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蠣子沾辣根

    要說普皇的技術和表現力特點……這個真的很難說啊。我和上面那個Neptune都更偏重藝術控,看節目靠感覺寫東西靠意識的(拍桌笑)。我是這分析一下,如果有說的不對的還請見諒。

    前提先說好,這裡探討的主要是20歲上下的老藝術家。

    我可能是個無腦吹,但我引用的資料是事實,借鑑的評價也不是無腦吹能說出來的話。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解讀部分是我的鍋,資料是不可否認的,前人的評價是見仁見智的,請別爭吵,感謝。

    首先,跳躍。

    這個有些資料不必多說,從跳躍的火星程度來講(跟同時代相比)說他一句變態絕對沒錯。除了眾所周知的432和433之外,二十來歲的普皇還搞出過以下奇葩跳躍:

    1. 4Lz:得益於米申組優秀的Lz傳統,在4T之後他直接挑戰了最難的4Lz,訓練中成功了許多次,只是當時規則對三連跳的獎勵更大,所以他在2001年比賽中實驗第一次失敗(雙足落冰)後就轉而在432和433上投入精力了。

    2. 3A+4T:可能是得益於他腦子抽風。“4T在前面,後面就只能接3T/3Lo,但4T在後面,第一跳就可以用3A”,邏輯大概是這樣的。也有人說這是他練4T+4T成功率不高後搞出的變體,總之用四周跳做連跳的第二跳,無疑是及其考驗點冰力量的,也可以說這是他手握433大殺器的一個有力支撐。

    3. 3Lo+3Lo+3Lo:不知道為什麼要搞這個,333連跳完全無點冰,只靠刃跳肌肉力量,這一點可能比上一點更可怕。這也是他跳出4T+3T+3Lo的有力支撐。

    4. 332222:他有病吧,可能,或者是愛玩。mdzz。

    這樣看起來其實挺明顯的。不論哪種跳躍,他老人家的肌肉力量(在當時)都經常被人評價為“可怕”、“扭曲”、“變態”、“不可能”。

    插一句,5月11日ISU更新了平昌賽季的single/pair skating規則,編號2089,大家可以過去看看,我也會稍微引用一點過來,比如下面這段就是規則裡對跳躍元素的定級標準:

    FOR + 1 : 2 bullets FOR + 2 : 4 bullets FOR + 3 : 6 or more bullets

    1) unexpected / creative / difficult entry

    2) clear recognizable (creative, interesting, original for jump preceded by steps/movements of the Short Program) steps/free skating movements immediately

    preceding element

    3) varied position in the air / delay in rotation

    4) good height and distance

    5) good extension on landing / creative exit

    6) good flow from entry to exit including jump combinations / sequences

    7) effortless throughout

    8) element matched to the musical structure

    我不願意把他的跳躍分成6.0時期和CoP時期,畢竟跳躍技術是一貫的,只是評分的方式不同了而已。即使以現在的規則來衡量,他老人家的跳躍依然普遍值得+2到+3。

    普皇的跳躍有幾個特點經常被人津津樂道:

    1. 卡拍子強迫症,不踩節奏不舒服斯基;

    2. 起跳不降速;

    3. 既高又遠,滯空感強,高飄感明顯;

    4. 空中收緊姿態好,軸線細長;

    5. 落冰柔軟有空氣感,滑出流暢甚至有各種非常罕見的難度滑出(比如他27歲時還能做3A的兩次變刃滑出,不明白規則的會以為他是沒站穩……);

    6. 歪軸歪到姥姥家也能照常落冰,總覺得他有時落冰伸手不太像是為了平衡而是單純為了好看;

    7. 像貓。(不!!!)

    他卡拍子的程度可以滿足我這個處女座強迫症的所有要求,極其不著痕跡切舒服。之前有人說判斷跳躍遠度可以看ISU標誌,遠度見長的男單一個3A可以從圓形標誌的這頭跳到那頭(比如閆涵就是可以的)。雖然稍顯誇張,但在冰場上想要衡量距離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普魯申科的3A和四周基本都是能達到這個標準的。

    關於他的跳躍技術, @劉小船 在前面做了很專業的分析,我舉雙手贊同,只做一些小的補充。首先,他收緊手臂的習慣和大家好像都不太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但從觀感上來說顯然是他的軸收得更緊?其次,A跳上,起跳技術也和目前常見的彎腰深蹲流不同,幾乎是直著起跳,不過度依靠腰借力。我不知道哪一種技術更加優越(或者只是單純的流派不同而已),但看上去絕對是他的A跳更舒服好看。再者,越早期的普皇身上這一點越明顯:落冰好像踩在棉花上,讓人感覺不到衝擊力。這考驗的是全身肌肉的協調,更是膝蓋的靈活程度,題主既然在學花滑那一定能體會到膝蓋的巨大作用。

