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角大將軍

    日本偷襲珍珠港在於不論日本如何規避和美國的摩擦衝突,隨著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擴張,必然會威脅到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日本的擴張使得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利益幾乎損失殆盡,這是美國不能容許的。美國雖然還奉行“孤立主義”,但強大的國家實力也讓他們對擴張有很強的慾望。有了強大的實力必然要謀求相應的實力。日本不想和美國打,美國也要找介面打,就如同一戰一樣,那還不如早下手。

  • 2 # 丹心傳藥醫

    回答,二戰中,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造成美軍艦艇和人員重大傷亡,也給日本自己樹立了強大的敵人。二戰時期,日本是是瘋子,戰爭狂人,失去人性和理智,給亞洲戰爭受害國,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目的和動機就是重挫美國,稱霸全世界,到頭來是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吃了美國給的大丸子,原子彈!

  • 3 # 不正經的軍棍

    其實美國這個強大的敵人,早就給日本樹立起來了。美國在參戰之前,就已經對德國日本進行封鎖制裁,而且執行的也是非常堅決,同時,美國對英國蘇聯等都開始進行援助。可以說,美國早就把自己放在日本對立面了,雙方就剩下最後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了。

    日本和美國開戰呢,他是知道,自己肯定打不過,日本高層清楚,美國的實力就連山本五十六也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對於美國可以說是非常瞭解。深知和美國開戰的嚴重性,但是迫於無奈,他就得和美國開戰。

    日本在1941年的時候,屬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人家打仗,都是衝著資源來的,尤其是石油。日本前期燒的油裡面相當一部分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從美國進口石油,自己去打仗,而打仗就是為了資源。

    但是很遺憾,他所佔領的地區,沒一個地方有石油的,一點都沒發現,還是要依賴於美國。而1941年的時候,美國和一眾盟友都受到了來自日本的威脅,美國乾脆斷了日本的供給。這日本就比較難受了,資源斷了,這仗就打不下去了。

    而恰恰,東南亞那一片,有著大量資源,而這些資源掌握在英美列強手裡,日本也是對著那些資源瘋狂流口水。而北面蘇聯也有大把資源,同樣讓日本垂涎三尺,但是奈何打不過。

    擺在他面前兩條路,要麼退兵,要麼和美國開戰。但是如果停止戰爭,他啥資源都沒得到,又萬萬不行,畢竟努力幾十年,一朝打了水漂了。所以,擺在日本面前就剩下和美國開戰這一條路了。

    和美國開戰,也有兩種可能,要麼被美國打殘廢,要麼和美國議和。美國國內那會兒有個孤立主義,就是不想和外面打仗,亞洲歐洲打得死去活來,和自己沒關係。日本人也知道這一點,那麼,日本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這一點呢?

    日本就開始盤算,如果幹掉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東南亞美軍就失去了後援,然後自己出兵東南亞,吞下這一塊資源地。到時候,美國受國內孤立主義的影響,是不是會和自己議和?要麼承認自己吞下的一切,要麼繼續貿易往來。

    說幹就幹,日本這就是在賭,賭美國不會鐵了心和自己打。這是一場豪賭,賭的就是國運。結果,後面都看見了,美國全國動員和日本開戰,最後還送了日本兩個大蘑菇。

  • 4 # 黑白歷史說

    1941年12月7號,日本轟炸珍珠港,導致美國對日宣戰,美國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領土孤懸海外,二戰以來,一直都保持中立。日本為何去惹這個沉睡的巨人?

