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柚子愛插畫
-
2 # 小貓心靈屋
“鬥米恩升米仇”別人危難時你給他小的幫助,他會很感激你,但幫助太多了,形成慣性,一旦你不幫他,就會遭到忌恨
-
3 # 情感小蘿蔔
1、施恩不能太快
無論何種關係,都是一個互相交換和投資的過程,投資包括服務、情感、資金等投入。
但是如果手下人投資之後,你很快的就給予回報,一方面手下的投資太少,
無法形成利益加倍上溯迴流,另外會被認為是一種平等交換,
對領導會失去了情感的依賴,變成了利益交易,也就失去了施恩的意義,就沒恩的意思了。
2、施恩不能太頻
《羅織經》明確說: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也就是,好處不能頻繁的給,如果給的過於頻繁,作為手下的慾望就會無限的膨脹,胃口會越來越大,接下來如果不能持續高密度的施恩,就會生出怨氣,這就是恩生怨的原理。
另外,持續不斷的給予,就喪失了獎勵的不確定性,施恩獎勵只有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才能有驚喜,才能讓手下有激情去付出更多。現實中,好獵人都不會把獵狗喂得太飽,甚至要餓著獵狗,這樣狗看到獵物時,才兇猛。
3、施恩不能太露
華人大多好面子,如果領導把給手下的好處天天掛在嘴上,唯恐其他人不知道,這樣手下心理肯定不是很舒服,在其他人眼裡,他變成了領導的狗,要承受很多非議。另外,如果領導太暴露了你們之間的關係,這對自己的管理會產生混亂。大家會背後認為領導偏心,而讓更多人遠離。
所以,施恩是需要講究合適度、隱蔽性和節奏感的。很多人犯錯,就是不能把施恩作為駕馭策略領悟,而是隨性而為,不去換位思考,不懂其他人的想法,這樣無章法的施恩,不僅僅會得不償失,跟有甚至會起到反作用。
談完施恩原則,再談立威原則。領導如何立威,很多人摸不到門道,往往弄得怨恨沸騰。如何找人立威,讓自己擁有震懾力,這是一門學問。
-
4 # 看什麼
分享幾個小故事
第一件, 我家樓下幾年前有一個麻辣燙攤子,那會兒我下班了總要去坐坐,同老闆娘聊聊天。 一來二去我和老闆娘成了朋友,有大概一年多吧,傍晚時分我總是在那裡度過的。 老闆娘生活不怎麼容易,丈夫酗酒沒工作,兒子在唸小學。 也許是為了交情,又也許有那麼一點點惻隱之心……在某年老闆娘過生日的時候,我給她的攤子添置了幾把很便宜的摺疊椅,因為偶然聽她說,幾把舊椅子壞掉了怎麼修也修不好。 老闆娘因為這幾把椅子感謝了我,過了幾個月她開始伸手管我要補鍋的錢——那次我給了,不多,幾十塊,但心裡已經開始有點不舒服。再後來就是問我家有沒有別人送的我們自己用不掉的菸酒,她想用這些託關係給老公找工作。最後一次她提出要求,是她小孩升中學的時候,老闆娘問我,有沒有多餘的閒錢,她兒子要交擇校費現金不夠…… 後來的事就比較簡單了。我換了一家麻辣燙光顧,並且再也不喜歡和那裡的老闆聊天了。
第二件, 這件事的主角是我姑姑,她有個關係不冷不熱的老同學找上門來,一進門就拉著自己孩子管我姑姑叫乾孃……原來是孩子高考想進南大,來走關係的。 我姑正好認識那孩子想考的專業的學院院長,給打了電話,分兒下來之後,這個新認的乾兒子順順利利地圓了自己的南大夢。 這故事的結局挺那啥,姑姑那位老同學主動同姑姑斷絕了所有聯絡。電話不接,QQ拉黑,哪怕在商場偶遇,也別開臉裝不認識。那會兒我剛工作,骨子裡透著稚氣,我問姑姑,這個人怎麼那麼奇怪,你幫了她她還這樣對你。姑姑一笑,說這年頭人都這樣,沒事沒事。
第三件, 最近我一直在廣播的56歲老極品……抱歉我隱瞞了他的真實背景,他不是我們老闆的親戚託老闆照顧的長輩,而是老闆的小學同學。 這個人從組zhi部二線出來,被某個騙子公司騙得傾家蕩產,老闆出於同情,把他接到我們公司來養著。每個月也不要他做什麼事,給他五千塊,算讓他養家餬口。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這個人見老闆人好,就肆無忌憚地以各種理由管老闆伸手要錢。他才來不到半年,除去工資以外,已經從老闆那裡扒到了七八萬……現在每隔三天,他就會找個理由大手一攤地要錢。而老闆,雖然每次也會多少給他一些,但應承的數額越來越少,臉色也越來越冷……這個老極品剛來時老闆眼中洋溢位的真誠的熱情已經幾乎沒有了。 他現在仍舊呆在我們這裡,我們估計他不久就會走人吧。
