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在武漢,去年炒股虧了9萬塊錢,今年該怎麼理財?
6
回覆列表
  • 1 # 圖說炒股

    首先,我是一名理財顧問。在接觸的很多客戶中,有人狹隘的把理財理解成某一項投資,比如買股票,基金。事實上,理財是對財富配置的科學的,系統的規劃。

    在對客戶做出理財建議之前,需要了解客戶的風險分類,是屬於積極性還是穩健性。也要了解客戶用於理財資金的週期性,是長期理財規劃還是短期閒置資金。

    然後對資金按比例分配到不同風險的理財產品中。

    包括基金(貨幣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保本基金等等

    包括國債類,國債逆回購類配置

    中等風險的股票類投資

    高風險的期貨,外匯黃金等配置。

    根據客戶不同,定製的資金配置方案也是不同的。

    如果客戶不具有系統理財能力,建議諮詢投資顧問。不要把單獨的一張投資,理解成理財全部。

  • 2 # 溏果桀

    別和我談理財,沒有財,拿什麼理。

    理財早已成為一種技能,將現有的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細水長流,以財生財。很多年輕人都是月光族,信用卡好幾張,理財對於他們來說就是:財都沒有拿什麼去理。是的,理財大前提就是有一定的除日常花銷之外的餘錢。

    那麼,第一步,學會記賬。現在手機app這麼發達,各類記賬軟體各有優勢,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軟體風格堅持記下去。對於,連記賬都做不到的人來說,你很難知道你每個月的錢花在哪裡。如果你不給自己做每個月的預算,你就無法存下錢。只有記賬才知道自己錢去哪了,才能清晰瞭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不好的習慣注意改正,同時做出每個月的預算,下個月的時候會看下上個月的開銷,然後預算下個月的常規開銷。這個僅僅只是預算,實際開銷需要自己控制。但是注意記賬不要分太多個賬本,因為日常消費記錄本來就是一個瑣碎的事,不必要弄得特別複雜去為難自己,這樣很難堅持記下去。一般可以分三個賬本:1、個人收入賬本;2、個人生活開支賬本;3、人情往來賬本。總之,記賬是第一步,你連你自己多少錢都不知道,錢花到哪裡都不知道,你怎麼會開始你的理財第一步呢?

    第二步:固定存款存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也不是說必須要存多少錢,聚少成多,每個月存一點點,每個月固定存的這點錢,一點都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如果一點不存那麼無形中自己也都花不知哪裡去了。這個錢不是說這個月花剩下的拿去存,而是一發工資就必須要存起來。可以取到另外一張卡里面,不到非必要動錢的時刻,不去動那張卡。

    第三步:合理用你的信用卡年輕人錢包裡擁有多張信用卡不足為奇,購物時輕鬆刷卡,還能刷卡享受免息期,還可以積分換購。但是,張信用卡多了,每張卡的到賬日期、還款日期,免息期等資訊大多數人是不都記得的。管理多張卡並不容易,並且本來沒有多少積蓄到時候缺口大了難過的就是自己。但是也不要去提前消費,信用卡可以用來超市買一些東西,嚴格控制自己的花銷。不要覺得自己有好多錢,反正存了錢,還的上!千萬不要這樣,在你沒有那麼大能力的時候,不要提前去消費。合理利用信用卡,是合理利用它的賬單期,如果手裡有閒錢又沒到還款期,善用信用卡中間這段時間可以做些低風險的投資,能賺一點是一點。只還款不取款,因為你拿信用卡取款還是要收手續費的。不要把信用卡當做自己的資產。

    第四步:有錢了,開始理財之旅吧投資,這個東西說大很大,說小也非常非常小。大的人一出手就是成千上億的,小的,其實你幾百塊也能理財,就看你怎麼玩了。一開始建議是選擇低風險型的,理財是一個需要慢慢學習的過程,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一般常見的理財方式是儲蓄、股票、基金、國債、債券、保險等等,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優缺點,並且大家都很瞭解了,就不在展開贅述。重點說一下近年來很熱門的p2p理財,一個新的理財方式。玩股票的很多也玩p2p,原因在於,玩股票的大多都是風險偏好者,而P2P相比其他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風險更高,但收益又很有吸引力,相比股票風險又低些,所以P2P成了股民的不二選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P2P,畢竟,它是收益率僅次於股票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如果平臺靠譜,收益率很有吸引力。對於那些不想鑽研股市,又想有較高收益率的投資人來講,P2P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3 # 生活的ATM

    理財記住:保住本金!保住本金!保住本金!

    你貪圖人家利息,人家惦記你的本金。

    提到理財,總會有人告訴你選靠譜的產品,可是你知道啥叫靠譜嗎?普通人會辨識嗎?

    人為何在理財的過程中會屢屢受騙?

    一、金融的基礎知識欠缺,辨識能力匱乏。

    我問過很多被騙的人,他說當初我看這家機構很靠譜啊。那麼大的公司!

    說真的人家給你整倆專業詞,你就覺得人家賺錢厲害了;人家隨便包裝一下公司背景,你就覺得不跑了。

    企業不管大小,過去好等於現在好嗎?人家賺錢多就一定保證給你嗎?借錢的一定會還你嗎?它如何來保證?誰監督?監督者靠譜嗎?

