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橘暖讀書時

    根本癥結應該是人性,是三觀和閱歷的差異。簡單說一說我瞭解的擁黛派和擁釵派互掐的原因。

    在擁黛派的眼裡,是因為薛寶釵的出現造成了三個人的悲劇

    薛寶釵出身差,有心機,超級白蓮花。薛家沒落皇商,薛姨媽為了抱賈府大腿不惜犧牲寶釵,和王夫人合謀促成金玉良緣。

    黛玉是真善美的化身,《紅樓夢》裡家世最好的貴族小姐,林家既是鐘鼎勳貴,又是書香門第,黛玉風雅高潔、滿腹詩書,除了體弱多病之外,沒有缺點。她拈酸吃醋、言語刻薄僅限於和寶玉定情之前,屬於戀愛中小女兒的正常表現。後來她和湘雲成為知心朋友,又把寶釵當做親姐姐,連比寶釵更優秀的寶琴都完全不吃醋。

    在擁釵派的眼裡,黛玉狹隘刻薄,性格缺陷嚴重,一無是處。沒人緣,沒家世,沒能力,整天病病歪歪的就會跟寶玉耍小性子,甚至有人站在封建到的家的角度批判黛玉言行舉止輕浮,不守禮教,註定不會被大家族的家長接納。

    而寶釵是個十全十美的聖母般的好姑娘,她賢惠寬厚,端莊大方,對所有人都付出真心與人為善,給黛玉送燕窩,幫湘雲辦螃蟹宴,出錢出力,不求回報,境界高尚。她是要進宮選秀的,根本看不上寶玉,不過是因為選秀失敗,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才嫁給備胎寶玉的,可恨寶玉有眼無珠,最終辜負了她。

    明人不說暗話,我就是擁黛派,但是黛玉在我心裡是個並不完美的女孩子,我是因為她真實才愛她。

    我也願意為寶釵說幾句公道話,寶釵是個非常優秀的姑娘,“金玉良緣”不是她的本意,她是為了家族和親人在爭取和努力,她一生都被家族拖累害慘了。

    挑兩個爭論的比較厲害的觀點說說我的看法吧。

    林黛玉真的是心胸狹隘的女孩嗎?並不是!

    凡事不喜歡黛玉的,都會黛玉針對寶釵、拈酸吃醋、對寶玉耍小脾氣,動不動就就哭拿這些來說事兒。但是在這裡我要為黛玉打抱不平,凡是隻看到這些就妄議黛玉為人的,大部分可能都對原著並不熟悉,並不知道黛玉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黛玉並不是一直都這樣的。

    黛玉之所以前期處處針對寶釵,是因為她感受到了寶釵和金玉良緣的巨大威脅。她和寶玉本來好好地,賈母這個CP粉頭撮合他們在一起培養起了親厚的感情,黛玉是女孩兒,自然先知先覺,對寶玉有了愛情的萌芽。

    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寶釵,還帶著“金玉良緣”的說話,專項攻略寶玉的目的性太強了。而且這個寶釵還特別會做人,來了後不久就收割了一大票人心,小丫頭們都說黛玉不及她,而且她還特別喜歡去找寶玉玩,那頻率比寶玉找黛玉都差不多。

    再加上個寶玉懵懵懂懂,還沒定性,只想著和姐妹們一起玩鬧,並不是很明確他對黛玉的感情是什麼性質,對寶釵也比較好。

    黛玉怎麼能不生氣呢?她對寶釵的態度,這不是戀愛中的小女孩最正常的表現嗎?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看到喜歡的人和別人打的火熱不生氣那還算真愛嗎?

    對這時候的黛玉來說,寶釵就是第一號情敵,而且還是自身優秀,背景強大非常厲害的情敵。

    所以她的一切表現,雖然不怎麼妥當,但是都可以理解。

    經過黛玉和寶玉幾次三番的鬧,其實就是一個互相試探,互相確認彼此感情的過程,自從寶玉向黛玉傾訴肺腑,表白感情之後,黛玉馬上就心安了,她開始了和寶玉互相理解,歲月靜好的戀愛過程。

    黛玉此後再也沒有拈酸吃醋,針對過寶釵,也沒有針對過寶玉親近的任何姐妹,她面對比寶釵還得寵,還優秀的寶琴也非常親厚,一點也沒有嫉妒。

    不過黛玉口角鋒芒,愛打趣別人的習慣還是在的,比如她嘲笑劉姥姥是“母蝗蟲”,借桂花油打趣寶玉,卻不小心臊了彩雲,屬於心直口快,小孩兒口沒遮攔,就和湘雲說她像齡官一樣,並沒有什麼惡意。

    但是黛玉敏感多愁,抑鬱脆弱都沒有改變,甚至更添了心事,這和她的出身與遭遇有關。

    林黛玉的出身的確非常高貴,勳貴鐘鼎家族,書香詩禮門第,神仙眷侶父母,她本來是人人豔羨的貴族嫡出大小姐,她的婚事本來可以由父母主張,匹配才貌仙郎,可是隨著父母去世,她就失去了一切,變成了一個無依無靠、寄人籬下的孤兒。

    她的出身造就了她清高驕傲的性情,自尊心又極強,她不願意寄人籬下,不願意仰人鼻息,受人恩惠,卻又不得不依附賈母和賈府生存。

    所以我們才看到林黛玉很多時候表現的比較擰巴,很多人不能理解明明賈母對她那麼疼愛,她整天還悲悲切切的矯情個什麼勁呢?

