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主持人樂嘉發微博分享與女兒首次參與沙漠徒步的活動的過程,樂嘉的女兒(靈兒)年僅4歲,她需跟大人一樣徒步行走相同的距離,4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近20公里。4天裡,孩子步伐小,掉了隊,兩條大腿上密密麻麻發出大塊的紅疹;腿上和腳上起了水泡;覺也睡不好,半夜裡帳篷太熱,被蚊子圍攻……面對這些困難,樂嘉父女倆都沒有放棄,8月8日,樂嘉發微博稱:“靈兒到達終點,淚流滿面!”對於這樣的吃苦教育,部分網友力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雖然有點苦但是可以讓孩子知道並且很好地認識“生活”,是孩子不錯的一段經歷。但也有網友表示擔心:您女兒才四歲,本來下午就該睡個午覺的年紀,鍛鍊意志力固然重要,但身體更重要吧,這個年紀即便如您所願完成了這次徒步,我懷疑她下次還會開開心心地和您一起出遠門嗎?總的來說,大部分網友的爭議點在於,孩子還太小,條件如此艱苦的長途跋涉或許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但對她的健康卻是極大的威脅。你覺得呢?
7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庭院

    老實說,樂嘉老師的這種行為是很多家長不能認可的。儘管我認為這種方式有點極端,不適合更多家長的效仿,但是我非常贊成樂嘉老師的這種教育觀。

    首先,環顧我們周圍的家長,大家更多想到的是保護孩子的安全,不過這遠遠不夠,我們還希望我們的孩子成人後懂得自我保護、能承受命運的波折,不管貧富順逆,我們都希望他們能承受住、挺過來、還能以健康的心態活著。

    很多家長過度的保護往往讓孩子無形中失去了承受力,多次看電視上的父母和成人子女之間的矛盾糾紛,兒女結婚生子還在啃老,真的是感覺很是悲哀,是父母也是子女的悲哀!之所以有很多的媽寶男(女)結婚了還無法長大成為獨立的自己,其根源就是過度的保護。

    其次,做為成年人,我們往往忽視了一點:孩子實際上的承受和適應能力是遠超我們成人的,他們能承受住成人無法忍受的改變。

    原生家庭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就在於孩子是在原生家庭養成了影響他一生的習慣。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在孩子的習慣未養成時,教他養成我們認為好的習慣,那麼他自然就會養成我們認為不好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再設法改變,那是事倍功半,風險和成本是很多家長無法承擔的。

    所以我認為樂嘉老師這種吃苦教育雖是極端了一點,可還是比過度保護要來得好。樂嘉老師這種理念是很有前瞻性的,他站在現在孩子的角度,看到的是現在的年輕人,養育的是未來二十年後的年輕人,培養的是未來年輕人所需的品質,單單從這一點來講,樂嘉老師是極懂教育的,且懂得如何愛孩子才是真愛,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第三.對於樂嘉老師這次帶四歲女兒穿越沙漠,四天走76公里一事,重在育兒一事,不是說名人與否。而是他做為一個父親、有權力按自己的觀念和方式方法養育自己的孩子,就如我們每個家長一樣,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他的名人效應就極力反對或者贊成。

    (此回答參閱盧梭的《愛彌兒》一書,也是本人的觀點。)

  • 2 # 娛樂嘻哈館

    著名跑步教練王曉剛表示, 目前對於兒童幾歲可以跑步和徒步沒有絕對值的標準。

    “我們的建議是三歲以內的幼兒不進行訓練,畢竟兒童在這個階段時,髕骨和膝蓋骨包括其他軟骨韌帶等還未長全。如果想訓練長跑的話,四歲左右可以開始,不過量要控制在幾百米。”

    “此外,家長在帶著兒童進行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兒童的身體狀況,跑量不能多,每週增加的訓練量應該控制在上週的10%以內。”

    “如果發現異樣,需要及時停止訓練,等恢復後再慢慢進行。”

