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州羅老九

    282萬首唐詩失傳,古代詩詞流傳下來,比西天取經還難!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歌、詞、曲,乃至小說,大概只是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一。有人講,那些沒流傳下來的,肯定是寫得爛的,寫得好的,無論再怎麼樣,也會流傳下來。這真是幼稚得可笑,按照這個邏輯,乾隆大帝的四萬多首詩就不應該存在世上。固然今天流傳下來數不勝數的優秀作品,但我們消亡的、失去的優秀作品,比這更多。

    即便是以一百年為時間尺度,這些作品的流傳都會面臨消失。何況要穿越一兩千年的滄桑歲月,要經歷戰爭、災禍、死亡、時間等諸多摧殘?

    你只要記住,能夠流傳下來的,不一定跟才華有關,但一定跟幸運有關。

    兩千年來,多少王國毀滅,多少城市荒蕪,多少宮殿成飛灰。我今年五一去江西上饒陽原山祭拜辛稼軒墓,墳前墓碑是乾隆年所修築,到今天,碑上刻字已辨識不清。想象一下,古代多少文人的題詩消失在雨打風吹裡,也許你曾在某個景點倚靠的石壁上,就曾有青衫詩人題下過某首驚天動地的詩。

    1、“永樂大典”知道吧?明朝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然而就是這樣的曠世奇書,卻毀於大火。

    2、李清照:《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經失傳。

    為了躲避戰亂,在顛沛流離、東躲西藏的生活當中,李清照所存半生文稿丟失殆盡。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曾這樣記載:“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屢減去, 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後又有言:“青州故第,尚鎖書冊用屋十餘間,期明年再具舟載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青州(山東)的故居,還留存著十餘間房子的書籍,希望明年再乘船載回來。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存書有多麼恐怖,而損失又是多麼慘痛。先是拉走十五車的書逃到南方,剩下的書還裝滿了十餘間房子,而這些書後來全部毀於戰火,被金兵燒了個精光。今天李清照留下來的只有90多首詞,以李清照的才力和一生經歷,我們絕對可以肯定,她不可能只寫了九十多首詞,失傳的至少超過百分之八十。

    3、張若虛

    我們都知道《春江花月夜》,我們都讀過,都曾被這首詩醉迷過,被譽為詩中的詩,巔峰上的巔峰,所謂“孤篇壓全唐”。但是我們用腳指頭也可以想得到,難道張公子一生就寫了這麼一首詩?有人講,有這首就行了,這首已經曠古絕今!

    對此,我不置可否,並不是寫得好就能流傳的。這首詩寫於初唐,但是整個唐朝,十餘種詩選,沒有一本選錄他這首詩。直到北宋年間,河南府法曹參軍郭茂倩同志,編選《樂府詩集》的時候,才收錄張若虛的《春江》。後來明朝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的《古今詩刪》也收錄了張若虛的《春江》詩,再後來,《春江》和另一首《代答閨夢還》都收錄於《全唐詩》。

    張公子一個從貞觀年間活到開元盛世的人,肯定寫過至少幾百~上千首詩,為什麼就只留下兩首詩呢?他生前也不是籍籍無名,早就與賀知章等人馳名長安,而且官職不低,做過兗州兵曹,但這是一個軍隊官職,跟朝廷那些文臣打不著交道,而同時代文人又相輕,沒有深厚交情,死後沒人會給你整理文稿的。如果是自己整理,那麼怎麼流傳出去呢?家道一中落,或者戰禍一起(安史之亂)恐怕就失散了。

    不過千百年後,我們真的要感謝郭茂倩同志,這首能夠流傳下來,他是最大的功臣。

    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知道,哪怕你寫出了洛陽紙貴的詩,如果後世沒人收錄,沒人傳抄,你的詩註定要消失。

    4、王之渙

    王季凌的《登鸛雀樓》,每個人小時候都背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鸛雀樓上,無數牛人題過詩,李益的《同崔邠登鸛雀樓》,暢當的《登鸛雀樓》,唯獨這一首,古今絕唱!但王季凌至今留給我們只有六首詩,這就很奇怪了,要知道,當時王季凌的詩被許多的樂工制曲歌唱,是很流行的,六首遠遠不夠。

    (在古代,詩是可以唱的,詞也是如此,但詩畢竟是正統文學,比較嚴肅,不適合歌舞飲宴間的助興,所以詞一開始就專門用來飲宴酬唱了。)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能夠寫出這麼多金句的牛人,你覺得一生就再也寫不出其他牛句了嗎?而且我們知道,有時候後人收錄詩詞,是憑自己喜好的。

    5、李白

    李太白他一輩子寫了不低於五千首的詩,但是今天流傳下來的只有九百多首,不及四分之一。那些認為流傳下來的都是好作品,沒有流傳下來的都是爛作品的人,難道認為李白寫了幾千首廢詩?更重要的是,李白今天能夠流傳下來這麼多的詩,主要是因為他交友廣闊,名氣太大,這傢伙又喜好贈詩,比如《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送楊山人歸嵩山》.....等等。