    這是因為黛玉她內心驕傲,她並不願意把尊嚴建立在別人的力量之上,她何嘗不知道賈母疼愛她,但是她又是那麼聰明剔透,她對賈府的人情世故看的無比透徹,她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並不是這裡的正經主子,賈府的人都是勢利眼,連王熙鳳和寶玉得寵都嫉妒眼紅,何況她一個外孫女呢?

    而且賈母對她到底有多疼愛,還真說不好。黛玉自己經常發愁沒有人為她主張和寶玉的婚事,就是因為賈母從來沒有給她一個準信,後期林如海死後,黛玉身體也越來越差,賈母出於家族利益考量,幾乎已經不打算讓她婚配寶玉了。

    否則怎麼會推她出來參加南安太妃的相看呢?怎麼會讓她出去參加交際呢?無非就是相親而已。黛玉那顆玲瓏心怎麼會看不明白,所以她除了抑鬱發愁,還能有什麼好心情呢?

    很多釵粉曾拿黛玉“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閒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這一條來批判黛玉,說她不懂禮貌,對姐妹們沒有真情,沒有朋友之類的。

    那麼什麼才是朋友呢?黛玉每年一春一秋必犯嗽疾,咳嗽的晚上睡不著,白天十頓飯只吃五頓,這樣的狀態下,她哪有精神能打點應酬姐妹們。

    可是大家都能體諒她,包容她,這就是朋友最真實的狀態,難道朋友就是天天吃喝玩樂,說說笑笑嗎?黛玉能得到姐妹們對她這樣的寬容厚愛,肯定也不是平白無故的,自然都是平時黛玉跟大家相處得來的情分。

    朋友之間貴在真心二字,黛玉素日為人率真坦誠,單純無邪,從不藏著掖著,姐妹們瞭解並且喜歡這樣的黛玉,所以別人才能也對她真心相待,這就是真正的朋友了。

    就連賈母賞給黛玉的丫鬟紫鵑也和黛玉相處的如同親姐妹一般,這在封建社會等級分明的情況下是很難得的,至少可以說明黛玉是真對待紫鵑,尊重紫鵑,才會贏得紫鵑的真心。

    再看她對香菱,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黛玉教香菱學詩那麼認真且負責,堪稱良師益友了,由此可以推知黛玉平時都對姐妹們也都是這樣坦誠真心的,從不藏著掖著。

    至於黛玉的愛哭,這是作者給她的人設,她本來就是絳珠仙子來還淚的,作者讓她哭,她必須要哭的。

    薛寶釵真的是無私奉獻的聖母嗎?是“金玉良緣”害苦了她

    很多擁釵派把寶釵讚的天上有地下無,360度無死角的聖母仙女一般,但凡人說一句寶釵不好,或者人家還沒有說寶釵不好,只說了黛玉好,他們就完全受不了上來就要爭辯幾句。

    其實大可不必,作者從來就沒有避諱對寶釵缺點的描寫,原著中真實的薛寶釵從來也不是一個無瑕疵的人物。

    寶釵之所以有這麼多擁躉,當然源自她這個人物的魅力,她和以往所有風月傳奇愛情故事中的女二號都不一樣,她不是一個“撥亂其間,劇中小丑”般的角色。《紅樓夢》是為閨閣立傳,作者對筆下每一位女性都給予了極大的善意,而女二號薛寶釵更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女孩子。

    寶釵的優點簡直說不完,她美麗大方,博學多才,寬容大度,端莊嫻雅,隨分從時,她和誰都好,她對誰都能照顧到,她在賈府幾年,上上下下那麼多人,無人不稱讚她,就連趙姨娘也誇她大方、會做人。上一個有這個本事的人,還是寧國府的秦可卿。

    但是薛寶釵也有她的缺點,於她自身來說,她是封建主義塑造出的典範淑女,不僅自己活得像個老夫子,而且還到處教育別人也接收封建禮教的教條,這就讓她不想其他少女一樣可愛了。

    她明知寶玉心性,卻屢次勸說寶玉去讀書考科舉,這也是寶玉不能接受她的最主要原因,但她並不在乎,還是繼續勸說。我由此也可以理解到,寶釵真的並不愛寶玉這個人。

    她之前給寶玉送棒瘡藥紅了眼圈,繡肚兜什麼的都可以解釋為少女情懷,畢竟她的活動範圍有限,只能接觸到寶玉這麼一個比較好的物件而已。

    但她是真的瞧不上寶玉的,她不止一次的明裡暗裡嘲諷寶玉腹內草莽不中用,但是她還是在爭取寶玉嫡妻的位置,因為以她的身世,寶玉算是她能謀求的最好的婚事了。

    寶釵並不在乎寶玉愛不愛她,她更在乎的是寶玉將來的前程,就算寶玉沒出息也不要緊,她只要能是榮國府二房嫡子的少奶奶,就可以緊緊的把薛家和賈府、王家聯絡在一起,薛家就不會徹底敗落,她的母親和哥哥都會有好的生活。

    當然這也與寶釵的高遠抱負有關,她這樣優秀的女子,自然是不甘平庸的,“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寶釵是有青雲之志的人,她的人品才華非同凡響,只可惜被她的家族拖累埋沒了,連一門好親事也找不到,只能接受“金玉良緣”的安排,要她去爭取一個她不喜歡,也不喜歡她的人。

