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
2 # 老跨鬥
筆法就是把筆畫寫的更準確、更好看的方法。槍法就是把子彈射的更準確、總是十環的方法。
就這一句話!
-
3 # 抱庸詩書
筆法是統領,筆畫是載體。筆畫就是實體線條,而筆法則是方法論。筆法決定筆畫,筆畫反映筆法。書寫過程中,筆法是靈魂與綱領,筆畫是由筆法來指揮控制與塑造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雖然筆法是靈魂與統率,但是,再複雜再高深的筆法終究要歸宿於筆畫上。藏得或深或淺,每一個線條都蘊含筆法,因此,從藝術形態上講,筆畫又可以看作是筆法承載依附的母體。
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關係。初學者學書法,首先是感觀的體驗,臨摹時看到的只有筆畫。隨著學習的推進,才逐漸深入至筆墨章法。在書法的後學階段,讀帖與臨摹,更多的是學習借鑑作品中的筆法。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4 # 清妙集
筆法簡單來講就是用筆,筆畫就是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的簡單概括。看待兩者關係可以先從“永字八法”著手。
像“永字八法”由“點”引伸則橫、豎、撇、捺等各種筆畫,強調從點→橫→豎→撇→捺→勾→挑→折這八個筆畫循序漸進,分別從用筆、行筆的筆法角度去具體分析,瞭解和掌握最基本的運筆方法。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筆畫的精妙之處都透過筆法來表現,筆法自古以來就被古人十分推崇和重視。
趙孟頫曾提出“用筆千古不易”有關“筆法的論斷,”可見筆法"在書法中佔有"第一"的位置。 兩千多年來,歷代書法家以及理論家曾先後不斷地探索研究,也提出了有關筆法的觀點。如宋代黃庭堅所說:“張長史折釵股,顏太師屋漏法,王右軍錐畫沙、印印泥,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索靖銀鉤蠆尾,同是一筆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可見古人對“筆法”是多麼重視,筆法關於筆畫的技巧,神韻。因為古人對用筆的形容從不是淺庸媚俗的詞彙而展開描述。像總結的以下用筆特點十分清新自然生動。
用筆如"鷹望鵬逝"
用筆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
用筆"猶若登陣"
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用筆如"孤篷自振,驚沙坐飛"
用筆如"屋漏痕"
用筆如"長年蕩槳"
所以"凡學書,欲先學用筆。”很多人想要創新,就要先從筆法著手,先從筆法進行創新,所表現的筆畫可能會有新的不一般的味道。像黃庭堅遊覽三峽,看到船工劃擺船槳推出挽回的情景,協調自然,於是黃庭堅領悟到了用筆如“長年蕩槳”,他的書法作品的每一個長線筆畫就如“樹梢掛蛇”“長年蕩槳”,十分形象生動。
還有像張旭的草書線條筆畫,別看都是一連串連綿不斷的大草,也都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只不過大草表現形式就是長線比較多,但長線也屬於基本筆畫之一,張旭在草書的筆法上創新也是來源於生活情景,張旭曾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草書功力大增,張旭除了在觀舞中借鑑了韻律感應用於草書中,最重要就是筆法。張旭《古詩四帖》那連綿起伏的草書線條筆法都是借鑑於公孫大娘劍器舞的一連貫熟練的環繞動作。
筆法肯定也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豐富表現每個筆畫的形態和神采。所以打動人的書法作品的整體最佳效果必定離不開區域性筆畫的精彩絕倫,而筆畫的精妙絕倫正是透過筆法的筆筆精到表現出來的。
-
5 # Aaron基金投資顧問
必須要先練筆畫!橫豎撇捺,這是基本功,地基打好了,才能蓋樓呢。 曾經練過一段時間的鋼筆字,光那個橫就寫了兩天,講究的是“提按頓轉回”
而且中國字講究方,
當時老師給我們的書法是《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一直當鋼筆字的書法結構練,後來發現他寫的是毛筆字的方法,個人覺得通用哈。你可以上網買一本,其他的結構形式裡面都有寫到。
-
6 # 翰墨書道
筆畫和筆法的關係是魚和水的關係,兩個是誰也離不開誰。因為點畫是靠相應的筆法完成的,筆法是因點畫的造型而生和存在。
我們知道書法的點畫造型來源於大自然和我們的社會生活,是書法家對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對提煉、昇華和再造。是先有形而後有表現技法的,這就意味著有什麼樣的形就需要什麼樣的筆法,而筆法則是書法點畫造型的反映。比如轉以成圓,折以見方。圓的線條是靠轉筆完成,而方筆這是靠折來實現。如“譬”字右邊的幾個轉折部位的圓線體條就是用轉筆法完成的。不過在行書中的轉多是方圓兼具的。
也有如圓環的,如“高”字右部的圓轉線條。
而折筆技法表現出來的線條則如“帝”字 的幾個橫折畫,就是用折法完成的。
關於筆畫和用筆技法的關係,可以這樣概括:筆畫是技法的表達目的,技法是筆畫的表現手段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學習書法而者皆不可偏廢,實際上也無法偏廢。因為沒有相應的技法就沒有相應的點畫,反過來說也是如此。
-
7 # 莊德生
漢字的三大要素:筆畫結構和章法。
所謂筆畫是此三大要素的基礎,是漢字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漢字書寫中一次連續不斷的線條!