    不會看事物的底層邏輯,怎會辨識靠不靠譜。

    二、過分看重收益。

    提到理財,你肯定會說,能讓我的錢變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這種貪慾讓人只盯著收益。誘惑面前喪失警惕。

    騙錢的,都會利用人性,把你的關注點引到某一個點,聲東擊西,輕鬆拿走你的錢袋子。

    所以,承諾有質押的,承諾有擔保,承諾給高息的比比皆是,還有承諾先給利息的,什麼每天返你利息,多年後返清,同時再把本金給你。

    問題是,他能堅持2年嗎?即使是你手裡有質押的廠房裝置那又怎樣?難道你再去變賣或者打官司追回本金?

    這圖啥美啊?

    理財,相當於你把錢借給人家幫你去賺錢,那他們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多強?他們的風控體系是怎樣的?雖然,你不一定能整的清楚,但是,只要不過於貪圖收益,一切就還好。

    財富需要積累。而那些承諾短期高息的是風險極大的。

    在理財的過程中,本金的掌控權和監督機構的性質決定安全度!

    財富最大化=本金x複利x時間

    公式顯示本金越大時間越長增值越多。但是,存放時間越長,安全性,保本越重要。

    我學了這麼久,我就覺得銀行和保險安全度是非常高的。

    但是,只要一提保險就捱罵。捱罵我也要說。因為,我學了,我懂。因為我專業,我才有能力負責。職業操守一定會凌駕於銷售本身之上的。

    那些說,你就是為了賣保險,你就是託的,請繞行吧。有些話,是不需要向每個人去解釋的。

    銷售就是,你需要我恰好有。

    如果我的專業能幫上一些正好需要的人,足矣。

    建議:

    未來一定要花的錢用安全度高的產品,可以多放。最好有個規劃;

    用來提高品質的錢可以選擇收益高一點,稍有點風險係數的產品。可以少放,最好是賠了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恭祝髮財!

  • 4 # 明亞員外

    其實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理財,只是沒有意識到而已。

    理財的定義是使資金的合理利用達到最大的效能和效用,說直接點了就是掙錢和花錢的平衡。

    個人認為理財要進可攻、退可守,既有獲得利潤的投資,也有風險管理成本,更有長期收益的規劃。以獲得利潤為主的投資根據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來判斷,渠道有股票、基金等,也包括私人借貸等金融槓桿,每個人情況不同視情況而定;風險管理毋庸置疑是以保險為主,主要包括健康險和意外險兩大類,當然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還有不容的需求如資產保全、節稅避債等,但其本質功能還是風險管理;長期收益規劃以安全為主且能獲得長期利益,建議選擇複利功能的投資渠道便於資金隨時間的增長而增長,一般有國債、企業原始股、定投等。

    家庭理財應該以風險管理為先,先把可能虧損的風險排除出去,才能有效的利用資金獲得更高的收益,否則一旦發生風險收益就是空談。

  • 5 # 開心星辰的爹

    年輕人理財,由於剛開始工作,餘錢不多,可考慮兼職,下班時間兼職滴滴或外賣,餘錢可買風險較小的基金或者開股票戶,參與企業債申購,去年可零風險無腦收入四千多。

    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士,可講資金分為三部分,80%資金投入穩健收益部分,比如濰坊銀行一款零錢寶產品,年化收益4%左右,而且隨時可取,剩餘20%可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產品,比如股票或者期貨,如不懂可參與相關產品到位基金。

    富豪們咋理財不太懂。

  • 6 # 雅石愛理財

    先學會存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就是巴菲特,也得有錢才能操作。然後看書看影片學習。想著不花時間精力學習還能買到大牛股就和不學習考上北大一樣,可能嗎

  • 7 # 清風動竹影

    我想透過這個回答來給你建立一個系統的學習投資理財的框架。之後你無論是看相關的書籍,或是在得到上理財投資類的課程,都可以納入這個框架裡頭去思考、分析。

    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之前,我們先要問問自己,你的投資目標是什麼?

    我過往問我身邊的朋友這個問題時,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財務自由”。不過很少人徹底搞清楚財務自由是什麼意思。

    1. 如何定義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

    被動收入相對應的是主動收入,兩者都是賺錢的主要路徑。

    主動收入:透過打工、創業等方式賺到的錢,主要發揮作用的生產資料是人力要素;

    被動收入:透過投資、理財等方式賺到的錢,主要發揮作用的生產資料是資本要素。

    換言之,主動收入是賣身,被動收入是賣錢(錢生錢)。

    財務自由時,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然而不同人需求不一樣,日常支出自然不同。所以財務自由也是有不同層次的:菜市場財務自由、購物商場財務自由、樓市財務自由…

    所以你下次說你想要實現財務自由時,要想好自己想要實現的,是哪個層次的財務自由。不過無論你想要實現什麼程度的財務自由,想辦法增加被動收入總是沒錯的。

    而大部分理財投資的教材都會教給你一道超級無敵簡單的公式——被動收入 = 本金 x 年化收益率 x 投資年限。

    提高本金、年化收益率和投資年限都可以提高被動收入,今天我的問答主要也是圍繞這道公式的三個分項來展開。

    2. 如何增加投資本金?

