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貞

    詩是一種精神,在物質世界是逆命即道的,在物質發達的今天真正的詩人愈來愈少,物性物慾不產生詩人只生產理性邏輯及物質享樂。詩是正義的精神能量,是反物質的,在物慾橫流的當代只能萎瑣或變異,李白杜甫蘇軾王安石李清照辛棄疾等級別的詩詞聖手已失卻了生存條件,不再會發生。人類的審美正向著審醜異化,這是時代意志的造就。

    這是物性物慾即無明的造化,過了永生永存,過不了崩潰毀滅就是必然。

  • 2 # 郭創輝郭股

    瀏詩明背景,

    目的寄言間,

    古代詩人意,

    歷史面面觀。

    悲歡時政狀,

    怒喜細端詳,

    繁盛興衰載,

    文間字裡言。

  • 3 # 步蘭香407

    任何文學作品,其素材都來源於社會生活,經過作者的加工提練,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是發自肺腑的語言,是感情的迸發,內心的呼喚!詩歌也如此,如杜甫的《三離》,《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字字血,聲聲淚控訴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同時鞭撻了封建統治者魚肉百姓,荒淫靡爛的生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詩聖的每首詩都是記錄著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故後人稱之詩歌為《詩史》

    有些抒情詩,作者也飽蘸生活的史料,激揚奔放,或謳歌,或鞭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故,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用詩的語言表達方式記載著歷史,是毋庸置疑的!1

  • 4 # 李志勇LZY

    詩歌是記錄歷史的一種載體,

    言志難免抒發作者個人感情。

    因為多來自生活也高於生活;

    所以我反對出現多華而不實。

  • 5 # 來自南通的龍捲風

    詩是作者內心感受的真情表達方式,無論是哪種體裁的詩作都是這樣,感情不豐富的人是寫不出好的詩詞的,那麼優秀的詩人需要具備哪些自身條件呢?我覺得優秀的詩人應該具備以下四個方面:

    一、博學。一個詩人應該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眼界開闊,寫詩句時用詞才能準確到位。

    二、豐富的個人經歷。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大都個人經歷曲折,跌宕起伏,生活經歷異於常人,個人經歷平淡得像白開水的人是很難寫出優秀的詩句的。

    三、超強的想像力。優秀的詩句往往用詞相當誇張,聯想豐富,出人意料之外。如偉大的詩人李白,至今都無人能超越他的想像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詩聖就是詩聖。

    四、細膩的感情。詩詞大都是作者的內心感受,所思所想所悟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沒有豐富的感情,那用什麼文字來感慨呢。用空洞的詞句很難吸引別人的欣賞,唯有帶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在優秀的詩人具備的四個條件中,具有感情色彩濃郁的詩應該屬於上品,感情色彩猶如菜餚中的調味品,食之無味的詩詞是沒人喜歡的。

  • 6 # 全峰山

    說得對。詩的種類很多,當然可以起到記載反映歷史的作用。而多數作者用以抒情。

    詩歌是從勞動呼號發展而來,古以不配樂為″詩″,配樂為″歌,現代統稱為詩歌。

    詩歌是一種高度集中反映社會生活、飽和著豐富的感情和想象、有著嚴謹的韻律回味、富有音樂美的一種文學體裁。

    語言簡煉的詩歌卻浸透著作者的情感,並與讀者交融互動,沒有時空限制、沒有年綸痕跡、沒有嘈雜的聲音……卻有著作者與讀者發出的"共鳴″聲……

  • 7 # 非朱非墨

    詩的確是記載歷史的一個載體,而且詩人們也的確多數是從抒發情懷的角度出發,來寫詩,吟詩!成就了不朽的中國的詩詞文化!當然也有許多有志之士,借詩喻物,抨擊現實,,也是有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詩歌文化的形成與演變!

    一、早期詩詞文化《詩經》

    詩詞文化在中國之源遠流長,要從周代、以及春秋戰國時期說起,早期的《詩經》、《國風》、《楚辭》等等都是出自那個時期。

    其中《國風》是收集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十五個諸侯國的民間歌曲。"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比如人們能夠郎朗上口的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關關雉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等等等,這些讓人抒發情感的古詩詞,也均是出自那個時代創作者內心的聲音,他們發自肺腑的吟出這樣的句子,給生活帶來了無限美好的可能。

    二、詩詞的鼎盛時期《唐詩》與《宋詞》

    《唐詩》裡最膾炙人口的詩詞當屬李白的,因為我們幾乎是從小學到初中就揹著李白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以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長大的。而李白這些美妙的詩詞,自然都是每當他思念家鄉、或者是在旅行途中所見所感、又或者是與友人送別之時從內心抒發出的感慨而作。因此從李白的詩詞角度上,抒情還是佔了很大的程度。

    但是也有的詩詞卻是威震國威的,比如非非喜歡的大將軍岳飛的那首《滿江紅》就是這樣一首。[ 宋代 ]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氣壯山河的詩詞,雖然內含悲壯的蒼涼,但同時後面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卻又給多少軍官將士提升了士氣,增加了無限的力量和家國情懷。只可惜了宋朝皇帝的昏庸和懦弱,讓岳飛大將軍蒙受不白之冤,白白受死!