所謂筆法,簡單說寫字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
筆畫是怎麼寫,筆法是如何寫好!
筆畫是漢字的零件,筆法是漢字的製造工藝!
筆畫是繡花的線,筆法是繡花得方法,即線的方向、顏色、粗細等!
-
8 # 王乃棟說書畫
筆畫是由筆法寫出來的,筆法決定筆畫。
筆畫是形,筆法是魂。
筆法問題是書法的根本問題:有了魂,才是人。沒有魂的人形是畫,是照片,是泥塑木雕。
不知筆法而看書法、談書法、寫書法,則似南轅北轍,過一過坐車之癮而已。
書法的筆法與書寫的筆法並非一回事。現代人只知書法的筆畫是由毛筆寫的,以為毛筆寫的筆畫就是書法的筆畫。這是誤書寫為書法,眉毛鬍子一把抓!
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個天大的笑話?
是因為中國書法發展了三千多年,由前筆法時期(非紙化書寫)經筆法時期(毛筆書寫)進入到新筆法時期(非毛筆書寫)。這是筆者為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書法高研班的講授課程。
古代讀書人個個會寫毛筆字,即使寫得一手漂亮的館閣體也不敢稱自己是書法家,都有自知之明。
現代人則把毛筆字寫得端正了、漂亮了,會寫某體楷書了,便沾沾自喜,自命書法,不知天高地厚。
宋代米芾早就說過:弄翰(筆法)與使毫(書寫)之區別,並說過筆法寫的筆畫(圓)與書寫出的筆畫(扁)的根本區別,請好好學習吧。
-
9 # 千年蘭亭
古人練字,強調從“永字八法”入手,通過幾個基本筆畫來訓練筆法,其實這,已經清楚地說明了筆畫比筆法的關係。
在書法中,筆法是“方法論”,是寫字的方法,正如同學校的學習中,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習效果。
而筆畫是字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筆法最基本的的表現形式,正如同學校的學習中,語文、數學、英語等一門門課程,這些課程的成績構成了總成績。
在學校,學習方法不對,各科成績就不好,進而總成績也不會好。
書法亦然,筆法不對,基本筆畫寫不到位,那麼,字就絕對不會好。
當然,在學校,即便學習方法正確,難免會有缺課,有“跛腿”,但其他各科強,那照樣可進985、211,但不可能上清華、上北大。
同樣道理,書法中只要有哪些筆畫寫不到位,那他也更不了頂尖高手。
-
10 # 方圓居文化
如何看待筆畫與筆法的關係?說的通俗一些,就是什麼筆畫對應著用什麼樣的筆法。漢字的筆畫無非就是點、橫、豎、撇、捺....那麼幾種,但中國書法的筆法卻有幾十種之多,當然這也肯定沒有完全涵蓋所有的筆法。但是一般的書法學習者,沒有必要一下子就去掌握那麼繁雜的筆法體系,大致知道幾個重要的筆法就可以應付日常的學習需要。
楷書的筆畫對應的筆法就是“永字八法”1、側法。側法對應的筆畫是“點”。尖鋒入筆,用鍘鋒向右下用力並迅速收筆回鋒,寫出點畫。其實,在這個 永字裡邊,除了這個點以外,勒、策、啄三個筆畫的起筆和磔的出波之前都 要用到側法;
2、勒法。對應的筆畫是橫畫,也就是其中間部位要有收勒之勢,這就涉及到提按兩個筆法,要在筆畫的起、行、收三個階段用到三個連貫的筆法動作;
3、努法。對應的筆畫是長豎,這其實同長橫的勒有些相似,只是行筆的方向不同而已。在努的中間部位也需要用到提按筆法,但其寫出的筆畫要求在中部有向左“努”的張力,就像蓄勢待發的弓一樣;
4、策法。對應的筆畫是提筆。要像策馬的韁繩一樣,繃得緊、收得住。這個筆畫的收筆也要用提筆,實際是一個越寫越收的動作;
5、掠法。對應的筆畫是長撇。在尾部要用到按的筆法,如燕尾掠水而過。但寫這個筆畫時卻不能過於輕率,不能將尾部甩得過大,否則就出現“鼠尾”;
6、趯法。對應的筆畫就是豎挑。要在豎畫結尾時進行衄筆調鋒,然後藉助筆的彈性順勢挑出,這個筆畫要快,寫慢了就沒有氣勢,就像凌空一腳踢出一般,快而且有力;
7、啄法。對應的筆畫是小短撇。書寫時要象啄木鳥啄樹時的動作,快速而有力,起筆調鋒後,也是藉助筆毫的彈性順勢向左下撇出,同樣不能甩尾太長;
8、磔法。對應的筆畫是捺筆的波腳。書寫時要用側鋒斜向右上出波,猶如斧刀砍出的痕跡。
-
11 # 書法有云
筆畫與筆法這兩者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關係,筆畫是應用筆法來進行書寫,同時筆法也是在筆畫的書寫效果上得以展現。
一、筆畫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筆畫一般是指”永字八法”中的:點、橫、豎、撇、捺、折、提、鉤這八種。
在具體的書寫中,再從這八種筆畫進行擴充套件。比如撇筆畫的擴充套件就有平撇、短撇、豎撇、豎彎撇、斜撇等不同的姿態。
其他筆畫的擴充套件也是如此,只不過區別在於有些筆畫的擴充套件多一些,例如鉤筆畫,有些筆畫的擴充套件少一點,例如橫筆畫。
二、筆法
簡單地說,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使之達成我們所需要達到的筆畫書寫效果。