    這對於一個清醒理性的女孩子來說是非常悲劇的,相當於是一步一步自己走進了火坑。

    寶釵她為什麼不反抗呢?因為她信奉封建禮教,她完整的把禮教的教條全部變成了她的人生準則,她覺得一切都是合理的,女孩兒的命運就是要服從家族和父母的安排,她是心甘情願的去犧牲的。

    正是因為寶釵服從“金玉良緣”並且主動去爭取,所以無論她做什麼都像是為了這個目的在服務的,真情還是假意真的很難分清了。

    她給金釧裝裹衣服,就像是在接受王夫人對未來兒媳的考驗一樣,再加上那一番冷血的勸慰,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她之前送金釧自己的舊衣服是真心和金釧好。

    她送襲人絳紋戒指,就帶了結交襲人的意味,而且這個戒指還是湘雲好不容易得了當做好東西送給她這個姐姐的,越發連她對湘雲的感情都要變了味道。

    她幫湘雲辦詩社卻做成了螃蟹宴,以湘雲之名,宴請了榮國府所有的人,但凡有點體面的主子奴才都記她一份人情,湘雲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她教育黛玉不要看禁書,又陪黛玉說知心話,送燕窩,儼然知心大姐姐的形象。黛玉也感受到她的一片情意,交付了自己的真心,並且把之前針對寶釵的事情都算作自己的過錯。但是寶釵轉眼就在黛玉這個孤兒面前秀母女愛,還打趣把黛玉說給薛蟠,再加上之前滴翠亭嫁禍事件,並不能讓人感受到她對黛玉究竟有幾分真心。

    王夫人託她管家,她表面推辭,但是辦起事來主動性很強,探春搞改革,興利除弊,她就施小惠全大體,又博得了一片下人的稱讚。

    她對邢岫煙的照顧,本是極好極善良的行為,但是轉眼薛姨媽就為薛蝌求娶邢岫煙了。這難免又讓人懷疑,是因為紫鵑試玉,導致金玉良緣成功難度增加,薛家開始走曲線,先聯合榮國府大房的勢力,畢竟邢岫煙家裡那麼窮,父母那樣不堪,要不是邢夫人的侄女,薛家是不可能看上她的。

    她讓香菱進大觀園來住,自然是帶香菱見世面的,但何嘗不是為了自己多一個人使喚,夜裡一起做活有個伴兒。香菱進來就要學做詩,她很失望的拒絕了,後來香菱去找黛玉,黛玉答應的何等痛快,教的那麼耐心又認真,寶釵多次抱怨香菱不務正業。

    喜歡寶釵的人總喜歡拿寶釵的各種付出來說事,好像她付出了許多真心和東西,卻還是不落好,特別委屈一樣。其實並沒有,寶釵收穫的是人心,這正是她最想要,也最需要的東西。

    而且明白算來,她對人施的都是小惠而已,並沒有做什麼不得了的大事:

    寶釵送金釧的是她自己的舊衣服;送襲人的是湘雲給她的戒指;螃蟹宴是薛家當鋪的夥計白給的;照顧邢岫煙也不知如何,反正邢岫煙還把棉襖當了換錢花;至於燕窩,黛玉也不是吃不起的,黛玉看重的是寶釵對她的一片情意,原話是“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

    說到底,寶釵付出的最多的是時間,她白天所有的時間幾乎都用來四處串門子聯絡感情:

    日間至賈母處王夫人處省候兩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時,園中姊妹處也要度時閒話一回,故日間不大得閒,每夜燈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寢。

    最重要的是,寶釵她大可不必這樣辛苦的,從來沒有人要求她付出什麼的,可是她總是表現的特別熱心,特別願意出頭。甚至就連詩社眾人取名字、定開社時間、惜春畫畫等等她都是在很熱絡的張羅著,儼然一副主人翁的做派。

    這就與作者給她設定的“無情”的人設嚴重不符了,分明是最熱情的寶姐姐,處處透著刻意的討好。若不是為了“金玉良緣”,嫁給寶玉,扶持薛家,寶釵會做這些事情嗎?而且她明知道寶玉和黛玉兩情相悅,但是並沒有放棄“金玉良緣”呀!

    可寶釵明明又是那樣精明通透的一個人,那麼理性成熟,就連屋子也收拾的雪洞一般,一副大徹大悟的樣子。王熙鳳評價她“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但很多時候,明顯不是這樣呀!

    寶釵的人設之所以也有些擰巴,是因為她自己是個好的,但是為了家族,為了親人,也為了自己的一份不甘平庸的心,她不得不去經營,不得不去接受甚至爭取自己不喜歡的婚姻和生活,還要壓抑著,說服自己這一切都是她應該做的。

    可是結果呢,寶釵付出那麼多,還是落得一個三方均輸的局面,黛玉早逝,寶玉出家,寶釵嫁到了敗落的賈府,既不能再庇護薛家,也不能實現她的遠大抱負,終究是一場空罷了。

    暫時就先寫這麼多吧,關於黛玉和寶釵的家世,我認為並沒有爭議,黛玉的家世真的高出寶釵很多。很多人認為黛玉窮,其實不過是文人的自謙,就像文人都喜歡口頭稱犬子、拙荊一樣的,只有王熙鳳那樣的暴發戶才整天吹噓自己孃家有錢呢。