    難道日本不知道,偷襲珍珠港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

    當時日本在亞洲陷入戰爭相持,十分不利。一旦招惹美國,美國參與戰爭,那日本將在太平洋戰場與亞洲戰場,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美國的軍事力量,根本就不是日本所能抗衡的。

    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之後,深深嘆息,說了一句,惹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山本五十六其人

    偷襲珍珠港的主帥,是日本的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是個賭徒,而偷襲珍珠港,就是山本五十六的賭徒心理作祟。

    山本五十六嗜賭成性,據說,山本五十六曾言,如果天皇放一年假,讓他到各地去賭博,他能贏一條軍艦回日本。

    山本五十六雖然好賭,但賭品頗佳。

    在1910前後,曾與朋友賭輸了一千日元。朋友說,算了,全當開玩笑。可是,山本五十六不同意,非要償還。當時的一千日元,可以買一棟房子,是一筆不小的資產。

    可當時的山本五十六,一個月工資也就幾十塊錢,這筆賬一直還了十幾年,才算還清。

    由此可見,山本五十六是個喜歡冒險,執著於押寶的人。

    而他偷襲珍珠港,就是一種賭博。一種事關全世界,以整個日本的前途命運為賭資的乾坤一擲。

    這非常符合山本五十六的個性。他曾說,打仗小打小鬧沒有意思,要麼大贏,要麼大輸。

    山本五十六喜歡以小博大,衝動冒險。

    國際形勢

    山本五十六對當時國際形勢分析的很透徹,他主張的偷襲珍珠港,也是有根據的,是深思熟慮的做法。

    當時,二戰進行的很激烈,形勢嚴峻,同盟國與軸心國打得不可開交。整個歐洲、亞洲都裹入其中,各個國家的實力都消耗很大,不復當年之勇。

    只有美國保持中立,又遠在美洲,與戰爭遠隔太平洋、大西洋,不僅不受戰爭創傷,反而藉機大發戰爭財,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實力不斷壯大。

    而且,美國當時所謂的中立,是偏袒同盟國的。比如美國向英國租借軍艦,陳納德飛虎隊幫助蔣介石等等。

    因此,山本五十六分析,美國遲早會參與到戰爭之中。而且是在同盟國與軸心國兩敗俱傷之時,美國黃雀在後,漁翁得利,最終實現統治整個世界。

    而美國參戰後,會幫助同盟國。同盟國因美國的加入而實力大增,軸心國的失敗,就將命中註定。

    基於美國必將參戰的預測,山本五十六決定先下手為強,提前痛擊美國。

    偷襲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的預測,痛擊珍珠港之後,美國要想恢復珍珠港的實力,起碼要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而日本可以利用這一年多時間,來迅速統治亞洲。德國用一年多時間,征服前蘇聯。然後集合整個歐亞大陸的實力,與美國決一死戰。

    如果情況樂觀,那日德意將擊敗美國,真正統治世界。

    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就向日本天皇提出轟炸珍珠港的請求,直到10月中旬,才獲得批准。

    此後,山本五十六便帶著海軍進行反覆演練。

    山本五十六轟炸珍珠港,有兩大目的。

    炸燬或擊沉珍珠港內3艘航空母艦。美國要修復航空母艦最少需要一年時間,為日本在亞洲戰爭,贏得時間。轟炸珍珠港前半小時,向美國遞交宣戰書。規避偷襲嫌疑。戰爭中的偷襲,是無恥行為,必將引起美國的立即反擊。不會拖延。1941年12月7日,下午一點半,山本五十六正式發出轟炸珍珠港的命令。先後351架飛機,襲向珍珠港。

    但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3艘航母均不在港,只有7艘戰略艦,一些巡洋艦、驅逐艦在港。港口的六七百架飛機,也大部分飛離珍珠港。

    而美國收到日本宣戰書也是轟炸珍珠港之後的事,轟炸珍珠港,變成了偷襲珍珠港。

    即便如此,美國珍珠港的損失不可估量,美國國內群情激憤,同仇敵愾。立時,美國對日宣戰。

    結果

    日本沒有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結束亞洲戰爭,德國也陷在前蘇聯,苦苦掙扎。山本五十六的一切設想,全部落空。偷襲珍珠港,成了世界戰爭史上最無恥的一次偷襲。

    由於美國的參戰,法西斯的戰爭形勢急轉直下,不斷萎縮。直到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慫了,宣佈無條件投降。

