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晉美食記
-
2 # 欣若繁花
三歲孩子總是哭鬧,要吃零食怎麼辦?
對於孩子喜歡吃零食或者總是因為吃零食而哭鬧,很多家長都覺得比較頭疼,大家也都知道零食會影響身體健康。其實我一直覺得吃零食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只要把握好度就好了,並且我們也能透過正確的引導去改變這個狀態。
一、選擇權:其實別說小孩子,大人也喜歡吃一些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食品,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大人經濟自由和選擇自由。我本身是一個比較愛好吃的媽媽,水果屬於那種沒夠型。我們家孩子吃的第一口零食就是我給喂的,我們會一起吃,還會一起吃冰淇淋,喝碳酸飲料,吃的時候我還會告訴他這個食品吃多了對身體有多不好,我會不定期給家裡買一些零食,因為我也喜歡吃,他想吃了也不用透過我的同意,只告訴他自己要控制好量,後來我發現他真的很容易就夠了,幾乎出門不會要零食吃,對零食沒有那麼多的依賴性。這大概就有點反彈效應吧。
二、心理滿足:當孩子給我們提出這個要求時,我一般都會滿足他,只有他內心得到滿足了,他的慾望才能降低,每次答應他的要求時都會有附加的告訴他一句,不挑食才能身體棒。所以,現在孩子對零食也沒有那麼大的慾望,間隔時間長了還是我主動提出來要不要吃某個東西。
這就是們家對待零食的態度,當然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性,大家也只能因材施教了。
-
3 # 小九月娘親
小孩哭鬧,愛吃零食都很正常,只不過小孩不懂得剋制,喜歡我就要,這時,家長就要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講道理,多舉一些反面例子告訴他經常吃零食的壞處。如果家長很嚴肅,一本正經的教育,孩子肯定會對著幹啊,不防一講故事的形式告訴他,他腦子裡就會有這種思想,時間長就會明白了
-
4 # 花醒育兒
平時,我都很少給孩子吃零食,可這次過年回外婆家,孩子各種零食都吃,吃得停不下來。比如吃完瓜子,吃橙子,又吃柚子,還吃紅薯幹,再吃花生、糖果、火腿、海苔等等等等。那張小嘴就沒停過。
現在,我家孩子也3歲,不會不給零食吃就哭鬧。但在以前還是會的,比如她喜歡吃橘子。如果我買一斤的橘子,她非要吃完為止,吃了還想吃,根本不管消不消化。但大人要管呀,可一管孩子就會哭,有時躺地上鬧,真的很惱火。怎麼辦呢?
我透過以下4步,經過3天時間,讓孩子不再為吃零食而哭鬧1、第一天
1)、第一步: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給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她滿腦子都是吃橘子,哪聽得進去你的道理。但我認為,第一次還是得講道理,以講道理為根本。“一天吃一顆,吃多了不好,會影響消化。”講完後就不要再重複了,讓孩子自己先哭一會吧,她也要冷靜一下對不對?
2)、第二步,看孩子哭得差不多了,過來抱抱孩子,安慰安慰他。但有些孩子很難搞,你去抱他,他反而會哭得更兇了。如果是哭得停不下來的,可以抱離現場,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哄一下。等孩子心情好了,就可以跟孩子講一講,“我為什麼不給你吃的原因”,同時答應孩子,明天還可以繼續吃橘子。
2、第二天
3)、第三步,到了吃橘子的時間啦,孩子一聽高興得跳起來。看,如果不約束孩子,孩子就不會知道原來吃橘子是這麼開心的事情。我也會被孩子的情緒感染,認為覺得這樣做值得。做到這一步,基本上你再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會接收。
但我女兒會提出要求,她說,媽媽,我吃完這個,我能不能再吃一點一點就好了。她說的一點點就是一瓣。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我最後還是答應了,至少今天的表現比昨天好。
3、第三天
4)、第四步,等到第三天的時候,基本上你說吃多少就吃多少,孩子不再無理取鬧。即使再問你要東西吃時,她也會事先跟你說:“媽媽,我吃一個就好了。”或者“我吃兩個,拿兩個給我吧。”這樣有商有量,不哭不鬧多好。
在這裡,推薦寶媽跟孩子一起讀一本繪本,叫做《勇氣》,裡面有一句:“勇氣就是你有兩塊糖留一塊到明天吃。”
每當我家孩子要多吃時,我都會提醒她,有時她自己也會提醒她自己,然後說:“勇氣就是你有兩塊糖留一塊到明天吃。”留一個明天吃吧,我們相視一笑,哈哈哈。
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教育也沒有模板,只有自己跟孩子不斷地去嘗試,去溝通,就會找到屬於你和孩子的節奏。
-
5 # JK玩中學
