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讀悅欣
-
2 # 帥帥老師niyu
怎樣讓孩子少走彎路?
作為家長,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既定的路,到達一個自己想要的完美人生吧,所以想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條條道路通羅馬,孩子的人生可以由他自己來決定想走哪條路到達,但是作為家長,的確有義務有責任指導孩子不走偏路、錯路,向著正確的方向走,也就是少走些彎路。怎麼讓孩子少走彎路呢?
1、首先讓孩子知道“羅馬”在哪裡,如果都沒有人生目標,就不知道方向往哪裡走,有了方向,就知道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彎路”。其實就是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慢慢從沒概念,到有概念,讓孩子知道長大了想幹什麼?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目標;
2、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以身示教,用行動給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比如努力工作是對的,不思進取遊手好閒是錯的,積極樂觀是對的,消極懶惰是錯的,合法合規經營是對的,違法走私、偷竊搶劫是錯的,等等,這些都是從小就要給孩子講的,心智成長是慢慢影響的,相信榜樣的力量;
3、不要害怕讓孩子吃苦,不要以為盡己所能的讓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成為房奴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學區房,給孩子優質的教育,如果孩子從小生活在大人提供的溫室裡,沒有經歷過挫折,未來可能有很小的一個挫折,就能把他打擊的一蹶不振,不會面對挫折,也會走彎路。所以,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適當的挫折、彎路可以看孩子走一些,只有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知道是彎路,什麼是“直路”。
-
3 # 陪孩子一齊成長
怎樣讓孩子少走彎路?從這個問題上來看,孩子應該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針對中學生,要想讓孩子將來少走彎路,必須要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此基礎前提上,我的觀點是儘量的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選擇,家長的作用就是分析和輔助。這個話題雖然老生常談,但的確是至理。如果孩子達不到上述要求,形成上述良好的四觀,家長們就該多費點心替孩子選擇,避免孩子走彎路。
為什麼這樣講呢?現在的孩子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這種孩子從小很聽話,很乖巧,什麼事都聽父母的,一切都在父母的安排下做事學習。這種孩子有時候即便自己有想法,往往也被父母的強大震懾力所壓制,這種孩子遇事缺乏主見,沒有自己的見解。一旦到以後離開父母,即使是學習成績再好,需要自己選擇的時候往往會迷失不知所措。第二類是家長眼裡的叛逆型孩子,這種孩子往往從小嬌生慣養,在和家長的各種對抗中習慣於運用各種方式取勝,逼得家長妥協。生活中經常聽到這類孩子的家長給我們老師求助,讓幫忙管管孩子,說什麼孩子都聽老師的之類的話 。進而反映出了家長的無奈。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叛逆,一旦有點不如意變暴躁異常,長大後這種孩子即便家裡表現溫順,實際上心裡很少按照家長的意願做事。這種孩子一般在選擇時不會考慮家長的意見,而自己的意見又不成熟,所以勢必會走彎路。第三類孩子就是中庸型的孩子,既不叛逆也不乖巧,但往往學習不好,做事沒有章法,行為懶散,做事是總是讓父母催,自律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這樣的孩子因為性格方面的一些缺點,在長大以後遇到事情時如果缺乏長輩的提醒也會走很多彎路。第四類孩子就是精英型的孩子,這些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良好的學習觀讓孩子學習不用催,而且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懂得如何學習;健康的人生觀使孩子善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良好的價值觀能夠讓孩子懂得父母,明辨是非;明晰的世界觀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可以去做什麼。這類孩子的家長最省心,當孩子選擇時,家長們的作用僅僅就是輔助和指導性的建議。也只有這樣的孩子,他的未來道路會少走很多彎路。
作為家長我們都渴望有一個精英型孩子,然而精英型孩子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修剪和改正前三類孩子的缺點,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是關鍵。面對過於聽話的乖乖孩子,我們要學會堅持放權,持續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傾聽和關愛。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絕不動搖,對於孩子的缺點的改正,家長們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輕易放棄和妥協。如果孩子表現中庸,家長必須持續督促不能懈怠,也許正是你們的懶散讓孩子養成了行為習慣懶散。因此,培養這樣一個精英孩子,我認為家長應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堅持和耐心。教育孩子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有心,一定要費心。孩子成長的整個教育過程一定要堅持和持續,給孩子以時間上的持續、物質上的持續、優良教育方式上的持續和愛的持續。給孩子以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讓孩子以後少走彎路。