    結語

    日本偷襲珍珠港,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對國際形勢的理智分析做出的決定。

    正如山本五十六分析的那樣,美國確實在二戰後,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在全球範圍內耀武揚威,指手畫腳。

    但山本五十六還是錯估了戰爭走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國及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

    日本的法西斯及軍國主義,發起的非正義的戰爭,早已註定最後的潰滅。

  • 5 # 玩傳奇的飛鳥

    膨脹了,不認識自己幾斤幾兩了,當時他想稱霸天下,但是他不知道原子彈是什麼東西因為地球人都不知道!最後美國打了他,他才知道害怕,才知道天外有天

  • 6 # 光明啟

    你這題目就是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的翻板,換了個馬夾。實質是一個題目。重複題。回答很多次了。不詳說了。就一句:

    美國擋了他侵佔亞洲的路,他想把美國趕出太平洋亞洲部分。結果踢到鐵板,把自己趕死了。重生了。

  • 7 # 野球場老鬼

    米國是日本60—80%鋼鐵和石油供應商,偷襲之前剛被斷供。

    日本不得不從其它渠道補充戰爭資料。東南亞及太平洋必須拿下。

    另外,日本軍人早就有綁架政府綁架政治家的傳統,整個日本只有被軍人牽制一條路走到黑,拼死一博才有點希望。否則就是等死。

  • 8 # 那一劇

    日本考慮過北進,在諾門坎和張鼓峰也和蘇聯打過。從這2次戰役,日本發現蘇聯並不好打。而且,說蘇聯資源豐富,但在那個年代,很多資源都還沒被開發出來呢。當時日本佔據著我國東北,大慶可是在那的,日本不一樣沒發現嘛。日本在那時急需石油等物資,美國已經對日本禁運了,顯然北進無法讓日本得到石油。

    德國退役上將蒂佩爾斯基希的二戰史中寫到:根據日本的情報,美國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而英國幾乎沒有威脅。德國對戰勝蘇聯滿懷信心,這以為日本後方有了保障。同時,日本認為,德國勝利後,會對英國猛攻。於是,美國將加大對英國的援助。這樣的時機,對日本參戰很有利。

    前面還寫到:日本同美英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憑這些矛盾就足以做出決策,日本只需要選擇時機。

    可以看出,日本選擇美國是不得以的,他和美國之間沒有什麼可以緩和的餘地了,而同蘇聯之間,矛盾卻還不尖銳。而且,當時美國的工業力量是很強大,但他的軍事力量絕對談不上強大,美國還沒有準備好。北進面對的是幾十萬蘇軍,南進,則只面對少量巡洋艦和幾萬毫無準備的美軍,還有資源的誘惑,顯然,南進比北進更容易,也更容易獲得利益。至於長期戰略是否有益,這個就不好說了。日本本身的確沒有什麼有戰略眼光的人在。

    日本如果打蘇聯,那麼要麼接受美國條件,受美國製約,要麼就等著缺油,然後美國一樣會在一到兩年內參戰。如果打美國,那麼蘇聯在解決德國之前,不會對他有威脅,而且,日本還是相信德國會勝利。

  • 9 # 老鹿剪輯

    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遲南進時間。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險一擲,炸掉美國珍珠港,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日本在中國、東南亞的戰爭,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日本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透過區域性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 10 # 小虎幾

    曰本推行武士道漸漸異變為戰爭狂,明知螞蟻撼大樹是枉費力,卻心血來潮的賭起博命,這就然日本歷來人性變態`冒險狂妄,不管日本多聰明,都失敗於人道的邏輯趨向。雖資源被美國斷絕,還可現死望機會多活幾時呢…。

