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海深藍
-
2 # 校長名家
我會懷著一顆敬畏和感恩之心對待這等貴人,即便是體無完膚,要裡子而不要面子。
暴露了不足,是對我職場能力的最好反思的機會,能力提升最快的機會就是思維的碰撞和反思,歸納和對一件事情重新下定義。
我所在的機構裡,小王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卻成為我最欣賞和重點培育的苗子。他就是我說的這種型別,不到半年,就被提拔成為教學部主任。
剛開始面試他的時候,並不十分看好他,因為他生性膽怯,就連說話的聲音都很小,生怕待罪了人似的。介於人手不好招,就給了他一個機會,看一個月實習後怎樣?
小王很懂禮貌,總是笑眯眯的,工作上的事情,悟性很高,他能第一時間判斷出領導的真正意圖,完成任務向來不拖泥帶水,搞不透的地方,也總是先跟同事約時間,再請教,同事們都很喜歡他,也樂於幫助他。
我們每週二都會召開全體會議,週四教研,週五磨課大賽,活動安排得很緊湊,小王很敬業,向來沒有抱怨過,這引起了我的關注,決定要好好帶帶他。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雖然還沒正常開學,我作為校長,針對他的職業生涯規劃,當下的提升計劃,學習計劃,也是毫無保留,有時間也會在會上提出他的問題,工作上的瓶頸,為什麼會不給力,為什麼家長會不滿意,並與大家共同碰撞一一解決,大家都很尊重我,也很喜歡這樣的文化氛圍。
我們甚至每個月還專門召開一次“批鬥會”,針對每個人找缺點,不分領導還是員工,當然前提是每個人不能夠生氣,不能急,不能懷恨在心,因為“批鬥會”本身就是促進自己提升的,所以,大家也都很真誠的向每一個站到講臺的老師提出重重缺陷的問題,有些時候會很尷尬,你猜大家怎麼認為,站到講臺上的老師不但不生氣,還很感激臺下激勵提出真實有意義的批評的人,這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團隊,也是我所託管的學校,之所以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家長滿意度很高,不是因為校長優秀,老師牛逼,而是大家協同配合的好,企業的文化氛圍好,每一個人的能量加持就是最好的風水,而不是爾虞我詐,相互指責,這樣的風水很糟糕,長命不了的,不只是老闆有格局,員工更要有寬廣的胸襟和包容的共情。
當然,我所管理的團隊是絕對不允許窩裡斗的,這是原則。
#職場# #洞見人生# #職場達人說#
-
3 # HR貝姐
遇到這種情況,以前我會生氣。但是,自從知道了“溝通視窗”這個心理學原理之後,遇到這種情況我不僅不會生氣,反而還挺高興。
什麼是“溝通視窗”呢?簡單點說,就是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窗子裡邊,有四扇窗戶,兩個維度。這四扇窗戶也可以叫做四個象限。如下圖所示:
四個象限:公開象限、隱私象限、盲點象限、潛能象限
兩個維度: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
公開象限: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
隱私象限: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
盲點象限:他人知道,自己不知道
潛能象限: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
我們重點說說盲點象限他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況有很多。很多時候,我們自身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看不到。比如說有些人可能會無意中傷害別人,或者在工作上會出現一些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但是別人能看到。
盲點象限有個很大的特徵是:別人不說,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透過自省很難找到。那你希不希望瞭解自己的盲點呢?
如何瞭解自己的盲點上圖已經有提示了,就是懇請別人反饋。如果有人願意指出你的盲點,你應該感謝他。當同事在開會時指出你的問題時,你要想想“這是我的盲點嗎?”
