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當代曹植
-
2 # 騰爺雜談
孫傳庭在糧草匱乏,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潼關,準備暫時不與闖軍交鋒避其鋒茫,等待朝廷補給,崇禎逼其迎戰闖軍,無奈之下孫傳庭只得率軍出戰,大軍出關後從陝西入河南與總兵陳永福並肩作戰,剛開始還算順利,李自成誘敵深入派小股軍隊引誘明軍深入,孫傳庭一路追去逢敵必勝,追至河南郟縣,襄城一帶,天降大雨,孫傳庭部過分依賴火車營。
所謂火車營乃孫傳庭首創,將大炮架於戰車之上守備後勤能力極強但機動性較差,柿園一戰,大雨滂沱,道路泥濘,火車營行動極為不便嚴重的影響了明軍的行軍速度,火器受潮,無法使用,李自成趁官兵人困馬乏之機四面出擊,大破火車營。
這一戰孫傳庭的陝西王牌軍基本報銷,明軍死傷4萬餘人,傷亡慘重,孫傳庭滄惶回撤潼關,李自成率軍猛追,孫傳庭麾下總兵白廣恩,高傑等部迅速崩潰,潼關破,孫傳庭自知無力迴天與副使喬遷高衝入農民軍陣中,力戰而死,嗟爾明朝,氣數盡矣。
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1. 崇禎皇帝把能征善戰的陝兵調去遼東平叛了,又在松山之戰中全軍覆沒。至此,明廷北方已無能戰之兵。孫傳庭當時極力反對崇禎這一決策,力主攘外必先安內,崇禎皇帝大怒,還將孫投入大獄。孫第二次復出之時,手裡只有幾千老弱病殘,又缺少後勤訓練,自然一觸即潰,孫將軍也馬革裹屍,以身報國。
2. 崇禎皇帝態度猶疑不決,不能接受洪承疇和孫傳庭的正確意見,對李闖時剿時撫。李闖一會兒投降,一會兒又叛了,叛軍的問題始終不能得到徹底解決。隨著官軍實力的消解,自身實力不斷壯大。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孫傳庭的失敗,其實質是大明王朝的失敗,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誠然,明末名將孫傳庭在軍事指揮上確實要比李自成、高迎祥這些草莽要勝一籌。因此,之前歷次對闖軍的進剿戰爭中,孫傳庭基本上是屢戰屢勝。在商洛之戰中,孫傳庭率明軍將各路闖軍逐一擊破。之後又與洪承疇匯合,於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打得李自成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
可問題是,人家李自成可以經得起如此慘重的失敗,而孫傳庭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影片《大明劫》中,孫傳庭在殺那群禍國殃民、侵吞軍田的鄉紳時,說了下面這番震撼人心的話:
“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事實上,孫傳庭這番話,不僅道出了自己最終敗給李自成的根本原因,更道出了大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年年的天災人禍,腐敗無能的官僚,貪得無厭的鄉紳......這些早已讓明朝盡失人心。廣大被明朝逼上絕路的百姓,紛紛選擇站到了李自成的大旗之下,這就使李自成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形成“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之勢。因此,孫傳庭可是越打越弱,而李自成卻不斷在失敗中重新崛起,最終越戰越強。
此消彼長,孫傳庭的失敗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這並非靠他一人就可以力挽狂瀾的。而孫傳庭郟縣之戰(柿園之役)的慘敗,不過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罷了。
如今,我們有很多人都在緬懷故明,都在貶低滿清,痛斥吳三桂、孔有德、范文程這些漢奸賣國。但又有誰會深入去想,我們眼中那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其實並非毀於滿人之手、也並非亡於那些漢奸之手,而恰恰是毀於自己的手上呢?
明朝的滅亡,實乃亡於人心啊!
-
4 # 冀東一片石
李自成在明朝滅亡的前幾年,孫傳庭身陷監獄期間,勢力發展很快,而孫傳庭倉促出潼關,練兵也不充分,缺餉、缺糧,焉能不敗?!