    一般來說,你每個月新增加的投資本金,都來自於每個月的月結餘(也就是收入減去支出)。所以要增加本金無非就兩個手段:開源(增加收入)或是節流(減少支出)。

    新增本金 = 收入 - 必要支出 - 非必要支出

    支出分為兩種: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

    顧名思義,節流時首先被砍掉的自然是非必要支出。

    這裡稍微科普一個簡單的概念——拿鐵因素(Latte factor)。

    舉例說明下:有對夫婦每天早上都要買兩杯拿鐵,按照一杯30塊來算,20年下來一共需要花費——30 x 2 x 365 x 20 = 44萬元。

    美國的金融顧問David Bach把這類不容易被注意、卻會積少成多的非必要支出稱為「拿鐵因素」。

    我們節流時應該優先考慮砍掉這些支出。

    不過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這兩個概念的區分其實也很主觀:比如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拿鐵並不是非必要支出,它可以讓人不犯困,而且可以讓工作、學習效率都變高,是必要支出。這個其實沒必要辯駁,自己內心做個衡量就行。

    另外,如果咖啡因對你來說無可替代,那也可以考慮是不是有平價的替代物,比如公司裡的咖啡機也有免費咖啡,或是幾塊錢一包的速溶咖啡,其實一樣可以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當然,我也不是讓你當個禁慾主義者,讓你完全砍掉所有非必要支出,這並不現實。

    適當的非必要支出其實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慾望,可以為你帶來效用(utility),這並不是壞事。不過畢竟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我們還是要控制好非必要支出的失控。

    這裡有一個技巧:你可以把前面的公式挪一挪,升級你的思維模式:

    換句話來說就是,“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先把10~20%的收入強制用來增加本金”,扣掉必要支出後,剩下的那些錢再花到非必要支出/拿鐵要素上。

    3. 如何提高年化收益率?

    常有朋友問我:“有沒有收益高、風險低的投資理財產品可以推薦給我呀?”

    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天下可不會掉餡餅…

    P2P還沒爆雷之前,分分鐘給你年化15%的年化收益率,而某些龐氏騙局更是給你每年翻好幾十倍的幻想。這些的年化收益率都很高,但風險則是高到可以直接原地爆炸的地步。

    這裡有個投資的基本概念——風險回報權衡(Risk-return trade-off),即高收益與低風險你只能二選一,換人話說就是“便宜沒好貨”。拋開風險談收益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所以,提高年化收益率指的是,找到最佳價效比(同等風險下收益最高)的產品。

    要成功做到這點有兩個先決條件:① 你知道足夠多的選擇(這樣你才有更大機率能碰到最高性價比的產品);② 你懂得判斷風險。

    懂得判斷風險則需要你有完整的金融體系,以及調查分析能力,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

    所以對於普通小白來說,更簡單的做法可能有兩個:

    相信專家(基金經理或理財投資專家),讓渡一部分收益率(管理費/申購費/贖回費),用來換取專家的專業判斷;

    賭國運,買指數基金(可以是定投的方式),相信大盤會一直持續往上。

    4. 如何提高投資年限?

    畢竟時光機還沒被髮明出來,所以目前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我們能做的自然是儘早開始投資。

    如果你還沒做過任何投資,我會建議你看完本答案後馬上邁出理財第一步。

    另外就是不要讓你的錢閒著。

    你讓錢白白躺在活期存款,其實跟僱了個員工然後沒給TA找活一樣的浪費。

    所以一般來說,我的銀行活期賬戶裡的現金很少會超過100塊。幾萬塊錢,就算是放進最最不用腦子也能投資的貨幣基金類產品(比如餘額寶),每天也可以賺個地鐵錢,能賺一點是一點。

    5. One more thing

    除了財務投資外,你也要考慮自我投資。前者是投資到資本要素,以錢生錢,收穫被動收入;後者則是投資到人力要素,收穫主動收入。

    在你年輕的時候,其實可以把更多時間和投資放到自己身上,投資自己。因為人類的流體智力(決定學習速度)會在20歲的時候達到巔峰,隨後學習速度會越來越慢。所以很多東西早點學會更好。

    希望本文可以為你的投資理財生涯開個好頭。

    參考文獻/推薦閱讀:

    [1] David Bach, <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Workbook>, Crown Business, 2005

    [2] 羅伯特·T·清崎, <富爸爸窮爸爸>, 南海出版社, 2008

  • 8 # YZ惠風和暢

    謝謝邀請,樹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培養自己的理財興趣,使自己的財富穩步增長,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但是如何正確的理財,個人總結一下,觀點有以下幾點,僅供參考。1, 首先做好家庭生活收入 支出記賬,養成記賬的好習慣,月底總結,年底總結,對自己的消費更瞭解,才能有計劃的規劃。2, 多多學習理財知識,少走彎路,熟悉各種投資渠道,哪些適合自己,哪些不適合自己,正確選擇自己的平臺,不盲目,不馬虎。3,在沒有嘗試各種理財之前,每月節支習慣存銀行定期存款,短期 中長期結合。利率低但是高於活期存款好多倍。4, 逐步風險性較低的貨幣基金,保險理財等,網際網路各種寶寶之類的存取靈活的理財產品,穩定投資。5, 豐富經驗,積極進取,調整思路合理分配,購買股票擴大收益,切記貪婪,把握風險,投資股票根據個人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倉位,不跟風,不盲目,保持清醒的頭腦。

    6, 熟悉了各種理財渠道後,分散按比例分配投資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合理安排,按需制定目標。

    以上是對初學者,從不知道如何理財最後成為理財專業人士的粗落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聊我交流

  • 9 # 奇葩財經說

    謝邀,帶你走近銀行、實現財富增值,我是銀行小學生。

    理財,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管是剛上大學的學生,還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說起理財都能談的頭頭是道,確實,理財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如何正確理財,我覺得關鍵性因素有三點,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第一,年齡因素。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理財有著不同的剛性需求。例如,剛畢業還未成家的年輕人,理財的作用更偏重於強制儲蓄,每月或每週存個月月盈、週週贏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既保證了不會變成“月光族”,又遏制了年輕人愛攀比的衝動消費;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的家庭,正處於人生的上升期、成熟期,此時理財更偏重於資產的快速增值、子女教育金的儲備以及維持家庭的生活質量,所以說風險與收益都相對較高的理財更適合他們;對於已退休的老年人,理財更偏重於養老,而不是資產的增值,安全性最高、靈活性優、收益相對較少的理財更穩妥一些。