    李白生前曾囑託族叔李陽冰為自己整理畢生稿件,李陽冰不負重託整理出了《草堂集》,但悲劇的是......最後.......最後失傳了。

    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首首詩。

    李白曾上《宣鴻猷》一篇,沒有保留下來。大家都讀過李白的《大鵬賦》,卻沒讀過另一首文采氣象與之比肩的《鴻猷文》,因為失傳了。關於這首《鴻猷文》,李白文友任華備為推崇,揚言其令司馬相如、揚子云都羞愧不如!文如下:

    《雜言寄李白》

    古來文章有能奔逸氣,聳高格,清人心神,驚人魂魄。

    我聞當今有李白,大獵賦,鴻猷文;嗤長卿,笑子云。

    班張所作瑣細不入耳,未知卿雲得在嗤笑限。

    登廬山,觀瀑布,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餘愛此兩句;

    登天台,望渤海,雲垂大鵬飛,山壓巨鰲背,斯言亦好在。

    看到沒?“嗤長卿(司馬相如)、笑子云。”這足以說明“鴻猷文”是很厲害的。

    不過今天還能讀到《大鵬賦》也是幸甚至哉,雖然有點遺憾。我們也由此明白,連李太白的這樣的超級巨星都會失傳作品,更何況其他無名小輩?

    6、杜甫

    有人說,你不要再胡扯了。杜工部流傳到今天的有一千多首,這還不夠嗎?我想說的是,還真不夠。無論流傳下來的作品多麼偉大,但有人不知道的是,今天我們讀到的杜甫的詩,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後所作的,而杜甫只活了58歲。以前的詩呢?大部分消失了。

    我們要記住,杜甫一生所作據說有三千首詩,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點,不過是其一半。誰又敢打著包票說,杜甫其他作品不會再有比肩“《春望》、《北征》、《三吏》、《三別》”這樣的詩作?

    7、王勃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子安,寫過滕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篇,寫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寫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過“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寫過“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子安,六歲就能寫文章,他的詩集流傳幾百年,最終灰飛煙滅,最後還是明崇禎年間的張燮搜輯彙編了《王子安集》,共有16卷,而且還是殘本。我們可以假設,倘若不是張燮把王勃的詩文翻了出來,那麼我們今天能不能讀到滕王閣序都是問題。

    其實王子安的詩流傳如此少,跟早夭有一定關係,其次最重要的是,後世之人雖然覺得初唐四傑的詩是“不廢江河萬古流”極品,但在當時,並不受到認可。當時的詩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你突然冒出幾個人要改革詩風,要剛健雄壯,要按而彌堅,這什麼鬼?你是不是說我們都是娘炮?沒人會情願的,而且大部分人並不能超越時代的審美和偏見去正視初唐四傑的詩。

    要知道,初唐四傑主要是文章出名,得到認可。

    8、千古詞帝李重光

    李煜流傳下來的只有69首詞,但是足以震古鑠今了。可想而知,以李煜的天縱奇才一生不可能才作69首詞,後來做了宋太祖的階下囚,即便是作出了好的詩詞,也沒有多少機會流傳,宋太祖不毀去就不錯了。

    類似以上的例子不勝列舉,以後再補充吧。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康熙,雖然他孫子(乾隆)一個人就寫了四萬多首詩,但是至今我沒讀過他一首詩,我得慶幸我沒受其荼毒。不過之於詩歌,他也做過一件好事,那就是《全唐詩》的編撰。

    康熙老兒題序曰:“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釐為九百卷。”

    其實這並不準確,近年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計,結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個數字是相當可靠的。

    其實古代詩歌流傳莫不外乎八種方式:

    一、拜訪寄贈:前面提到的如李白的詩《贈汪倫》。

    二、獻呈名士(毛遂自薦、拍馬屁):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是獻給張丞相的一首自薦詩。

    三、即席發揮,奔走相告:如王勃的《滕王閣》,大曆年間盧綸、李端等所謂“十才子”,常奔走於王公貴戚的宴席上賦詠酬答,從而名聲大震。

    四、題壁留跡、到此一遊:亭臺樓榭的柱子上,比如“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等。各種驛館、驛亭、寺觀等公共場所的牆壁、柱子,還有道觀、寺院、名山大川的石頭上。

    五、詩板題詩:這是中唐之後較為流行的一種方式,即用詩板題詩,然後掛起來,供人閱讀。晚唐鹹通年間,詩人薛能經過蜀地泉亭,曾看見“亭中有詩板百餘”,可見詩板題詩在當時很普遍。

    六、題字畫:如韋莊的《金陵圖》,王維的《輞川圖》。

    七、樂工、教坊歌女的傳唱、演唱:比如歐陽修,比如柳永,所謂“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永詞。”

    但其實以上這些,都沒什麼卵用,不能傳唱天下,也不能流傳千古。最重要的還是有人整理詩集、詞集的時候,收錄你的作品,否則以上的六個方法,只不過是知名一時,戰亂一到,朝代一改,誰知道曾經有誰寫過什麼詩,更何況古代普通民眾大多不識字,認字的只有士子們。

    八、收錄詩集、詞集或者各種文集:這也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否則我們今天就看不到幾首詩詞了,畢竟口耳相傳的東西就算能夠流傳下來,也是大變樣,不如文字保妥。

    總結:人世已改,人世已悲。詩人們當年縱酒高歌、題詩賦文的亭臺樓閣已坍塌消逝在塵埃裡。我們今天能夠讀到的每一首詩,都沾染著歷史的塵埃和故事,都穿越過刀光血劍,火光沖天,鮮血塗地才來到我們今天........

