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種情況很難說清楚,你說真的吧,編的成份相當大,你說編的吧,真得也真不是沒有。電視劇當然是編的,而且真正騎兵對戰也不是電視裡那種反覆玩二馬錯蹬,真騎戰電視也沒法拍啊。古代中國唐朝很盛行馬球,馬球場的要求就是要堅實平整的硬地,在古代沒別的法子,就是隔三差五的用人力打夯,要比賽了,在場地上鋪設厚厚一層小石子,厚度要超過三寸,要選用山溪裡收集來的比黃豆略大,輪廓圓潤,不易破碎的小石子。然後在場上潑麻油,整個場子都要潑透。這些準備工作對比賽有很多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壓制塵土飛楊,使得比賽可看。所以真正的騎戰,到了一定規模,有個幾十騎,衝殺起來往往就是煙塵滾滾,其實別說打仗,光是騎兵行軍,那個塵土飛楊就一向是斥候們偵查目標,有經驗的軍人,可以根據煙塵大致估算對方人馬數量。在很多文藝作品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用少數騎兵拖樹枝掃出大量灰塵來偽裝大部隊的橋段,最著名的就是張飛獨斷當陽橋,他擋著橋,後面樹林後就喊人拖著樹枝裝有部隊埋伏。而影視作品裡,有騎馬的拍攝,則都是使用了降塵手段,否則真沒法拍,真在土路上騎馬,就一個人騎個把小時,都能給自己弄的灰頭土臉。所以以前騎兵對戰,二馬一錯蹬,直接就陷進戰爭迷霧了,大家遠距離放一輪槍,就開始耍馬刀,估計最大的可能,還是跟日本兵拼刺刀前會卸子彈一樣的理由,這種時候開槍屬於瞎打,誤傷太高。二戰時日本騎兵非常厲害的,馬都是專門培育成功的東洋大馬,這個馬種到今天都還是非常優秀的品種,騎兵軍官都是日本未破落的貴族子弟,很多人都拿過奧運會馬術名次。日本海軍的人一貫看不起陸軍馬糞,可從來不敢看不起陸軍裡的騎兵部隊,所以對八路騎兵這種優勢對決條件下,日本騎兵除了戰場條件沒法開槍外,也未必沒有榮譽方面的矯情,畢竟敢於刺刀見紅的才是真好漢這種話,其實是各國軍隊都有的一條標準,日本兵這方面做的也屬於死硬派,那麼特別注重榮譽,本身在二戰已經屬於情懷兵種的騎兵,這這方面瞎講究,自己感動自己也不是沒法理解。正史上八路軍這邊騎兵的傳說不多,後來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梁大牙,就是八路軍第一個騎兵偵查連連長。據說南方新四軍彭雪楓部隊騎兵很有名,彭雪楓有支騎兵團,在沙山集一戰打垮日本26騎兵聯隊,成就中國紅色哥薩克之名。而日本26騎兵聯隊,曾在日俄戰爭中,會過真正的哥薩克騎兵,也沒吃什麼虧,不過我查資料,日本第26騎兵聯隊一直駐紮在通遼地區,戰敗後還在,隨第四騎兵旅團一起投降繳械的。還有部電視劇《戰馬》是專門講八路軍騎兵部隊作戰的,裡面日本騎兵也是跟亮劍裡差不多。不過同樣看正史資料,二戰時日本騎兵部隊的使用,其實是按龍騎兵使用的,就是騎馬趕到戰場,然後下馬步戰,真正發生騎兵對沖,不太現實。

