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潘工工作室
-
2 # 老張專業裝飾裝修
就事論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都有他獨特的閃光點。我們只看他的閃光點就行了。但那種大奸大惡之人又另當別論!
-
3 # 恰逢長安雪
我認為不應該,其實這是兩碼事,個人品行差是個人修養問題,與他的作品無關,好的作品文化應該被傳播傳承,而不應該因為作家品行差而被埋沒,對待好的作品我們應該拋開個人情感去單純的以文學角度去看待作品,而且既然能寫出好的作品,那他的品行差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者也是一個有待觀察探究的問題,或許其中也有我們所不知的隱情,所以不應該以偏概全,很多事情不要著急下定論,而且還是最先那句話,喜歡他的作品跟喜不喜歡他的人是兩碼事,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眉畫張敞
對品行很差的作家的作品不應該抵制,我們欣賞的只是他的作品。
作品雖然是作家生產的,但是它跟作家終究是兩回事。
打個簡單的比喻:我們準備吃個雞蛋,大可不必去看看生產雞蛋的母雞是否俊俏;我們去飯店吃個飯,也不必去管那個廚師是不是一個高尚的人。
如果你認為我這樣說是不講原則,愛憎不分明,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說明我們的確不該,而且的確也沒有因為作者的人品而去拋棄或抵制他的作品。
唐代大詩人元稹,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位唐代詩人,他的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以說是愛情的絕唱,傳誦至今,而且還在不斷被我們引用。
我們來看一下元稹的這首詩——《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詩的意思是:看到過大海,別處的水都不配稱作水;除了巫山的雲,其它地方的都不配叫作雲。有了你以後,別的女人我都懶得再看一眼,我這樣做,一半是為了修道,一半就是為了你啊!
深情吧?這是一首飽含真情的泣血之作,的確令人感動。
清代有位衡塘退士評價:從古到今,悼亡詩不計其數,最好的只有三首,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跟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那首並列。
元稹還有兩句悼念妻子韋叢的詩大大有名,那就是其悼亡詩《遺悲懷》中的“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他這些詩句你喜歡嗎?你是不是已經被詩人表達的對妻子的思念和深情所感動?
可是如果你知道了元稹的為人你還會喜歡這兩句詩嗎?
元稹20歲時,借居遠房姨媽家,與姨媽的女兒十七歲的崔雙文相遇,二人私訂終身,巫山雲雨。後元稹棄之而去,並把這段經歷寫成《鶯鶯傳》流傳,後被改編成《西廂記》,元稹就是裡面張生的原型。
他的這段經歷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成語——“始亂終棄”。
元稹到長安及第後,為了攀附京兆尹韋夏卿,迎娶了其女兒韋叢,成功實現了人生逆襲。
韋叢賢良淑德,對元稹一往情深,關愛有加。
後來元稹做了朝廷御史,出使四川,遇到了當時的女詩人薛濤,結果二人”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當時元稹三十一歲,薛濤四十一歲。
也就是這一年,韋叢病故,元稹大秀恩愛,留下三十多首深情的悼亡詩,其中就有我們前面提到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和“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韋叢的死,似乎給薛濤了一個機會,可惜元稹又一次一去不回,導致薛濤在成都鬱鬱而終。
元稹又納安仙嬪為妾,後又娶大家閨秀裴淑填房。
隨後又看上了另一個女子劉採春,這是一個有夫之婦,元稹花了一筆錢,納劉採春為妾,又一次始亂終棄,劉採春被拋棄後,跳水自盡。
說好的“曾經滄海”呢?說好的“除卻巫山”呢?
原來詩也就是寫寫罷了,可能那一會兒心裡的確難受,可能那一會兒真的下定決心終生不娶了,可是,可是……美女太誘人了啊!
看了元稹的經歷,你難道就不再喜歡他這幾句詩了嗎?
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宋代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這裡面的“蔡”據考證就是奸相蔡京,後來人們就是因為厭惡蔡京名聲太差,把這個“蔡”換成了蔡襄。
名字換了,但是蔡京的書法的確令人叫絕,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承認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
也有人說我們現在通用的“宋體”字也源於殘害忠良的賣國賊秦檜,如果真是這樣,難道我們電腦中的“宋體字”就不用了嗎?