    跳躍暫時寫這些,如果有想起什麼再來補充。總結:普魯申科的跳躍是典型傳統俄系技術的成果,更具有芭蕾的特點。從技術上我講不清,但只說觀感,他的跳躍更讓人覺得“輕鬆”、“優美”,讓人很難察覺花滑是一項複雜困難又危險的運動,這種感覺和第一次看芭蕾是非常相似的。

    其次,肢體。

    這個真是rio抽象,難說我能寫出多少東西來,題主隨便看看就成,我實在不太懂芭蕾(雙手合十)。

    我是看普皇才進坑的,而看了他之後也很難立刻去看別人,所以我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其實沒有看過其他任何人的節目,這就導致我完全對他的風格習以為常,在看比賽直播的時候就:[生無可戀.jpg]

    真·看誰都不順眼。為什麼有這麼多風車手?怎麼都在做廣播體操?這動作怎麼這麼難看?少年你的脖子收回去一點!這樣還好意思談柔韌度嗎!動作有點力度你是青年組的小姑娘嗎!

    這麼看了一個賽季我就醒悟了。不論我是想找一個普皇、小蘭、囧尼那樣的藝術家,還是想找一個貝貝、矮橋那樣風格鮮明的選手,都不可能了。戈米沙除外,然後現在他也退役了,呵。

    我為什麼看他們不順眼?

    1. 身材纖細,沒有完全的肢體控制感,過於依賴慣性;

    2. 缺乏舞蹈訓練,基本身姿不正,不知道自己怎樣動作好看、怎樣動作難看,甚至根本就有嚴重的審美偏差;

    3. 肌肉過於放鬆,總體觀感“不夠積極”(這個是我的踢踏舞老師經常說的,我想芭蕾大約也有一樣的說法?);

    4. 沒有人能體現出芭蕾功底,或者根本就是誰也沒有。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想到森妹和飛豬了。飛豬不算這一代小選手,森妹呢,他的風格非常鮮明,獨樹一幟,即使我是從黃金一代看過來的,也依然對他的風格有很深刻的印象。他練過芭蕾,但美國學派的芭蕾在他身上體現出的是一種很現代的變體,好看,但是很難歸結為芭蕾風。

    現在我們總結出了不順眼的地方,反過來就是老普讓人覺得好看的地方了。

    肌肉線條好,男單裡從未見過比他好的,不是吹。動作協調受控,一板一眼,就算只是站著也讓人覺得自帶一股精氣神和舞者的氣質,賞心悅目。大俄人民說他是“前蘇聯的寶貴遺產”不是白說的,他的確繼承了古典的俄式審美和藝術風格,就像本人也是個典型的俄羅斯人一樣。

    如果這樣說太泛泛,那有一個明確的點可以對比,我不放圖引戰,大家自己去看就好。

    除了跳躍落冰的平衡手和動作要求之外,普皇的節目裡有幾次真的完完全全把手臂伸直了?基友之間開玩笑說他是“意識形態圓”,無處不在宛如他潛意識裡的習慣一樣自然。現在呢?陳巍看起來是最芭蕾的一個,可惜他讓我覺得全程都在做手位練習,超尷尬。

    關於做操和跳舞的區別,動作是否連貫圓潤、能否用標尺去規定,都是判斷的標準。舞蹈是一個主觀而意識的東西。

    另外,柔韌度要算在肢體裡面嗎?算的話完爆全場。腰和腿就不說了,真的很少見到肩膀開度比他好的男單。

    然後,步法。

    同樣是先引用一段規則裡面對步法定級的要求,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FOR + 1 : 2 bullets FOR + 2 : 4 bullets FOR + 3 : 6 or more bullets

    1) good energy and execution

    2) good speed or acceleration during sequence

    3) use of various steps during the sequence

    4) deep clean edges (including entry and exit of all turns)

    5) good control and commitment of the whole body maintaining accuracy of steps

    6) creativity and originality

    7) effortless throughout

    8) element enhances the musical structure

    6.0時代的步法沒有強制定級,但它是規定圖形時代沿襲下來的東西,從大線條上其實比現在更嚴格。直線步、圓形步、蛇形步,冰面上圖形的大小都會影響一套步法的質量,每一套步法都要盡其所能有張力符合主題、風格,還要負責調動情緒並且照顧觀眾和裁判。可以說6.0時代節目裡最能體現選手表現力功力的就是步法,這也同樣是最好看的華彩部分。

    6.0時代的步法,著重表現的是運動員上身肢體,軀幹主要部分的舞蹈動作。透過這些動作來傳達運動員的表現力加強節目的主題,調動觀眾的情緒,腳下的步法,只是作為一個補充和承載表演的載體。

    而在CoP時代,步法的主體變成了腳下的複雜變化,而軀幹的舞蹈動作和難度,變換成為了腳下步法的一個附加分條件。

    我們可以說這是花樣滑冰專案從注重藝術性轉變到注重技術性的變化,但僅從觀感上而言,恕我直言,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觀眾不可能從運動員的腳步當中獲得任何的激情、感受到任何節目的內容,這是花樣滑冰專案變化的趨勢,而這個趨勢正是讓這個專案變得越來越難看的原因。如果規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那麼用不了兩個週期,花樣滑冰將徹底失去花樣的藝術性。大家知道什麼樣的花滑冰比賽才是比純技術動作嗎?朋友們,你們知道普魯申科杯嗎?