筆法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實質的和一些抽象的。就像起筆使用藏鋒、露鋒,收筆使用回鋒、斂鋒、放鋒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的。
而一些表明快、慢、輕、重等等的應用,就比較抽象化,因為這些字眼所表達的意思雖然比較明確,但是卻沒有任何的量化數值來進行參照。
總之
筆畫是一種實質,筆法是一種技巧,當筆畫應用筆法來進行書寫的時候,它就擁有了藝術化的可能,筆法透過筆畫的書寫來展現了其自身的價值存在,因此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
-
12 # 藝翁426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筆畫和筆法。1.筆畫。是組成漢字的各種型狀的線和點,是構成漢字的最小單位。如:橫、豎、撇、捺、折、鉤、點等。
2.筆法:是寫字用筆的方法,在行筆時,用輕重、快慢、正扁、直曲等方法,使筆畫發生變化。‘’永‘’字八法就是古人對筆法的高度概括。如:點(為側法),橫(為勒法),豎(為努法),鉤(為趯法),提(為策法),撇(為掠法),右短撇(為啄法),捺(為磔法)等。還有:錐劃沙、折釵股、屋漏痕、印印泥、飛白鋒等具體的用筆方法。
3.筆畫和筆法關係。筆畫是實體線條,筆法是人的思想意思,也就是說,筆畫是在人的思想意思指揮之下,完成的實體線條,它們是密不可分的。
初學筆法的人,在臨帖時,應該以‘’形似‘’為主,也就是要臨得象,隨著學習的深入,要從‘’形似‘’到‘’神似‘’,把字的神采、韻味、力度等充分表現出來,達到‘’筆畫‘’和‘’筆法‘’的完美結合,才能把書法寫好。
古代書法家們的書法,都能自成一體,各顯風騷,就是因為他們在筆法上下足了功夫。(下圖:是歐、顏、柳、趙的單字,請欣賞他們的筆法)
回覆列表
筆畫是形體(結果),筆法是靈魂(過程),儘管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技術名詞,概念是不一樣的,但是,兩者有著必然聯絡,密不可分。
書寫技法核心是筆法,筆法是用筆手法與技巧的標誌,筆法是用於製作筆畫造型的技術手段,所有筆畫的形制、質感、神采、韻味、節奏、力度……都是依靠筆法動作來實現的。無論是筆畫的起~行~收,或塑造字的結構,乃至表現章法氣韻等,都離不開筆法動作技巧。因此說,筆法、筆畫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筆法是孕育筆畫的營養素,筆畫是筆法的結晶,有什麼樣的筆法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形態。比如,中鋒易出圓筆,側鋒易出方筆,中鋒法、側鋒法是兩大系列,不同風格的字型特點,主要體現在筆畫、筆法、字法上,剛柔、枯潤、粗細、曲直、大小、欹正、收放……都是透過提按、駛轉等筆法來達到預期效果的。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
根據我多年教學研究與實驗證明,要想掌握用筆技巧(控筆能力),必須要先練習筆法,這是寫好筆畫的前提條件,也是技法基本功之首。如果事先沒有專門的指法、筆法練習過程,不懂得筆法特性與功能,直接寫筆畫,或直接臨帖,開啟字帖讀不懂,不知道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那些稜角都是用什麼筆法動作寫出來的,如何能做到形似、神似?
從技法基本功訓練程式來說,應該先練筆法後練筆畫,彼此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而且,還要注意,字型是有性別的,其功能與用途各有所長,訓練套路也需分道揚鑣。從何起步入門,初始階段選擇什麼樣的範本適合,怎麼匹配訓練用具(筆、紙),寫什麼字型應該採用哪種執筆法,科學有效臨摹方法……這些基礎知識,初學者必須要清楚,以免走錯路。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
筆法、筆畫同屬於書法基本功之列,學習書法必須要對這兩個科目進行深入研究,只有瞭解筆法功能與特性,並以此熟練筆畫寫法,才能使字型結構更加趨於完美,如果只顧結構,而忽視筆法、筆畫,是本末倒置,屬於違章作業,豆腐渣工程。
一個字就好比一首歌曲,筆畫、筆法相當於詞與譜,它們是營造字法、章法美感的重要元素,哪個都不可忽略。我認為,無論學習什麼書體、字型,不潛心研究筆法,只顧埋頭抄帖,或一味地練習寫作品,固執己見,誤以為多寫多練就好,那是自尋煩惱,誤入歧途了,結果必然事與願違。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與字法
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釋出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影片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援!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