這是寶寶為了達到目的而哭。這種哭通常是雙向造成的,小時候孩子一哭就給他想要的東西,她就會自動歸因,這樣做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能達到目的的。當然,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達,不管能不能達到目的,都會試一試的。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比如孩子特別想買某樣玩具,不給買就大哭;孩子特別想吃某種食物,不給吃就大哭,甚至會躺倒在地上撒潑打滾。
面對透過哭來達到目的,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必然是第一步。
然後,需要給孩子解釋一下狀況。你可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來解釋一下“不可以”的原因,也許孩子無法理解,但當他聽到你的理由後,會更容易產生配合的意願。
最後,給孩子一點小希望吧。如果現在不可以看,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看?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也可以直接立好規矩,比如“你的眼睛需要休息,你的小時鐘裡的時針走兩個格,你就可以再看一集了。”但一定要認真執行哦!因為當你說的每一個字都能實現,孩子也會越信任語言談判的力量。
-
6 # 中國式家教
買孩子可以吃的零食。
講清楚零食的利弊。
自己想幾個方案跟孩子商量讓他選,選好了就嚴格執行。
-
7 # 阿布提說育兒
孩子總是透過哭鬧來想要得到某些東西,一般是因為孩子在其他方面或者其他人那裡,只要哭鬧就能得到滿足,或者堅持哭鬧最後會答應他。讓孩子形成了只要哭鬧,其他人就會按照他的意願來做的印象。
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覺得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特別是媽媽,只要自己一哭媽媽就會幫自己解決問題。6個月前媽媽這樣無條件關注和滿足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很重要。
但是隨著寶寶越來越大,安全規則、社會規則都要慢慢教給孩子,讓他知道什麼是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對於不能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嚴肅著臉告訴孩子,並且如果孩子按照大人說的不做的話要表揚他做得好。當然開始的時候因為孩子認知能力還沒有發展好,爸爸媽媽需要一次次反覆的教導孩子,並且不能破例,這樣孩子會慢慢形成一個對規則的理解。
所有事情先跟孩子立規矩,如果沒有說明過不能做的事,孩子第一次做了,不能批評和懲罰他。因為他還沒有這個概念,不知道能不能做。所以這時候就要跟他說明不能這樣的原因,然後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做決定,然後讓孩子以後遵守。
比如爸爸媽媽不想孩子吃太多零食,可以和孩子說:“吃太多零食對身體不好,而且爸爸媽媽掙的錢,還要用來供房供車、買米買菜…很多地方(用孩子聽得懂的方法說),沒有那麼多錢給寶寶買零食。所以每個星期只有XX元錢可以給你買零食,以後每個星期給寶寶XX元,讓寶寶自己去選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好不好?,然後每個星期什麼時候吃這些零食,也是寶寶自己決定的。”
然後之後就按照跟孩子約定的做,而且絕不妥協。這樣慢慢的孩子會知道哭是沒有用的,而且慢慢會學會怎樣選自己想吃的零食,是要便宜但是量多的,還是貴但是好吃的。同時孩子也慢慢知道吃零食要控制量,一次吃完了之後幾天就不能吃了。期間爸爸媽媽還可以教育孩子數數,分辨錢之類的日常生活技能。
讓孩子在一定的規則(不能有例外)裡面有自己的選擇權,可以讓他更願意接受並且按照這個規則做事,也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果孩子哪次做得好,就要及時表揚他的行為。比如孩子在被迫或者自己堅持下,那個星期按照之前的約定吃零食,那麼就要誇孩子這次按照約定做到了,這次做得很好。強化他的這個行為,讓他願意以後繼續這樣做。
再有,希望孩子少吃點零食,就要讓他對正餐感興趣,買些漂亮的卡通餐具或模具,讓孩子吃得高興,吃著好玩也有不小幫助。
另外,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比如講禮貌、不說謊之類的。一旦孩子發現大人不是按照說的話來做,他就會覺得自己也可以不這樣做,同時還會對爸爸媽媽之前說的所以規定懷疑起來。
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重新教育自己,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果的。這是給我們作為父母的一個考驗,也是給我們一次調整自己觀念和做法的機會。