這類的事情挺多的,如果非要從中學到點經驗,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的:
1、你真心想幫人的時候,就不要想著讓對方報答的事;
2、如果你想讓對方報答,就要第一時間索取感激的果實,拖得越久越要不到,還會反目成仇;
3、人情是越用越薄的東西;
4、我爹曾經給我講過……某個人要餓死了,你給他一碗飯救活了他,他或許會感謝你一輩子;但你如果送他一百個穀倉讓他成了財主,他心裡也許只會想著一件事:原來我快要餓死的時候,還有人能活得這麼好,行,你給我等著!不要施給對方報答不了的恩,謹防恩大成仇。
-
5 # 那年的落魄陽光
我覺得這是這個問題和人性有很大的關係,朋友有一顆糖,你也一顆糖,你把你的糖給他了,他不會覺得有啥問題,只會覺得你不需要罷了,當他急需一顆糖來救命,那你把你的糖給他了,他會感激你救了他的命如果你天天給他一顆糖,當他習慣了,他就覺得理所當然,當有一天你把糖給別人了,他還會憎恨你,他都忘了,本來這顆糖就不屬於他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佔有慾和自私的心態,不是每個人都會反思自己,或者心懷感恩我們能做的就是量力而行,無愧於自己就好,至於別人要怎麼看,就交給別人吧
-
6 # 夢想起航明文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忠告。
有這麼一個故事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一次一個男子在街邊路過一個乞丐,看他可憐,每次就會給他丟下10塊錢,乞丐就靠著這個男人每次的10塊錢生存,可有一天,這個男子路過的時候,沒有給乞丐錢,乞丐就非常生氣,說你為什麼不給我錢?男人說,我成家了,我要照顧家裡人,不料這乞丐說了一句:“你竟然拿著我的錢去養別的女人和孩子!”這個故事就深刻說透了這個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卻養個仇人。也就是說,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飯,他可能感激得痛哭流涕。但是如果你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碗米不夠,倆碗米不夠,三碗四碗同樣不夠,你給的再多,只要拒絕一次他的要求,立馬翻臉。
所以說人的慾望就像海水,喝的越多,越是口渴。它就像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確是越撓越想撓的!
所以說,恩大如仇,施恩也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
-
7 # 冷清秋324
老話常說“鬥米恩,升米仇”這句話是不無道理的。如果把握不好施恩的火候,那麼恩會演變為仇。
例項:
前院這家女主人沒文化,不會算賬,兩口子約定男人不在家時缺任何東西就去後院借,男人回來後再還。小到醬油洗衣粉,大到糧食、食用油。由於都是鄰居,後院也就習以為常了。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幾個月。
有一次,前院男主人連續半個月不在家,女主人便去後院開始借食用油,用一個小瓶子裝,過幾天又借大米,還有餵豬用的玉米麵。後院女主人一一記好了帳。
前院男人回來幾天了,依然沒有還後院的東西,後院女主人犯嘀咕了,這都好幾天了,怎麼還沒有還東西的跡象呢!又等了幾天以後,她終於開口問前院。前院女人頓時不高興了,不就欠你這點小物件啊,還值得跑來問。一氣之下把所有東西還清,好久沒搭理後院鄰居,見面都裝作沒看見一樣。
後院女人滿身委屈心裡想著,我憐你不會算賬,你家男人和我們家說好他不在家時你缺什麼就到我家借,我不嫌麻煩(借醬油或食用油時用小瓶裝)
解你燃眉之急,可好借好還,怎麼我和你要你就翻臉了呢!
施恩要有度,醜話說在前。有些人會因別人給予的第一次恩惠感激涕零。但是不斷施恩無節制的時候會認為理所當然,當有一次你拒絕時,你便是他的仇人了。望大家引以為戒,掌握施恩技巧,既能幫助別人的同時,又不至於養個仇人。
-
8 # 樂山韻語
有人說“人要懂:恩大如仇,要把握好你的施恩火候”你怎麼看?