    第二,職業因素。你從事的工作、工資收入的水平也決定著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切記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要好高騖遠,只看到別人理財取得的好收益,更要看到在收益背後存在的高風險,量力而行是氣度,更是學問。

    第三,學識因素。學識不等同於學歷,在理財方面更偏重你是否具有專業性知識。在銀行理財你有理財經理幫你推薦適合你的理財產品,但面對網際網路上形形色色的理財投資平臺,你的專業性可能不會幫助你賺的更多,但一定會幫助你賠的更少!專業性不是說你必須在學校裡學習金融或者證券等,而是說你對理財一定要有大概的瞭解,對你投資的每種理財產品、理財平臺都有清晰的認識,這樣理財才是正確的理財方式,不要盲從,更不要盲目。

  • 10 # 史蒂芬的專欄

    假設你身無分文,但有個開銀行的哥,能夠以基準利率借給你無限多的錢,期限為一年,你會怎麼用這筆錢?

    小時候我們都有一個白日夢,就是如果中了500萬大獎,就把這筆錢存銀行,一輩子光吃利息就衣食無憂了。

    現在你不可能把你哥借給你的錢也存銀行吃利息,因為你借的錢也要給利息。

    你也不敢拿這筆錢去做任何有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因為萬一虧了你就還不起錢了。

    那你可以拿這筆錢去做什麼保證穩賺不賠呢?

    去澳門賭場賭博。

    你可能會嚇一跳,賭博的風險不是遠遠大於普通的投資嗎?

    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先賺一個億。

    第一局,先賭1萬,如果輸了,下一局你就賭2萬,再輸了你就把之前所有虧的錢X2,再賭。

    你可以一直玩下去,因為你有無限發子彈,總有贏的那一回,只要贏了就可以翻本,還要倒賺。

    這就是有無限發子彈的好處,沒有all in也就沒有滿盤皆輸,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一直玩到贏就可以翻本而且倒賺。

    但實際賭博的人,就算拿著一個億進賭場,也是十賭九虧,都是玩到最後錢不夠了,不足以翻本。

    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只要他可以借到無限多的錢,他就可以穩賺不賠。

    而一個億萬富翁,只要他手頭的錢是有限的,也會輸得連內褲都不剩。

    他們的區別僅僅在於,誰有更多的現金流,至於誰本身更有錢,並不重要。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可以年年虧損都不會倒閉,只要它一直能夠借到錢或者拿到投資,最後時來運轉就可以扳本回來。

    最典型的就是某些國企,年年虧損,但由於企業性質,始終可以從銀行貸到款,用新債還舊債,可以一直運轉很多年都不倒閉,哪天行業週期好轉,就鹹魚翻身了。

    為什麼李嘉誠之前熱衷於做超市呢,比如百佳、屈臣氏?

    因為超市有個好處,就是賣給消費者的時候貨款兩訖,馬上收到錢,而和供應商結賬的時候,可以拖半年,這樣就可以產生數倍的現金流。

    我們來看下面這兩張圖就知道了。

    如果每個月進一次貨,和供應商分別用貨款兩訖和六個月賬期兩種結賬方式。

    貨款兩訖

    可以看到手頭的現金流最多也就一個月的商品銷售收入。

    六個月賬期

    第六個月的時候才開始用第一個月的銷售收入支付第一個月的貨款,手頭還積壓了五個月的商品銷售收入,同理,第七個月的時候從第二個月的銷售收入支付第二個月的貨款,也積壓了五個月的銷售收入,這五個月的收入不斷滾動,卻永遠都是五個月。

    那麼這始終積壓在手裡的五個月的銷售收入是一個恆定狀態。如果把這五個月的銷售收入直接拿走,會不會對超市運營產影響?

    絲毫不會有影響,直接拿走就變成了和貨款兩訖一樣的圖了。

    所以只要超市沒倒閉,李嘉誠可以直接挪用,永遠佔用,想幹嘛就幹嘛,只要最後把這個超市賣掉的時候把這筆錢拿回了就好了。

    實際上這五個月的錢,相當於是欠供應商的一筆負債,只要超市不倒閉,這筆錢可以永遠欠著,而且還不要利息,這就比從銀行去借錢划算多了。

    就算超市是虧損的也沒關係,李嘉誠拿著這筆錢去投資別的行業,收益能夠遠超過超市本身的虧損就夠了。

    所以李超人買超市,並不是看重它的盈利,而只是為了擴大現金流為他的其他生意服務。

    同樣,對於個人來說,理財的目的除了獲取收益外,還可以把擴大現金流作為理財的一個維度。

    獲取現金流的方法,除了拼命掙錢外,還包括增加你的負債。

    以投資的目光來看負債,是負債越多越好。在投資收益>負債利息的情況下,個人負債越掙的錢越多。

    比如你開了一間包子鋪,投了10萬,每年穩定利潤10萬,那你應該是去借100萬,開10間包子鋪,掙的錢還了利息還有多。

    如果你有100萬,全款買一套房,還是貸款三成,分別買3套房?

    全款買一套房,房子漲10%,賺10萬,但是貸款買三套的話,就是賺30萬,實際上是你用100萬的資金變成了300萬流動資金來投資。

    所以貸款買房,到底要不要提前還款?