    能讀到的每一首,都是彌足珍貴,都是我們的幸運。

    我們到底損失了多少詩詞?我們可以這樣來算,每個詩人如果從十五歲開始寫詩,杜甫據說一生是3000首,那麼他每年平均69首;

    陸游光是流傳下來的就有9300多首,平均每年132首;李白大概是5000首以上,按5000來算,平均每年119首;有人說,這都是“大家”才能寫這麼多,真逗,那麼乾隆寫了四萬首,豈不是神明?

    為什麼他們寫詩如此多,如此厲害?其實我覺得並不多,像李白,三天才寫一首。杜甫平均下來也是一個月五首而已,陸游平均兩天寫一首。

    按照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的統計,全唐詩裡的詩人一共是2873人,我們取最低保守估值,每個人平均一生只寫1000首,那麼這些詩人所作的總數是多少?驚人的2873000!!!二百八十七萬三千首。那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不過是58分之一。我瞬間淚崩!有人說,你這樣計算不嚴謹,有的詩人死得早呢?有的詩人寫不了那麼多呢?

    其實,還有很多詩人併為記載,這個數字太難算了。但粗略來說,僅僅唐詩,歷史上就大約有282萬首失傳,別忘了後邊還有宋、元、明、清,前邊還有不少朝代,這個數字讓我的心在流血。(本段落由琴島書坊新增)

    我只是按照一個最低的來計算了,哪怕每個詩人一生就寫500首,那麼總數也是,一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首!有人還是不願相信。那我也沒辦法,反正我們失去的古典詩詞和書籍是天文數字!

    我今天在詩詞圈,看到有些人大言不慚,說什麼我的詩已經超越李白了,拳打杜甫,腳踢李賀。或者一幫人相互捧臭腳,哎呀兄臺你的詩,已經可以比肩唐詩了,是的,的確可以比肩,不過是唐朝詩人墊底的來比吧?

    不得不感慨:古人有個好處,那就是都死了。

  • 2 # 閒說雜談記

    唐朝成立於公元618年,距今已經超過1400年了。在這個過程中產出了各種璀璨的文化,其中唐詩宋詞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各個王朝你家唱罷我登場,改朝換代的過程不免存在著戰火紛飛,而戰爭所到之處往往一片狼藉,除了金銀之物,其它的不便攜帶之物可能盡毀之,更不用說詩稿存詞等這些紙質典籍,付之一炬無法統計。新中國成立已經71週年,對於能找到的詩詞存稿必然已彙編完成,還有沒有藏書世家就難以知曉了。

    唐詩宋詞作為經典文化的奇葩,值得大家去學習,在學習中創造,延續經典。

  • 3 # 悠言悠語

    問題的答案顯然是不理想的。

    數百年的風沙湮滅了太多的往事,單要說個數字那太為難了,只得說有太多,就光列一個杜甫吧,他一生寫下3000餘首,流傳下來的也不過1400餘首,甚至連半數都未達到,由此可知,失傳的數量非常之多。

    或許有部分目前遺失的詩詞會在日後的考古發現中重見天日,但其中一部分註定要永遠消失在現實世界,不過不用為此傷懷,時間的選擇也是歷史之必然,沉澱之後留下的都是傳世經典,而詩詞的精粹,其中蘊含的意志與執念早已融入了民族血液。

    詩詞是意識的具象化表達

    透過現象看本質,詩詞的本質就是文字的排列,其傳承根本目的本就不是對文字序列的記憶傳播,而是為了傳播夾雜在這一文字序列組成中的個人意志與價值觀,現存的詩詞都是無數代人精心挑揀下來的,仍堪稱浩如煙海,終其一生都難能全部領會,而且被拋棄的部分也並非全然無意的,一部分是被刻意淘汰的,先人已經為後輩完成了“去糟粕”的檢驗環節。

    詩詞是人情世故的簡化

    或許有些詩歌看似失傳,實則仍隱含在世人的記憶中,詩人依託於在人間的諸多閱歷,再以文字加工才作出華章,他們將所思所想熔鍊在簡短的詩詞中,使世人只需以較小的成本便可以獲得較多的感悟,所以如果真的喜歡,不妨去了解了解,感受來自本初的魅力。

    解答至此,編寫不易還望素質三連,愛您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志戰略版攻佔別人城池耐久度快完了,突然建築免戰了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