如果你能欣然接受同事提出的問題,你們可能會變得關係很好,他也會發現你更多的盲點並且反饋給你,你一定會有長足的發展。
放下面子才能進步你可能生氣的是在開會的時候,這個同事當著同事們的面提出你的問題,讓你沒有面子。但是,我想說的是面子很多時候沒那麼重要,自己的成長才重要。
而且,如果你能欣然接受別人提出的問題而不生氣,也會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大度的人。這樣,你的個人品牌也會慢慢樹立起來。
-
4 # 歲月凱旋門
分享職場冷暖,我是歲月凱旋。在職場中,都說不能犯錯,但誰又不犯錯誤呢?面對同事在開會時指出我們的錯誤,哪怕是心裡再不爽,當面也不能表現出來,而且還要感謝對方,這不是虛偽,而是成長。
工作中面對批評,要克服習慣性防衛心理人們有一種普遍的心理,叫做習慣性防衛。當我們的觀點、面子,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方的批評和質疑是否合理,而是“你憑什麼說我?和他幹。”
很多人面對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憑什麼說我?太不給我面子了!”尤其是在同級之間,在公眾場合,反應就更為激烈。
好的結果是自己很生氣,能夠剋制的住,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心裡是100個不服氣。差的結果就是當面和批評你的同事頂起來,最後鬧的誰都不愉快。最壞的結果就是記恨在心,找機會報復同事。
這樣不僅影響自己的情緒,還破壞同事之間的團結,肯定影響自己的工作,那對職業發展將非常不利。如果把成長的過程,比喻成往杯子裡倒水的話,習慣性防衛,就是蓋住了杯口的蓋子,阻擋住我們的進步。如果不自知,那麼就會陷入無法自我提升的境地。我們要知道被別人批評,的確是一件好事不信的話,自己可以想一想,在工作生活中,都是什麼樣的人會批評你呢?說我們最多的是父母,是老師,是真正的知心朋友。
在職場中,不少人都信奉一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大多數人是不會指出別人的錯誤的。如果一個和你沒有關係的人,會批評你嗎?我想不會的。你是好是壞,就是做的再不好,即使你犯再大的錯誤,和人家也沒有關係,誰閒著沒事兒去批評你呢?弄不好還得罪你,費力不討好。
所以很多批評我們的人,是真心幫助我們。往往你印象最深,進步最快的,恰恰是接受批評的時候。
面對同事指出存在的問題,如果處理得當,將會讓你的職場加分還有一種思維,被稱為綠燈思維。當我們遇到新觀點和不同意見時,第一反應是:哇-!這個觀點一定有用,我應該怎麼用它來幫助自己呢?
給同事當眾指出問題時,首先要做到的是認真聽同事講完,如果這個問題不存在,可以第一時間說清楚,消除誤會和影響,但也要感謝同事的提醒,即便談不上是對你好,但也說明同事比較正直,對同事指出了問題,今後也一定要注意。
如果同事指出的問題確實存在,可以躲開你犯的錯誤本身,表明你對工作的態度關鍵是表明你堅決改正的決心。千萬不要辯解,領導和同事不僅僅在乎你的成績和業務能力,更在乎你的態度,態度更能說明你對公司忠誠度,在職場上肯定會加分。
其實每個人都有侷限性,同事能夠當面指出問題,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就事論事,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是最好的辦法!我是歲月凱旋,分享職場冷暖,請交流關注,祝幸福平安!
-
5 # 不懂電商
用自己喜歡,理解,接受的方式指出的問題所在,就要虛心接受。
如果是幸災樂禍,指指點點,找茬,就另當別論,是自己問題不要逃避。
有人指出你的錯誤,說明你有進步的機會。大家都很忙,也沒有很多時間給你指出問題。
-
6 # 老吳說給你聽
我不會生氣
如果是圍繞工作,誰說的對就聽誰的
如果有個人攻擊,如果我生氣那就上當了,有其他方式解決比較好。
-
7 # 好聽的暖陽
同事在開會時指出自己工作上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防備,可能是不爽,可能是不滿,覺得你憑什麼說我的問題,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你是不是故意針對我?正常情況下都會有這種防備心理。
不過我們也別忙著生氣,分情況來看:
第一、看會議場合和目的不同的會議場合,會有不同的會議目的,我們討論的話題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在年度大會上,討論的是公司的大政方針政策方面的問題,而且公司的高層領導都有出席的話,在這樣的場合被同事指出工作當中的問題,我覺得同事的做法是不太妥當的。
首先同事的做法違背了會議的議程和規則,會議討論的是公司的大方向問題,而不是某個人的問題。其次,同事的做法會給你在公司高層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本來是一次很好的露臉機會,可能就成了職場上的汙點。最後即便自己真的存在這些方面的問題,也不應該在這樣的場合來提出,完全可以透過私下溝通的方式來解決。這種時候,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忍住不生氣的。
如果我們的會議是部門內部的“批鬥會”,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進每個人工作的方式方法的話,那是可以提出來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議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紅臉,不能生氣,不能藏著掖著,就事論事。
第二、看問題是否客觀存在除了看會議的場合和目的之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要看同事所說的問題是否客觀存在。
如果同事所說的問題確實是客觀存在的,那我們就要虛心接受,並對同事表示感謝。畢竟在職場上能夠真正指出自己問題的人也不多了,很多人都希望你在工作上犯的錯誤越多越好,這樣升職加薪的機會就會離你越遠,自己的機會也就越大。