    永遠不要提前還款。

    人生難得有一次機會貸到利率這麼低的貸款,是一種福利,怎麼可能白白浪費這麼好的福利呢?為什麼不把這些錢先攢者,放著做理財(收益高於貸款利息很容易),等攢夠了再去貸款買第二套房,或者去做任何能夠高於銀行貸款利息的投資?

    如果提前還款了,這些錢就變成了死錢,取不出來了,你急用錢的時候找各種渠道借到的錢遠遠高於你曾經的房貸,現在借唄的利率都是萬分三到萬分之五一天,年化利率都到了10-18%,比起房貸哪個划算?

    如果是定期的理財產品,急用錢的時候不能贖回怎麼辦?不照樣沒有流動性嗎?如果是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有一種貸款叫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可以以你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作為擔保,然後貸出一筆錢,利率也是在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這樣雖然貸款有利息,但原有的理財產品還在繼續產生收益,對沖下來實際沒有產生負的收益,但你獲得了流動性。

    買房沒錢給首付怎麼辦? 只要你能夠透過任何渠道(親朋好友)借到無成本的錢,那馬上借錢上首付,其次再考慮低成本的融資手段,比如

    1)大額信用卡

    額度和你的資質有關,無非就是有房有車有存款,如果都沒有那還可以看工作單位,趕快憑你在大公司員工的身份多辦幾張信用卡,這也是進大公司的隱形福利。

    2)年利率低於7%的消費貸

    特定使用者才有,每家銀行都有類似的貸款,比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中銀E貸,也是根據使用者資質來的。

  • 11 # 大佛聊網際網路金融

    你可以參考一下個人的下面這篇文章,希望有用。

    新人是如何理財的?

    我學習關注理財始於2016年,到現在也就兩年多。

    當時是覺得央企的工資增長幅度很有限,希望透過投資獲得高於工資收入的收益。

    基本情況:

    曼谷房產一套,按已投入本金計算浮盈50%左右;

    P2P每月收益與工資持平;

    重疾險保額20萬,今年準備加至50萬;

    定投低估指數坐等年化20%;

    讀研和知識付費學習。

    一、泰國房產

    2017年初,利用年休假我去了兩趟曼谷,終於成功入手小公寓一套。

    總價120萬+,目前支付首付及其他費用共計38萬,剩餘錢款可至交房時再付。

    其中總房款的50%可至泰國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貸款,但利率相對國內要高了不少,大概在6%以上,而且基本要求10年內還清。

    這套公寓購買時均價3.7萬每平米,目前,按已投入本金計算,浮盈50%左右。

    它從開盤到交房,要歷時3年半。在交房之前也可轉讓買賣,費用微乎其微,我記得是一兩千塊就能搞定,因此槓桿率較高,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很多人會問,我對曼谷不熟悉,選擇什麼地方買房好呢?

    其實,在曼谷買房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地段、地段、地段。

    這個樓盤在日本人聚集區,也被成為富人區,地處素坤逸的Ekkamai地鐵站200米處。

    相鄰500米處的Thong Lo房價普遍在4萬以上,五六萬也實屬正常,當然更不乏十萬一平的奢華公寓。

    實話說,單價已經是比較高的了,但對比國內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相同地段,還是合適了不少。因為泰國的單價是按套內面積計算的。

    比如我的這套小公寓,套內面積接近34平米,要是按建築面積來算,肯定是要50來平的。

    曼谷的公寓大多都有挑高極高的五星級大堂,好大的游泳池,好大的健身房,好大的樓頂花園,好大的自動停車場……想想是不是都很興奮,哈哈。

    這座城市就像一個抽水機,將各地的勞動力吸引過來,常住人口超過1100萬,佔泰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

    對比曼谷,泰國的其他城市也只能被稱作大農村……

    二、P2P

    第一次接觸P2P還是2016年8月,那時還是小白,當然現在也是小白,但心裡已經有數多了。

    當時為了獲取高於銀行存款的年化收益率,讀了本關於P2P的電子書,書名已經記不清了,但作者寫得很中肯也很有邏輯,也從此開始了P2P生涯,

    剛開始投資P2P,找的都是大平臺,比如愛錢進、紅嶺創投等。態度很保守,利率基本在10%左右。

    要知道在2016年,利率10%還是偏低的。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認知較淺不敢亂投平臺,害怕連本金也損失了,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周邊人保守投資思維的影響。

    因為那個時候本金不多,所以也沒什麼明顯的收益。

    當時的目標就是把每年的保費賺出來,相當於用P2P收益買了份保險,哈哈。

    後來因為去泰國買房,也就大部分都取出來交了首付,P2P投資暫告一段落。

    2017年底,自己攢下了一筆存款,量級比2016年多了些。於是,再次入了P2P的坑。

    此時的市場收益率已經不能跟2016年相比了,但我這次更加理性和穩健,願意承擔一些能承擔的風險來收穫與之相匹配的收益。

    截至目前,基本保持在年化12%以上,收益與每月工資持平,當然這也是利用了很多新手券、加息、返利、返幣福利啦。

    配置資金涉及平臺既包括宜人財富、票據寶、51人品、團貸網等龍頭平臺,也包括少數二線平臺。處在備案的敏感時期,擔心把大家帶入坑,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保險—重疾險

    幾年前,很親的家人被查出乳腺癌,還好是早期,經過手術和化療,逐步康復。

    這一過程,讓我深刻認識到保險的重要性。

    目前配置重疾險保額20萬,今年準備增加30萬,合計達到50萬。

    我們長輩那一代,直到現在仍然對保險存在諸多誤解,這也跟保險的推銷歷史有關。

    但保險行業是在不斷髮展,不斷完善的,好的產品是不應該被錯過的,我們也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低估指數定投