    所以當樂嘉女兒哭喊著要睡覺時,適當的睡眠正是孩子所急需的,而不是一味要孩子咬牙堅持,培養毅力。

  • 3 # 曾敏敏老師

    位於甘肅張掖高臺縣的沙漠,4天時間,76公里的路程,日均約20公里。

    樂嘉年僅4歲半的女兒完成了超越自身年齡的“極限訓練”。

    期間在微博上引起了大家的一度熱議,大概有幾種聲音:

    ①這麼小的年紀,嘗試這麼大的挑戰,為4歲的小姑娘感到心疼,不理解樂嘉的訓練方式。

    ②每個人教育方式不同,只要孩子有意願,那麼在科學、合理並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孩子能走下來,也無可厚非。

    ④也有網友表示,人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網友操碎了心

    我們從兩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1.從身體承受能力角度

    孩子年紀很小,還在發育階段,這麼大強度的訓練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身體上的傷害。樂嘉的回覆如下,

    “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沒有問題。但一定有很多家長會講,這個不行。那你不去做好了。我覺得這可以嘗試,孩子的潛能真的是無限的,我也想不到。”

    每個孩子身體條件有差異,沒有醫生或專家告訴我們4歲半究竟能不能進行76公里的徒步。

    2.從磨練意志角度出發

    樂嘉此次帶女兒徒步的目的,就是為了鍛鍊女兒的意志力,讓她有一件能堅持下去的成功事例,建立其自信心。

    這就要看孩子個人的意願度了,如果孩子個人願意嘗試這樣的極限訓練,那家長需要給予一定的保護,科學的規劃和鼓勵,也未嘗不可。

    總而言之,教育是一個個體化差異很大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只要不強加自己的意志於孩子身上,給予一定的鼓勵和保護,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好的教育方式。

    或許對於別的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來說,不適合這樣的教育方式,那也沒有嘗試的必要。

    因此,重點是每一個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實意願和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

    並尊重別人的教育方式,互相借鑑,取長補短。

    這樣,每一個家長都尊重別人的教育方式了,每一個孩子才能在獨特的教育環境裡成長為最獨特的自己。

  • 4 # 及時雨宋尚春

    非常佩服樂嘉,女兒年僅4歲,4天走完76公里,平均每天近20公里……

    首先我確信樂嘉是深愛自己的女兒,他的出發點是鍛鍊自己的孩子。從結果上來看,的確是起到了鍛鍊的目的。但是卻引起了爭議,這個爭議我不認為是題目列出的意志和身體健康的問題,而是培養孩子的方式問題。

    教育的方式很多,其中就包括抗壓、磨礪。但是樂嘉的這個超過了小孩的限度,所以這種教育方式我並不鼓勵。從小養成孩子吃苦耐勞的性格,是優秀的品格,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去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樂嘉同學吃過很多的苦,受過很多的罪,最後出名,算是成功。他自己深知吃苦耐勞的重要性,也深知底層人員掙扎的苦難,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堅強,本來是好的,可惜過猶不及。

    給孩子一些必要的鍛鍊,在家長的保護下吃點苦受點累,瞭解生活的不易,這並非壞事。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穿越沙漠,即便是對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是一個4歲的孩子,這個尺度貌似有點太大了。

  • 5 # 暖心娜娜姐

    沙漠,4天時間,76公里的路程,日均約20公里。

    這個數字,別說孩子,基本上很多大人一聽都會膽怯。

    對於樂嘉的這種培養孩子的做法,具體方式有個體差異,但背後的教育理念,我很贊同。

    1、這種強度,孩子是否能承受?我認為,既然樂嘉能敢於帶孩子進行這樣的挑戰,首先他在平時肯定對女兒有相應的鍛鍊,不可能女兒平時走個10m都要抱抱,然後突然就帶她來參加這個挑戰。所以,同樣的強度,對某些人來說,完全不可想象,但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跳一跳能夠著的目標;

    2、這種磨礪的方式,大人也在以身作則。如果樂嘉只是強迫孩子做各種挑戰,自己只是一邊看著,發指令,那麼這種教育肯定是無效的。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環境中,放眼望周圍,更多的孩子是會享受生活,動不動就喊苦喊累,很少有機會能抗壓、吃苦。而樂嘉自己吃過很多的苦,受過很多的罪,深知吃苦耐勞的重要性。

    他不只是要求孩子吃苦,而是和孩子一起吃苦,我相信他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會率先做出獨立、堅強的榜樣。而這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Hi,我是一個軍嫂,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因為熱愛與夢想,也成為了一名正面管教講師、二級心理諮詢師,願和你從心理學的角度聊聊育兒。

    育兒育己,悅己悅人,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 6 # 南紅講堂

    你能相信,一個4歲的小女孩,用了4天的時間,走了74公里,只為徒步穿越沙漠嗎?

