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SU小亮哥
-
2 # 豆棚散人講數學
現在初二,為什麼感覺物理難學?
首先,物理是初二同學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學生在之前的學習,數學,語文,英語,各門學科都已長期接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
無論是成績好壞,學生自己心裡都有了思想準備。
可是物理卻不同,是學生首次接觸。一切都很新鮮,當然也有一些恐懼。這一點,毋庸諱言,人類對未知的東西,都是這樣的心理,既好奇又恐懼。
其次,現階段的物理教學比較空洞乏味。說出這一點,可能會讓一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然而我確實是這樣認識的。
可是現在的孩子們,差不多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吧?哪怕做不到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的生活實踐奇差。
甚至僅僅談家務的實踐,恐怕也是奇缺。對不對?
像這樣,整天埋頭於書本叢中的學生,當然對以實踐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感覺很飄渺。
即便有些學生能夠模仿著老師做題,恐怕也不是真正搞懂了問題。
能親自動手做實驗的,一定要親力親為。只有自己動過手,有了切身體會,理解的才會深刻。
沒有條件做實驗的,可以從網路搜尋實驗錄影或者模擬實驗。
甚至一些專門的數學物理軟體模擬的實驗。
就是要儘可能增加感性認識。對物理有觸控感。
再一個呢,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是不是真懂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絕不能糊里糊塗的,只是做做練習題,反反覆覆靠記憶,那樣學,會越來越累。
-
3 # 物理小李老師
物理可能相對來說要陌生很多,但是,初中物理並不難。你要先認可它,然後結合實際去理解,真的不算難,而且很有意思哦。加油。
-
4 # 停留的風5
現在初二你感覺物理比數學難學,可能是你的物理方法不對。對於數學你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接觸,一直到現在八年級,所以你已經基本掌握了數學的一些學習方法,但是對於一門新接觸的物理課程心理上會有一種恐懼加好奇的想法,既想學好,可是又不得其法。導致現實中長期不入門,這又增加惡性迴圈。其實初二物理是很簡單的,他的編排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一種普遍規律。由簡單到深奧,由生動到枯燥,由形象到抽象。所以在初二階段,只要講我們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是很容易入門的。
學習物理時,我們遇到的第1只攔路虎是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一個物理概念的得出,一定是用非常精煉的語言概括事物的本質。我們在剛剛學習一個物理概念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這個概念當中的一些重點詞語。這些重點詞語既說明了概念的內涵,又限制了概念的外延。而有一些同學在理解概念的時候,囫圇吞棗導致認識模糊不清,這對他以後深入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障礙。
然後我們還要試著把物理課學習從課堂上搬入到我們生活中來。因為物理是一門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科學。現實中很多同學連劃火柴都不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水才算沸騰。這暴露了他們在生活中的一些缺陷,也導致他們在學習物理時不能學用結合,成為學習物理的第2只攔路虎。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學習一項新的物理知識時,我們都要試著把它和我們的生活聯絡起來。起床,洗漱,吃飯,走路,騎車,打籃球,看電影,睡覺等等我們的生活都包含著物理知識。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課堂上學到的相關物理知識遷移到這些活動中來,認識他們是怎麼結合的。長此以往,我相信你對物理學習一定會產生興趣。
說到對物理的興趣,我們一定要長期保持。有條件,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多讀一些科普文章。豐富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筆者在小時候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伴隨了整個童年少年。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當然學無定法,希望你能夠找到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使自己學習進步。
-
5 # 孩子你能行
我覺得你前期的知識結構有很大缺陷。物理這一門課離不開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幼兒發展過程中有一個敏感期,就是幼兒喜歡沒完沒了問為什麼的時期。
我家孩子從4歲半就開始接觸簡單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了,幼兒透過看影片玩玩具初步感知一些簡單物理。有些孩子還喜歡閱讀美國加州小學版的《科學啟蒙》全套,我買的版本一共是18本。初中版的是《科學探索者》(我身邊很多孩子也是小學階段閱讀這套書的),我買的版本有17本,還有小學階段訂的科學類雜誌和各種興趣班,如模型班,小牛頓實驗班和機器人興趣班。
一個初二的孩子認為物理比數學難學很多,說明對物理的感性認識不足。而初中物理的教學程序相對較快,幸虧初中物理的量不多,內容還算簡單。我建議在淘寶上買物理虛擬實驗,再買點初中物理實驗器材,快速地對物理現象有所瞭解,考慮其他功課情況,若有時間還可以買《科學探索者》中的物理部分,這套書通俗易懂,編得很合理,可以看看。
在配合學校教學時尤其要重視對物理的預習,不妨報個培訓費再另請幾次一對一有針對性輔導一下,若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不報培訓班轉為一對一全面物理輔導。初期讓輔導老師手把手多教教,在做練習題的同時讓輔導老師多歸納總結。
等到把物理的感性認識和中考物理連線上了,物理就不難學了。前期適應時困難些,補習的量相對大一些,物理的課堂效率也會差一些,節假日的彎道超越顯得十分重要,只有節假日多努力,物理的課堂領悟速度才會提升。
最後祝你的物理成績早日突破。
-
6 # 塗鴉學長
我記得沒錯的話,初二才剛剛接觸物理。剛接觸,沒什麼經驗,也不知道怎麼去學這很正常呀!沒什麼好擔心的
我初中和高中物理都還不錯,那我就和你分享下我的想法吧!