    宋詞裡我還欣賞的一位女詞人當屬李清照。她的詩詞從少女時的婉約到成年後的香豔,以至於到最後中老年的悲壯,都有跡可循。

    比如那首《夏日絕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實際上是李清照當時隱喻她的公公和丈夫趙明誠一家,還有大宋朝的皇帝,棄兵逃跑,不過家國之危的一種悲憤的嘲諷。當然也是一種直抒胸臆的意思。不過更多的是諷刺和警告!

    三、《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後的又一新興題材

    那麼說完唐詩宋詞,我們在來說說《元曲》。也許很多人對《元曲》不是很瞭解。但其實《元曲》卻更貼近現代的歌詞,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因此而流傳了下來。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讓我們來欣賞一首《元曲》吧

    《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是不是很多人原來都會在情緒孤獨失落的時候,吟出這首《天淨沙·秋思》。但知道它是元曲的人大概並不多吧。

    最後:透過非非給大家梳理的詩詞發展脈絡,大家是不是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了。那麼詩的確是記載歷史的一個載體,而詩人們多數為了抒發自已的情懷,這種說法應該是給予肯定的。

  • 8 # 待曉兒

    詩歌具有審美功用,但更為重要的是其現實功用。

    必須要明確的一點是,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不管承認與否,時至今日,古典詩歌的價值要比現代詩歌重要得多。

    那麼,古典詩歌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什麼樣的地位呢?

    “詩言志”傳統下的家國情懷,與現代詩歌的歧路

    從《詩經》開始,歷經《楚辭》、漢樂府、新舊體詩歌,直到晚晴民國,甚至包含了一些早期的新詩歌,其實都是在“詩言志”這一傳統下的。

    它不同於今天簡單地謳歌理想,而是作為對一位文人的現實評價依據而存在。看一個讀書人是否有出息,從他的詩歌中就能知道。

    所以,這種思想影響下,文人是不能隨便作詩的。別看古人留下了那麼多的作品,但除了身份特殊的詩人之外,可以說每一首都是經過千思熟慮才寫出來的,一旦有一首詩歌出現問題,影響的是這個人生前、身後的名聲。

    那麼,詩中所言的“志”到底是什麼呢?

    現在很難表述一個具體的概念,但有一些備選項一直被應用,比如“情懷”、“情志”、“理想”、“人格”等等。

    但個人來看,最貼切的大概就是“情懷”了。

    之所以說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也就在於這一點。古典詩歌所蘊含的是“情懷”,而現代詩歌所追求的是“情感”。

    “情感”和“情懷”是必須要分清楚的概念。

    我們拿中國第一個詩人——屈原來說,讀他的《離騷》,其中對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對奸臣當道、君主昏庸的憤慨,這些都是屬於“情感”的範疇;而其中蘊含的對楚國命運的憂慮、對楚國臣民的悲憫,這才是“情懷”。

    不僅僅是這些愛國詩篇如此,陶淵明、李白、蘇軾等抒寫個人觀感的詩歌同樣如是。

    比如李白詩中經常出現的“酒”、“月”、“劍”等等意象,對於理想的謳歌、志向的表露都是“情懷”,但對於人自由、灑脫等等天性的表露,就是“情懷”。

    而現代詩歌中同樣也有類似的作品,比如戴望舒《我用殘破的手掌》、聞一多《紅燭》等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其實也是沿著這樣一個路線。一直到朦朧詩出現的一批作家,都沒有放棄對“情懷”的追求。

    而從之後的作品來看,往往表現的就是詩人個人的苦鬱、悲歡,這是很私人化的“情感”。這就說明現代詩歌已經越來越變為私人宣洩的工具,而不是為廣大群眾發聲、為家國天下呼籲,自然就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納,詩路也越來越狹窄。

    所以說,抒發自己情懷的多是古代詩人和心懷家國的近現代詩人,這樣的詩歌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美感。