    前幾天,主持人樂嘉連發10多條微博,記錄了他帶著女兒靈兒,從甘肅張掖高臺縣出發,徒步穿越沙漠的經歷。

    徒步沙漠前,樂嘉便和女兒約法兩章:

    不可無理哭鬧,哭要有哭的理由,不哭的孩子最美;

    無論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讓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每天走完全程。

    出發第一天,炎炎烈日下,他們就徒步走了近20公里。

    對孩子那雙小腳來說,相當於走了約6萬步。

    這期間,靈兒自然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樂嘉就鼓勵她,鞭策她。

    他說,他希望女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如果這麼小都能堅持下來,以後很多困難都能自己克服。

    這一路上,靈兒的兩條大腿上密密麻麻發出大塊的紅疹,腿上和腳上也起了水泡。

    晚上覺也睡不好,帳篷裡不僅熱,還被蚊子圍攻……

    沒想到的是,面對這些,4歲的靈兒竟也不哭不鬧,被問還要不要繼續,她也總能堅定地說:要!

    第四天,當看到孩子衝刺到終點的那一幕,樂嘉失聲痛哭,淚流滿面。

    網路上對樂嘉這種方式稱為“虎爸”教育,褒貶不一。

    樂嘉卻說,自己的初衷不過是帶女兒出去玩,怎麼就成了“虎爸”式的磨練了?

    是啊,徒步穿越沙漠對他們而言,也許就是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不同的旅行方式,讓孩子見識了不同的風景,也因為這樣的經歷,讓她變得更加有意志力了。

    人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這樣的方式對她來說太殘酷。

    其實,小孩子真的沒有想象中的柔弱,不過是大家習慣把孩子捧在手心裡養了。

    只要給予鼓勵,再以身示範做其榜樣,孩子的潛能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樂嘉一路陪著靈兒成功完成徒步,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整個徒步旅行並不是只有他們一對父女。

    把孩子帶出去,讓他們在大自然裡挑戰自我的父母也並不少。

    在此之前,江西上饒就有一位小揹包客,只有4歲,就已經跟隨父母遊遍了大半個中國。

    小女孩名叫雯雯,從1歲零3個多月開始,就開始跟著父母做起了揹包客。

    從走走停停,到自己也能背起小書包,成為年齡最小的小揹包客,在父母的陪伴下,她也做到了。

    美國也有一個年齡更小的揹包客,他的“揹包客”生活從出生5天后就開始了。

    走到2歲,他已經跟著父母,去過40個州,攀爬過美國最壯麗的山脈,去過位於海平面3000米以上的千島湖。

    他目前去過的地方,或許比你想象到的還要多。

    有些經歷,也許因為他們年紀小,今後不會記得,但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深刻在骨子裡的。

    這樣的人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的確是遙不可及的。

    但在質疑,甚至抨擊他人對孩子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現如今,許多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幾乎是在一家子的各種關愛子下長大。

    外面危險那麼多,為什麼要出去,孩子累著了怎麼辦?受傷了怎麼辦?還是好好在家待著最安全。

    只能說,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樣的孩子。

    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麼極致,帶著孩子滿世界走。

    但總能讓他從小不要只有遊戲動畫片,也能看看這無處不在的大自然的精彩吧。

    很多時候,不是小孩子不能,也許只是大人不給他們機會。

    相比在鋼筋水泥、電腦遊戲中度過童年。將來,空空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雪山,走走沙漠,見識不同的風景和人生,讓他自己去感知世界、挑戰自我。