    不說別的,就是黛玉穿的那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裡的鶴氅,整個賈府也找不出比那個更貴重的衣服了,寶玉的雀金裘也是比不上的。連寶玉都非常珍視不敢隨便用的玻璃繡球燈,黛玉說送給寶玉就送了,一點都不在乎會不會被打碎;打賞婆子隨手就是五百錢,相當於婆子一個月的工資了,慣會施恩的寶釵都沒有過這麼大手筆。

    其實無論是擁黛派還是擁釵派大可不必掐的太狠,畢竟黛玉和寶釵她們都在書中和解了,變成了互相欣賞的金蘭契好姐妹。歸根到底,她們都是很美好的女孩子,只不過生不逢時,在封建社會里自己空有一身才華也終究全無用武之地,只能被家族和命運推向悲劇的結局,都是令人扼腕的嘆息的薄命紅顏。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愛讀書,愛讀紅樓夢。紅樓夢解讀見仁見智,如有歧誤,敬請雅正。

  • 2 # 靜品菊香

    自紅樓夢誕生,擁黛和擁釵只所以互掐不止,各不相讓,其根本原因是兩種處世觀點的激盪,也即流行語三觀不同的互相不容。擁釵派認為寶釵溫婉賢淑,平和可親;知禮變通,驚為神人。而擁黛者則認為寶釵八面玲瓏,心黑自私,好玩弄雕蟲小技,即典型的心機婊。贊林妹妹品性高潔,不染厚黑;快意恩仇,高雅如仙質而不屑於俗流。而擁釵流則反感黛玉好弄小性,語言刻薄;特立獨行而不溶於人間凡塵。經過這麼分析問題就凸顯出來了:擁釵者大多思想複雜,誠府較深,精於世故而園滑變通,所以奉性格機變頗有變色龍手段的寶釵為偶象。這種變通和包容象水之特徵,姑且稱為“水”派吧。而擁黛玉者則於世事中心性獨立,堅持原則;心直口快而缺乏機變,現實中往往沒有擁釵派混得好。這種一觸即蹦的性格就是俗話說得好的麥杆火爆脾氣,一點就著,就稱為“火”派吧。試想水火兩派怎能相容呢?但有人生來外交家性格,拼命斡旋兩派化干戈為玉帛,捏合兩派為一體,也就產生了“釵黛一體”這個流派,我看這個派別是肯定不會成為主流的。

  • 3 # 美麗暢想2

    我覺得是對應的是自己看社會的角度問題。黛玉隨性純真,堅守內心的潔淨;寶釵包容,隨和,讓自己融入社會環境之中。她們是兩個根本不同的個人,也代表了社會上兩種不同的人群。如黛玉之人,追求個性釋放,出世,更像道家;如寶釵之人,講究小我,更像儒家的入世理念。在社會中生活,註定得多多關注儒家思想才好

  • 4 # 蕭孫申子

    一是閒著沒事,找點事幹。二是各人所喜反愛不同。因觀點不一互掐正常。三是因愛缺點也美,對方不認缺點美。甚把優點也看成缺點。你說能不互掐麼。

  • 5 # 王小六說紅樓

    本來不應該互掐,曹雪芹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結果。其實,曹翁在寫林黛玉和薛寶釵時愛憎分明,立場和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只是把兩個美女寫得太好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卻寫成了最好。林黛二人成為人見人愛的“大眾情人”;一個是美玉無瑕;一個是閬苑奇葩。水中月;鏡中花。兩個冤家都難擱下,但又不能“三角戀”。故才有兩個人都很可愛,你更愛哪一個的“戰爭”。“釵黛合一”曹雪芹把二人放在一起寫,才有十二釵曲只寫了十一首歌曲詩詞。把兩人放在一起對比著寫,互為依存,互為襯托。各有優點,各有缺點。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才是人性美。一個是官商巨賈,一個是敗落之家,一個是城府深沉,一個是口無遮攔,一個是文采飛揚,一個是冰清玉潔。一個是有權有勢,一個是孤獨無助。一個注重精神,一個注重物質。兩個女人,都很可愛,難分高下,都難擱下,二者必選其一,那你更愛誰啊?其實曹雪芹寫得很明白,只是眾人多情,把兩個文學人物變成社會現實人物,看得見,接觸不著。只能幻想,兩個都攔在懷,不可能時,再分分高下。其實曹雪芹,愛憎分明,他是更愛林妹妹的,因為林妹妹的身上有他的影子。揚林貶薛的意圖很明顯,只是留下個謎語讓後人猜而已。令人難於想象的是大家卻互相掐了起來。誰勝誰負?下次分解。

  • 6 # ld依荷聽雨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讀懂紅樓夢的緣故。我覺得黛玉就是我們青少年時期的形象,寶釵就是我們成熟後在現實生活中的形象。一個人在童年至成熟以前的青少年時期,我們有人庇護,可以隨心所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說著傻話,做些傻事,用一顆敏感的心與大自然相處,與身邊的人相處,很容易就交付真心,很容易被美好的東西感動,也很容易滿足,只要別人對我好,我就會同樣對別人好。那時候的感情,毫無功利心,就純粹是因為喜歡而喜歡,因為愛而愛。那時候產生的感情就是純真的感情,只要互相理解,互相欣賞就好。

