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忻兒童心理

    這完全是誤解。很多美華人給孩子付大學學費。家境不同的家庭不太一樣。家境不好的大學生,一般都是自己工作來養自己。家境好的,很多父母能付就付了。

    美華人一般孩子18歲趕出家門的誤解可能來自於,在美國,18歲以後,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負責了。比方說,他去看醫生,如果他告訴醫生,不要把結果告訴父母。醫生是絕對不會把他的情況告訴他的父母,這是他的隱私權。還有在大學,教授不能告訴父母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除非這個大學生自己簽署一份同意書。所以,在一些權利方面,18歲以後,孩子有很多權利,父母不再對他負責。或者說父母少了很多知情權。

    但是,現在實際上很多孩子靠父母,比方說,醫療保險,我記得25歲一下的人,可以作為父母的dependent,他的保險可以以依賴者的身份掛靠在父母的保險下面。也有很多人,大學畢業以後,跟父母同住省房租。也有一些人,找不著工作,也會回去跟父母一起住。

    事實上,現在美國也有一個趨勢,直升機父母很多,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替孩子掃清障礙。《How to raise an adult》,裡面有很多令人吃驚的例子。孩子大學畢業去應聘工作,父母陪著去面試。還有的父母,打電話給HR,替孩子跟HR談條件。最讓人大跌眼鏡的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在華爾街工作,非常忙,他的母親居然給他的老闆打電話,抱怨說,你把我的孩子搞得太忙了,諸如此來。接下來週一,這個人立刻被解僱,掃地出門了。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對美國現狀的一個誤解。今天的美國和20年前的美國大不相同。

  • 2 # 二級心理諮詢師任雲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了。

    在美國,人們沒有“大家族一起生活”的風俗,所以很多事情基於這個基礎上,也會和中國不同。但我覺得沒有好壞之分。國情不同,存在即合理。

    美國一般家庭,如果孩子滿18週歲,父母會認為他是從心理上獨立的個體了,會以尊重成年人那樣去尊重他。如果他有獎學金,又足以透過打工補足自己剩餘需要的學費,父母是不會管他的經濟的。

    美國家庭,父母如果看到孩子確實是客觀事實上缺錢又不足以有能力自給自足,也是會資助的。但他們不認為這是義務,只是出於家人幫忙的資助,孩子要心裡感激的。

    同樣,如果孩子要結婚,那麼小家庭和公婆之間也不住在一起,父母也不會對兒媳種種挑剔,婆媳矛盾也很少。美華人會說:Ok,你自己的選擇,我們支援和尊重並祝福。但父母也並不會像中國父母一樣從經濟上總想著支援小兩口。當然,他們也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年齡很大了也依然獨居的,有很多。

    中國就國情不同了,中國父母和孩子的連結比較緊密。“大家庭”和“養兒防老”“為祖上爭光”的傳統延續千年。所以,正常家庭的父母會盡力幫助孩子,從經濟上、環境上,為孩子創造。而且中國的高校教育制度和競爭,包括社會環境,都不太能讓孩子透過打工而在成年後透過打工和獎學金來自己支付大學學費。所以我們的父母往往願意幫孩子拿錢,直到他們結婚,甚至生子。當然,我們也不太注重家庭成員之間的界限問題,父母也經常會干涉孩子的小家庭,所以婆媳問題也很突出。

    沒有好壞之分,文化不同,國情不同。尊重差異,才能遊刃有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惹女朋友生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