    選擇好低估指數,每月無腦定投,執行好鐵的紀律,資金3年以上就不要想取出來了,坐等年化15%-25%。

    目前定投品種包括上證紅利、紅利機會、50AH、基本面120和500低波動。

    列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全部都是低估值的指數。

    這事兒,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五、借貸收益

    現有信用卡6張,總額度25萬左右,多張信用卡迴圈使用,加上低息貸款,一年淨收益兩萬左右。

    六、自我投資

    透過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2016年9月順利進入某985院校就讀在職研究生(雙證)。

    每天工作結束後,再去學校上課,確實很辛苦,但咬咬牙還是堅持下來了。

    大家不要拒絕為知識付費,現在很多不錯的課程乾貨超多,落地性遠強於傳統理論。

    而且一個課程幾十到幾百的費用,也就是一兩頓飯的事兒。

    以上就是我最近兩年的在理財方面的小進展,方法略顯青澀,但我會繼續努力噠~

    備註:本文是第55期《高手在民間系列》文章。

  • 12 # 帥小冰在答題

    斷斷續續學了幾年理財後,發現最適合我這種普通人的理財策略,就是強制儲蓄+指數基金。

    強制儲蓄就是每獲得一筆收入,優先存入一定比例。很多人希望透過複利實現財務自由,但殊不知複利效應的重要前提就是本金足夠多。

    巴菲特曾說,如果他去世後,子孫不要去買股票,用繼承到的遺產購買指數基金。散戶永遠是韭菜,買指數基金才是莊家思維。《見識》這本書裡有一個更準確說法,“購買一支以往表現較好的指數基金長期持有”。這句話的關鍵在於長期持有這四個字,要知道,耐心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在過去45年裡,美國股市的回報率大約是7%,累積到今天大約漲了20多倍,如果你錯過了股市增長最快的25天,你的投資回報就少了一半,每年只有3.5%,這樣45年算下來,你的回報率不到4倍,也就是說財富的積累至少會少80%。

    至於那25天是什麼時候,沒有人會知道。聰明的投資人永遠在股市上投資,而不是試圖投機挑選最低點和最高點。因此,擺脫壞運氣和積累財富的關鍵是耐心

  • 13 # 富時投資

    嚴格的說,你參與股票市場不屬於理財範疇,屬於投資範疇。

    理財和投資是有本質區別的:

    理財屬於資產管理範疇,最基礎的要求的不能產生賬面虧損,哪怕是浮動虧損。這主要是由於理財的收益率很低,一般都跑不贏通脹,如果再產生虧損,那點收益是無論如何不夠彌補的。

    與理財不同,投資屬於資產增值範疇,通俗的說,就是在跑贏通脹的基礎上,還要有收入盈餘。所以投資的基礎要求是收益與通脹持平。在此基礎之上,收益率越高越好。投資可以有浮動虧損,這是由於投資屬於收入屬於曲線型增長,允許有一段時間的負收益。

    理財的產品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①銀行產品:包括定期存款,一些基金。收益低,風險也低。

    ②p2p產品:網上有很多,靠譜的不多。p2p本質上屬於第三方擔保的民間借貸,風險還是很高的。

    ④商業保理:這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理財產品,要求的投資額度會大一點,但收益率是我所知的合法的理財產品中最高的。最高甚至能達到12%,這已經是投資級別的收益率了。有些朋友對這個產品可能很陌生,我簡單介紹一下商業保理:大部分企業都會有應收賬款,在應收款未到期之前,企業需要資金週轉,但由於使用的週期短,所以銀行貸款不好辦,而民間借貸利息太高,很不划算。這個時候他可以把應收賬款抵押給“保理”機構,並按照高於銀行貸款利率向機構貸款。保理機構把這筆貸款分成小份推向市場,向社會融資,賺取利差。需要說明的是,有很多國有大型企業也會走保理融資的路子,風險相對很低,但同時收益率也不高,一般能達到4%左右。收益率高的保理產品通常是一些小公司,風險也相對較大。

    說完理財,再說說投資產品:

    ①透過股市投資上市公司:需要注意一點,你投資的是上市公司,所以要了解上市公司本身而不是在股票市場單純的對價格進行買賣。

    ②在期貨市場進行投機:和股票一樣,在期貨市場也不要進行價格操作。多關注宏觀局勢,多研究商品產量、需求等資料。這對參與期貨建議至關重要。

    ④房產投機:中國農村還有7億農民,中國的城鎮化還遠遠沒有結束。如果你對房產有研究,可以考慮做這個。

  • 14 # 憨奪財經

    樓主的提問很簡潔,一共有三個要素,第一人在武漢,第二去年虧了9萬,第三今年怎麼理財?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人在武漢怎麼辦呢?你去年應該在武漢買一套房子。可是說這句話已經沒什麼用了,現在武漢房價已經漲得很高了。就像下面這幅圖片:本來想早戀的,發現的時候已經遲了。

    還有武漢處於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區域,找一份好工作也是不錯的,畢竟你才得前提,條件還是得先有錢。您說是吧?

