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人評論熱點
-
2 # 順其自然逍遙遊
道生一,無生有,一是道的降維度。
其實N陰M陽都是道,因為孤陰不長,陰中本具陽,陽中本具陰。
無不是道~
-
3 # 哈大叔3
道生一的一不是“一”,而是“0”,形成“0”的“一”道上分佈有十個玄學的象數黑白符號,謂“太極第一”。如此。
-
4 # 三目巨人說文史
一是相對的。一個事物分裂成很多事物之後就有很多個一。同時一個事物有多少屬性也就有多少個一。反過來亦然,若干個事務合併起來可以形成一個一,事物的若干屬性合併起來,也形成了一個一。萬物都有陰陽兩種屬性,這兩種屬性都是抽象的,並不是這兩種屬性相加就成為萬物中的任何一個。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個道簡單地說就是哲理,而不是具體的事物。如果說“一陰一陽謂之一”,這是具體的加法算術問題,而這個答案是錯的。
-
5 # 高銘川號湖舟
“道”是什麼?
就是自然界執行規律,一切事物都應按道的規律運動,也可以理解為哲學中的“辯證法”。具體的體現就是“對立統一”。
“一”是什麼?
可以理解為“源頭”就是宇宙產生前的一種狀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稱那種狀態為“太極”。是自然界原始、混沌的一種狀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象生八卦。用八個卦象,又演繹出八八六十四卦。易經的六十四種卦象,能夠闡述說明世界上任何一種狀態和事物。
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把自然界劃分為“陰“和“陽”兩種屬性,陰陽交融,此消彼長,即是統一的,也是對立的。
一切依據“道”而運動,運動中陰陽平衡就是最佳的穩定狀態。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違背了“道”,會受到"道"的懲罰。說的直白些,食用野生動物就是違背了“道”,就會遭到“懲罰”。
這裡的陰陽,是相對的陰陽,不是一成不變。比如,男人屬“陽”,是指在家裡,到了單位,男人就有可能屬“陰”,因為他在單位不是領導。領導面前,領導屬陽,他就屬陰;同理,女人在家裡屬陰,到單位就有可能屬“陽”。
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自己身份不同,陰陽的屬性會不斷變化。應該陽的時候,你陰了;應該陰的時候,你陽了,不能擺正自己位置,都違反“道”。所以就有了“才不得施”、“能不得使”、“職不得升”……
因勢利導,順勢認為,知己知彼,把握節奏,按照事物發展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具體體現。
我理解:
時間上,“一”出現在“道”的前面,先有“一”後有“道”,前後有別。
概念上,“一”表述的是形態,“道”表述是內容,張冠不可李戴。
故,不能稱:“一陰一陽之謂一”。
這是我一知半解後的體會。
-
6 # 睿為法律工作室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裡邊問題就很多了。這個道,不是本體之道,是應用之道。所以我常說,講中國文化有兩個問題最難解釋:一個是“天”字,一個是“道”字。中國文字是從六書來的。譬如這個道字,有時候講形而上,有時候講形而下,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說、不可說的,所以說“神無方而易無體”。
有時候形而下的法則也叫道,甚至我們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個道字、一個天字,有好多種定義。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們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個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時候用作名詞,有時候用作動詞。動詞與名詞的意義就不同了。所以我們讀古書時,對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現在《易經》上講的這一句,是應用之道。宇宙之間任何東西,都是一陰一陽。譬如有個男的,一定有個女的,“之謂道”——這個道是個法則。有一個正面,就有反面。宇宙間萬事萬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面的。明末清初有個大文豪,與鄭板橋齊名的李漁。他說世界本來是個活的舞臺,幾千年來,唱戲的只有兩個人: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這句話實在不錯。幾千年來,這個世界舞臺上,歷史就是劇本,演員只有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修道的人有句名言:“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單陰獨陽是不能有成就的,必須要陰陽配合。不過,這句話被後世外道的人所盜用,認為修道要一陰一陽,要男女如何如何才可成道。那是胡說,靠不住的,不要上當。但是宇宙間的法則的確如此,一陰一陽,缺一不可。如果我們拿政治哲學來講,民主政治就是一陰一陽。有你的一派,就有我的一派,這是必然的。如果清一色那就不好玩了。試想,如果人人聲音一樣、面孔一樣、思想一樣、動作一樣,沒有男的也沒有女的,大家一個面孔、一個方式,你說這個世界有什麼好玩?我想大家活不過三天就厭煩了!因為人形形色色,又要吵架、又要吃醋、又要搗亂,一天到晚都有事情做。人天生就是這麼一回事,懂了這個,也就懂了“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經》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並不是道家旁門所講男女的陰陽,而是講宇宙的體用。