當代作家中,徐志摩人品如何?郭沫若人品如何?這個你可以自己去查資料,可是我們依然把《再別康橋》和《天上的街市》選入語文課本。
所以,有人說得好:“只有偉大的作品,沒有偉大的人格。”
人品不好,交給道德去譴責;違法亂紀,交給法律去治裁;行為有爭議,交給時間去定論。
我們沒有必要“以人廢文”、”以人廢曲“、”以人廢藝”。
我們可以只關心他的作品是否優秀,是否引起了自己的共鳴。
至於他的人品有所瞭解就行了,我們欣賞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的人品。
我們也決不會因為某個作者品德高尚,硬要愛屋及烏,去喜歡他並不優秀的作品。
-
5 # 路留星
在這個利慾薰心的時代,好像道德的底線動搖了。面對一個品行差的有好作品的作家,我認為應該去抵制作者,也應該抵制好的作品。
第一,如果不去抵制他的作品,會助長他的威風,肆無忌憚。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作品對於作者的重要意義,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對於品行很差的作者,如果不去僅僅因為他的作品好,不去抵制他,這個可惡的作家依舊拿著稿酬逍遙自在,感覺對自己沒什麼影響。你抵制就抵制,喜歡我的作品,還不是要間接給我買單。這樣下去,會助長這個作家邪惡的作風,長期下去有可能為害一方。
第二,不去抵制壞作家的好作品,根據暈輪效應,會有部分民眾因作品而支援這個作家。暈輪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見到一個人一個方面好,就覺得他處處都好。以現在的影視作品為例,有多少粗製濫造的作品,但盲目追星的人看到這個主角長得帥-男神,頓時覺得這個影視劇太好看了。反之,有個好作品,想當然認為能寫出這麼好作品的人一定各方面都好,我要支援他。
第三,再好的作品之中難免有作者的影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創作源於生活,好的作品一般都有一定的真實感,而真實感一般來源於作者自身的生活。作品與自身經歷的相關性影響了作品的道德感,讀眾難免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一旦加以仿效,後果可想而知。一個偶像能影響一個人,而一部作品的各方面都會影響受眾的點滴。
-
6 # 使用者Tssgd
“風流才子”才子風流,飲酒,挾妓,吟詩,作畫等,大概是才子的常態。或許是從中觀察事物人物,找到創作靈感或素材也未可知。李白晚年從南京回四川老家,還隨帶一18歲歌妓金陵子,結果中途死在船上。所以,寧可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三妻四妾人之常矣。只要他不損人利己,淫人之妻(第三者)女,殺妻滅子,賣國求榮等。就不能算“品行很壞”,就不要過多指責了。
-
7 # 夜半虛
我覺得人品上的瑕疵不應該成為評判一個創作者作品標準。正所謂人無完人,一味以道德標準來衡量你所接受的資訊會極大地縮小你的認知範圍,從個人成長來講是不利的。即便是為世人所唾棄的秦檜,其書法造諧依舊可。金庸一生成婚三次,以女權角度可謂之渣男。但其作品依舊宣傳的是真善美,是為國為民。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批判的繼承也是我們讀書應有的態度。相同的事實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結論。比如方方日記的結論,我不贊同,但其經歷的點滴與紀錄不失為這兩個月難得的留存。何況一篇文章,你能學到一首詩,一種表達,甚至自己所不熟悉的史實,知識,都是一種收穫。有容乃大,非空談也。
-
8 # 江南知士wang
這個話說的。文如其人。一個人品差的人,對生活的態度與認識都不一樣,何能寫出高水平文章,如果寫出來的也只是低階趣味的東西,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譁眾取寵罷了。與那永名千載名作來說,即便成功了,也只是曇花一現的浮沉。
我覺得一個人的品性,決定了一個人的文風。低階趣味的人。寫的文章大多數低階趣味的,品行高的人,寫的文章有警世傳承的可能。文章雖然說只是輿論大眾的一個工具,當握工具的這個手,是不是乾淨的,如果這雙手是汙穢的。那一張潔白的紙,怎有賞心閱目的文字呢?