    第三個問題今年如何理財?理財真的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好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的理解,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不要借錢理財,不要借錢理財,不要借錢理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小編看有的人回答中說到借錢理財,這個千萬不要。借錢理財的核心就是上杆了。如果賺了,那就成倍的賺,如果賠了,那就成倍的賠。還是打個比方,有人回答中提到借錢交首付買房。房地產在中國算是一個不跌的神話了。但是真的就只會漲不會跌嗎?廈門房價下跌的訊號已經很明顯了。下一個城市會是誰呢?好的,如果按照首付款30%,那麼槓桿兒就是3.3倍,房價上漲30%,那麼首付款的投資回報率就是百分之百。那麼反之呢,如果房價下跌30%,除了賠光首付款之外,還有額外的損失。這時候你還要接著還銀行的貸款,那是相當悲慘的!這還只是房子,如果是別的投資產品呢,那就更厲害了。所以作為一個投資經驗不足的人,千萬千萬不要借錢去投資。

    第二點就是開源節流。現在工作不好找,好工作更難投資理財最需要的還是有本錢,好好工作就是開源,做一些第二產業,做一個斜槓青年是不錯的選擇。比方說寫寫自媒體做做兼職,將自己的收入先提升上來。節流方面就是要節儉。你可能不容易做到,我先給你講一個事兒,你就好理解了。你把每一分錢的用途分成兩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消費,第二個類別是投資,所有的錢都這樣分類,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你一定要養成好,今後你就會知道我說這句話的意義了。消費掉的錢就沒有了,投資的錢為錢生錢會越滾越大。

    第三是選好投資品種。股票是國家正規的金融產品,絕對要比p2p強,哪怕現在虧損了,只要你有足夠的子彈,就一定有漲回來的那一天。也就是要有安全邊際的概念,對於那種可能損失全部本金的投資品一定不要碰。其他的我也不好說什麼了,在我們中國投資品種雖然不多,但也還可以了。大類無外乎股票,基金,保險,理財產品,房產投資,其他另類投資,黃金等貴金屬。

    總結一下,投資是我們人生需要學習的最後一堂課,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作為我們普通人來講,投資只能依靠我們自己,其他人只能幫助我們一時,幫助不了我們一世。所以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的虧損沒有關係,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就拿樓主說的,去年投資股票虧損9萬元來講,在漫長的股票投資歷程中,9萬元不是什麼大問題,投資好了,賺90萬,900萬都是可以的。所以要以價值投資的眼光來看待投資市場,不要短視。

  • 15 # 杭品生活

    想要理財,就要了解自己的收入情況和支出情況。大家學會理財,並長期堅持下去,就會發現會理財和不會理財的差距可不是一點點。

    1、理性消費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抱怨,收入就只有那麼點,都是死工資,除去各種花銷,完全剩不下錢,這似乎成了一個死迴圈,無法解開的結。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可能你在一些促銷活動以及日常消費中,根本沒有管住自己的手,買的時候一時興起,事後也沒有仔細思考是否有必要買,是否剛需。

    實際情況可能買了一大堆對自己沒用的東西,有的人買了衣服後連標籤都沒有撕就一直放在衣櫃裡……那麼,你的花銷是否理性消費了呢?你對於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有用心分析嗎?知道自己每一個月在吃飯、購物、交通都用了多少錢嗎?佔據了工資的百分之幾?

    2、定期存款

    想要養成定期存款的習慣,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要是設立一個定期存款的,定期從銀行卡里扣錢,系統會幫你完成一系列操作。而你也會因為銀行卡餘額不足,購物的時候也會多思考一番。

    如果懂一點經濟學的,可以試著投資。追求穩定的可以投資餘額寶、貨幣基金或是理財通;追求收益的可以投資P2P、股票市場、期貨等。不過金額不大的話。建議投資P2P理財平臺,收益一般在8%——12%左右。選擇好平臺,收益高,風險低,取現方便。比如實力平臺,人人貸、宜人貸、以及華贏貸等等。

    3、提升自我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藉助資產升值,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但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是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年輕就是資本,可以花很多的時間跟精力來提升自己。如果你現在開始學習自己專業技能相關事宜,終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十年磨一劍,只要懂得循序漸進,工資也會慢慢上漲。

  • 16 # 首財之道

    最近小財女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時間規劃局》

    劇情很一般,不過裡面的一個設定讓我很感興趣——在那個世界,時間成了唯一的貨幣!

    在電影裡,時間管理機構就類似銀行。警察的角色,則由時間守護者擔當。而每個人的財產,就是自己人生的使用時間和剩餘時間。一旦在時間銀行裡的存額不足,就將被剝奪生命。

    看到這兒你應該能猜到了,在故事中,有錢人幾乎可以長生不老,但窮人則生存艱難。

    一個絕妙的腦洞,如果時間真的成了貨幣,那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怎麼樣才能活的更長呢?

    稍作轉化,其實這也是個理財方面的問題。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我們的理財,其實也是一次時間管理的過程。

    原因很簡單,無論收入還是開支,都是利用某段時間,來獲取收入的行為。

    比如工廠的工人,每個月可以收入5000元,這5000元其實就是他每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透過犧牲這些時間來進行工作行為,進而獲得的收入。

    如果將我們單位時間賺的錢,看作新獲得的時間。這樣一來,我們如何讓自己活得更長呢?