本體是寂然不動的,它起的作用,就是“用與象”。每一個現象都是相對的正反兩個力量而成,天下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有人講《易經》講到這裡,說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也是不對的,不要亂扯!相對論是相對論,我們中國人很多認為你跟我相對,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種科學觀念是很笑話的。《易經》所講的這一個相對,是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的相對;站在西方的邏輯來看就是矛盾。這個矛盾最後當然還是統一的、中和的。不過西方唯物學家的矛盾統一,是反面的看法;中國的相對是中和的、是從正面來看的。這個觀念,學邏輯、學哲學要特別搞清楚。現在一般東西方的應用邏輯,都是從黑格爾的思想來,多半講正反合矛盾統一,忘記了東方看正面相對的中和。有中和就有分化,這個均衡的存在,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這個道不是講本體之道,是講用。宇宙萬有一切的象,它的用都是兩個相對的力量而產生。
甚至於說我們自己的心理,也是相對的。當我們心裡剛剛寧靜的時候,我們的壞思想就想來了。當我們煩惱痛苦到極點的時候,又很希望求得寧靜。用陰代表煩惱痛苦,用陽代表寧靜安詳,就知道沒有絕對寧靜的時候,也不會有絕對煩惱的時候。因為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必然之道。不管現象怎麼變,道的本體是不動的,能夠懂了這個原理,把握這個原理,就是“繼之者善也”。換句話說,假使善惡代表陰陽,有善必有惡,有惡必有善,善惡兩個一定相對。
-
7 # 佛學文摘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有時候形而下的法則也叫道,甚至我們走的路也叫做道。所以一個道字、一個天字,有好多種定義。研究上古的文化,譬如我們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一個道字用了三四次,有時候用作名詞,有時候用作動詞。動詞與名詞的意義就不同了。所以我們讀古書時,對某些特定的文字,不能呆板地看。
現在《易經》上講的這一句,是應用之道。宇宙之間任何東西,都是一陰一陽。譬如有個男的,一定有個女的,“之謂道”——這個道是個法則。有一個正面,就有反面。宇宙間萬事萬物不可能只有正面或只有反面的。明末清初有個大文豪,與鄭板橋齊名的李漁。他說世界本來是個活的舞臺,幾千年來,唱戲的只有兩個人: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這句話實在不錯。幾千年來,這個世界舞臺上,歷史就是劇本,演員只有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尋城文案
在道家的眼裡,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由道衍生而來的。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9 # 風水財運與人生預測
易傳是解釋易經的最初入門。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解釋宇宙宏觀與微觀的最基本原理。所有變化也是按照陰陽的變化而有成像,而外在的顯示又只有在陰陽平衡之時,才會發現是最美的。老子的道德經在易經的基礎上又發展了從無到有,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的變化平衡。
古代的先賢大哲們對道的論述已成萬古經典。而實際生活中人們很難擋住誘惑。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現代人知道一夫一妻的男女平等。在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把統治階級的最高權利皇帝稱聖人,可以擁很多女人,權利,財物。這不符合陰陽平衡之道,皇帝所以也成高危職業了。
現實生活中,一個男人兩個老婆,或者一個女人有兩個男老公都會引起衝突,家中爭吵太多不和睦。
真正和睦的家庭還是家裡一男一女兩夫妻,然後共同養兒育女才會覺得幸福!
-
10 # 神助渡人
這個問題屬於形而上的範疇。
我們可以看一下道字自身的結構,從右邊看,上邊兩個分開的點,應是古人對陰爻認識與表述的符號,下邊一橫是陽爻。二者上下組合完成了對道的表述,一陰一陽之謂道。緊接下來,是表示身體上半部的自,說明是自己身體上半部感悟到的,透過大腦和身心。走之是變化,執行,變動的意思。全字意思是我們感受和體會到一切陰陽的事物不斷運動變化的規律,這是道。
一陰一陽謂之一,一代表起始,只是道的一部分。一陰一陽互補,互相堙滅是零,是道起始之前或者剛起始的狀態。道又生一二三萬物,道無處不在,一代表不了這麼多。
道是一,但一不是道。道是萬物,但萬物也不是道。
-
11 # 東城陰陽魚
一是混沌,陰陽未分。一生二為天地初分,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就是兩儀。陰陽分,天地成,才有了六道中的人道。
-
12 # 福善易學講堂
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個"道"指的是自然規律、自然現象!從表面上看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的認知,如白天與黑夜,男人與女人,高山與大海、太陽與月亮等等;從哲學高度講,這是古人的東方智慧,即辨證、對立、統一的關係謂之"道",白天伴隨黑夜,黑夜又蘊含著白天,兩者間對立統一,互相共存,陽盛時則陰衰,陰衰時則陽盛,兩者間辨證、對立、統一,透過自然現象和規律古人引入到生活中來,即中庸、圓融處事謂為"道"!而樓主所說的"一陰一陽謂之一"這個"一"代表內容並沒有"道"更廣泛和有內含!