  • 2 # 正太電影剪輯

    《亮劍》中,日軍已經包圍了獨立團的騎兵連,為什麼不開槍開炮直接用火力來解決,而是要和騎兵連來一場白刃戰,白白增加傷亡呢? 老實說,這種情況很難說清楚是真是假,你說真的吧,編的成份相當大;你說假的吧,歷史上像這樣的情況也真不是沒有。電視劇當然是編的,而且在戰場上,真正的騎兵對戰也不是電視裡那種反覆進行二馬錯蹬,相互砍殺。 話要說回來,真實的騎戰場景,電視劇也沒法拍啊。唐朝很盛行馬球,馬球場的要求就是要堅實平整的硬地,在古代沒別的法子,就是隔三差五的用人力打夯。等到要比賽了,在場地上鋪設厚厚一層小石子,厚度要超過三寸,要選用山溪裡收集來的比黃豆略大,輪廓圓潤,不易破碎的小石子。然後還要在場上潑麻油,整個場子都要潑透。這些準備工作對比賽有多大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阻止塵土飛揚,使得觀眾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比賽。所以真正的騎戰,到了一定規模,有個幾百騎,衝殺起來往往就是煙塵滾滾,其實別說打仗,光是騎兵行軍,那個塵土飛揚,就一向是斥候們偵察的首要特徵,有經驗的老兵,甚至可以根據煙塵大小,估算對方人馬數量。 在很多文藝作品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用少數騎兵在馬尾巴上拖了樹枝,製造出大量塵土飛揚的假象,來偽裝大部隊的橋段,這樣做最著名的就是三國時張飛獨斷當陽橋,他擋著橋,後面樹林後就讓手下在馬尾巴上拖著樹枝,來回賓士,做出有部隊埋伏的假象。 而影視作品裡,遇到有騎馬的拍攝,都是使用了降塵手段,否則還真沒法拍。真要是在土路上騎馬,就一個人騎個把小時,都能給自己弄的灰頭土臉。所以以前騎兵對戰,二馬一錯蹬,直接就進入戰爭迷霧了。 所以真正的騎兵對戰,通常是遠距離放一輪槍(冷兵器時代就是弓箭),然後就開始耍馬刀,估計最大的可能,還是跟日本兵拼刺刀前會卸子彈一樣的理由,這種時候開槍屬於瞎打,甚至打到自己人的可能性還要更高。二戰時日本騎兵非常厲害,馬都是專門培育成功的東洋大馬,這個馬種直到今天,都還是非常優秀的品種。騎兵軍官都是日本過去的貴族子弟,有的還拿過奧運會馬術比賽的名次。日本海軍一貫看不起陸軍馬鹿,可從來不敢看不起陸軍裡的騎兵,所以對八路騎兵,在這種優勢對決條件下,日本騎兵除了戰場條件沒法開槍外,也未必沒有榮譽方面的矯情,畢竟敢於刺刀見紅的才是真好漢這種話,其實是各國軍隊都有的一條標準,日本兵這方面做的也屬於死硬派,特別注重榮譽,本身在二戰已經屬於情懷兵種的騎兵,在這方面瞎講究,自己感動自己也不是沒法理解。正史上八路軍這邊騎兵的記載並不多,後來擔任三十八軍軍長的梁興初,就是八路軍第一個騎兵偵察連連長。 南方新四軍彭雪楓部隊的騎兵很有名,彭雪楓手下有個騎兵團,在沙山集一戰打垮日軍第26騎兵聯隊,成就中國紅色哥薩克之名。而日軍第26騎兵聯隊,曾在日俄戰爭中,和真正的哥薩克騎兵交過手,也沒吃什麼虧,不過我查資料,日軍第26騎兵聯隊一直駐紮在東北通遼地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都還在通遼,最後隨第4騎兵旅團向蘇軍投降,從來沒有進入到關內作戰。 還有部電視劇《戰馬》是專門講八路軍騎兵部隊的,裡面日本騎兵也是跟《亮劍》差不多。不過同樣看正史資料,二戰時日本騎兵部隊的使用,其實是按歐洲龍騎兵那一套戰術來使用的,就是騎馬趕到戰場,然後下馬步戰,真正發生騎兵對戰的情況,基本上沒有。 在正面戰場上,日軍騎兵是很少在白天向國軍發起進攻的,因為國軍尤其是中央軍,裝備的機槍數量相對比較多,彈藥也充足。面對大量自動武器,進行騎兵衝鋒,目標明顯的騎兵,就是最好的活靶子。但是在華北敵後戰場上,日軍騎兵就要猖狂多了,因為八路軍不但機槍的裝備數量很少,而且就是步槍,彈藥也很匱乏,很難以排槍齊射來壓制住騎兵的衝鋒,而一旦騎兵衝入入步兵陣地或隊形,那就是屠殺。 抗戰中國軍也有騎兵部隊,就是西北馬家軍的暫編騎兵第1師(後改稱騎兵第8師).這支騎兵部隊調到華中地區,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小就會騎馬,所以精於騎術,在馬上射擊或者拼刺都很擅長。但是和日軍騎兵部隊正面對決的情況也不多。 再回到《亮劍》,獨立團騎兵連之所以會和日軍騎兵聯隊展開白刃對戰,主要原因騎兵連是為了纏住日軍騎兵,為獨立團主力撤退贏得寶貴的時間。如果騎兵連不顧大局,自顧自突圍,以騎兵連的機動速度,是很容易擺脫日軍騎兵,但獨立團主力都是步兵,就很難甩掉日軍騎兵的追擊了。