-
5 # 知行讀史
孫傳庭,明末秦軍統帥,陝西總督,加兵部尚書銜。坐鎮陝西圍剿高迎祥、李自成等人的叛亂。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卻迎來了帝國至黑至暗時刻。
奇計破敵,屢立戰功孫傳庭進士出身、文職官員,後自請為陝西巡撫,鎮守西安。崇禎九年,高迎祥意欲效仿三國時期魏延之北伐奇計,出子午谷,直取長安(西安)。當年諸葛亮未採納這一奇謀,而被後人頓足謂之失策。高迎祥複製了一版,但被孫傳庭預料到。在子午谷旁以逸待勞,激戰四天,生擒高迎祥,處死與北京。
傳庭設方略,親擊迎祥於盩厔之黑水峪,擒之,及其偽領哨黃龍、總管劉哲,獻俘闕下。錄功,增秩一等。而賊黨自是乃共推李自成為闖王矣。
此後,孫傳庭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終於使關中地區區域穩定。兩年後,與洪承疇在潼關重兵埋伏,使李自成部全軍覆沒,李突圍而走,身邊僅存18騎。孫傳庭的軍事生涯達到巔峰時期。此時,看起來明朝平亂已定。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李自成也就該躲在某個鄉下種地了,別想著什麼陳圓圓了。多爾袞也只能在白山黑水之間繼續漁獵了。但歷史的走向總有不盡人心,令人扼腕嘆息。
崇禎多疑,山頭林立崇禎十一年,多爾袞入寇長城,明京師戒備,孫傳庭率秦軍勤王。兵部尚書楊嗣昌意欲留下孫的部隊,交給洪承疇以抗擊後金。孫傳庭大怒,以致耳聾。生性多疑的崇禎帝將孫傳庭轉為總督山東河南。孫引病歸隱,楊嗣昌誣告孫傳庭心有怨氣,崇禎帝貶孫為平民,入獄待判決。
傳庭慍,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託疾,非真聾,帝遂發怒,斥為民,下巡撫楊一俊核真偽,一俊奏言:“真聾,非託疾。”
再兩年後,李自成因河南大飢而從者數萬,聲勢復起,傭兵至數十萬,呼嘯河南。崇禎不得已,遂啟用孫傳庭出獄戴罪立功。
此時孫傳庭已沒有了當年親自訓練的秦軍,手下有了三支不同的部隊,分別是陝西兵,湖廣兵和保定兵。陝西兵主將賀人龍因屢次逃離戰場,孫傳庭遂以崇禎旨意將其誅殺。而湖廣兵主將則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左良玉。另外官軍中還有四川兵、山東兵和南京兵等。總之,部隊山頭林立,訓練良莠不齊,且主將之間尾大不掉,無法密切配合殺敵。以致接連慘敗。
新兵不成 部將脫逃孫傳庭只能閉城不出,新募士兵,訓練官軍,整修裝備,以待時機。多疑的崇禎帝卻認為孫有怯而不戰、擁兵自重之嫌,遂命其立即進軍,救援被圍的開封府。孫傳庭不得已,帶軍出征。由於明軍野戰能力嚴重不足,避戰思想盛行。孫不得已,定計偷襲李自成。追蹤到敵軍後,以小部官兵接戰佯敗,引到埋伏圈中,四面伏兵頓起,闖軍大敗,被追殺三十里。官軍收兵,打掃戰場之際,闖軍突然折回,以致孫軍兵敗如山倒,只能再次退回陝西。
孫傳庭痛定思痛,再次大規模招募新兵,置辦武器。在這期間,孫傳庭建立起了車營,裝備了兩萬輛戰車,車上載有火炮。車營這種大殺器當年大同總兵郭登用過,薊鎮總兵戚繼光發揚光大,在對陣韃靼過程中,無往而不利。但不幸的是,這次孫傳庭選用了白廣恩作為車營統領,以致大亂。
此時,崇禎帝授予孫傳庭兵部尚書之銜,再次催促孫帶兵出潼關,徵繳李自成。初,因闖王部將投降洩密,官軍得以襲擊闖軍官員所在地寶豐,在那裡,將闖軍家屬斬殺殆盡。此後,一路凱歌,連戰連勝,差點生擒了李自成。但歷史再次改寫了劇本,時天降大雨,糧草不足,只好回師就食。因留守總兵違抗軍令,私自退兵,以致引來闖軍追殺。本來可以大有作為的車營,在白廣恩的示範作用下,全營潰敗而逃。以致各部官兵全部暴露在敵軍戰鋒之下,一日被追殺四百多里,死亡四萬多人,兵器輜重盡失。闖軍大盛,官兵退守潼關,軍心大亂,再次歸於避戰狀態。