說到底,一個想影響別人的人,首先自己必須有一定的長處,你自己的被人看不起。怎麼去影響別人呢?寫文章更是一個高德情操的事。人品如文品,現在我們有一些作家。在外面獲得了一點獎項,以為自己是千古聖人,在國內沾沾自喜,耀武揚威,譁眾取寵。有些作品,都是迎合一些外華人口味。一切靠西化了寫白小說,故弄玄虛,可醜話華人的人性來搏得外人的恥笑?比種品性低檔的所謂作家?我們永遠都是不歡迎的。
-
9 # 藍鼠尾草
不能因為作家的品行不端而抵制其作品。
作品是勞動產品,它的優劣同生產者並無因果關係。獲得國家專利的洛陽鏟就是盜墓賊一洛陽農民李鴨子發明的,洛陽鏟是中國考古隊伍的標配。我們不能因為發明者是盜墓賊而抵制洛陽鏟。
大仲馬著作三百餘卷,而情婦五百餘人,《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馬就是他與女裁縫的私生子。我們同樣不能因此而抵制
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
魯迅先生曾稱某公為”才子加流氓“,但某公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文學大師,我們同樣不能因為魯迅先生的糟糕評價而抵制其作品。
-
10 # 熊貓血王海明
品行是透過行為、作風等有意識表現出來的不好本質,不代表是壞人。假如干違法背德的事自然有法律部門處理和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作品還不錯證明文化水平還行與品行很差並行不悖,我們不應該因為作者的不良行為而抵制好作品,當然最好是品行和文化都兼優。
-
11 # 某年某月某天雨
唉,這樣的問題太難了!
那如果一個明星做了很多善事,捐了很多錢,資助了許多貧困地區,但是他殺人、強姦等等,大家是不是應該效仿他呢?
-
12 # 心平氣和8780
作家創作文學作品都是力求完美,這並不代表作家比他作品中刻畫的主人翁人品好,也不能說明人品不好的作家就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再者說了,人品好不好接觸了才瞭解,普通讀者誰知道作者啥人品?喜歡的書就可以看。
-
13 # 堃舍傳播
作家品行很差,應該是得到了公認;但作品還不錯,標準是什麼?是文筆好?感情真摯?還是傳達的三觀正確,或是政治正確?不搞清楚這個標準,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成立的。
作家品行很差,但他可以文筆優美,因為這是技術層面;他可以感情真摯,因為不管好人壞人,都有七情六慾,都可以表達個人感情;如果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那我覺得有必要抵制。
-
14 # 允熙藝術
不少讀者會因為對一個作品感興趣從而對作家本人產生興趣,於是該作家的傳記、周遭人對作家其人的回憶錄或口述就熱銷起來。與他們優秀的作品相比,關於作家本人的事實卻往往沒那麼理想化。如果一個作家品行很差,但她/他的作品很不錯,我們是否應該因為作者而抵制它?
一、 作家與作品:吃到好吃的雞蛋要找母雞嗎?
錢鍾書的《圍城》出版後,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各種文字,銷路大好。有一天,一位女士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來了錢鍾書的電話號碼,讚美作品之餘更是要求見上一面。錢鍾書回答她道“當你吃到一個好吃的雞蛋,何必去找那隻產蛋的母雞呢?”
