,不去抱他,讓他自己哭,哭一會之後他就不會哭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特別的會傷害寶寶。寶寶哭,是因為有需求,是寶寶發出給我們的訊號,餓了、冷了、熱了、尿溼了……寶寶不會說話都是透過哭來表達,有時候就是哭的要媽媽抱,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

    如果我們對寶寶的哭不給予迴應,抱抱和安撫親吻,寶寶會感覺傷心、失望甚至是絕望,在他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沒有迴應他,讓他自我感覺不好,從而影響自己對世界的初步認識。

  • 6 # 小蝸牛慢學堂

    關於該在孩子哭的時候抱還是不哭的時候抱,我個人認為得分年齡。一歲前的孩子對任何事沒有概念,只是用哭和笑來表達情緒,而這個時期正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年齡越小,安全感就越容易建立,父母是孩子最初獲取安全感的渠道,父母第一時間無條件地接納了孩子,並傳遞給孩子“重要感”,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他以後人格特質就是一種安全的人格特質。

    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將孩子抱起,擁入懷中,給予他溫暖。

  • 7 # 紫麓懿

    我懷我們家老大快生的時候,老公的嫂子給我說“孩子一定不能多抱,吃飽喝足就讓她躺著,不然以後黏人不說,老讓抱累死了。我家娃娃就是的,總要有一個人啥事情都不能做,一天到晚抱著她。”後來我生了老大,我抱的很少,是因為看的育兒方面的知識說的前三個月多躺對孩子身體發育好。我覺得孩子哭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應該多抱抱才對,對孩子日後也有好處,再說了,孩子日後慢慢大了會坐會爬會玩了自然讓抱的時候也就少了,讓抱的時間也就三年,過了我們想抱都抱不動了!相信哪個媽媽聽到孩子哭都不會不管吧,再苦再累也都值得的

  • 8 # 媽媽星球

    要想養育出省心孩子方法很多,哭或是不哭,抱或是不抱不是決定性因素。“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讓我提取到的資訊是,家長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的。

    孩子哭不是一件壞事,他們或許是在透過哭來釋放自己的情感,或是表達自己的要求。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說話,他們餓了,尿了只能透過哭來表達。想要孩子不哭或是少哭,我們就要告訴孩子,你可以哭,但是哭不能解決問題,不高興了或是生氣了或是不想做這件事情,要說出來,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出來。

    很多時候會遇到媽媽領著小孩,小孩哭著說:”媽媽,抱抱我”。媽媽要麼不說話,要麼帶有情緒的口氣說:“這麼大了,報什麼抱,自己走”。我也這麼做過,孩子的反應是要麼哭的更厲害了,要麼錘頭喪氣的繼續走。後來孩子讓我抱抱,我會鼓勵她表達清楚原因,或是先抱抱她先安慰下她的情緒,再讓她說說為什麼要抱抱。我發現她哭的次數少了,有要求時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更多是針對2--5歲的孩子。0--2歲不會說話或是剛會說話的時候,家長能接納,畢竟孩子還小。5歲以上一般能表達自己的需求。2--5歲,會說話了正是需要我們正確引導他們學會表達情感表達需求的時候。如果孩子哭了,我們一定要認真耐心傾聽孩子,找到原因,知道原因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才能決定如何去做。

  • 9 # 萌媽故事小課堂

    關於孩子哭鬧抱不抱的說法,一直說法不一。有人說孩子哭了不能抱,孩子會因此產生依賴性,不願自己單獨睡,抱睡,坐睡也由此誕生。也有人說孩子哭了需要抱,幼年時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不抱是一種殘酷的行為。

    對於抱不抱孩子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視情況而定。孩子哭鬧原因有很多,家長不能一概而論,特別是孩子幼時,需要的依賴感和安全感更多,有時因為一些事嚇到而哭鬧時,家長應給予重視,並懷抱孩子來撫慰,而不是放任其不管,會給孩子心裡造成陰影。

