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沂南古力
-
2 # 自由新媒體
中耕除草:玄參出苗時,有草就拔除,除草時鬆土不易過深,避免傷害根塊。6月份以後植株已長大,不必再鬆土,有草就拔。
適時追肥:玄參在封壟前追1~2次磷、鉀肥為主,並施一些廄肥或堆肥,在植株旁開小穴或溝施下,覆土蓋實,進行根部培土。
合理間苗:玄參定植後第二年的時候會從根部長出許多幼苗,使報部膨大,增加產量,及時拔除多餘的菌株,只留2~3株即可。
適時打頂:玄參長到一定程度時會抽花薹,如果作商品收穫的玄參,不作種用,當花薹抽出時及時摘除,使養分集中於塊根部。
澆水排水:玄參比較耐旱,不耐澇,乾旱特別嚴重時適當澆點水,使土壤溼潤,但不易澇大水,雨季時多雨積水,應當及時排水。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斑枯病、白絹病和紅蜘蛛。
斑枯病可用5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防治。
白絹病用77%可殺得500-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
蟲害紅蜘蛛用40%樂果800倍液、1.0%阿維菌素2000倍液、15%掃蟎淨1000倍液防治。
-
3 # 三分鐘生活美味屋
玄參(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別名浙玄參、元參、烏玄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主產浙江省磐安、東陽、仙居、桐鄉、縉雲等縣。栽培歷史悠久,故有浙玄參之稱。此外,四川、陝西、貴州、江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均有栽培。以根入藥。據分析玄參含生物鹼、醣類、甾醇、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微量揮發油、朗蘿蔔素等。經藥理試驗證實玄參有鎮靜、降壓、解熱、強心、擴張血管等作用。性微寒,味苦。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解毒利咽等功效。主治煩渴熱病、咽喉腫痛、便秘諸症。
一、形態特徵
株高80—150cm。根圓柱形,常分叉。外皮灰黃褐色。莖直立,四稜形,光滑或有腺狀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2.5cm;葉片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截形,邊緣具鈍鋸齒,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細毛。聚傘花序,呈圓錐狀,花序和花梗有明顯的腺毛。花萼5裂;花冠褐紫色;雄蕊4枚,二強,另有一枚退化的雄蕊,呈鱗片狀,貼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上位,2室,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圖14—50)。
圖14—50 玄參形態圖
1.植株 2.花序 3.根
二、生物學特性
玄參系深根植物。地上部生長期為3—11月,有效積溫為5885℃,降水量為1276mm。3月中、下旬平均氣溫12—13.6℃開始出苗,爾後植株生長速度是隨著氣溫升高而逐漸加快,當月平均氣溫20—27℃時莖葉生長髮育較快,在地上部生長髮育高峰之後,根部生長才逐步加快。8—9月氣溫21—26℃為根部生長髮育最適時期,根部明顯增粗增重。在這時期內如水分供應充分,根部生長更快,產量亦高;倘若天氣乾旱又不及時抗旱產量下降。10月後氣溫逐漸下降,植株生長速度緩慢,直至11月地上部枯萎。
玄參系深根性植物,喜溫和溼潤。莖葉能經受輕霜。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南北方都可生長。積水易造成根部腐爛而減產。
三、栽培技術
(一)種類
玄參品種以地區可分為浙玄參、川玄參Scrophularia kakudensis Franch.,主產於彭縣、綿竹、永川、達縣、涪陵等地;北玄參Scrophularia buergeriana Miq.,分佈於遼寧、吉林等省,有少量栽培;華北玄參Serophuiaria moellendorffii Maxim.分佈在河北等地,系野生。
上述四種玄參,以浙玄參根粗壯肥大,產量高、品質佳(表14—55)。
表14—55 浙玄參與北玄參主要性狀的區別
(二)選地與整地
玄參在平原、丘陵以及低山地坡均可栽培,以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土壤過於粘重、易積水的地塊,植株生長差,根部容易引起腐爛,故不宜種植。同時應避免與上一年種過白朮等藥材輪作,以減少病害發生。
玄參系深根植物,在前作收穫後,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廄肥300kg以上,適當增施磷、鉀肥。先把肥料鋪於面上,然後翻入土中。經精耕細作再作畦,畦寬120—140cm,畦高20—25cm,溝寬26—30cm。北方通常根據地勢的高低做成等高的土壟,按行距40—50cm定植。
玄參生長期為220—240天,除在翻地時施入基肥外,在子芽(根芽)栽種時應施焦泥灰每畝1500kg,餅肥50—100kg。齊苗後每畝施人糞尿1000kg;苗高30cm左右時每畝追施人糞尿1500kg或硫酸銨10kg,摻水施,促使植株旺長;7月上、中旬以施磷、鉀肥為主,每畝施過磷酸鈣50kg,草木灰250kg。