瘟疫盛行,慘淡經營此時,明帝國的擎天一柱,帶著最後一副家當,來到了潼關。經年戰亂,潼關已無糧無餉。孫傳庭有心徵募,但急火攻心的崇禎卻不會給他這個時間了。帶著崇禎旨意的監軍隔三差五的就來催戰,但就是不給解決糧草餉銀的問題。在這至暗時刻,明朝又迎來了史上最兇猛的瘟疫,席捲了中原大地。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雖有名醫吳又可,盡心診治,隔離感染官兵,以“達原飲”一方,初步遏制了瘟疫的擴散。但還有缺糧缺兵缺裝備的重大問題尚未解決。
萬曆三大徵,耗光了帝國的財富,至崇禎一朝,國庫虧空,官員貪墨。崇禎又生性多疑,一朝換了內閣首輔(宰相之職)50個,相當於北宋一個時代的宰相數量。崇禎年間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巡撫十一人,以致明最後一朝人心喪失,君臣互疑;政策不出,財稅無收;黨派林立,朝令夕改。加上後金兵伺時而動,崇禎已無力支援前線。但剛愎自用,又使得他喋喋催戰不休。
史載,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出城投降,十萬闖軍圍攻孫傳庭,孫退守渭南,十月,戰死。時年孫傳庭五十一歲。
綜述:孫傳庭身不由己,頂頭上司楊嗣昌戰略失誤,調離秦軍,以致李自成失勢後東山再起。孫傳庭新屬山頭林立,官軍各自為戰;大老闆崇禎帝生性多疑,一味催戰。致使無兵可用的孫無奈迎戰,關鍵時刻又選錯將領,臨陣脫逃,以致官軍大敗,潼關失守。進退失據,瘟疫肆虐,無糧無餉,崇禎一朝最後的一副家當,消散於潼關戰場。此後,明軍再無力應對李自成大軍。內有闖王呼嘯而至,北方多爾袞蠢蠢欲動,以致“傳庭死而明亡矣。”(《明史》載)
後記:傳庭死時,崇禎認為孫詐死而大怒,沒有任何哀悼封賞之意。而這進一步導致了人心分崩,不思盡忠。戰亂之際,朝中竟無人納銀,無人爭先。戰前紛紛降敵,以致李自成入京,清軍入關。帝國自此,止於崇禎一朝。
-
6 # 晚來風L
孫傳庭和盧象升是明末兩位著名的將領,他們的死其實是同樣的模版,兵敗被殺,死就死了,還被人懷疑沒有死,受盡屈辱!
其實孫的失敗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了!無非朝廷不信任,上司掣肘,賊兵勢大,瘟疫橫行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歷史的必然!是不可逆的歷史車輪必須碾壓的!
其實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各朝各代,興則必有明君;敗則必有昏君!翻開歷史,比比皆是!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橫的君主,就要捱打被欺負甚至亡國!
做企業也是如此,商場就是要逐鹿的中原,群雄並起,互相吞併!
企業沒有好的帶頭人,早晚被碾壓!任正非的華為、董明珠的格力?馬化騰的騰訊?馬雲的阿里巴巴……
現在何嘗還有聽過新飛冰箱、健力寶、愛多、夏新、波導、酷派等等,早就消失在天盡頭了!為什麼呢?因為落後,不懂變革,領導短視!
大明到了崇禎這裡其實已經是油盡燈枯了,即使真是雄才大略的天驕,也未必可能會力挽狂瀾!何況崇禎是一個那麼多疑、善變、短視、冷酷、愚蠢的人呢!以他的才智,做個部門經理差不多了,掌管天下,不夠格啊!
孫傳庭他們只是阻擋歷史前進的螳臂,一腔熱血我們要學習,可是歷史終歸是歷史,前進的方向是不會變的!