    許多孩子一定要抱著睡覺,除了家長的習慣使然,也有孩子性格膽小等客觀原因。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給孩子試著鼓勵講道理,並可將抱睡慢慢轉換為摟睡,拍睡,培養孩子獨立睡覺,時間久了孩子膽子大了,自然就不會哭鬧要求抱睡了。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作為家長要因人而異,而不是哭了抱,不哭不抱,也不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種以偏概全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家長多費心,多留心孩子的一切,孩子自然省心。

  • 10 # 大小豬成長記

    我覺得“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育兒方法不一定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

    在眾人眼裡的省心是什麼?是孩子不哭不鬧不熊嗎?孩子對任何事都沒有反應、不敢表達自己的叫省心嗎?

    我個人的經驗是,孩子每次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們應該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是每次孩子提出要求,家長就讓他別嘈,一邊玩去等等。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無理取鬧的,也需要家長有耐心的陪伴和安撫,最好這個時候給孩子一個擁抱並告訴孩子,他的需求不能被滿足的原因。每次都耐心的與孩子溝通,孩子就不會什麼事都為了達到目的而又哭又鬧了。

    孩子需要父母抱抱時,除了想表達對父母的愛之外,他們更是透過被父母擁在懷裡時,感受父母給予他的愛和幸福。

    所以育兒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隨機應變的寶媽和寶爸。

  • 11 # 明霏如月

    我覺得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孩子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因為不會表達才會用哭鬧的方式。如果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書上的育兒知識,有待考慮。做母親不容易,要多觀察孩子,找到哭鬧的原因,對症下藥。

  • 12 # V媽男寶共成長

    恭喜你,這種方法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而且是讓所有人都省心的孩子,代價是孩子成長為倒黴蛋。

    孩子哭了,是向外界發出訊號,他不舒服了,餓了,困了,累了,哭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如果這時能被看護人及時抱起來安慰,找出哭的原因並給予迴應滿足,那孩子就會平靜下來。

    孩子的哭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如果哭了,看護人不抱也不迴應,可憐的孩子經歷了怎麼樣的內在煎熬呢?

  • 13 # 愛的成長

    也許吧。但我想這可能不是爸爸媽媽們所希望擁有的那個省心的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想想我們自己吧。無論是我們任性“無理取鬧”的時候,還是因為傷心流淚的時候,或者是因為生氣而大動肝火的時候,是一個接納的擁抱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呢,還是不理不睬,視若無睹更讓人放鬆呢?答案不言而喻。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當自己不舒服的時候,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足,不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嗎?在這個時候,以擁抱給孩子積極溫暖的響應,讓孩子得到安撫,是一個成人最該做的事。

    我認為“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違反人之常情的,雖然孩子不能言說,但對孩子的心理成長肯定是有害的。

    另外提醒一下各位爸媽要注意一個問題:是不是有實踐證明,那些一哭就抱的孩子們,確實不如“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孩子們省心?發展得不好?記住:這個考察的時間段需要拉長,而不僅僅是一兩年。

  • 14 # MM育兒雜談

    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孩子不會說話,哭就是孩子的語言,餓了,冷了,尿了,不舒服了,都用哭聲表達,有經驗的媽媽可以透過孩子哭聲判斷出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孩子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甚至變得冷漠,不利於孩子心理發育。

  • 15 # TT辣媽愛美麗

    我覺得,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種育兒方法真的是很不可取。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正是安全感建立的時期,孩子太小不會說話,只會用哭聲來尋求媽媽或者爸爸的保護,如果你在她最需要你給她安全感的時候,沒有給他充足的安全感。在孩子長大後會出現比較多的性格問題,在以後與別人的交往模式中,會有更多的不信任感和不確立感,因為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都沒有給他確立安全感。所以孩子哭的時候還是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安撫的,即使不一定非得抱她,但是一定不能是對孩子不理不睬的。