    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我們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心,不得不為生存,為責任,為某些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去犧牲我們寶貴的時間,去應酬,去換取,去爭奪……這時候,我們成了寶釵,為了自己身上的責任,為滿足親人的要求,為了自己的好名聲,說著些違心的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很累很辛苦得活著。我們被“世故”緊緊包裹,為物所擾,因事而累,越活越虛偽,在人前只能偽裝自己,不讓別人看清自己的本性。

    等自己能做自己主的時候,我們會想起那些美好的記憶都來自於純真時代,那是屬於寶貴童年的美好回憶。那種記憶是永遠無法取代的,它在每一個人心裡,就像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閃一閃,彷彿是永不熄的燈。每個人心中都依然存有一份童真。其實每個人都程度不同地懷有童心,只是平時各種"枷鎖",各種"角色意識",讓我們緊繃著臉,故作正經,讓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童心,也就擁有了一雙重新審視生活的眼睛,擁有了一份純真的快樂,擁有一顆閃亮的永不服輸的精神依託。而,黛玉形象,就是那永不熄的燈。我們能不能給予“黛玉”生存的環境,讓她一直陪伴我們一輩子呢?這個肯定很難,但不是完全不可能。我們不斷自省,不斷修煉,刻意去呵護這顆單純至極的心,刻意去保持自己的純潔,不讓外界汙染自己的內心。儘量,讓自己坦然,率真地活著,活出真我。一切都是虛幻,唯真情永恆。

    所謂釵黛合一,實際上是同一人物處於不同社會環境之中以不同倫理身份進行的敘事。

  • 7 # 半瓣花上閱乾坤

    無非就是真誠與虛偽,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紅樓夢》裡,林黛玉和薛寶釵既是兩種性格不同的女子,也是兩種追求不同的女子。一個以愛情為重,崇尚清淨的女兒之境,未受半點兒世俗影響,所以林黛玉前世是絳珠仙子;一個是以事業為重(當然這事業也就是傳統封建的閨範),崇尚“后妃之德”,處處以世俗標準要求自己,所以薛寶釵在很多人眼中接近完人。

    擁黛者很多,是因為這些人對現實不滿,不願輕易被這操蛋的世道左右,不想趨炎附勢去妥協,只看重自己的本心、本性,他們是有著理想主義情懷的人。

    擁釵者也很多,這些人紮根於現實,理想即是現實的附庸,她們處處與人為善,不願和現實對抗,覺得沒必要這樣子劍拔弩張。他們是一群清醒或者不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淺薄無知時,人們極易擁釵而貶黛;過盡千帆後,人們往往會擁黛而貶釵。因為林黛玉的少,林黛玉的好,不是一定閱歷和火候的人不能夠理解。

    就人品學問來說,一般真正的知識分子會喜歡林黛玉,因為她幾乎是藝術理想的化身;而山野村夫會喜歡薛寶釵,因為他們覺得薛寶釵實用價值高。

    只有真正冷靜寬容而又有學問的人,才會對黛玉和寶釵都能理解。因為他們會設身處地,會將心比心,然後選出自己喜歡的型別。

    其實歸根到底,不過是“志同道合”的問題。是不是一路人,需要確認過眼神。沒錯,寶黛確認過眼神,所以他們是一路人。

  • 8 # 一抒己見

    我也很納悶啊,我是紅粉,也是釵黛粉,這兩位女子我都喜歡,十二釵裡我也不討厭誰。我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只能猜測一下啦!

    釵黛二人位居金陵十二釵正冊榜首是毋庸置疑的,終是薛林二人與眾不同,非賈家姐妹可同列者。“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我覺得作者把二女放在同一首判詞中,存在對比,但絕不是善惡忠奸的對比,二人皆是良善之人,一個重在才,一個重在德,每個人的閃光點不一樣而已。

    就拿當今的明星粉絲來說吧,偶像是自家的好,無論其他人再好,我也只取這一瓢。這就好比粉絲互懟,你誇黛玉好,我贊寶釵好,爭著爭著就開始互挑對方偶像的不好。

    黛玉純真浪漫,寶釵成熟穩重,二人的性格大相徑庭。喜歡寶釵的說黛玉作,喜歡黛玉的說寶釵裝,唉!喜歡這個性格的女子,就會不待見與之性格相左的女子了。

    因為《紅樓夢》這部著作殘缺不全,在比較流傳的版本里,寶釵的金玉良緣戰勝了黛玉的木石前盟,寶釵成了贏家,自然會有讀者不喜。黛玉不僅情場失意,而且反喪了卿卿性命,對比春風得意的寶釵,實在是可憐可悲可嘆!喜歡黛玉就把這種可惜轉嫁到了對寶釵的恨上,喜歡寶釵就把她獨守空閨歸罪於黛玉身上。

    也許是這樣吧!

  • 9 # 屏山品紅樓

    自《紅樓夢》誕生,讀者們就自覺的擁黛與擁釵分成兩派,林黛玉和薛寶釵分別擁有各自龐大的粉絲群,兩派都是理據充分,各不服氣、針鋒相對,甚至惡語相向,這仗一打就是兩百多年。

    因為“襲為釵副、晴為黛影”,所以殃及池魚,晴雯和襲人也就成為對方陣營口誅筆伐的物件和炮灰,我就親見過一個紅迷朋友討論起來,說到襲人時,這位兄臺激動氣憤的站將起來、渾身亂顫、面紅耳赤一頓批判,那語氣神態就像是襲人掘了他家祖墳似的。舉目世界,估計還沒有哪部文學作品可以讓讀者顛狂到如此。

    大家看著同樣的文字,為什麼會產生如此針鋒相對的分歧呢?曹雪芹施了什麼魔法讓這部書產生了這種魔力呢?給這部書提供豐厚營養的是什麼文化基因和基礎呢?