    普皇吐槽過現在越來越偏激要求步法複雜性的規則,可能他只是在開玩笑吧,他說,我只用兩三種步法的組合就能調動全場觀眾的情緒,有些運動員就是表演型的,腳下的步法太多會傷害上肢表現力。

    大實話。他的步法燃,漂亮,感染力強,亮點頻出,但他早年的步法從來算不上多複雜。雖然這麼說可能有點不太合適,但6.0時期他的步法並不是讓人看他腳下的,相反是給了他整段的表演空間。

    到了CoP時代,6.0老將都或多或少被坑了一把。雖然普皇是6.0時代最後一個世界冠軍也是CoP時代第一個世界冠軍,但隨著CoP規則的不斷改動,到了溫哥華週期,他的步法確實有些拖後腿了。即使做出改變,老藝術家的年齡也是相當大的阻礙,更不用說他本來就不是體力見長的選手,步法越複雜對他的消耗越大。儘管如此,他做出的努力也是很明顯的,規則的每一次改動,他的編排基本都能體現,這種積極的態度也是很珍貴的。

    最後單獨說一下普皇的表現風格吧。

    說了這麼久芭蕾風,迴歸到芭蕾的六大學派上,俄羅斯派的風格可以說相當獨特。從舞蹈文化上講,俄式芭蕾主要是基於發展的某個階段沿襲下來的,在專制制度下對現實主義的追求,充滿其民族中根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多見人道主義思想,內涵深刻,感情內斂而真摯。從舞蹈風格上來講,動作大氣而剛毅,平穩、優美、自由、廣闊、質樸、適度、柔和,感染力強烈,熱情、豪放。從舞蹈技術上來講,舞者技術全面、能力出眾、擅長大的跳躍和複雜急速的旋轉。

    查完資料我也rio震驚,加粗的那些詞完全可以直接放在普皇身上,完全不需要二次詮釋。

    老藝術家塑造的形象永遠是大氣、優美、廣闊的,是真誠的,卻也是疏離的。音樂響起,他就是卡門、托斯卡、邁克·柯里昂,他就是朝氣勃發的弗拉明戈舞者、誘人心魄的探戈舞者、精緻俊美的芭蕾舞者,他就是垂死的天鵝、起舞的骷髏;可音樂一停,他就是普魯申科,彷彿和剛才的角色毫無關係。這是他能演繹這麼多形象而不讓人感覺雷同的一個重要原因,齣戲快得驚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收放自如。除了《聖彼得堡三百年》和《Je Suis Malade》,他的節目都非常抽離,甚至不免要被人說他凌駕於音樂之上。

    花滑的音樂和任何舞蹈的配樂一樣,其作用是烘托氣氛、襯托感情、突出舞者的表演,除了某些特殊的藝術形式外,配樂正如其名,是配角。花滑同理,不是運動員詮釋音樂,而是音樂輔助運動員表現節目,因此如果說一個運動員能凌駕於音樂之上,我覺得這是一種稱讚吧,就像有人說他是實體化的音樂一樣。不過一直以來選手能把音樂詮釋出來就算是“可以”的及格水平了,觀眾會產生這樣的誤解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今我也沒看見過指責普皇“凌駕於音樂之上”的論調拿出例項說明,所以也沒法針對地去反駁,只能模糊地說一句:沒有幾個skater能有一位音樂家為他量身製作音樂。馬頓給他改一首曲子要改幾十遍,如果說不契合,帕格尼尼的棺材板怕是早就壓不住了。

    普皇的節目有很多不太好理解的內容,和一般的敘事流不太一樣。他老人家解釋過,他更喜歡在節目裡表現一個理想化的設定,而不是一個人物。也許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他的表演會容易一些。

    作為結尾。

    不知道該說點什麼,所以打算把老藝術家各個階段的風格梳理一下。

    A. 蘑菇普時期:輕鬆歡快,色彩明麗,自帶一股初生牛犢氣質;

    B. 妹妹頭時期:端莊華麗,意氣風發,尚未加冕卻穩如泰山;

    C. 都靈時期:鋒利,銳氣逼人;

    D. 休賽時期:來呀快活呀,怎麼開心怎麼耍呀(誤);

    E. 溫哥華及後溫哥華時期:內斂沉穩,輕而不浮,魔王光環頭上懸;

    F. 索契時期:低調華麗,厚重自成一派,乾爽的優雅。

    這個“乾爽”我真是沒別的詞了(笑哭),我的意思是,相比以前他的優雅,索契時期的節目給人感覺不是那麼豐腴,但另有一股謎之優雅,有點那種所謂“風骨”的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很多人的名字都暗示了人物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