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格物書畫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於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少林武功是達摩祖師所傳,而達摩祖師則是禪宗第二十八代,中國禪宗初祖。

    佛教提倡修心養身,習武的時候要保持著靜心,謙虛心,恭敬心,精進心,保持心,威儀心,禮讓心等等,這才是與佛教理念相通。

    否則習武健身者,心裡充滿了傲慢,兇狠,暴力,自私自利,等等心態容易走偏。

    這就與佛教理念走遠,作為一名習武者。就是修心養身這麼修行的加上唸佛法門 。

  • 2 # 語留人

    單說少林寺,就是指北少林,也就是河南嵩山腹地少室山茂林之中的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

    是孝文帝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敕建而成。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南少林的起源頗具爭議,較多認可的為如此說法:南少林寺前身為福建莆田“林泉寺”,建於南朝永定年間(公元577年),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可謂家喻戶曉,裡面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更是津津樂道,這件事歷史上是有記載的。後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曇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稱為南少林寺。

    而且眾所周知,少林寺歷史上多災多難,前前後後大小劫難無數,嚴重的應有四次。

    第一次在北周,第二次是隋朝,第三次為唐代,而最嚴重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就數1928年軍閥石友三(馮玉祥部下)焚燬少林寺了。

    劉德華等人主演的電影《新少林寺》,也是據此改編的,您要是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 3 # 牛克思

    南北朝時期,佛教昌盛,門派眾多,論著豐富,而且思想也很活躍,它們以新奇的姿態進行表現,爭取取寵於皇帝,極力為朝廷服務,便受到了上層統治階級的特別崇尚和保護。

    北魏孝文帝就是一個特別信仰佛教的皇帝,他“善談老莊,尤精釋義”。(北齊魏收《魏書:紀七》)“每與名德沙門,談論往復”。(《北齊魏收《魏書:韋閬附韋纘傳》)其執政期間,不但倡

    導佛教,而且還令良家男女百餘人進入空門。他還親自為眾人削髮,施以僧服。

    太和元年(公元477年)3月,京城內佛寺已建百所,從佛僧尼數量已達兩千餘人。京城外地,上傳下效,諸寺6478所,僧尼數量高達77258人。

    鑑於這種情況,名流高僧,尤其是外國來中國傳教之僧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皇帝的寶貝。印度高僧跋陀,就是在這種氣候下來到孝文帝身邊的。跋陀,又稱佛陀,華語即為“覺悟之人”。他系天

    竺(即印度國)人,起初,他與自己的6位師兄弟在本國一起修道,數年之後,其他5人相繼修煉成功,得了“正果”,唯跋陀一直沒有成就。最後,在朋友們的策劃下,他決定背鄉離井,遠離國土,東遊震旦(中國),以求功名。他經千山萬水,遠遊各國之後,最終來到孝文帝身邊。

    孝文帝對跋陀十分敬重,“為之別設禪林,鑿石為龕,結徒定念。國家資供,倍加餘部,而徵應潛著i皆異之非常人也”。(唐道宣《續高僧傳》)當時平城有一個西姓康的富豪之家,集資財百

    萬,為跋陀建築了一個特別院落,供其居室修禪。

    公元494年,處於政治需要的孝文帝,把京都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遷至洛陽,此時的跋陀也一起隨孝文帝到達洛陽。為關心跋陀,孝文帝為其復設靜院,敕以處置。由於跋陀是個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宣傳佛法,宮中那種衣來伸手,食來張口的無聊生活並不是他的追求目標。所以,他不安穩宮中日子,總在尋找自己理想的傳道場所。當孝文帝發現跋陀“性愛幽棲,林谷是託,屢往嵩嶽,擬謝人事”的情景時,(梁慧皎《高僧傳》)便依跋陀的心願,敕令在嵩山支脈的少室山陰,為之建造了少林寺。

    時值孝文帝太和20年(公元496年)。因寺建於少室山陰的密林叢處,故名少林寺。“少林也,少室之林也”。(清景日珍《說嵩》)自此,“跋陀立少林寺而居之”,“淨供法衣,取給公府”,(北齊魏收《魏書:釋老志》)開始了印度佛教在中國的傳授。

  • 4 # 竹月流光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是河南省著名的旅遊勝地,李連杰曾經在此拍攝電影第一炮走紅大江南北。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 5 # 趙建國