(三)繁殖方法
玄參主要用子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此外,還有分株、扦插等方法,但在生產上一般不採用。
1.子芽繁殖
玄參栽種時期因地區和氣候不同可分冬種和春種。南方各地採用冬種,於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種植為好。早種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產量高。栽種前再挑選無病、粗壯、潔白的子芽當作種用,按行距40—50cm,株距35—40cm開穴,穴深8—10cm,每穴放子芽一個,芽向上。北方地區因寒冷以春種為主,於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種,其株行距可小於南方,種植方法與冬種相同。
2.種子繁殖
玄參播種可分秋播和春播。在長江以南各地宜採用秋播,幼苗于田間過冬,翌年返青後適當追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一年即可收穫。北方各地冬季寒冷,宜在早春將種子播到陽畦中進行育苗,至5月中旬苗高5—6cm左右,即可定植,當年也能收穫。種子繁殖根細瘦,產量低,質量也差,故在生產上很少採用。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玄參幼苗出土後,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不宜過深,以免傷根。從4月中旬至6月中旬進行3—4次。6月中旬以後植株生長茂盛,雜草不易生長,故不必再中耕除草。
2.培土
培土是玄參田間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栽培措施。可保護子芽,使白色子芽增多,芽瓣閉緊,同時減少開花芽、青芽、紅芽,以提高子芽質量;有固定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有保溼抗旱和保肥作用。培土工作一般在6月中旬施肥後進行。
3.灌溉排水
玄參一般不需要灌溉。乾旱須灌溉,使土壤保持溼潤,以利生長。多雨而造成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可減少爛根。
4.打頂
南方各地在玄參開花後,應將植株頂部花序摘除,不使其開花結籽,使養分集中供給根部的生長,促進根部膨大。但據北京打頂與不打頂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不打頂對根的產量並無影響,故北方各地在大面積生產中不需要打頂。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玄參斑枯病
(Septoria scrophulariae Peck.)
4月中旬開始發生,6—8月發病較重,直至10月止。植株下部葉片最先發病,逐漸蔓延全株。罹病初期,葉片出現紫褐色小點,後擴大呈多角形、圓形或不規則灰白色病斑,隨後在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葉片密佈病斑,病葉捲縮乾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發芽後侵染為害。防治方法:(1)玄參收穫後,收集殘株落葉集中燒燬,減少越冬菌源;(2)實行輪作;(3)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4)發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一次,續噴3—4次。
2.葉斑病
(Phyllosticta sp.)
4月中旬開始發生,5—6月較重,7月後因氣溫升高病情逐漸減輕。發病初期,葉面出現紫褐小點,以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圓形,邊緣有紫褐色寬環,後呈棕褐色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或黃褐色小點,大多數病斑穿孔。防治方法同斑枯病。
3.白絹病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又名“白糖爛”,為害根部。4月下旬發生,7—8月為害嚴重,直至9月。發病初期地上部不表現症狀,隨著溫溼度升高,根部內的菌絲穿出土表,最後在株旁土面先後形成乳白色、米黃色、茶褐色、似油菜籽狀的菌核。被害後根部腐爛,植株枯死。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2)拔除病株,在病穴內用石灰水消毒;(3)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抗病力;(4)選用無病子芽;(5)用哈茨木黴進行生物防治。
4.棉紅蜘蛛
(Tetranycbus telarius L.)
該蟲一年發生10—20代。6月開始發生為害,7—8月高溫乾旱季節為害嚴重。植株下部葉片首先受害,逐漸向上蔓延,被害後葉片出現黃白小斑點,後變紅紫色焦斑,擴充套件後全葉黃化失綠,最後葉片變褐色乾枯脫落。防治方法:清除田間雜草,消滅越冬蟲口;發生初期噴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20%雙甲脒1000倍液噴霧;忌和棉花連茬或作鄰作物。
5.蝸牛
(Bradybaena raoida Benson.)
