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哥帶你看世界
-
2 # i網路心連心
對於你的問題:iphone9支不支援3D touch?
我的觀點如下:
iphone 9是支援3d touch的。
以往該功能是能在LCD上實現的。iPhone9是第三款在OLED螢幕上實現3Dtouch的手機,為了這個,在OLED傳統的柔性OLED面板、OLED觸控面板和OLED面板模組之外,還需要加入一個額外的3DTouch模組。
因為OLED的製作工藝相較於LCD更加複雜,它的售價要比平常的LCD螢幕貴上不少。再加上異形切割以及新的3DTouch模組,那麼iPhone9在螢幕上的成本恐怕更是高的驚人。之所以iPhoneX的售價高昂,跟這塊螢幕脫不了干係。
像Apple TV 4K一樣,iPhone 9支援HDR和Dolby Vision,具有iPhone中最高的畫素密度(458ppi),蘋果稱之為超級視網膜顯示屏,它的對角線尺寸為5.8英寸,解析度為2436×1125。還支援True Tone技術,就像iPhone 8和iPhone 8 Plus一樣。
Touch ID被替換為新的Face ID面部識別功能,Face ID依賴於新的True Depth相機系統,該功能甚至黑暗中可以解鎖您的iPhone,iPhone X配備了最新的A11仿生晶片,帶有一個特殊的神經元引擎,可以幫助人臉識別更加出色。
在安全性方面,Touch ID的安全性為1/50,000,而Face ID的安全性達到了以一百萬分之一,另外,Face ID已經支援Apple Pay以及其他一些應用。
-
3 # 白馬川
蘋果將在2018年推出三款iPhone全面屏新品手機,其中兩款OLED螢幕版主打高階市場,一款LCD螢幕版主打廉價。另外,為了降低成本,其中6.1英寸廉價版LCD螢幕的iPhone(外媒稱之為iPhone 9)將砍掉3D Touch功能,現在看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蘋果計劃如何運用這層感測器,這是否意味著某種模擬3D Touch將保留在LCD iPhone手機中,仍有待觀察。而報道稱,蘋果公司正在轉向為2018年iPhone的顯示屏採用CGS技術,而不是繼續使用目前的內嵌式顯示器整合觸控層(In-Cell)。除了降低生產成本之外,CGS的優勢在於面板變得更輕,更耐用,雖然稍厚。
據悉,全新的面板成本價格提高了15%,達到23-26美元,但蘋果顯然認為這是值得的。不過關於這個全新的感應層帶來什麼新功能我們暫時無法確認,而外媒推測,該選項顯然也將出現在所有2019年的iPhone上。因此,新的LCD iPhone正以某種方式成為蘋果公司“第一位吃螃蟹的”,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
4 # 王的網際網路筆記
不支援。
蘋果從iPhone 11系列開始,就已經全面取消3D touch了。之所以會取消3D touch主要有四個方面你的原因:
1.降低成本,提升良率3D touch的實現是硬體層面的,最大的改變就是在螢幕下多增加了一層Strain Gauges形變感測器。透過硬體測量這層螢幕按壓時候的形變來計算螢幕所承受的壓力系數。
但是這個硬體上在iPhone上的應用,不僅還大幅提升了產品成本,曾經還給產品良率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前幾批次的iPhone 6s使用者可能印象特別深刻,在前期iPhone 6s缺貨尤其嚴重。這個問題不僅是產能不足,更重要的是產品良率的問題。
2.透過軟體彌補體驗蘋果追求使用者體驗,但是更在意產品利潤,自然是能省則省。取代3D Touch的是Hapic touch。這個概念最早是在iPhone XR被包裝出來。和3D Touch重壓三維互動不同的是,Hapic touch是平面上的長按二維互動。中文名可能更能夠體現出他們的不同。3D Touch和Hapic touch分別叫做“三維觸控”和“觸感觸控”。
和3D Touch的實時互動不同的是,Hapic touch在使用上會有延遲感。並且由於蘋果取消了螢幕下的Strain Gauges形變感測器,因此Hapic touch完全是軟體層面上實現的互動。即透過使用者長按再配合Taptic Engine的震動反饋,實現類3D Touch的互動。
所以在目前能夠透過軟體層面實現和3D touch相似的體驗後,砍掉3D touch從而降低成本蘋果自然是開心擁抱變化。
3.3D touch的軟體適配依舊初級以前針對3D touch的設想是,透過增加縱向的操作能夠帶來遊戲體驗的革新。但是很不幸,目前的遊戲針對3D touch的適配依舊初級。換句話說,依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並且針對3D touch的遊戲適配還增加了開發難度和開發成本,所以開發者在實現3D touch的功能的時候依舊只實現了初步的重按場景下的適配。