    想弄懂黛釵此謎,必須從二人身上的文化基因來發掘。

    這些又被作者賦予了不同的思想內涵,可以說是非常複雜的,就這個主題,完全可以寫部專著,今日,屏山為大家解此謎團,只從最基本的一個點來剖析(後續撰文再寫別的方面),希望讀者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亦或開啟一個思路,舉一反三。

    哪一點呢?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和老莊文化、道家思想的區別和矛盾,《紅樓夢》小說寫出了兩種思想派別就是老莊的道家文化和孔孟的儒家文化實踐中的區別和對立,具體說就是林黛玉代表了老莊文化,薛寶釵則為儒家代言人。整部書寶黛釵三人的矛盾衝突實際上也是這兩種思想的碰撞甚至較量。稍後我們舉例說明。

    可以這麼說,老莊文化對作者曹雪芹的影響至深,甚至可以說曹雪芹的世界觀就脫胎於老莊思想,小說通篇都是在老莊思想文化的浸淫、框架下構建的。(圖片來自百度)

    老莊(道學)的中心思想概括:

    1、是講宇宙和人以及人性的關係;2、道學思想偏重於人,具體說是重個人的精神層面,講求精神自由,順其自然之性,即所謂“清靜無為、順應天道”;3、道家主張順應自然規律,人來源於自然,復歸於自然,人的屬性是自然,即道法自然;4、老莊思想主張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紅樓夢》小說通篇主張體現老莊思想,內容太多,這裡只舉幾個典型例子

    一、寶玉(神瑛)的經歷:本是一塊補天頑石,無慾無念;經過女媧鍛鍊,通了靈性,有心有念、凡心己痴;夢醒出家為僧。

    二、小說第一回,借僧道之口說:“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瞬息間又樂極生悲,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老莊的浮生若夢思想)。

    三、第八回比通靈有詩云: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四、十三回秦氏託夢鳳姐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樂極生悲,樹倒猢猻散……否極泰來,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盛筵必散。”五、《紅樓夢》中人醒悟、警悟、了悟的標誌就是拋卻俗世紅塵,甚至獲得平安的途徑也是如此,所以這部書就是一部勸勉世人擺脫功名、祿位、財富、感情等方面羈絆,逍遙於世的。這一點在男主人賈寶玉身上的體現尤為充分。

    我們分析了《紅樓夢》成書的思想基礎和主張,再來看黛玉寶釵這兩位女主雙壁不同的文化基因和人生觀,就好理解多了。

    林黛玉她的思想、主張和感情與賈寶玉是高度一致的,都繼承了上述老莊文化衣缽,他們都強烈反對仕途經濟那一套,連談論都認為那是“混帳話”,二人剖露心跡有一句話是“我為的是我的心”就是莊學最好的詮釋,精神自由、靈性統一是二人不可能放棄的人生哲學,用當下時髦的詞講就是“詩和遠方”,脫離了低階趣味的高層精神需求。

    寶釵恰恰相反,她信仰的是儒家倫理和思想,“仕途經濟”“為官做宰”“經世濟人”是她認定的正道,當然這正是封建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像賈寶玉那樣動不動就化灰化煙、要麼就是當和尚去的出世思想在寶釵看來不但荒唐,是於國於家無望,是廢物一個,所以擁釵派往往認為寶釵根本就看不上寶玉,這就是本因。寶釵是一切均為現實服務,叫活在當下。

    世人寫寶玉的那兩首《西江月》正是代表社會正統的儒派文化視角看寶玉。

    其一: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其二: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王夫人評價自己的兒子怎麼說?“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瘋瘋傻傻,有天無日。”所以,王夫人和寶釵價值觀一樣,用心於“仕途經濟”才是“正途。”

    賈母又正相反,寶玉成天在脂粉堆裡混,賈母誇他“只這對女孩兒好,卻是難得。”對賈政逼寶玉讀書上進以求功名,賈母先護在前面:“(寶玉)見了他老子像避貓鼠,把膽子都嚇破了。”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所以,矛盾的本因就在於其文化立場不同,這也是黛釵矛盾或者寶玉寶釵矛盾的根源。黛粉也好,釵粉也罷,這是讀者潛意識裡更接受哪種文化的不自覺體現。說白了,兩派是兩種文化思想的擁護者,所謂殊途在這裡卻無法同歸。

    書裡有兩處情景作者實際已經很明確點明瞭這個問題,而且兩處一前一後兩個章節,遙遙有比對關係。只是很多讀者沒有認真理解和去思考這兩處,一起來看。

    第一處在第二十一回,寶玉一大早起來接連在湘雲襲人處碰了釘子,寶釵也冷冷的,寶玉也不理她們,到了晚間看了一段莊子《南華經.外篇.胠篋》有感,提筆續曰: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黛玉看了這段續,原文寫:又好氣又好笑。黛玉非但沒生氣,還為此題了一首詩: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已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

    這是黛玉在明貶實褒寶玉,說他《南華經》讀的好,續的也好,《莊子因》是一部解讀《莊子》的書,黛玉這是誇寶玉得了老莊思想的真諦。因為黛玉懂寶玉所續之意,所以她不生氣,還為此題詩,作者寫這一大段目的就是告訴讀者,寶黛二人都是老莊思想的擁躉,知心知已,三觀統一。