  • 11 # 柚子講故事

    日美必有一戰,當時日本想要佔領美國殖民地,還有就是如果能夠一次性消滅大量美軍,少了一個競爭對手,能夠贏得幾年發展時間,二次大戰美國一定會介入的

  • 12 # 四川達州人

    很簡單。

    一、北進失敗。

    倭國陸軍在中國面前確實強,但實際在鋼鐵化的德美蘇面前就是渣。

    二、美國態度轉變。

    1940年6月,美國已基本確定以德國為第一敵人,預備參加世界大戰,日本卻拋棄原本與英美的準同盟關係轉向軸心,日本也就成為美國的預備敵人之一,所以美國逐步勒緊日本的物資供應。試圖以其不能接受的放棄中國佔領區條件逼迫日本冒險。

    三、日本已經沒有選擇

    雖然海軍中一些官員反對對美開戰,但美國的條件確實不能接受。

    此外,1941年6月的蘇德戰爭中,德國表現太猛,日本雖然啃不下蘇聯,卻覺得蘇聯會失敗。蘇聯失敗,則德國基本獲勝,作為德國的盟國就必須先對東南亞動手,搶劫美英荷及法國殖民地,最終佔領印度,爭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否則戰爭一旦結束,英國荷蘭對德妥協,則這些殖民地就是德國的,自己不敢再動手。

  • 13 # 上頭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日本宣戰,日本和美國進入了敵對狀態。兩國在太平洋上掀起了激烈的角逐。很多人感到奇怪,日本和美國實力相差懸殊,日本根本打不過美國,那麼為何日本要偷襲美國珍珠港?

    也許很多人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日本想幹掉美國,和德國瓜分世界。實際上,這種回答是人們對日本偷襲珍珠港行動的誤讀。實際上,日本人根本沒有想過幹掉美國,因為日本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幹掉美國的實力。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為了掩護自己進攻東南亞的行動,並打疼美國人,迫使美國和日本講和,解除對日本的制裁和孤立。

    珍珠港事變前,日本對英美是比較忌憚的,日本的目標主要是蘇聯。由於日本嚴重依賴美國的資源和機械裝置,而美國又實力強大,所以日本根本不願意招惹美國。日本此前一直在執行北進戰略,把蘇聯當成主要敵人。這也是德國人所希望的,德國人一直在慫恿日本進攻蘇聯。不過由於在諾門坎事件中日本遭到了失敗,而德國又在諾門坎事件中背叛了日本,直接導致了日本北進戰略的破產,加上美國不斷制裁日本,所以日本轉而執行南下戰略。

    日本希望獲取東南亞豐富的資源,以緩解資源匱乏狀況和美國製裁帶來的困境,緩解美國製裁和龐大戰爭造成的壓力。日本的目標是東南亞豐富的資源,尤其是印尼和緬甸的油田。不過日本並不敢輕易南下,因為日本想要南下必然會和美英等西方國家發生衝突,而美國一直在虎視眈眈的盯著日本人。美國在珍珠港擁有龐大的艦隊,在東南亞還有菲律賓這個戰略基地,如果日本人南下, 一旦遭到美國攻擊,日本會陷入嚴重的被動,很可能被美國人輕鬆的端了老巢。

    為了解決後顧之憂和主要威脅,日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重創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奪取太平洋的制海權,透過打疼美國人,迫使美國回到談判桌前,承認日本的既得利益,解除對日本的制裁和封鎖。同時,日本可以充分利用美國短期內無法恢復元氣的機會奪取東南亞。即使美國不同意日本的條件,日本也可以依託東南亞的資源和美國相抗衡,靜待時局的變化。對於幹掉美國,日本人雖然心裡想,但還沒狂妄到認為他能幹掉美國。事實上,在整個二戰中,日本都沒有奪取東太平洋的制海權,除了美國邊緣的阿留申島日本也沒有進攻過美國的本土。實際上,日本人一直在等待著美國人主動和談,同時等待德國人獲得蘇德戰爭勝利後能拉自己一把,與日本共同抗衡美國。不過日本人明顯高估了自己和德國的實力,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和戰爭決心。美國參戰蓄謀已久,根本沒想和日本談判。當美國全力開動戰爭機器後,工業和戰爭潛力很快被激發出來,一隻手就把日本掀翻了,日本被美國打成了狗,最後只能乖乖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腐皮怎麼做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