3月中旬開始為害,4—5月為害較重。一般在清晨或傍晚可見。蝸牛舐食玄參嫩葉成許多小孔,並能咬斷嫩莖,影響植株生長。一年發生一代,以成齡蝸牛或幼體在枯枝落葉、淺土裂縫裡越冬。防治方法:(1)清晨進行人工捕殺;(2)5月間蝸牛產卵盛期,及時中耕除草,消滅卵粒;(3)清除地面雜草;(4)噴灑1%石灰水。
四、採收與加工
(一)留種
玄參以子芽進行繁殖。故在玄參收穫時應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6130格挑選無病、健壯、白色、長3—4cm的子芽,從根莖(蘆頭)上掰下來留作繁殖材料。收穫後的子芽在室內攤放1—2天,以免入坑後發熱腐爛。以後在室外選擇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坑貯藏,坑深30—40cm,北方可深些。坑的長寬以操作方便為宜,也可視種芽多少而定。坑底先鋪稻草,再將種芽放入坑中,厚35—40cm,堆成饅頭形,上蓋土7—8cm,以後根據氣溫下降情況逐漸加土或蓋稻草,以防種芽受凍而造成損失。一般每坑100—150kg。坑的四周要開排水溝。貯藏期間要勤檢查,發現黴爛、發芽、髮根須及時翻坑,剔除爛芽或變質芽。
(二)採收
玄參莖葉枯萎時收穫。採收過遲因根萌芽而空虛,影響藥用質量,採收時先挖松玄參根際泥土,然後將玄參挖起。剪去莖葉,取下芽頭,切下根部進行加工。
(三)加工
玄參根收後攤放在曬場上曬4—6天,要經常翻動,使根部受熱均勻,每天晚上用物蓋好,免遭霜凍,若受凍後會使根部空心,影響藥用質量。硒到半乾狀態時,修剪蘆頭和鬚根,再堆積4—5天后再曬。在堆積過程中,一則使根內部水分外滲,二則能促使內部肉質逐漸轉黑。經過反覆堆曬,約經40—50天即可達到八成幹。這時根部肉質部分仍有白色需繼續堆曬,直至黑色。如遇天雨,也可上灶烘,開始火力不宜過猛,溫度控制在40—50℃。但必須將根曬至4—5成幹方可用人工烘,否則易造成空泡,降低藥用質量。一般畝產乾貨150—200kg,高的可達250kg以上。
產品規格
根肥大、皮細、外表灰白色、內部黑色、乾燥不油、無蘆頭者為佳。
-
4 # 必點鍋包肉
中耕除草:玄參出苗時,有草就拔除,除草時鬆土不易過深,避免傷害根塊。6月份以後植株已長大,不必再鬆土,有草就拔。
適時追肥:玄參在封壟前追1~2次磷、鉀肥為主,並施一些廄肥或堆肥,在植株旁開小穴或溝施下,覆土蓋實,進行根部培土。
合理間苗:玄參定植後第二年的時候會從根部長出許多幼苗,使報部膨大,增加產量,及時拔除多餘的菌株,只留2~3株即可。
適時打頂:玄參長到一定程度時會抽花薹,如果作商品收穫的玄參,不作種用,當花薹抽出時及時摘除,使養分集中於塊根部。
澆水排水:玄參比較耐旱,不耐澇,乾旱特別嚴重時適當澆點水,使土壤溼潤,但不易澇大水,雨季時多雨積水,應當及時排水。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斑枯病、白絹病和紅蜘蛛。
斑枯病可用5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800倍液防治。
白絹病用77%可殺得500-8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
蟲害紅蜘蛛用40%樂果800倍液、1.0%阿維菌素2000倍液、15%掃蟎淨1000倍液防治。
-
5 # 寇輕輕
前採取防治措施:
1、提前預防
特別是沙土地,由於其保肥保水性都較差,在種植像玄參這樣的根莖類中藥材時,一定要多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比較細心的玄參種植戶,為了應對乾旱年份,會為玄參壟間撒一些小麥碎秸稈,這種方法對防止田間水分流失,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沙土地種植區,更是要提前準備好。
2、科學灌溉
俗語說“入伏天旱,趕緊澆灌”,也就是說,無論哪種農作物,在高溫的三伏天,遇到乾旱的氣候,就要及時進行灌溉,因為此時正是各種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少了水分的滋養,勢必會造成產量的損失。
針對沙土地的玄參灌溉,建議採取滴灌或者噴槍灌溉,這樣可以做到少量多次為玄參補充水分,而傳統漫灌方式,不但費工費水,保墒的持效性也較短(流失快、蒸發快)。
3、化學防治
雖然是高溫乾旱引起的症狀,為了提高玄參抵禦乾旱的能力,建議種植戶可噴些蕓薹素內酯、吲哚丁酸+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胺鮮酯等調節劑,將以上任意一種調節劑配合腐殖酸葉面肥一起使用。
不但可以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植株抵禦惡劣天氣的能力,加入腐殖酸葉面肥噴施後,還可調節葉面的蒸騰,結合灌溉措施,對於玄參安全度過乾旱高溫天氣,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回覆列表
沒病蟲害的時候儘量不要噴灑農藥。 玄參一般得葉枯病和絹病!白葉枯病主要危害的就是玄參的葉子,在剛剛發病的時候葉片會散佈紫褐色的斑點,後來會慢慢擴散成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的病斑,病斑的中央一般是灰白色的,邊緣還會有所隆起。葉片的病斑會隨著病蟲害的嚴重程度越來越多,慢慢的蔓延全株,嚴重的話就會導致玄參慢慢枯死。防治方法:在採收之後要清除田間的病殘植株,進行集中燒燬或者深埋。在播種前要對植株的根芽用波爾多液浸泡晾乾後再進行播種。一旦發現有發病的植株,要及時摘除病葉,然後要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進行噴灑防治。
白絹病是玄參最常見的一種病蟲害,一般發病實在植株的莖基部位,一旦發病就會在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的病斑,然後慢慢變成褐色並且腐爛。在病斑處還會出現白色的絹絲狀毛,還會有菌核產生,如果嚴重也會導致豬豬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