  • 16 # 翔媽育兒

    雖然寶寶已經兩歲了,但是寶寶小時候的一些場景還歷歷在目,其中就有我跟老公的育兒分歧。寶寶兩個月時每天晚上九點多開始哭,一直哭到凌晨一兩點才睡。抱著哄能好些,老公說不能慣著他,於是把孩子放嬰兒床上關上燈,讓他自己哭。

    孩子哭的嗓子都啞了,老公也不讓我抱。第一天的時候,孩子哭了大概二十分鐘自己睡著了,老公還有些自鳴得意。第二天,孩子哭了半個多小時,幾乎上氣不接下氣了,我怕孩子心臟受不了,不顧老公反對,抱起孩子,孩子哭聲小些了,慢慢的停止了哭聲。

    所以,在我看來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種做法不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況且,如果寶寶不舒服了或者感到害怕了,肯定要哭出來大人才更容易明白,也有利於寶寶建立安全感。如果寶寶養成了不哭才抱的習慣,一旦寶寶出現問題很可能被忽略掉。

  • 17 # 健康開心曉

    沒聽說,孩子哭是有很多種訴求的。比如身體不舒服,躺多了,需要抱起來換個姿勢,可是他自己改變不了姿勢。比如他餓了,比如他渴了,比如他困了,比如他想念以前在媽媽肚子裡的緊密連線了。怎麼哭了不抱呢。

    當然孩子慢慢會用他哭了媽媽著急緊張來相應來服務於他,有的小心思會養成,但是不代表所有哭都是在試探自己的威力,都在控制媽媽。需要具體判斷,和孩子形成很好的互動,這種互動是最根本最基礎的教育,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哭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育兒。

    不哭才抱,我可以理解為,不要孩子一哭就特別緊張,馬上服務於孩子。這樣容易被控制。可以從容的對待。一般孩子哭和我們說話喊我們是一樣的,不需要很殷勤,好像小王喊自己似的,馬上積極服務。需要在等一下,說幾句話,看看孩子,然後抱起來,有一些最基礎的對話交流,孩子不會說,但是他會聽媽媽的語調情緒。所以不要被孩子控制。養成習慣我一哭就把媽媽嚇暈立刻為我服務,我都媽媽像天一樣重要。

  • 18 # 夕媽育女

    我執行的方法剛好相反,孩子哭了就抱,不哭不抱。孩子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要,是對外界的一種求助的方式。作為媽媽,怎麼忍心看著孩子哭泣而不理她呢?孩子哭泣,有時候是肚子餓,有時候是尿尿了不舒服,有時候只是求安慰,想要媽媽的愛。當這些愛都滿足了之後孩子才有信心去探求外面的世界。

  • 19 # 鑫媽向前衝

    當然不能。這是曾經流行的“嬰兒哭聲免疫法”,現在頗受詬病。這種方法為了不寵寶寶,為了不讓寶寶透過哭來“要挾”自己,就忍心拒絕抱嬰兒,是沒有同理心的表現。

    孩子是以感性思維為主,如果孩子感受到了關愛,體驗到被愛的感覺,那麼孩子就會開心,情緒高昂,反之亦然。富有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寵溺孩子是兩回事。

  • 20 # 俗人說教育

    我不贊同這個觀點。

    孩子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首先要分清孩子哭的原因。有時候,孩子哭是因為餓了,那就要餵奶,或者餵食。孩子吃飽了肯定就不哭了;有時候,孩子哭是因為瞌睡了,這時候就要哄著孩子睡覺。孩子睡著了也就不哭了;當然,還有孩子渴了,熱了,冷了等等,都是孩子哭的原因。

    所以,孩子哭了,不要一味地死記“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教條,而是要仔細觀察孩子哭的原因,對症採取措施。

    如果孩子只是為了抱抱而哭,那就不要抱,但必須引逗孩子玩耍或者觀看新鮮的風景、事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千萬不要讓孩子形成一哭就會得到抱抱的心理預期。

    唯如此,孩子就會形成健康自信快樂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9支不支援3D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