    少林寺起源於北魏時期。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擴充套件資料

    少林寺寺內外碑銘繁多,其中元代碑銘不僅數量可觀,且大都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它是研究元代宗教、政治、歷史、書法藝術、中外交流的不可多得的實物文獻。在少林寺甫道右側“慈雲堂”碑廊裡,奇碑珍銘琳琅滿目。

    其中有兩通面南而居、巍然屹立的大碑,西邊的一通就是“大元贈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晉國公少林開山光宗正法大禪師裕公之碑”(注:裕公,即福裕法師)。這座碑,翻開了元代大少林禪寺歷史的第一頁。

    論書法之精妙,要數《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禪寺蕭梁達磨大師碑敘》。此碑建於至正七年(1347年),碑文高3.23米,寬1.38米,撰於後至元五年(1339年),出自當時文人歐陽玄之手。而碑文的書丹則為元代大書法家康裡巎巎。《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禪寺蕭梁達磨大師碑敘》不僅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 6 # 佐鄰佑社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 7 # 建寧之聲

    少林寺起源於北魏時期。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 8 # 莆田市文明機動特遣隊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當時,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來到中原,得到虔信佛學的孝文帝的禮敬。跋陀見嵩山很象一朵蓮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供養跋陀。後來又過三十餘年,南天竺僧人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廣羅弟子,傳授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開山祖師。

    少林派,素來被稱為武林第一門派,號稱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寺僧眾習武源遠流長。關於少林派的起源,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大和年間(477~499),達摩大師從梁國北來,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而功成,遂傳《易筋》、《洗髓》二經,創立少林武術。這個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唐代李靖又寫了《易筋經序》.但考之史實,卻不與歷史相合,現代學者已經證明這不過是傳說,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也並沒有這樣的武功。

    歷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為西域高僧跋陀(又稱佛陀)所建的。後來,達摩才來到寺中。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並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始於隋唐之際的一件大事。隋朝未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眾奮起拒敵,賊人放火燒燬寺院。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作戰,少林武僧應邀相助,活捉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電影《少林寺》的歷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後,對曇宗、志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13人大加賞賜,少林寺再度興旺起來,少林武術也開始繁榮發達,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第一門派。

  • 9 # 一樽墨趣

    少林寺起源於北魏時期。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 10 # 金道論國學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設立翻經堂翻譯經書。之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四分律》等師說,經多代發展,後世最終形成四分律宗。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他在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 11 # 凌海堂主

    少林寺的建立歷史可追溯至北魏年間,當時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了一座寺院。此後,少林寺在多次毀壞與修整中,規模也逐步得到發展。明朝嘉靖時期,少林僧侶因抗倭有功,政府便大規模修整寺院,少林功夫從此也在中國武術界確立了權威地位。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國家的開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少林寺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也不斷提升

  • 12 # 歷史寶藏

    天下武功出少林。

    這個少林,就是指武俠中的少林寺了。

    但是實際上的少林寺,並非武林中的藏經臥虎之地,而是位於河南嵩山的一個佛教聖地。

    少林寺位於河南登封嵩山之中,因為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林木繁茂之地,所以叫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於公元495年,是為北魏太和十九年。

    魏晉南北朝時候,天下動盪不安,佛教這個勸人向善,直指來世的教義,在亂世中得到發展,門徒甚眾。俗話說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說的那個時候的佛寺繁盛情況。

    少林寺初建,是北魏著名皇帝孝文帝,為了安置一位他素來仰慕的印度高僧——跋陀,

    跋陀是小乘佛教的高僧,備受孝文帝敬仰,於是孝文帝就專門修建少林寺,讓跋陀在此弘揚佛法。之後的506年,印度一名叫嘞拿摩提的高僧,到少林寺開場譯經,還專門設立了譯經堂,翻譯梵文經書。到了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達摩竟然來到了少林寺,高僧在這裡傳授禪宗,一時間信徒雲集,盛極一時。

    之後北周武帝滅佛,少林寺也受到影響。但畢竟少林是北方佛教一個匯聚之地,北周武帝之後,就又一次恢復。

    到了大唐初期,少林寺僧人助唐太宗有功,一時間封賞極厚,李世民不僅賜給少林寺田千頃還敬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這之後,少林寺算是名揚天下了。

    之後在武俠中獨具一格的少林武功,以及藏著大量經文與武功秘籍的少林寺,就是以嵩山少林寺為原型刻畫的。

    因為少林寺的歷史悠久,規模大,影響深遠,因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

  • 13 # 黃飛鴻熱灸館

    少林寺起源於北魏時期。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為安頓來朝傳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了,該不該重新轉行,又該選擇哪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