  • 7 # 親子溝通如何說

    對於樂嘉的做法,我肯定一部分,質疑一部分。首先,對於樂嘉培養鍛鍊孩子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和讚賞。生活富裕和獨生子女化,讓中國孩子成了“富養二代”。即優裕的生活條件,6:1的全員無死角服務,全方位的包辦代替。孩子長成驕橫的小皇帝,脆弱的小公主和玻璃心。吃的做不得,說說受不得。我看到過一個資訊。某大學軍訓,不少父母圍觀,有的直接向教官請求放孩子一馬,有的邊看操練邊囑咐孩子:“不行就請假,別累著。”這樣嬌慣出來的孩子,能擔負起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的重任嗎?暑假來臨,當有些父母吐槽30萬支撐不起孩子的遊學營,當無數孩子在外語班,特長班裡頭懸樑,當無數孩子宅在家裡與電視電遊為伍,樂嘉作為對中國孩子現狀有著清醒認識的名人,選擇了陪伴孩子親近大自然,實地體驗艱難困苦的徒步跋涉。這是很智慧,很有遠見的舉動。透過對孩子的計劃,鼓勵,督催,引領孩子完成預定行程。體驗了什麼叫做答應的事情咬著牙也要做完,什麼叫面對困難,堅持就是勝利,什麼叫再長的路也長不過人的毅力。我相信,這次行動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後再遇到苦難挫折,這次經歷以及爸爸的教誨,會自動縈繞腦際,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庫存。但是,凡事都有度,我覺得樂嘉的做法有點過了。一是,在烈日酷暑下,平均每天徒步近20公里,對一個柔弱的女孩實在太繁重。4歲孩子骨骼肌肉發展都還沒有完成,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孩子的身體會造成傷害。不堪重負的苦苦支撐,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不良影響。別跟我說山裡的孩子早就爬山如履平地,人家那是環境使然,長期練成。一個城市小女孩因為父親心血來潮的一次行創意,被投放到與平時迥然不同的的惡劣環境裡掙扎,兩者有可比性嗎?二是,任何對孩子的培養教育活動必須發自孩子內心。有強烈的興趣,才會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勇氣。據我看,徒步穿越沙漠這樣的高強度野外拉練,根本就是樂嘉一個人的設計,體現了家長的主觀武斷。至於孩子,只是處於對爸爸的依賴順從甚至討好才給予配合。如此強加給孩子的意志,加上超負荷運動,孩子會不會產生受虐的悲催。從此害怕遠足,厭倦野外,並對於惡劣粗糲的大自然心生畏懼呢。

    帶孩子到大自然經風雨見世面,絕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但一定要遵循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家長要求與孩子意願的統一,力度與分寸的統一。儘量規避負面影響,將積極一面發揚光大。

  • 8 # 天使媽咪寶貝

    家家都有育兒經,因材施教各不同

    八班武藝盡施展,是非對錯獨自明

    置身事外難知情,他人怎好做比評

    我想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想孩子將來成為有用之才,所以才會竭盡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才藝等。

    雖然父母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教育的方式方法卻是千差萬別。不過應該“因材施教”,而不是“拔苗助長”,才能事半功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9 # 見微知著的微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如果像樂嘉這樣,有充足的醫療和物質條件的後援,又有他這樣耐心的爸爸的陪護,不見得這種徒步對女兒的成長是件壞事。

    只是我們普通人沒有像樂嘉那樣的條件最好不要隨意去模仿!

    現在,看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態度,並不是看口頭上表達“我是為你好”,也不是看給孩子多少錢;這些反而是最容易的。具體參考的指標,一是,花多少時間陪孩子,是否有耐心;二是,是否尊重孩子的意願,幫助建立孩子平等的人格;三是,家長自己是否願意學習,是否透過科學方式來指導孩子,是否有不斷調整的能力。

    在這裡我還想簡單說說我認為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給孩子創造挫折,而是在面對真正挫折的時候讓他學會用更積極正面的方式去面對。

    我們痛苦不是因為某一件事情讓我們痛苦,而是我們對這一件事情的看法讓我們痛苦,所以擁有樂天向上的心態,總是能積極面對遇到的問題,任何困難自然是可以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傳庭為什麼突然就打不過李自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