本來“Peek輕壓”與“Pop重壓”兩種力度互動還可以有更多的拓展空間,但是由於開發者沒有更多的參與,所以並沒有像蘋果所設想的那樣,為互動帶來更多的選擇。
4.消費者使用頻率不高最為致命的一點就是,大量的消費者對於3D touch的使用很少。從蘋果釋出iPhone 6s系列,到2018年,三年整的時間裡,消費者對於3D touch都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3D touch的存在。所以在搜尋引擎中搜索3D touch,備選詞幾乎都是在問3D touch到底是個什麼。所以這也是可能壓彎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蘋果全球營銷業務高階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曾經針對3D touch有過這樣的評價:“就工程而言,創造支援3D Touch功能的硬體,難度超乎想象。如果你開發不出使用者真正想要使用的產品,我們將要浪費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在製造成本和投資方面造成巨大的損失。如果它只是一項演示功能,一個月以後也沒人使用,那麼這就是對工程人才的巨大浪費。”
所以,如果3D touch長期處於使用率低下的狀態,那3D touch的取消也是最終註定的事情。
最後雖然iPhone 9是iPhone 8效能升級款,整體的設計思路與iPhone 8保持一致。但是iPhone 9的目標是中端使用者,並且成本和價格方面也會盡可能的壓縮。3D touch作為一個硬體層面才能實現的功能,會提升成本,而實際上使用率又不高,所以蘋果取消3D touch這個功能是必然的事情。
-
5 # 大雄看數碼
感謝你的閱讀。
不支援,蘋果以後所有機型都不將3D Touch。
一、什麼是3D Touch?
3D Touch是一種立體觸控技術,被蘋果稱為新一代多點觸控技術,是在Apple Watch上採用的Force Touch,螢幕可感應不同的感壓力度觸控。3D Touch,蘋果iPhone 6s的新功能,類似於macOS中的輔助單擊選單。有Peek Pop 兩種新手勢。2015年9月10日,蘋果在新品釋出會上宣佈了3D Touch功能。
二、那麼,為什麼取消呢?
1、使用頻率不高:雖然3D Touch廣受好評,但其實大量的消費者對於3D touch的使用都很少。很多使用者對於3D touch都知之甚少,甚至更多人都不知道3D touch的存在。
2、佔用手機空間:手機內部空間寸金寸土,這個硬體增加了空間,會影響手機厚度或縮減電池、增加手機重量為代價。
3、增加成本:3D touch的實現是硬體層面的,最大的改變就是在螢幕下多增加了一層Strain Gauges形變感測器。透過硬體測量這層螢幕按壓時候的形變來計算螢幕所承受的壓力系數。但是這個硬體上在iPhone上的應用,大幅提升了產品成本。
三、是否可替代?
總之,3d touch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創意性的功能,並不是一個好的互動解決方案。而創意性的功能,首先得有一套能以該功能為核心的應用/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做支撐。因此iPhone之後機型將不再擁有3D Touch,iPhone9也將不支援。
-
6 # 哲研數碼
你好!
從目前的情況看,iPhone 9應該是已經在來的路上。
4月1日凌晨,蘋果釋出了iOS 13.4.5首個開發者測試版,距離iOS 13.4正式版釋出相隔一週的時間,從目前的情況看,新的系統版本能只是修復Bug,而沒有增加新功能。
雖說只是一個小改版,但是依然有開發者從中發現了有趣的資訊,那就是iPhone 9會支援Touch ID功能,而這款新的機型還支援CarKey和Express Transit卡功能(在後臺掃描NFC標籤,這是iPhone 8系列不具備的)。
之前的爆料中提到,iPhone 9和iPhone 9 Plus這兩款裝置將搭載A13處理器,並取代目前的iPhone 8和iPhone 8 Plus。
其他方面,iPhone 9和iPhone 9 Plus都會採用LCD螢幕,保留Touch ID。螢幕尺寸方面,iPhone 9會是4.7英寸,iPhone 9 Plus則是5.5英寸,兩者在外形上會跟現在的iPhone 8系列幾乎完全一致。
對於兩者的銷量,外界普遍看好,雖說外形沒有升級,但配置還是提高很多,據說兩者也都會搭載3GB記憶體,而售價是2800元起步,這無疑是蘋果為那些想要更換新機,但又不願花高價的老使用者準備,畢竟從整體價效比上來說,iPhone 9系列還是可以的。
至於大家關心的售價,iPhone 9可能是不到3000前起步,而iPhone 9 Plus起步價在3300元左右(國行預計是3299元起步)。
回覆列表
3D Touch 已經成為過去式,而 iPhone 8 系列也成為目前在售的 iPhone 機型中唯一支援 3D Touch(和 Touch ID 功能)的。不過,雖然沒有被市場認可,3D Touch 依然不失為蘋果在產品層面的一次勇敢嘗試。