    第二處在小說第二十二回,寶釵過生日,寶玉奇怪寶釵怎麼盡喜歡點這些熱鬧戲,寶釵為他念北《點絳唇》中《寄生草》一支: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聽了,高興得拍膝畫圈,難得寶釵的話如此合他的心,後來湘雲黛玉都誤會他,寶玉馬上就想到《南華經》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又想起那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大哭起來,還寫一偈: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自已也填了一支《寄生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寶玉這一偈一曲,黛玉、湘雲、寶釵三人都看了,看後的反應則大不相同,寶釵的第一反應是非常激烈的,說這些道書禪機最能移性,要是存了這個意思(出家),我豈不成了罪魁!而且馬上撕個粉碎,又命丫頭燒掉,這是寶釵否定發對寶玉“出世思想”的例項。後來寶釵又深入淺出講了六祖惠能的故事,為的是拉寶玉回到正道。可見寶釵對禪釋是有一定造詣的,但寶玉此舉把她嚇一跳,她害怕寶玉因此移了性情,寶釵顯然比寶玉更深透,為什麼沒有出世的思想暱?這就是寶釵所代表的“社會正統”是將這些作為統治工具使用的,我們知道,封建社會的佛學、道學等,統治者只挑有利於政治統治的部分,為政治所服務,出發點就不同,所以寶釵當然不會像寶玉那樣去實踐其中的思想了。

    從這裡即可得出結論,寶玉(還有黛玉)的出世思想和寶釵的入世思想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同樣的事,黛玉的第一反應是“可笑可嘆”,和上次差不多,她反問寶玉:

    “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

    黛玉是拿他取樂。又為寶玉的偈子續了一句:

    “無立足境,是為乾淨。”

    比寶玉的意境更深遠的一層。黛玉不但視作極為正常,還昇華了寶玉的偈子。作者在這裡比較了黛釵二人對寶玉出世思想的態度和反應,同時也給出了黛玉和寶釵思想基礎的根本不同。這裡面還有一個湘雲,湘雲前後基本沒有單獨發言,只在寶玉答不出黛玉所問時,同黛釵一起嘲笑他這樣鈍愚,還參禪呢。但我認為湘雲的觀點傾向黛玉,有兩個理由,一是作者給湘雲的定位為魏晉名士人設,本就是風流的人生態度,二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寶玉與湘雲白首相逢,應該有過一段相依為命的日子。這個相依為命是兄妹親情,寶玉湘雲從未有男女之情,再者己有茜香羅為媒在先,作者斷不會再以金麒麟做一雷同俗套。“伏白首雙星”,也說明寶玉和湘雲有一定的思想基礎,不至於像對待寶釵懸崖撒手那樣狠心決絕。

    曹雪芹從三人出身本源上已給出了文化定位。

    寶玉(神瑛侍者、補天頑石)的處所赤霞宮,黛玉(絳珠仙草)生長的靈河岸邊三生石畔,女媧補天,夢遊太虛境等二人本源都折射發源於道家文化、老莊思想。

    寶釵作者賦於她的則完全是儒家文化,她胎裡帶出的熱毒是人之天性,冷香丸即壓制之手段,對應儒家的“存天理,滅人慾”。

    三人的詩作也都完全是這兩種文化的體現,比如填柳絮詞。

    黛玉的《唐多令》寫:

    ……飄泊亦如人命薄……韶華竟白頭……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就是以人為本,也表達詩人追求極高的精神趣味。

    寶釵的《臨江仙》寫: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完全積極向上的入世精神!

    寶玉的《南柯子》寫: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應隔期。

    則明顯帶有浮坐若夢的超脫之意。

    三人其它詩作同樣是各自人生觀的體現。

    曹雪芹安排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下凡超度,已經清晰表達了作者出世的人生哲學。

    二仙下凡來所謂何事?

    “趁此何不你我也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

    我們都知道這幾個人包括甄士隱、香菱、妙玉、黛玉、柳湘蓮,最後還有寶玉,無一例外,度他們都是讓其“出世”方了悟、醒悟、警悟,這就是老莊思想主張,沒有理會癩頭和尚話的只有黛玉和香菱,二人都早早夭亡回了太虛。

    寶釵是他們度脫的物件嗎?薛家不是說“金鎖是個癩頭和尚給的,遇到有玉的方可配得姻緣。”這是讓寶釵“入世”啊,不但入世,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結果我們都知道,是既離又棄了,金簪已是雪裡埋,永繼當然成了空話,還有冷香丸的配方,也就是那個壓制人性的工具,這哪裡是“度脫”?分明是要害死寶釵,而寶釵是最嚴格遵從和尚所說而行的。最後證明,寶釵獲得的是一場真正的虛空。這癩頭和尚為什麼要這樣耍弄寶釵呢?或者說難道有兩個癩頭和尚,而且“度脫”人的方式也不一樣?當然不是了,我嚴重懷疑,寶釵的金鎖為人力穿鑿,非佛道家之語。如果真是癩頭和尚給的,那這個和尚是想害了寶釵呀。如果寶釵之金鎖為薛家炮製杜撰,倒真契合賈政的那句:“天意如此,豈人力可為?”