所以,騎兵連是以自己全軍覆沒的犧牲來為主力贏得撤退的時間。 而且,請注意,騎兵連並不是一上來就是和日軍騎兵進行白刃騎戰的,先是在馬上遠距離進行槍戰,相互射擊,直到子彈打完了,而且騎兵連也只剩下十幾個人的時候,連長孫德勝才下令扔掉槍支,拔出馬刀,開始白刃戰的。 毫無疑問,騎兵連長孫德勝那句“騎兵連,進攻!”,就是最典型的面對強敵也要敢於亮劍的那種精神氣概,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多人也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在已經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日軍騎兵聯隊,為什麼沒有選擇開槍,而是同樣選擇以馬刀進行冷兵器時代的那種騎兵對決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在二戰期間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戰場,都有著相當規模的騎兵部隊參戰,而這一時期的騎兵部隊,所配發的武器就是槍械和馬刀。考慮到騎兵快速衝擊力和移動速度,在實戰中使用馬刀的機會並不比槍械要低多少,尤其是在衝入敵方陣地時,槍械的使用已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近距離更多是採用馬刀砍殺的方式,所以在八路軍騎兵與日軍騎兵聯隊的對決當中,日軍騎兵同樣選擇使用馬刀並不奇怪。 而且日軍也肯定看出了八路軍騎兵已經沒有子彈了,這樣的馬刀衝鋒,更多是在進行軍人最後榮譽的“自殺衝鋒”,作為同樣深受騎士精神影響的日軍騎兵,他們並沒有選擇使用槍炮,而同樣選擇用馬刀展開對攻,這也算是一場真正騎士之間的公平決鬥。 何況儘管放棄使用槍械,日軍也絲毫不擔心這場對決會失敗,原因很簡單,如果比較馬上的格鬥能力,日軍騎兵的單兵素養肯定要勝過八路軍,畢竟日軍騎兵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尤其在二戰時期,由於機械化的推廣日軍騎兵的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騎兵單位被裁撤,那麼剩下的騎兵自然都是精銳,甭說單兵素質,就是馬匹都是精挑細選。而獨立團騎兵連,和日軍騎兵相比,完全就是山寨貨,馬匹大部分是從偽軍繳獲的,小部分是從民間徵集的,很多並不是真正的戰馬。單兵素質上,整個騎兵連唯一能拿出手的恐怕也只有連長孫德勝了。騎兵連說起來是獨立團的寶貝疙瘩,也許在單兵素質上比其他八路軍官兵要強,但在真正的專業騎兵面前,完全差了一個檔次,所以即便進行馬刀拼刺,八路軍騎兵連基本上是佔不到什麼便宜的。 兵力上就更不用說了,日軍一個騎兵聯隊,標準的編制是下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總共1400人。獨立團騎兵連滿編也就一百來人,此時就只剩下了十幾個人,別說和整個騎兵聯隊對陣,就是日軍出動一個騎兵中隊,就可以把這十幾個騎兵給完全淹沒了。 所以這場騎兵對戰,不用打就知道最後結果是什麼。日軍也很清楚,就算是一比一的交換,也不過就十幾人,何況由於戰馬、單兵素質上的差距,還不可能達到一比一的交換,那麼,日軍騎兵自然更願意用馬刀來解決戰鬥,這才是真正屬於騎兵的戰鬥。 當然,編劇這樣安排,也多少存在煽情的考慮,為了弘揚獨立團官兵的英勇,展現中國軍人的血性,體現逢敵必亮劍的無畏精神,用一場冷兵器的對決,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再說了,在整個抗戰期間,武器匱乏的中國軍隊也確實沒少用冷兵器來向日軍發起絕死衝鋒,甚至在很多時候,揮舞著大刀的中國軍隊迎來的只是日軍雨點般的子彈,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對手可沒有這麼紳士。在電視劇裡,無非是為了藝術渲染的目的,讓日軍騎兵也和八路軍騎兵連一樣,都用冷兵器進行拼刺砍殺了。 所以,當騎兵連最終全軍覆沒之後,戰場上的慘烈情景,也極大震撼了日軍騎兵,這場從一開始就知道結果的對抗,對面的中國軍人卻沒有選擇放棄,以全體犧牲為代價,捍衛了中國軍人的榮譽,雖然是敵人,但中國軍人捨身忘死的勇氣也贏得了日本軍人的尊敬,最後以武士的禮遇厚葬了騎兵連全體犧牲官兵。