再見,3D Touch。
3D Touch 無疑是當年的 iPhone 6s 最大的亮點,除了使用者願意為之買單,不少開發者也迅速投入到相關功能的開發中去,包括 Facebook 等大企業也是在第一時間提供了支援,許多遊戲開發者也是滿懷期待,將 3D Touch 應用到遊戲互動中去。不少媒體也在分析中認為,3D Touch 在未來一定會發揚光大,成為人們喜歡蘋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蘋果在智慧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華為搶在 2015 年的蘋果釋出會前幾天釋出了一款名為 Mate S 的手機,其中的亮點就是採用了稱之為 Force Touch 壓感螢幕技術——很明顯,華為就是衝著蘋果的 3D Touch 來的。在更早的 2015 年 7 月,中興也已經在 AXON 天機中採用了壓力觸控技術。
然而,無論是華為還是中興,它們所用的壓力觸控技術在體驗上都不如蘋果的 3D Touch。2015 年 9 月下旬,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接受採訪時表示,想達到蘋果的壓力觸控技術水準,Android 手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都採用了壓力觸控技術,但因生態的不同,終端體驗的差異會很明顯。”
有趣的是,在 3D Touch 技術釋出僅一個月後,Synaptics 就釋出了採用 ClearForce 技術的壓感觸屏控制器,並表示正在與業界領先的 OEM 和 LCM 廠商合作研發採用這項技術的智慧手機,預計在 2016 年初發售。
當時,Synaptics 還發出豪言壯語:在不久的將來,壓力感應技術將會是智慧手機的標配。
3D Touch 的隕落
如果站在今天的眼光來看,3D Touch 並沒有滿足蘋果對它的期待,而 Synaptics 的那句豪言狀語也過於打臉,這是包括蘋果在內的整個智慧手機行業的誤判——儘管在當時,3D Touch 的確備受關注。
此後數年間,一直到 2017 年 9 月的釋出會,3D Touch 都成為新款 iPhone(2016 年 3 月釋出的 iPhone SE 例外,它更像是低配版的 iPhone 6s)的標配功能,開發者也在此過程中對 3D Touch 進行了大量的適配工作,尤其是透過按壓應用圖示調出二級選單功能,得到了多數主流 App 的配合;同時,也有不少遊戲也對 3D Touch 進行了適配,並受到一些遊戲愛好者的歡迎。
儘管如此,3D Touch 依然在不少使用者那裡獲得了類似於 “雞肋” 的評價。與此同時,在 2018 年上半年,在關於下一代 iPhone 的預測中,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認為,蘋果已經有放棄 3D Touch 的準備,先從 2018 年的廉價版 iPhone 開始,原因是 3D Touch 增加了手機的成本,但是卻沒有給使用者帶來更加好的使用體驗。
果然,2018 年 9 月,在 iPhone XR 中,3D Touch 消失;作為彌補,蘋果推出了一項名為 Haptic Touch 的新功能,它也可以獲得內建的 Taptic Engine 獲得震動反饋,但與 3D Touch 有著本質上的差距——它只能識別使用者的長按操作,而且在功能的實現上也比 3D Touch 縮水得多。
不過,為了在功能和產品定位上與之形成明顯的區分,蘋果依然在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 上依然選用了 3D Touch。
然而到了 2019 年,蘋果選擇在三款新的 iPhone 中全部採用的 Haptic Touch,而在功能定位上更加高階的 3D Touch 就此被替代。從 iPhone 的產品發展過程來看,功能上的前後替代並非是沒有先例,比如說 Face ID 對 Touch ID 的取代,但這種替代往往是追求更好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級別的產品實現。
就 3D Touch 這一功能被 Haptic Touch 替代而言,這是蘋果面向市場做出的一次無奈而徹底的妥協。
當然,針對 3D Touch 的離開,蘋果其實也在軟體層面進行了彌補,比如說在新推出的 iOS 13 中增加了長按應用圖示就能調出二級選單的選項,這一功能甚至能夠在 iPhone SE 得到支援;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整個 iPhone 產品層面對 3D Touch 硬體功能的弱化——不過,蘋果此前已經宣佈將會在 iOS 13 中對 3D Touch 繼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