站在錢鍾書的立場上,自然是不想因為作品的緣故使得自身的生活隱私被窺探。私生活被曝光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往往對八卦秘辛比對文學熱心。
誰人不知林徽因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青年才俊的“感情客廳”?又有幾個人讀過林徽因的詩《你是人間四月天》?特別是在暢銷書霸榜的現在,包裝作家在商業運作裡並不少見,比如“腦癱才女”“神童”“輟學賽車手”等等。
在這個真偽難辨的時代,認清一個人就顯得尤為重要。他的人生經歷與或生活態度,構成了他作品的一部分。這些東西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他所寫文字的真偽。漂亮的話語,溫情的文字透過閱讀與積累並不難後天習得,真實的情感卻無法複製和模仿。
二、 作家與道德:文品出於人品
在日本留學時期,魯迅被母親以“病危”為由嚇唬著回了家。風塵僕僕回到家中,魯迅才發現家裡已經給了她安排好了妻子——朱安。沒幾天魯迅就立刻離開,趕回日本。後來他回國任教與學生許廣平在一起。
在舊道德的眼裡,許廣平不是“名正言順”的妻,朱安才是。放到現在,魯迅娶了朱安卻棄置不顧的行為受到了不少站在女性立場上人的譴責,更有不少人為許廣平鳴不平。道德觀念是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物,這也造成了人們在不同時期對魯迅道德實行的評判標準不同。教育、成長的經歷等外界因素同樣區分了不同人道德情操的高低,也決定了他們評判道德的門檻。
朱安
魯迅是一個孝子,儘管他一向厭惡“綵衣娛親”這種孝子身著綵衣裝扮滑稽逗樂雙親的孝行,他自己還是很在乎母親感受。他一直沒有休妻,一是因為母親,二是因為朱安尷尬的處境——在封建時代被休回家無異於死亡。他是如此矛盾,重重顧慮。
劉熙載《藝概》“詩品出於人品”“為人與有渾茫之人,而後有渾茫之詩”。魯迅的文正如他的人一樣有一種或明或暗、矛盾彷徨的風格。在散文集《野草》中尤為明顯,其中有一篇《影的告別》,天堂、地獄、胡適一干人所倡導的黃金世界,他都不願意前往,寧願“將向黑暗裡彷徨於無地”。《兩地書》中他寫給許廣平“ 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
三、 讀者鑑賞:知人論世
魯迅寫作《一件小事》中,有寫到拉車伕撞到他人並把她送到醫院的事情,這件事情讓坐在黃包車上的“我”極為震動,自慚形穢。收在小說集裡,這件事情極有可能是虛構的。在魯迅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對勞動人民是抱有很大善意的,拉車伕在日記中頻頻出現。他記錄了有關拉車伕極其令他氣憤的一件事情。
他親眼目睹自己的同僚對摔到的拉車伕視而不見,這些之前還在報紙上寫一些白話新詩歌頌勞動者的知識分子,對近在咫尺身處窘迫的拉車伕卻視若無睹,不願意伸出他們高貴的手。魯迅家的用人,之前丈夫家的人找過來要人,魯迅幫她趕走還給錢幫她解決困難。
毫無疑問,魯迅在生活和文字上都貢獻了他所能給的最大善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仍然有這麼多人崇拜他的原因。一些品行偽善的人,可以用文字把自己裝點得人摸狗樣。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
一個誠實的作家,知行合一,將言論與行為看作是一體,他們不會自動迎合讀者的道德完人想象。實事求是,這個作品你喜歡過是真的,你為他的人品作嘔 也是真的。人生是一本大書,作家的作品不止於列印成鉛字的出版物,作家如何為人處世也是他人生中值得玩味的章節,這是作為讀者無法跳過的段落,這是知人論世的能力。
-
15 # 使用者2091767283861
作家是因為他的作品而被社會認可,只要作品好就不應該抵制它。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品行很好,但作品很差,那社會一定不會認可他的作品,讀者也不可能認為他的品行好而去買他很差的作品
回覆列表
首先我不同意抵制,因為抵制本身就帶有主觀性!作家的品行是他真實的自己,至於好與壞完全是別人的評判。世界上確有好人與壞人之分,但他們都有不一樣的精彩故事,值得演譯!例如臺灣作家"古龍"先生,酒色盡好,英年早逝;但並不影響他的武俠小說暢銷啊!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扮演很多不同角色,哪怕是十惡不赦之徒,他都有他的價值。所謂品行"很差"的作家,如果他的作品是優秀的,那麼我們就要一分為二地去看。畢竟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