  • 3 # 漩渦鳴人yy

    關於日本騎兵,其實電視劇裡面表現形式更多的是一種藝術上面的誇張!歷史上面日本的騎兵可不是單純的只有佔吧,很多都擁有那種豆丁坦克,也就是最近幾年隨便到哪個陰溝群裡面挖出來一輛鐵皮比那餃子皮還薄的那種小的坦克!這個坦克是日本騎兵的標配,日本騎兵其實也一直在走現代化的道路,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打架你都看到了什麼機槍啊,坦克大炮這些東西的威力,真的拿血肉之軀去對抗這些東西,這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證明了這個道理,所以拿騎兵部隊去撞人家的機槍陣地,你除非是腦子犯抽了!

    但是由於高機動性的存在,所以騎兵部隊往往就能夠扮演那種出其不意的角色,在這之後亮劍裡面對於這段也有過描述,比如說在得知楚雲飛的358團一營叛變的時候,為什麼李雲龍能夠短時間之內解決戰鬥,就是依靠著他手裡面騎兵連的高機動性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等到對方反應過來時候,人家騎兵都已經舉著馬刀來到你的面前了,你都來不及把槍掏出來!

    在真實的抗日戰場裡面,日本的騎兵部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日本騎兵部隊由於走的是制式化的騎兵,因此戰鬥力不俗!騎馬經過訓練的國軍騎兵部隊在面對日本的騎兵部隊的時候是要吃大虧的!戰鬥力不俗,這也使得日本人在面對武裝力量更差,裝備更差的敵後抗日武裝的時候,更加放心大膽地使用自己的騎兵部隊,這個裡面大家也可以稍微理解當時的騎兵部隊沒有出現豆丁坦克!

    但是,沒有豆丁坦克這可以理解,可為什麼還不使用槍去解決戰鬥呢?尤其是在最後八路軍那邊都沒子彈了,為什麼這個時候還不使用槍呢?

    從各方面來講,英國人設計的這一款馬刀是英國字百年戰爭,所有的戰爭經驗經過彙集形成的一個集大成者設計的很巧妙,而且確實也讓人眼前一亮,但是關於這款武器究竟是否配備騎兵部隊,很多人都打了一個疑問,但是真實的戰場確實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雖然武器自動化已經逐步的開始佔據主流,但事實上在顛簸的馬背上面真要想做到換,但這個簡直比登天還難!那其兵部隊更多的是使用刀,而不是使用長槍!只要條件允許,士兵更加願意相信的是手中的騎兵刀。