-
7 # 趨隱
1、起義軍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明末,饑荒嚴重,稅收繁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走上起義的道路,對抗朝廷。有的甚至一個村都是起義軍。對於情報,隱藏行蹤,照顧傷病員等都是有很大幫助。
2、起義軍越來越多,四處救火,部隊損耗和老弱殘兵越來越多,戰鬥力越發不如從前。
3、起義軍規模大,李自成等頭領對武器裝備越來越講究,有頭盔有鎧甲,甚至還有重騎等。
-
8 # 讀文漲識
孫傳庭是大明朝的擎天柱石。孫傳庭文武兼備,足智多謀,戎馬一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他的戰死,《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主要原因歸咎於明朝廷的衰敗,皇帝的荒唐強迫指揮,農民軍太過強大!
《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載:“而是時,闖王李自成者,已攻破河南矣,犯開封,執宗龍,殺唐王兵散而賊益橫。帝思傳庭言,朝士薦者益眾。”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農民軍包圍開封,焦頭爛額的崇禎帝,只能將牢房裡的孫傳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邊總督,“剿滅李自成”。孫傳庭授命後解了開封之圍。而後招募新兵加固城防,日夜治軍為平賊。當農民軍再次圍攻開封時,崇禎大帝又詔書讓傳庭出戰,傳庭知道都是新兵還需要繼續訓練於是傳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皇帝不聽,想想當時的情形這不是玩人嗎,沒兵沒糧還要出戰。傳庭不得已只能出師迎戰,但當時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孫傳庭的秦兵已盡數遣散;再而李自成的農民軍今非昔比,抓住了“得民心得天下”的思想,所到之處開倉放糧,扶弱抑強,軍隊日益強大。絕對優劣對比之下,傳庭喪失將士和戰馬,兵士採青柿吃,又凍又累,果不其然大敗於農民軍,這一戰被人們稱為“柿園之役”。退守潼關,繼續募兵,奈何皇帝又一日多令催傳庭出戰不然讓錦衣衛再次抓回牢獄。《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趣戰益急。傳庭頓足嘆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
孫傳庭不得已誓師出關,收汝州搗唐縣李自成大本營,一路連戰連捷,李自成逃至襄城不出,孫傳庭大軍只能露宿與李自成對持,兵力糧草有限的孫傳庭,這時已是強弩之末又遭受合圍之計,裝備、錢糧、士氣遠遠佔據優勢的農民軍,很快使孫傳庭全軍覆沒。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傳庭單騎渡垣曲,由閿鄉濟。賊獲督師坐纛,乘勝破潼關,大敗官軍。傳庭與監軍副使喬遷高躍馬大呼而歿於陣,廣恩降賊。傳庭屍竟不可得。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一個月後,僅剩殘兵的孫傳庭,又在潼關之戰裡徹底戰敗,戰死沙場。
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的孫傳庭,怎麼能打敗強大的李自成農民軍。
參考資料《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陝西巡撫甘學闊不能討賊,秦之士大夫譁於朝,乃推邊才用傳庭,以九年三月受代。《明史·卷二百六十二·列傳第一百五十》:傳庭既已誅殺人龍,威讋三邊,日夜治軍為平賊計,而賊遂已再圍開封。詔御史蘇京監延、寧、甘、固軍,趣傳庭出關。傳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帝不聽。傳庭不得已出師,以九月抵潼關。
-
9 # 布林什維克23
也不是突然打不過。倆拳擊手,經常比賽,A贏了很多次,B輸了就下次在比。誰知道,A輸了兩次,就被教練團隊威脅,最後嚇死了。
回覆列表
因為李自成迅速發展壯大,兵力號稱數十萬,而孫傳庭坐了三年牢,剛剛被放出來,朝廷給他數萬新兵,還來不及訓練,鼠疫又在軍中流行,軍士病倒甚眾。
本來拒關而守,李自成無可奈何,無奈崇禎限期破敵,孫傳庭只好率軍出關迎敵,結果一戰而亡。
崇禎限期破敵,是因為後勤不繼,後勤不繼,是因為財政崩潰。財政崩潰,是因為崇禎不會撈錢,只會搜刮自耕農,於是自耕農紛紛破產,為李自成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
孫傳庭死,大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