-
4 # 這樣就好XC
一、要幫孩子找一個適合的老師
在啟蒙階段,孩子剛剛接觸鋼琴,有一個耐心並且有啟蒙經驗的老師是十分重要的。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這個門都以錯誤的方式進入的話,後面的修行肯定也是要走偏了的。在這個階段,不論是孩子練琴的技能,如:認五線譜和觸鍵的手型、手勢等方面,還是練琴的習慣都需要老師耐心的幫助他們不斷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這個歲數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老師的一舉一動小孩都會去模仿、學習,只有老師能作為一個好的榜樣,才能更好的教導我們的孩子。我們都知道,要想造就成高深的學問,就得從字母學起;那麼要想孩子在鋼琴方面學有所成,就得從打好孩子的鋼琴基礎開始,所以一定要幫孩子找到一個適合他的啟蒙老師。
關於老師,還有一點值得提到的是,不要給孩子太頻繁地換老師。因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風格,如果經常的換老師,孩子就需要一直去接受新的教學方式,結果琴沒學多好,時間都浪費在適應新老師了。
二、家長要親自陪孩子去上鋼琴啟蒙課
在孩子鋼琴啟蒙的時候,家長最好是能隨堂聽課,比如老師在對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指導的時候,比如哪裡指法不對、哪裡音符彈錯了,家長可以做一些標註,回去可以幫助孩子改正這些問題;當老師教新曲子的時候,家長也要把一些重點、難點記下來,孩子在家練琴的時候也能提醒孩子多加註意。透過隨堂聽課,家長就知道怎麼去督促孩子練琴,按照老師的要求,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引導他用正確的方法練琴,而不是單單告訴孩子,今天你必須練一小時或者半小時,然後坐在鋼琴旁邊玩手機,放任孩子在旁邊亂彈一通,這樣低效率的練琴。
並且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有爸爸媽媽陪著自己去上課,他心理也會更有安全感,感覺學琴這件事是快樂的,而且能和家長一起學習、一起體會學琴的苦與樂,也能讓孩子感到家長對自己的重視以及關心,進而更加認真、努力的學習。
當然,等孩子進入學琴狀態後,家長就不要再隨堂聽課啦,如果我們一直陪著,孩子會有依賴性,覺得重點我不努力記也沒關係,反正回去媽媽會告訴我的。
三、家長不要要求過高、急於求成
有許多家長總是一開始就對孩子有著很高的要求,比如今天老師新教了一首曲子,老師課上說,這首曲子要注意節拍,手型也要記住保持好。等到孩子回家練習的時候,卻是注意了節拍,手型就不對了;手型正確了,節拍又亂了,家長就十分著急,一會提醒這個,一會指正那個,練了幾天還是如此,家長就在想,是不是我的孩子不適合學鋼琴?
其實不是的,3一6歲的孩子記憶能力還沒發育完全,他們還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記住老師所有的要求,並將這些要求反應到自己的動作上。即使是個對於成年人來說十分簡單的動作,孩子也需要將他們分解成若干個部分,並把他們都記住的情況下,再由大腦支配去完成這個動作。所以陪孩子練琴時,家長要更加的細心以及耐心,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的孩子。
還有一些家長,他們看重的只有孩子學習的成果,希望孩子在學鋼琴的時候能學得比別人快,學得比別人多,學習同樣的時間考級比別人考得高,為了得到這些就逼著孩子一直練習,隔三差五的去問老師,我們家孩子可以去考級了嗎?這些家長忽略了學習是需要過程的,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孩子還在啟蒙階段,不要著急,音樂是一門語言,透過多聽,多想,多練,之後的事情肯定是水到渠成的,所以讓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在孩子學琴的道路上,特別是啟蒙時期,家長一定要多學、多想、多陪伴,並且多跟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急於求成。把陪伴孩子學琴,當做是一場和孩子一起的旅行,在旅途中一起欣賞音樂的迷人魅力,一起體會學習的艱辛,一起感受進步的快樂,不要給孩子太重的壓力。
鋼琴的啟蒙並僅僅是讓孩子學會彈琴,更是教給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堅持,我想在孩子的漫漫人生路上,這些都能使孩子終生受益。
-
5 # Mike廖偉老師
怎樣讓孩子少走彎路?作為一位老師,理解您的期待。那我們來交流一下:讓孩子少走彎路、不走彎路、走條好路。
人生就是生命存在的一個過程,都有一樣的起點和一樣的歸宿。無論什麼路徑,過的都是人生。所謂正路、彎路,都是人生之路。可以說,人生充滿著各種可能。正因為此,才會讓父母糾結。我相信,作為父母是期待著孩子獲得世俗的成功,還有體驗生活的幸福。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關於學業安排和職業規劃的教育問題。具體而言,就是有關:生涯。根據生涯裡的“三葉草”模型,包括興趣、能力和價值3個方面,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喜愛的領域努力玩耍。那麼,要少走彎路、成長成才,父母的職責就是幫助和引導孩子發現興趣、培養能力和尋找價值。
因為,人生而不同,我們有不同的外貌,我們也有不同的性格。讓孩子走正路、能幸福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一個常見的誤區是父母可能會讓還在去走自己沒有實現的道路,或者隨波逐流追逐熱門。別擔心!教育和生涯是科學,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指引,讓我們找到快樂。