    所以騎兵部隊之間最後以刀戰的結束來作為尾聲,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畢竟當時按照亮劍裡面的劇情設定,騎兵連跟鬼子的騎兵聯隊已經拉鋸戰拉了這麼長時間了,雙方肯定已經把敵人的後續部隊徹底給甩開了,此時要求鬼子騎兵部隊再去配備一批挺機槍放在地上,把人家全給掃死,對方估計直接就撒開馬蹄子狂奔了!等你把機槍陣地給架設好,人家早就跑得沒影兒,然後再上馬去追!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鬼子指揮官所做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馬刀比長槍更管用!畢竟在電光火石之間,此時腦子能夠做的決定很少,能夠做的動作也很少!武器裝備,尤其是長槍,無論是裝彈到瞄準到射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可比揮舞一把長刀來得更加的麻煩!如果說八路軍的騎兵部隊在熬過了鬼子第一輪設計以後,趁鬼子換刀的時候衝上前與鬼子騎兵展開廝殺,那麼鬼子的騎兵部隊勢必會造成大亂!這個時候鬼子的騎兵部隊肯定會遭到重創!徒增沒有必要的損失,這一點是必須要規避的事情!

    所以日本人看似用刀解決戰鬥,增加了戰爭的傷亡,但事實上這樣的戰鬥更加乾淨利落!而且不拖泥帶水!

    不過,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而言,騎兵部隊畢竟已經屬於沒落的兵種,一個士兵要想學會騎馬,而且還要坐上軍官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這是不可能的!Ye日本的騎兵指揮官,一般來講都擁有顯赫的身份,秉承的是那種貴族主義的精神,人家要跟你打白刃戰,這種事情求之不得!

  • 4 # 善良之子86

    軍人也有榮譽感,既然對手已經選擇寧可戰死也不投降的姿態,所以對於優勢方來說,答案無非兩個,要麼一槍打死,要麼接受挑戰,刀對刀,公平一點。

    日本武士道精神嚴重,陸軍操典裡明文規定,拼刺刀必須退子彈……當然,也有鑽家解釋說三八大蓋穿透力強,拼刺過程中開槍容易誤傷友軍……其實這種解釋是蒼白無力的,我個人還是覺得是武士道精神作祟

  • 5 # 黑夜孤狼A

    很傻逼的問題。騎兵用什麼作戰?馬刀呀是!!你一個騎兵說,用機槍打死了一個敵方的騎兵,你覺得你是一種光榮麼?

  • 6 # NEVERSETTLE315

    第一,日本人尊重勇士。第二,日本人不光想摧毀中國人的身體,還想摧毀中國人的意志,認為自己和中國人用同樣的武器也能幹趴中國人。

  • 7 # 三胖99303216

    騎兵在日本陸軍中算是貴族兵種,不少皇族,華族都在其中服役,如果使用密集的火力對另一支敵方騎兵射擊,這也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最關鍵導演也想表現種悲壯的感覺,一種刀對刀,槍對槍的男子漢氣概。

  • 8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影視劇渲染需要,其次是沒有混戰前可射擊但是騎兵沒有重武器,這樣對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值得,原始手段勝算百分百,敵弱我強敵寡我眾!!損失最小還能磨鍊部隊血性!指揮員判斷沒錯

  • 9 # baby愛科學

    《亮劍》是一部在軍事上十分白痴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追捧,無非是體現了所謂的“軍人血性”。

    即便是中國和日本這樣的軍事思想較為保守的國家,對於:在面對重型機關槍的時候,騎兵只是大活靶子這事也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所以在抗戰時期,雖然中日兩軍都有騎兵,但只是用於偵查和快速轉移,騎兵在作戰的時候往往都是騎馬趕路,下馬打仗。

    李幼斌版亮劍中,日軍騎兵聯隊(至少500騎兵)奉命攔截獨立團騎兵,獨立團騎兵連(至多60人)莫名其妙的落在了步兵後面被日軍騎兵攔截(此處可能是想表現騎兵掩護撤退,但如果真是如此,那隻能進一步體現主創的白痴),此時的獨立團騎兵不知什麼原因選擇了砸毀槍械之後用馬刀衝鋒。而執行攔截任務的日軍此時也忘記了攔截追擊的任務,十分配合的玩起了會給自身造成無謂傷亡的馬刀衝鋒。這基本上就是該劇主創強行打造的一個穿越戰場。

    到了黃志忠版,這段為了自圓其說,牽強附會的讓孫德勝說出了:鬼子騎兵在追團部,我們要趕去攔截。

    這一理由看似合理,實則更加拙劣。騎兵再次落到步兵後面不說,獨立團騎兵竟然和日軍騎兵玩起了公路追逐賽,原本落在後面很遠的獨立團騎兵在日軍騎兵身後跑了一會兒竟然神兵天降的出現在他們的前方。原本的公路也不知道為什麼“絝碴”一下變成了開闊地……

    原本想體現我軍英勇,結果一句:厚葬這些勇士。幫侵略者把風頭全搶走了。

    還能多說啥呢?