-
13 # 非遺使者
陰陽本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自然界千變萬化規律的,自然不是一能替代的!
-
14 # 狗拿耗子愛管閒事
因為一不是道,道生一。我聽過最好的解釋道的方式,就是所有的描述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最後指向的月亮是要你自己去體會的。
-
15 # 天鳥影視基地319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此消彼長,沒有生髮一切空虛無!大道真理!零是無極,一是太極,陰陽是兩儀![祈禱][祈禱][祈禱]
-
16 # 東興小喇叭
陰與陽概念上講是兩種,陰表虛、無、死、惡……,陽表旺、有、生、善……。“道”本不可說,要是硬說,就是萬物由陰陽轉動,依靠四相之力,八方之界,疊生萬物,然而世間萬物,本從無中有,而有卻無“根”。這個根,就是本體、本相。陰陽就是八卦中的是兩儀,屬相對關係……兩儀之上是無極、太極,通俗的拿我們的大腦舉例子,我們保持身體靜止不動,也保持思想靜止狀態,當達到一定的靜止狀態之後,你的思維速度會更快,意識更清晰,身體各器官感覺會更靈敏,這種靜止狀態可以簡單理解為太極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意識流可簡單理解為無極狀態,因為這種意識流動不是你主觀產生的,是一定靜止狀態下產生的結果,當你的去開始識別、取捨其中的時候,分別心產生,也就是兩儀,對立思想產生,真與假,善於惡,好與壞,如果繼續分別……。這個變化規律就是無中生有,有便是一,一生二……。以上要是當知識學,想通過後天鍛鍊,提高思維能力,為社會做貢獻,最好找老師教。如果不是,談玄誤人。
-
17 # 路兵說傳統文化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好就好在特別點中了“道”和“一”的關係,很多人模糊不清。而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恰恰是有理有據的說明白“道”和“一”的關係。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以上這一段話是孔子在《繫辭傳上》說的話。理解孔子的話,最好的途徑就是在《繫辭傳》裡找。如果到老子《道德經》裡找,捨近求遠。況且老子講的道和孔子的道,在不同的具體語境下指向也有差別。
孔子《說卦傳》裡講,……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所以結合上下文,孔子講“一陰一陽之謂道”,指的是天之道。這個天之道是不能用“一”替代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只能說的天道。天道需要參悟。而“一”是表象的,不能代表道。
而孔子在《論語》裡說過一句話:吾道一以貫之。證明了孔子心中“道”和“一”的含義很明確。
那為什麼說“天人合一”,不說天人合道呢?其實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其實已經在“合乎道”了!天道和人道都是大道的一部分。古人說“天人合一”,是特別強調人道要符合天道。不能逆天道而行。強調順天應人就體現了這種思想。而《易經》六爻就是天地人三才。“……兼三才而兩之,故《易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孔子在《說卦傳》裡講的很清楚了。
一點個人見解。
-
18 # 火車頭筆談
從“陰陽學說”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宇宙間任何事物都有一陰一陽兩個方面,好比有男有女,有正面有反面,缺一不可。“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陰陽相互作用下事物才生長、發展和變化。
“上古三皇軒農羲,天始有柱地有基。腹虛與實療民飢,心塞與開植民彝。保民性命專厥司,握生殺權名曰醫。萬事萬物有偶奇,一陰一陽之所為。”元朝人方回用一首形而下的《送醫工郭耕道》揭示了這個形而上的“不可說,不可說”的“道”。
生生不息,迴圈不已,乃道也。道,即陰陽消長、互動互變的宇宙間的法則,即規律、準則、定理、定律、法度、規範、規則、規定、效應、現象、方法、辦法等。
道與一的關係,可以從而二個方面來審視:
其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不是道與一,一個為從屬關係,一個是並列關係。道是根本,“一”是“道”的派生,“不可執一為定象”。
其二,“一”等於“道”。《淮南子•詮言訓》:“一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葛洪在《抱朴子•地真篇》中進一步解釋:“一能成陰生陽,轉步寒暑,春得一以發,夏得一以長,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以六合階;其小不可以以毫芒比也。”
至於是“一陰一陽之謂道”還是一陰一陽之謂“一”,真是個“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的問題,我個人傾向並認可第一種說法。
回覆列表
道可道,一能一嗎?
一陰一陽之為道之後,還要生髮萬物,而說一陰一陽為之一之後又迴歸了。下邊就沒什麼好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