興趣是還在喜歡的事情。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年齡會自然的增長。作為家長,要考慮的是成長。我們首要的是要用火眼金睛發現孩子興趣所在。如果寶貝見到可愛的東西就開心甚至喜歡寫寫畫畫,那麼培養美感發展藝術和設計就是好的方向;如果孩子喜歡說話甚至能夠繪聲繪色,那麼還在在語言、主持方面就能找到快樂,可以往這個方面拓展。類似的例子很多,父母應該也能夠從細節中觀察感悟出孩子喜歡什麼。
二、能力
能力是最好的資源,讓我們取得成就。
能力是孩子能做好的事情。作為家長,可能會注意到孩子動手能力很強做個手工什麼的像模像樣,那麼動手就是孩子的能力,未來學習和從事工程師之類的便是水到渠成;父母也可能會發現,孩子口才了得,邏輯思維很有潛力,那麼法律例如律師職業就是可能發展的方向。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機會、搭建舞臺,讓孩子的挖掘潛力、展現能力。
結合前文內容:興趣。如果孩子既喜歡又擅長,那就太棒了太好了。有的時候,我們喜歡的不一定是能做好的。能做好的往往佔優,做著做著可能開始喜歡起來。但是能力,不一定可以從興趣培養而來。
三、價值
價值是最好的觀念,讓我們得以滿足。
價值是一種定見,讓我們感受到滿足,可以抵擋很多誘惑,可以體驗人生意義。針對培養孩子,可以做親子交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探討學習的作用,探尋人生的意義。價值觀是一種昇華,讓生命更加具有溫度,讓有限的生命綻放無限的光彩。價值觀的形成和獲得會是長期的過程,需要著眼未來,逐漸感悟價值。
興趣、能力和價值3個元素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我們發掘興趣,培養能力、體會價值,反過來又增強興趣。如果沒興趣,就容易厭倦,我們需要調整心情或者切換軌道;如果沒能力,就容易焦慮,我們需要加強學習努力練習;如果沒價值,就容易失落,我們需要深入思考找到意義。
我相信,您如果透過這樣的模式幫助孩子的話,就一定可以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讓孩子獲得真正意義的幸福。
-
6 # 青松優課
大家心裡都認為,兒子比女兒更受人們喜愛,可是在男孩長大的過程中,管教起來就有點吃力了,甚至有點不順心。這一切都會讓他們成為“問題孩子”,因此,在兒子的教育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
養兒子,這些事情千萬不要做
01、過分嬌慣,責任感缺失
作為家庭裡的寶貝,男孩子們從小就被無窮無盡的寵愛,尤其是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的男孩子,往往在嬌慣的環境下長大,使他們失去了男孩子的擔當。只要犯了錯,就會第一時間找藉口,責任在他們身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育兒觀念是不能被接受的,只能讓孩子們在將來完全失去自我價值。
02、強迫成長,壓力過大
許多家長都很強悍,制定了無數的規矩和條款,希望孩子嚴格執行,父母認為這是通向未來廣闊世界的唯一道路,長時間受壓迫的男孩子,內心極易反叛,也極易失去自我,強烈的壓力會使他們失去天馬行空的創造力,這將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致命的影響。
03、沒有主見,喪失男人的擔當
許多男孩子在成長的軌跡中,所有的生活大小事都由父母包辦,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離父母而去,他們什麼也做不了,簡直是生活中的“小白”, 而且那些長時間生活在父母保護下的孩子沒有什麼主見,完全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成了“混吃等死”的寄生蟲。這種男孩,在未來肯定沒有男人的責任感,也不能挑起家庭的大任。
如果男孩子在未來的社會里,想有足夠的競爭力,那麼上面提到的養育男孩子的三種方法,是絕對不能存在的,否則只會把男孩子推向絕路,將來的生活也會充滿坎坷。
男孩到底應該如何養育?
01、吃苦耐勞、內心勇敢
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艱辛,要讓他們知道,不僅僅是培養他們感恩和負責的性格,還可以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堅強,在將來的成長中,可以堅定的朝著目標努力奮鬥。
02、有擔當、有主見
與女兒相比,兒子在未來需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因此每一個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給兒子更多的磨難,讓他們在面對未來生活時能夠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班揚說過:你若希望你的孩子總是腳踏實地,就要讓他們負些責任。因此,兒子要想在未來的社會里擔當大任,必須培養他們強烈的自主意識,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否則將來只懂得依靠父母,就會失去自我。
回覆列表
路的終點是什麼?
直線到達人生的終點?
何謂彎路?
不覺得人生其實很像是在走迷宮嗎?出生即進入迷宮,路途一片迷茫,風景各異,時而順利,時而會碰上死路,有時還需要返回去重走,可最後的終點卻永遠只有一個,死亡。
我們做父母的,總想給孩子把所有的事安排的妥妥的,沒有挫折、沒有失敗、沒有傷痛,可實在沒有幾個父母是能護住孩子一輩子的。
總有一天孩子得自己面對這一切,可曾經呆在溫室的孩子,連和風細雨都不曾面對,就更別說窗外的狂風暴雨了。
能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感受挫折,不停的失敗,不斷的試錯,這時還有我們陪伴在孩子身邊,安慰他們、支援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失敗,越來越強大。那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必須得自己面對的時候,才能更加從容不迫,不是嗎?
別因為我們自己的不放心,剝奪了孩子走彎路的權力,那一路的風景,走過的人才知道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