  • 10 # 迷彩派軍事

    你好,我是迷彩派編輯,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時的中國戰場相對於歐洲和太平洋來說,交戰雙方的技術檔次差得多,但即便如此,騎兵這一昔日優勢兵種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夕陽態勢。對中國軍隊來說,以亮劍反掃蕩為例,騎兵連快速衝殺,是發揮自身優勢,給步兵主力骨幹贏得突圍時間,否則以當時雙方火力差距來看,獨立團能夠成建制突圍的可能性不高。

    戰鬥伊始,騎兵連被日軍一個騎兵聯隊追擊包圍,如果日軍騎兵聯隊將注意力放在獨立團步兵和指揮部上,後果不堪設想。但騎兵連起初並未直接進入白刃戰,而是以輕武器精確射擊儘可能消滅敵人,日軍追擊方也是同理。

    最後,騎兵連的彈藥耗盡,只能選擇最原始的馬刀白刃戰,而日軍同樣是一支缺乏單兵自動火器且白刃戰思維至上的軍隊,步兵如此,騎兵也一樣。縱然日軍的戰術思維和歐美髮達軍隊有差距,但一次次戰鬥和發生在波蘭的事情也清晰地告訴日軍騎兵,屬於他們的時代很快就徹底過去了,特別是他們曾極度熱衷的騎兵白刃戰。所以,深受武士道思想影響的日軍騎兵看到對方已無火器抵擋能力,自然不願意用他們也一樣抵制的火器輕鬆贏得戰鬥,以一場告別演出一樣的白刃戰來決戰,對日軍騎兵自然也是難得戰機。試想,如果騎兵連遭遇的是鬼子戰車,或者鬼子們集體齊射,那麼這種壯烈就徹底變了味。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壯烈決鬥,這種壯烈不但屬於騎兵連,也屬於當時騎兵這個古老軍種。日軍後來決定厚葬騎兵連烈士,不但是佩服其精神,也必然有惺惺相惜或兔死狐悲同病相憐的因素,一個古老兵種的消亡衰敗,不分國家,不分戰場實力高低。

  • 11 # 書影

    如果我是指揮員,選擇了這樣的戰鬥方式,只有一種解釋,是對於勝利的高度自信。無論何種方式,都要考慮戰無不勝計程車氣培養。

    如果怕微小的犧牲,日軍訓練也不會用活人戰俘了,李雲龍也不會讓張大彪、和尚答應敵人單挑了,去扎稻草人就好。

    訓練無處不在,戰場無處不在,帶兵是一個技術活,不是高喊:“給我狠狠的打”,不只是聲嘶力竭的高喊:“開炮”,這樣簡單的形象,還不如趙括的紙上談兵。

    為了贏得一次勝利,可以不擇手段 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如何讓隊伍贏得下一次的勝利,是指揮員隨時應該放在心上的事情。先為己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

    炮火覆蓋,衝上去打掃戰場,是一次勝利,用敵人擅長的方式贏得勝利,更是血脈噴張的勝利。

    不可同日而語。

  • 12 # 馮杲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有關。

    什麼是“武士道”,我也不太清楚,但從我們拍的電視劇裡面可以瞭解一二。如《亮劍》裡面魏和尚在日本戰俘營和日本軍官比鬥,日本軍官不是對手,其他日本兵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官被打死,而無動於衷;再有81版《霍元甲》裡陳真為師報仇,和田中打,日本武士伊藤太郎看著他們打,直到田中被打死,還要陳真歇一會才和他打,如果換成我們,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話說回來了,日本侵略中國有要從精神上征服中國的意向,騎兵在看到騎兵連彈盡糧絕,仗著自己訓練有素,棄槍拔刀進行冷兵器廝殺,有徵服感的意思。