古人云: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懂得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底線,所以我們譴責那些忘恩負義的人,那些以怨報德的人。我們的文化教育一直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西方有感恩節,雖然我們沒有這樣的節日,但是我們是傳統美德,是融於日常生活的,比一個節日更重要。
有些人施恩並不圖報,有些人施恩希望你報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這並不奇怪,很正常,很符合人性。小恩小惠的很容易就報了,但是大恩很多時候就是拼了命也無法報答。
人都是自私的,可是又有有些人認為自己並不自私,他們標榜著自己高尚的道德,整天把對你的恩情掛在嘴邊,這實際上是一種道德的貪婪,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他們不管對方是否接受得了自己龐大的善意,認為自己是出於好意,實際上他們這是自我滿足,是道德綁架,完全無視別人的想法。他們滿足於施恩的自豪感,但不體諒那些受恩者被施恩時那低人一等的痛苦。
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想別人欠自己情,而不是欠別人情。但是幫助別人的時候,最好是"點到為止",不要讓你的"大恩"讓別人成為小人。
古時候有一個樸素的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這裡的的“鬥米”是不確切的數,其實是指的更多的米,受恩者習慣了一斗米,就希望兩鬥米,習慣了兩鬥米,就希望三鬥米......慾望一次不被填平,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在中國,乃至整個儒家文化圈,“大恩如仇”這個概念一直是存在的。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接受了別人的恩情而自己無以回報。所謂恩重如山,並非恩情之浩大,而是形容大恩所帶來的壓力如巨山壓背般沉重。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重情重義的人都不能承受的重量。面對恩人,如同面對債主,而且是那種好像永遠都還不起、還不盡的債。大恩在接受時是驚喜,在回憶時是感動,但在面對時,則是痛苦!大多數人是不願意見到自己的恩人的,卻非常願意以一個恩人的身份見別人。看到別人的生活因為自己的照顧而變得越來越好時,該有何等的成就感?如此,那些大人物的忘恩負義和寬宏大量的矛盾,我們也不難理解了。
2016年她被免除了在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職務;包括董明珠的老領導最新的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提到,外界有聲音,說“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話或許有一定道理。“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當然,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磨練,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但“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
執著於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執著於自己給別人的恩惠和執著於自己對別人的仇恨都是不智慧的做法。施恩的時候越是不圖報,越是淡化自己的作用,受惠者的壓力越小,他的表意識裡面即使忘記你對他的恩情,但潛意識裡面還是會記住的,所以他不會輕易的背叛和離開你。
別人對你的恩惠,如果你很需要,那麼你要坦然的接受,不要給施惠者緊張的感覺,你越是自然的接受,他越是快樂。我們在能力範圍之內,都會有幫助人的快感,這是利他基因的作用。雖然,忘記和好像忘記,是有區別的,這個很難拿捏。
-
9 # 來自大自然
正確。施善的人與得善的人都要把握好“度”。
鬥米恩升米仇,老祖宗用經驗告訴你。
從古至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你如果在他危難的時候給了一點小小的幫助,堪稱之“雪中送炭”,但是你如果一直幫助他,時間長了他就會視為理所當然,哪天你停止幫助,他輕則怨恨你重則把你當成仇人。
前幾年演員孫儷曾一度陷入捐款事件裡,一名大學生髮了長文控訴孫儷停止了對他的捐助,如若不瞭解事情始末,肯定要對孫儷造成誤解,認為其沽名釣譽等,但是事實真相卻恰好相反,這名大學生早在高考落榜時孫儷就資助了他學費復讀,考上大學後就資助他學費生活費等等,但是隨著孫儷對他一直的幫助,他也當成了理所應當越來越過分,談戀愛、買手機、打遊戲等等,孫儷最後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惱羞成怒,遂在網上發表長文來控訴孫儷。
也許剛開始他是知道感恩的,但是隨著時間一長,他把孫儷給他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孫儷停止了幫助,他還惱羞成都了。
俗話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做人呢,要懂得感恩,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不要把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副自己接受的心安理得的樣子,看著就是得寸進尺的嘴臉。當然施善的人也要把握好度,不要不管不顧一昧的幫助,最後得到農夫與蛇的下場。
-
10 # 鹹味人生
大恩如大仇,劉鑫對江歌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施恩要有度。當交情不夠深的時候,當自己不夠強大的時候,當對方不夠好的時候,當事情太大的時候,不能輕易幫大忙。何況是人命關天的事,這個恩情對於劉鑫太大了,她承受不起,到最後和江母翻臉為仇,對簿公堂。
都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受恩者無以回報的時候,人心的自私就顯露無遺。
《紅樓夢》我們都看過,當賈雨村剛上任就碰到薛蟠殺人一案時,本想秉公辦案,一個面熟的衙役擠眼阻止,給他一個護身符,暗示他薛家得罪不起,並出主意,放了薛蟠。對於剛上任的賈雨村,是幫了大忙,不是衙役阻止出主意,在官官相護的官場,也許因此就會仕途渺茫。對衙役,最初是感謝,後來一琢磨,衙役知道的太多,對自己不安全,終於找理由把他發配了。
由此想到,在生活中,在職場中,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最忌諱交淺言深,更忌諱交淺恩深。
當你還不是非常瞭解一個人的時候,切記不能談太深的話題。比如誰和誰的關心繫,比如誰誰誰的隱私,俗話說禍從口出,你不知道也許別人直間的關係更近。你說的話一個轉身,就穿給了當事人。
所以,當我們在有心想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警醒,凡事要適度。無節制不看情形的施恩,害人害己。
回覆列表
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釋義:很大的恩情無法用語言來道謝;太深的恩情,就得銘記,幾乎近於與這件事有仇,記得刻骨銘心。歷史故事: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數年後,李勉客遊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故囚見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說將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並私下和結髮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報德?”妻子說:“償還千匹可乎?”故囚說,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報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說:“兩千匹可乎?” 故囚仍然搖頭,說,還不夠。妻子就說:“若此,不如殺之!”幸得此家僕人密告,李勉才免於一死。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