如果同事指出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只是因為同事沒有對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一葉扁舟或者斷章取義的話,我們這個時候也別先忙著生氣,可以作出解釋,澄清事實。這樣做並不會影響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同事也不會對你有別的想法,因為我們只是客觀地把工作情況進行闡述而已。
第三、看同事的態度如何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於同事給自己提建議是否應該生氣,這個時候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同事的態度如何。
如果同事的出發點是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得到改進,出發點是好的,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就算他指出的問題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相信我們就也不會對同事產生太大的看法,也不會太過影響雙方之間的關係。
但是如果同事的態度比較惡劣,即便他指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那麼我相信我們也不會很欣然地去接受,甚至會有一種他就是喜歡盯著我,喜歡抓我的小辮子,就是想讓我在領導同事面前丟臉的想法,相信你也不會太過開心去接受他的意見。
結束語同事在開會時指出自己工作上的問題,如果在合適的會議場合,問題確實客觀存在,我們應該欣然接受。
如果同事在不合適的場合提出自己的問題,那我們事後私下裡可以跟同事再做溝通,希望如果下次再有類似的問題,能夠在會下解決的儘量在會下解決,不要動不動就在大眾場合指出來。
當然,對於某些同事的惡性行為,我們事後不要打擊報復,但是我們能做的一點就是儘量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不要給同事抓住自己小辮子的機會,並且離這位同事越遠越好。
-
8 # 孫大聖S
如果不是刻意的針對和誣告,同事在開會時指出我工作上的問題時,我可以坦然的接受,並將其建議落實到整改工作中去。
一個人是否能接受別人指出你的問題,我想和兩個方面的原因有關:
個人的思維模式和團隊的工作風格。
個人的思維模式人其實有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並且時刻證明自己是對的,對不足會進行極力的掩飾。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透過培養來增長,能接受失敗,並從中獲取經驗教訓。
所以,思維模式不一樣,人們看待事情的態度就會不一樣,在我看來,指出工作中的問題可以讓工作做的更完美,自己也能從中吸取教訓,是一件有利於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事情。
團隊的工作風格如果一個團隊對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同事採取的不是包容,而是指責和處罰的話,那麼這個團隊養成的風格就是不接受別人的建議,並極力證明自己是對的。
只有當團隊論事不論人,指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它,而非是為了彰顯自己指責他人時,團隊成員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
所以,一個團隊的工作風格會影響成員是否會接受工作上來自他人的提醒。
恰好,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團隊要協作”,工作中的風格就是有問題就提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所以都能接受會議上指出的工作上的漏項。
能接受是一方面,另一方我們怎麼化解會議上別人的提醒或是指責呢?分三步來化解:
第一、不要在會議上爭執有的人一聽到指責他的工作沒有做到位,就立馬打斷別人,與其爭辯起來,試圖力證自己的正確,導致兩人的矛盾升級,會議演變成兩人的相互指責。
那正確的做法是先聽別人講完,聽聽人家說的是否有道理,也許別人只是展開工作的思路和你不一樣,不管怎樣,聽別人講,不要去爭執。
在會上相互指責是一種很掉價的行為,不去爭執就不會有相互的指責,也就避免了被領導或是老闆看輕。
第二、將話語權引導過來在同事指出問題後,你要馬上將責任引導過來,不要沉默。
你可以這樣說“關於這件事情我正要和大家說明一下,既然在這裡已經提出來了,我就和大家解釋一下吧……”
這樣一說,表示你已經知道這個問題所在了,只是被別人搶先說了出來。
在既避免爭執的同時,又巧妙的予以了迴應。
第三、承認錯誤,拿出解決方案正面有擔當的去承認工作中國的失誤,同時表示接下來就會加以改正,如果可能,在會議上就提出解決方案,如果不能,就下來馬上找解決辦法。
要知道,領導在看業績、能力的同時,也看你對待工作的態度。
有時候,態度決定一切,一次小小工作問題,如果解決的好,也可以成為你在領導眼裡的加分項。
回覆列表
開會時指出你工作上的問題,這得看是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這個問題是應該私下解決的,不是會議議程中的,而是他故意在會上提出來給我上眼藥的,但我工作中會防著這樣的小人。
其次,我工作上的問題如果與會議無關,則是不應該上會討論。而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明顯也反映了他的溝通能力欠缺,並且已違反了參加會議的規則。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直接跟他說:謝謝您的提醒,關於這個問題,會議結束後我再找您請教。會議的時間比較緊張,現在我償還是先回歸會議正題。然後把話題叉過去。
第三,透過這件事情,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那麼工作中我會防著他,也會把自己的工作儘可能的做到完美,讓他成為鞭策自己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