  • 13 # 天高雲淡839

    《亮劍》騎兵連已經被日軍包圍,為何日軍不直接開槍而是白刃格鬥?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談日軍的情況,亮劍中日軍騎兵是一個聯隊,而且都是東洋大馬。在與八路軍剛剛組建的騎兵連對比中是佔絕對優勢的。日軍平素很注重戰術訓練,騎兵的戰術是相當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人從小就接受過為天皇盡忠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日軍都不怕死,認為戰死是效忠天皇,引以為榮。日軍在平時訓練中很喜歡白刃格鬥和摔跤格鬥。在戰場上也同樣喜歡與對手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戰。日軍的一個聯隊對付八路軍簡直是天地懸殊。吃掉八路軍一個剛剛誕生的騎兵連勝卷在握。好比貓捉老鼠的遊戲戲,所以不開槍,以武士道的精神開展白刃戰。而八路軍騎兵連則是一支剛剛組建的部隊。訓練時間短,戰馬與日軍相比也不佔上風。又未經過正式戰鬥,經驗不足,在彈藥毫盡的情況下才不得己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簡直是以卵擊石。日軍藐視八路軍騎兵連,所以不開槍而展開白刃格鬥。

  • 14 # 風波水文

    因為這是電視劇……真打估計早就開槍了……

    另外李雲龍團滅日軍觀察團是有歷史原型的……事實上,並不是“輕重機槍掃射一半,剩下的刺刀見紅”而是……全體機槍掃射然後刺刀補刀……

  • 15 # 行攝清遠

    電視劇是虛構的,實際上無論是日本鬼子還是八路軍,騎兵都不是用來作正面衝擊格鬥的,騎兵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快速移動(快速機動部隊),很少用來進行戰場衝擊(中距離無法突破輕重機槍的火力)。直到後來國共內戰,因為戰場範圍擴大到大草原,才有了騎兵正面衝擊對抗的出現。

  • 16 # 彌江小地主

    《亮劍》中的騎兵連,手持大刀衝鋒,日軍也選擇了同樣的方式應對,這個情節的處理,我覺得其實更真實些,因為鬼子們的確有實力,導演沒有盲目地弱化對手,拍出諸如手撕鬼子之類的神劇,而是客觀地顯現出雙方差距。

    那個時候,無論是後勤補給、軍事裝備、單兵素質,日軍都遠超我軍。

    日本侵華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以拼刺刀為例,日本的小孩子從讀書時期就開始訓練了,新兵入伍也會有長達數月的訓練,並且,日軍拼刺刀的戰法是團體戰,三人一組,圍攻對手,當時日軍的整體格鬥技能可以說是亞洲第一。同時,日軍的裝備好,其軍刀鋒利無比,可以直接斬斷牛頭。

    體能好、技術強、裝備精,這是日軍的優勢。

    而我方呢,倉促應戰,很多士兵原本是農民、商人、學生,懷著一腔熱血抗日,每天吃不飽穿不暖,幾乎沒有武器,手裡拿的是木刀木棍......

    整個抗日戰爭,日軍傷亡人數才120萬左右,我方傷亡人數在3500萬以上,幾乎是接近30個人才能耗死1個鬼子,可見當時抗日之艱辛。

    向先烈致敬!

    日本,是中國的惡鄰。

    侵華戰爭時,日本舉國之力發動戰爭,男的當兵遠征,女的負責後勤生產,整個民族都是狂熱的戰爭支持者,甚至有些女的志願去當“慰安婦”,以鼓勵士兵戰場殺敵;二戰後,日本工業體系打亂,經濟衰退,日本政府想出了以色情行業拉動經濟的主意,一群大老爺們,把女同胞推出去受罪賺錢,這簡直是毫無做人的底線了,但是,居然也是全民支援了。

    由此可見日本民眾的盲從性,就好像山羊一樣,哪怕是頭羊跳崖了,後面的也會毫不猶豫地跟上。

    我覺得,單個的日本人或許是善良的,但聚集在一起了,絕對是邪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田享域合不合適年輕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