所有你覺得難的學科,聽說難的學科,你都不要在意,當你學會了它,你就發現也沒想的那麼難,你要把這種心態拿出來,不要一直抱著畏懼的心態,別還沒開始學,就被自己和那些謠言搞的心煩意亂,把他想的太複雜。你就抱著它啥也不是的心態,怕什麼,就是幹,幹就完了初中的物理,真心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你剛開始學,你還是去預習一下,然後上課有重點的聽。然後你去把一些公式記牢固,理解他每個字母的意義和適用條件。多做做題,及格絕對穩的。記得我那時候,班上好多都覺得電路什麼的難,那都不是事,你上課多聽老師分析,不行的話你再去問,到時候你拿到手就知道怎麼分析。所以,你不要把物理想的太神話,它很簡單。還是那句話,多做做題,多學學老師的受力分析,然後再有一點常識。物理不難學好。祝你加油呀!fighting!
-
7 #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作為物理課外輔導老師,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物理整個中學階段重在考察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些東西它不是說重在有多麼難算,而是說你是否理解,一定要把情況邏輯過程整理清楚。以後學習包括高中都是這樣的一個套路,第一步可以先記住,再理解,這是對於理解能力較弱的,就像學習三字經一樣;第二,透過多種手段加深理解,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有條件的可以淘寶購買中學實驗盒進行演示,我不信,還不會理解或者不想買的也可以,網路上找實驗演示一樣,可以弄清原理;第三,在實驗的基礎上弄懂了原理,透過題目進行強化,原來它們是這麼一回事。最後一點課堂聽講的時候一定要緊跟老師思路,看看整個是怎樣的一個流程,一個邏輯,初中階段物理還是蠻好學的,祝你物理次次優秀!
-
8 # 大寶二蛋一起衝啊
數學和物理的關係:一般我們認為數學是演繹科學,它的特點是抽象性和邏輯的嚴謹性。而物理是自然科學。二者的研究物件不同,自然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如果你覺得物理難,我認為你的抽象思維能力應該更強一點。同時數學是物理的基礎,所以你數學學好了,同時內外結合找到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就能夠學懂、學通。
-
9 # 新農村店小二
初中生感覺物理比數學難學,這是正常現象。我感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物理對初中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數學畢竟從小學就開始學了。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大部分的物理現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初中物理基本就是用科學術語解釋日常生活現象。如走在路上被絆倒,急剎車時人往前倒,物理上用“慣性”解釋;如5L食用油老百姓都以為是10斤,結果一稱不夠秤,罵商家缺斤少兩,這在物理學上用“密度”解釋等等。
二、初中物理要如何學習呢?首先要聯絡現實生活來理解背誦知識點。單從計算量來講,初中物理需要的計算水平也就小學三、四年級,可以忽略不計。其次要親手做課本中的每個實驗。現在的學校做實驗的條件都非常好了,學生一定要親自操作每個實驗。如果條件允許,要重複多做實驗。
三、個人建議,現在初中的實驗器材都不貴,網路上都有銷售,有條件的家長建議買些實驗器材,在家讓孩子多做實驗。好在初中的物理實驗都沒什麼危險,和玩玩具差不多,但對理解課本上的物理知識點太重要了。物理那麼抽象的知識點全靠死記硬背真的不容易理解。記住,親自動手做實驗,而不是看別人做實驗,自己在旁邊看。
四、說個可能非常管用的建議,有條件的話,陪孩子上游泳池體驗一番。能讓孩子更加理解什麼叫液體的壓強,什麼叫浮力。而這兩部分正好是初中物理的難點。
希望有用。
-
10 # 黃子河
你提的這個問題在學生中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兩種學科需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還有我們的思維習慣所造成。數學學科的學習,它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縱向式的,情景比較單一,但邏輯關係比較嚴密。我們從小學開始,就接受了數及其運算方面的教育,對這種嚴密的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比較熟悉,形成了比較定勢的思維習慣,但這種思維方式用到物理學科的學習中,它會遇到障礙,從而給我們造成物理比數學難學的心理陰影。但物理和數學關聯性是很強的,能夠學好數學的人,也一是能學好物理,只是我們要掌握學物理和學數學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
11 # 志遠老師
初中的七門考試課程裡面,數學和物理是最難的,最不好學的。因為在這兩門課程上,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差距很大。
很多同學提起物理都比較害怕,都認為難學,為什麼一開始學物理就有這種感覺呢?