    妙玉是曹雪芹出世人生哲學又一重要註腳。

    妙玉是公開稱文章是莊子的好。所以她和寶玉一樣,有悖於主流正統思想,即便遁入佛門仍為世所不容,她出家當初為自救,後來成為老莊文化的擁躉,自稱“檻外人、畸零之人”,這時的妙玉,不但身體,精神也已出世,也就好理解她為何為權勢不容了。也解釋了她對寶玉暗生情愫以及寶玉格外看重她的原因所在。甚至可以解釋她與賈府並無直接關係卻可躋身《金陵十二釵正冊》第六位的奧妙。

    結語

    現在可以總結這個問題了,如果你是黛粉,你大機率會尊崇老莊思想,主張以人為本,崇尚精神的滿足,要是穿越到《紅樓夢》時代,你和寶玉黛玉很可能成為朋友,要麼成為寶玉的好基友,亦或是大觀園的清淨女兒,也有可能成為賈母亦或是北靜王哩!如果你是釵粉,回到《紅樓夢》時代,恭喜你,你大機率理想遠大,為官作宰是你人生最高目標,亦或是維護孔孟之道為己任,王夫人、襲人、一干官吏將為你的人生座標。

  • 10 # 萍風竹雨123

    文學批評,認同與反駁,切磋與探討,都是必然的,無可厚非的,但“掐”,含有攻詰,打擊,漫罵,汙辱的成分,則表明個人修養有問題。

    其實,擁黛也好,擁釵也好,都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體驗。大家人生閱歷,社會經驗不同,欣賞角度也會出現偏差。因此,在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也會出現分歧。甚至意見相天壤之別,這本是合理的,正常的。

    但偏偏有些擁黛者認為黛玉天上仙子下凡,完美無缺,有些釵粉認為寶釵從頭到腳,無一不好,從裡到外,人見人愛。這些人大搞一言堂,一刀切,容不得半點不同的聲音。若有不同,就要用一些汙辱性的語言去漫罵,去攻擊,則是思想狹礙,目光短淺,做人有失厚道的表現。

    《紅樓》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文學作品,裡面的人物非常的豐滿,釵黛二人各有千秋,但這不耽誤用批判的眼光去審視她們。人無完人,而《紅樓》人物更是寫出了生活的真實,釵黛也各有優缺點。就我自已而言,每讀每新,對她們二人的評價也常有不同,更何況不同的個體?

    因此,無論釵粉或黛粉,我們都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卻對待不同的粉絲,都要允許其他派別的存在。而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揣度別人,一言不合就掐。

  • 11 # 吃素的穿山甲

    一部《紅樓夢》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兩條線糾纏不清,林黛玉和薛寶釵這一對性格迥異的閨蜜,優點和缺點正好互補相反,於是給了人們諸多解說和爭論的空間,甚至上升到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情感層面上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無法定讞。

    二百年來辨是非,擁黛派和擁釵派誰也無法說服誰。

    我想,這種爭論的根本癥結在於爭論雙方的自以為是一葉障目的美好想象,說來有趣其實無關宏旨,僅此而已。

    由於曹公的《紅樓夢》乃是一部殘篇,林黛玉和薛寶釵二姝的結局在前八十回是無法準確得知的,而後四十回在紅迷的眼中純粹屬於狗尾續貂,這樣就給了兩派相互爭論不休的前提和空間,而且可以在曹公的文字中找到蛛絲馬跡去佐證自己反駁對手。設想看到曹公全本《紅樓夢》的幸運兒,也許就沒有這麼多的糾結心態和歧義之爭,最起碼對黛玉和寶釵的認識會有一個“最大公約數”。文字完整是很重要的,這點就像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樣,比如《笑傲江湖》一開始的君子劍嶽不群不到後半部誰知道他是一個偽君子呀,《天龍八部》中“南喬峰北慕容”不到下半場誰知道慕容復是那樣一個混賬分子呀。

    黛玉和寶釵,一如紅玫瑰和白玫瑰,最終紅玫瑰是一抹蚊子血還是在一顆硃砂痣,白玫瑰是“床前明月光”還是一粒飯米粒,在曹公留下的前八十回是無法形成共識的。

    正因為這種文字的不完整,於是對黛玉和寶釵的爭論在深度甚至過度解讀中呈現東風西風之爭。而這種爭論已經出離了作品本身是一個鮮明的特點,在這樣的爭論中參與雙方更多的是站在現實的立場上評價二姝的性格特徵和處事方式等,這樣一來,使這種爭論的主場已不僅限於作品本身而是泛化至現實生活之中,甚至天馬行空的在現實中“對號入座”去解讀這二姝的林林總總的表現,於是擁黛派讚賞林黛玉的真性情而譏諷薛寶釵的偽情懷,而擁釵派推崇薛寶釵的大智慧而鄙視林黛玉的小心眼……

    這樣的爭論是忤逆曹公本意的浮光掠影的任意解讀,也是脫離文字原旨的乘虛蹈隙的肆意闡述,與曹公“千紅一窟,萬豔同悲”的悲憫情懷是南轅北轍的。文學即人學,這是千古不易之理。人性是複雜多變的,並非是整齊劃一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紅樓夢》中這二姝實乃人性的一體兩面,脂硯齋曾批“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第四十二回脂評)。

    這樣的爭論肯定還會持續不斷的繼續下去,就像球迷眼中的梅西C羅之爭一樣,現實中的人物如此,何況文學作品中的虛構人物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試不去對以後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