    何為“詩史”?杜甫與吳偉業

    詩歌除了對“情懷”的歌詠之外,還有另一重實際功用,那就是對歷史的記錄。

    但值得注意的是,詩歌對於“歷史”的記錄方式與文章是不同的,這就是一直延續下來的“詩史”精神。

    我們用兩個獲得過“詩史”稱號的詩人來說明這種不同。

    先來說說杜甫的“詩史”。

    就像我們剛才說到的,詩是要表達詩人的“情懷”,那麼詩中對於歷史的記錄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個人對歷史的看法。

    也就是說,“詩史”是主觀的表述,而不是客觀的記錄。

    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別”以及《兵車行》等反映時事的作品,主要的內容不是記敘真實的歷史案例,而是透過這一杜甫所遇到的個別現象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的精神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所表現的“精神狀態”其實也是杜甫在當時情境下的個人精神狀態,帶有著非常濃厚的個人色彩,只不過是與當時很多人的想法相似而已,並不是完全相同。

    而到了明末清初吳偉業的時候,“詩史”的概念就更為清晰了。

    吳偉業在其文章中講,“詩史”為“史外傳心之史”。非常明確地提出“詩史”的作用是整頓社會人心。

    這在其代表作《圓圓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這首詩的背景就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殉國 ,吳三桂引異族入關,打著報君父仇的名號,利用將士國仇家恨換取自身在新朝的榮華富貴。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將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行為歸咎於為愛妾陳圓圓復仇,這種看法雖然在民間非常盛行,但並不被有識之士認同。但並不妨礙吳偉業以此“誅心”之言將吳三桂亂臣賊子的面目公之於眾。

    如果考之史事當可發現,吳偉業創作《圓圓曲》時,正是清廷竭力塑造吳三桂等人為忠臣勇士形象的時候,吳偉業的這一首《圓圓曲》在社會上激起了非常大的聲浪,正天下之視聽,讓吳三桂等人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不得翻身。

    可以看到,作為對歷史的記錄,“詩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對歷史如實地記錄,而是擷取其中某一片段、某一情節作為依據,起到對社會人心整頓的作用。

    而這就是“詩史”記史與“史書”記史最根本的區別。

  • 9 # 文史佳人

    詩歌的起源是詩經,為古代田間勞作,宮庭樂舞和祭祀的一種配樂形式,重在記錄。

    說起詩詞,首先會讓人想到的是春花秋月,風月情懷,浪漫生活,詩意棲居等關聯字眼,是詩人抒發個人憂思喜怒哀樂的一種文化載體,然而,這只是詩歌的一種表象,一種淺顯而野蠻的解讀。試想,一首言而無物的詩詞,就算詞藻再華麗也只能讓人獲得片刻的歡娛,卻很難讓人走心記住。

    那些真正扣人心絃千古流傳的詩歌,定有哲學般深遠的意境,又有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悠遠,也就是今天我要說的詠史詩,這才是詩中的精靈,詞裡的靈魂。每每吟誦這樣的懷古詩,一個個湮沒於歷史洪荒的事件和人物便躍然紙上。歷史給了詩歌以生命,詩歌讓歷史的傳承於律動而優美的節韻中!

    在我看來,詠史詩寫得最好的是晚唐詩人牡牧,可算是懷古詩翹楚。他的詩風流韻致卻不失錚錚劍氣,劍膽琴心,可謂書劍風流真名士,且讀且品他詩一二三:

    其一《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讀起來是不是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麗和傲嬌?耳邊是不是迴響起當年赤壁的呼呼風聲和銅雀臺的鶯歌燕舞呢?

    其二《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怎麼樣,你是不是已穿越到繡成堆,千門次第開的盛唐長安呢?一個王朝的自信滿滿,最後以“從此君王不早朝”徐徐降下帷幕!

    其三《題烏江亭》

    勝賬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自刎,虞姬美人,西楚霸王,人傑鬼雄,好一齣波瀾壯闊的歷史橋段,在杜牧的詩歌中汩汩流淌而來。

    當然,李商隱,杜甫,劉禹錫,,蘇軾,辛棄疾等的詠史詩也寫得非常出彩,比如《蜀相》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比如《錦瑟》中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比如《賈生》中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比如《西塞山懷古》中的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比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再比如蘇軾的《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則是名動古今詩壇了。

    這些千古詠流傳的名詩詞句,讓我們能夠在詩意的吟誦中徜徉於歷史的畫卷裡,美哉壯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胖有錯嗎,為什麼感覺這個社會這麼歧視胖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