1.物理比數學學起來更抽象,更貼近生活實際,生活常識。
物理學習的知識很多都是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所以抽象性比較強。比如初二剛開始學習的聲音,雖然生活中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但物理研究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三個特性,搞的很多同學不理解。
再比如緊接著的物態變化,光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再到下冊的力學,更是在生活中找不到影子了。
俗話說: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的理論都是從生活中研究出來的,初中生的生活經驗比較少,舉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壓根沒有聽過。對於家庭嬌生慣養的孩子,生活經歷少之又少,所以理解起來就困難的多。
2.物理是新開的課程,不像數學有延續性。
什麼意思呢?數學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接觸,學習,一點一點深入,對學生來說有適應的過程。
而物理突然從初二來了個新課程,關鍵是這門新課程一開始學的就是中考重要內容,不會給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句話對物理課程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3.物理課程內容分板塊,關鍵很多板塊之間沒有聯絡。
初中數學之前分幾何和代數,現在沒有了。數學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絡比較緊,而物理就不同了。
比如初中物理中的聲學,光學,力學,電學,熱學,這幾個板塊學起來是相對獨立的,一個板塊學的好,對其他板塊沒有很大作用,相當於又重新開始。唯一有作用的也就是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
其實初中物理沒有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麼難,首先克服心理障礙,其次要真正弄懂物理裡面的概念和公式,最後就是多做一些題。做的題多了你會發現,初中物理裡面也沒什麼,來回就考那幾個概念和公式。
-
12 # 專注中考物理
我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想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學生感覺難,而是普遍感覺難!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理課比數學課要少的多。如果你沒有大量的時間去認真學習一門課程,當然就會感覺這門課程很難!物理課的的節數要遠遠小於數學課,學生很難有學習的連貫性,所以可能學不太透,一做題就會出現很多錯誤,之後就會感覺難。
第二,物理內容相對聯絡不大。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熱、聲、光、電、磁等現象和規律。每一個板塊和另外板塊聯絡都不大。就相當於學完一個板塊又開始學習新的課程了。所以,有可能學生認為雜亂而感覺難一些。
第三,公式和符號較多,容易混淆。初二的公式還不算太多,只有八個。但是公式的應用是需要靈活轉換的,並且需要藉助數學的知識來完成。對於物理量的符號來說更多,還有單位的符號和物理量的符號有可能重複,物理中只能使用符號而不能用漢字代替。
第四,物理也有時很抽象。縱使有物理實驗的配合也難於理解一些物理名詞,比如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中參照物的選擇,實像和虛像,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等。這些真的是難以理解。
第五,物理老師男老師居多。男老師一般都比女老師更加寬鬆一些,講課也沒有那麼精彩,學生學習物理的時間和精力都少,當然覺得難一些。
-
13 # 招魂的短笛
物理是基礎學科,數學是應用學科。比較而言,物理更抽象!才上初二,應該體會不到.你現在所謂的難,是用功不夠!
-
14 # 學爸陪娃
數學物理不怎麼難!理解好了,是最簡單的,又不浪費時間。
學習,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說的太難。
物理跟數學其實都是理科的內容,而物理相對於數學來說其實是更簡單,畢竟它都框定死了就那幾大類,尤其是初中的物理太簡單了,只不過孩子剛接觸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東西,有時候找不到學習的規律,很難。
就是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引導,把物理學的知識能夠給統領,一下子能夠把知識給你講透的話,你按照書本的這種學確實是有點困難,因為理科性的東西它是需要理解性的記憶,而不是需要一致性背誦的。
我們翻開物理課本會發現這是物理課本的綜合知識,其實就幾類力學的,光學的,電學的,就那幾類東西,而那些個知識可以說和很多年都一樣的,只是需要有些年理解,背誦了就可以了。
一般的數學好的學生物理都差不了,原因就是他能夠理解性的去學習理科的東西。
回覆列表
你這感覺不對啊,物理一般來講就是數學中的應用題,數學好的話,只要能理解物理概念,記住公式,物理肯定比數學簡單,沒有那麼多彎彎和計算量。
如何學習物理,給出以下建議:
1、緊跟老師節奏,理解每個物理概念及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絡。
2、及時複習,因為物理中有很多內容需要記憶,透過反覆的記憶才能記住,這樣考試中就能有的放矢。
3、多做習題,透過習題找自己的不足,及時將不足的地方補充。
4、開啟思維,不要死學,要靈活點,不能陷入盲目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