    答案很簡單——在相同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

    可實際上,我每天九點半開始工作,午休一小時,晚上基本能做到正常下班,偶爾加班也往往是因為突發的額外的工作。

    而說到原因,在於我將時間進行了重新分配。

    時間管理和財經關係不大,就不細談了,有空寫篇番外給大家。這裡重點要談的,是透過時間管理的思維來理財。

    在時間管理方法上,有兩個最著名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和時間管理四象限。

    番茄工作法是這樣的:

    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X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就行),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這個理論對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幫助,小夥伴們平時工作也可以嘗試下。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在於時間內“專注與休息”與到達時間點時的“提醒”

    而在理財時,我們也可以將資金看作是時間,為資金設定一個“番茄鍾”。

    比如,我們在投資時,根據主流的市場方向,用較多的資金,做多某支股票、基金或者期貨。這時候,我們將這些資金當作“25分鐘的番茄時間”。

    同時,根據相反的行情,用較少的資金,進行做空操作。將這些資金當作“5分鐘的休息時間”。

    這樣,就能在大機率盈利的情況下,也能降低風險。

    而且,在進行理財之前,就要及時設定止盈及止損線,類似番茄工作法中的提醒,在合適的時間,進行適當的操作。

    關於止盈止損

    小財女以前有詳細談過

    大家後臺回覆基金,就能檢視全文

    其實,“番茄理財法”裡運用的技巧,其實就是普通的理財方法,但它的優點在於,能夠以一個相對可遵循的方法,來將這些技巧統一起來。

    所以,以後在進行投資的時候,不妨多想想:我的番茄時間設定了嗎?休息時間呢?還有提醒的時間定了嗎?當這些都完成了,也就說明這次投資的幾個重要的節點確定了。

    除了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也很常見:

    四象限法則是時間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將我們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根據象限的不同,來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

    同樣的,我們將時間換成資金,其實我們的資金,也同樣可以進行劃分:

    緊急且重要:一個月內要支出的資金,且一旦不支出,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比如房租。

    重要但不緊急:一定會支出,但短期內(一年左右)可以緩緩的資金,比如買房的錢、買車的錢。

    緊急但不重要:一些可能會突入其來的支出,比如修車、看小病的錢。

    不緊急也不重要:偏享受性質的支出,比如旅遊的錢、買新衣服的錢。

    這裡不談收入,僅僅針對手頭現有的資金。

    以前有粉絲就和我吐槽,將手頭的錢買了基金。結果遇到一些突發情況,取出放在基金中錢的同時,收益損失不說,還差點因為等待到賬而耽誤大事。

    其實,如果按照四象限法則,對自己手頭的可用自己進行分類的話,這種情況就很容易避免了。

    對緊急而重要的資金,作為底線儘量不要去動它,平時放在一些靈活的貨基當中即可:比如速盈或者朝朝盈。

    對重要但不緊急的資金,可選擇一些定期理財產品,收益更高,而且也避免資金髮毛、沒有收益的情況。

    不緊急也不重要的資金,這部分則可以作為高風險、高收益產品的主力。炒股、期貨等等都可以,就算全賠了也不傷筋動骨,隨便浪~

    說到底,四象限法則是基於風險承受能力,對現有資產的配置。

    在理財的時候,很多人會糾結到底該拿多少錢入場?

    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不同的收入條件意味著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千萬富翁和普通人,能夠承擔的損失比例也大不相同。

    作為普通人,透過四象限法則,可以緊緊守住風險底線,即便大盤跌成狗熊,但重要象限的錢沒損失,那就隨時可以從頭再來~

    其實,關於這兩個方法,就是一些理財技巧的集合,也算是小財女的一點小心得吧。

    重點在於,透過某一特定方法,將這些理財技巧統一起來,讓我們在理財時,能夠讓自己的決策更為全面,避免因為一時頭腦發熱,而被套住。

  • 17 # 蔣昊商業觀

    你知道炒股為什麼會虧錢嗎?大資料分析:炒股人群,95%都是虧的。

    做所有事情,都有一個機率,你認為自己可以躋身到那賺錢的5%人群嗎?

    所以說,如何理財

    第一步,就是學會存錢

    怎麼存錢?

    1、必須設立一個存款目標,月度、季度、年度:

    2、要把自己的目標宣告出來,出於面子考慮,你也要達到這個目標:

    3、控制存在餘額寶裡的錢:

    4、定投基金或黃金,定投日設定在工資日第二天:

    6、儘量花現金

    7、在做消費決策時,你需要做等價估值,假如你要買一臺手機,需要2000元,這時候你要想假如這時候有人給你2000元現金或者給你這臺手機,你會選哪一樣?這時候你就會明白,該不該買這臺手機。

    8、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這個月信用卡賬單控制在3000元以內。設定一個無消費的雙休日,並以此為快樂的源泉。

    第二步,學習和實踐新的理財方法

    炒股是一個長線投資,且風險很高,P2P理財,利率比銀行高,看似無風險,其實平臺隨時有可能暴雷。投資數字貨幣,確實很容易實現資產倍增,但是數字貨幣是什麼東西,99.99%的人都不知道,不知道的領域,其實就是風險。

    所以,你需要沉下心來學習一種理財方法。當你熟悉這個領域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用少量資金來玩,當你玩出成績來的時候,你可以適當加大資金來玩。確保這個風險是你能夠承受的。

    總結:

    平衡好你自身與理財的關係:

    1、你自己就很值錢,正當年時值得用心打理提高身價收益率,這一點絕對不能忽視。

    2、你可以用一筆錢去“冒險”,但如果讓你整夜都睡不著覺,就不好了。

    3、沒有真正的財務自由,每一次達到你認為的“自由”,其實都會發現,這只是你設立的一個小目標。

    4、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懶惰、不驚慌、保持時刻學習的狀態。

    5、瞭解自己比投資理財更難,因為只有瞭解自己,你才會有所選擇和放棄,才會沉下心來去做自己認為有把握的事情。

    6、學會做一個思想上的勤人,肢體上的懶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擁有更多的員工為自己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遇到一個喜歡的人覺得很合適自己,你們會選擇告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