-
8 # 麥子媽咪
三歲的孩子想吃零食是很正常的,就像女性喜歡漂亮的衣服,男性喜歡打遊戲,都是人的天性,何況我們成人有時都很難做到自律,更別說是孩子了。
在這裡我想先分享一個我在書上看到的一個案例:一個做營養師的媽媽,她有兩個兒子,她認為外面的零食不健康,所以從來不給孩子吃外面買的零食。兩個兒子吃的零食,都是媽媽自己做的,飲料也是自己榨的果汁。
直到發生了兩件事情,令她有了很大的反思。第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她帶兩個兒子去公園,兒子趁她不注意,偷偷的撿了其他孩子扔在地上的餅乾。即使餅乾上有些沙子,但他們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完全不知道媽媽就站在身後。另一件事情是,帶兒子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兒子什麼都沒吃,就是一個勁的喝可樂。
透過以上的案例,我想說的是,父母不要一味的壓制孩子想吃零食的衝動,你越壓制,孩子的心裡就越想吃,人性就那樣,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所以孩子的心裡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大哭大鬧。
堵還不如疏父母為什麼不想給孩子吃零食?原因主要是擔心孩子吃零食太多,不能好好吃飯,和擔心零食不健康,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發育。
孩子想吃零食,建議父母“堵”不如“疏”。就是不要一味的壓抑,而是透過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正確吃零食。
選擇健康的零食
爸爸媽媽在給孩子選擇零食的時候,要有看食品成分表的習慣,儘量選擇低糖、低鹽、低熱量的零食,而反式脂肪的食品、膨化食品、油炸食品不建議買。
在兩餐之間,可以給些水果、酸奶或者全麥小餅乾之類的零食,但要注意適量,不可以給太多。
和孩子有個約定
對於孩子特別想吃的零食,父母可以跟孩子約定好,如果他表現得好,可以作為獎勵給孩子吃。另外,帶孩子去逛超市時,可以先跟孩子約定好,每次只可以選擇一樣零食,把決定權歸還給孩子。
讀繪本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讀一些繪本,例如《漢堡男孩》講的是不能光吃垃圾食品,要飲食均衡;《一園青菜成了精》讓孩子愛上活靈活現的蔬菜; 《不吃糖,不許吃蔬菜》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蔬菜的好處。父母透過給孩子講繪本的方式,讓孩子少吃零食,愛上吃飯。
好榜樣
父母要約束好自己,不要這邊不讓孩子吃零食,而自己卻在那邊不停地吃,這樣的話孩子肯定不答應的。
總之,三歲的孩子想吃零食,這是很正常的。家長不要一味的壓抑,而是正確的引導疏通,這樣孩子的心理得到滿足,自然不會大哭大鬧了。
-
9 # 鹽邊么妹
是不是平時零食吃慣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們只能慢慢給她改掉吃零食的習慣,每天定量拿給她吃,慢慢的減少零食,要一個時間的過程,就好了。
-
10 # 雙胎媽媽的百味人生
父母試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肯定給他立規矩有原則,特別是老人家隔代帶孩子,很溺愛孩子,怕寶寶餓了冷了,寶寶一哭鬧立刻給吃的,時間久了孩子認為只要哭鬧就可以有吃了。所以才會總是要吃。哭成了她的武器,其實父母在孩子要吃零食的時候可以給他定好,比如孩子要吃糖,寶寶今天只能吃一個糖。那麼今天就是一顆,不要孩子哭了就又給,時間久了孩子就沒原則了,因為大人已經沒原則了。3歲的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和孩子一起玩分散他的注意力,就也不會總吵了。
回覆列表
……孩子吃零食,最大的問題除了食品是否健康衛生之外,很容易造成總體的飲食過量,孩子就會容易積食,正餐沒有胃口。同時,很多零食的高糖、高鹽,甚至一些香精等新增劑,對孩子的脾胃腸道損傷很大,如果影響正常三餐的攝入,營養結構就會有問題。所以,家長給孩子吃零食,還是要有所講究。
1、不建議經常買零食給孩子吃
購買的零食,最大的問題就是防腐劑、新增劑、糖分和鹽分含量過高。對於孩子,這些攝入都是非常有害的。包括酸奶,酸奶是偏寒涼的,糖分的含量也很高,天天喝,對孩子並不好。商店售賣的零食大多會透過顏色、形狀、味道來吸引孩子,很多一開啟,就是濃濃的各種香精的味道,基本上孩子吃一次或者看一眼就會愛上了,我不建議家長經常購買。包括進口的零食。
2、培養孩子的“契約”精神
孩子的飲食,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節制,現在很少有被“餓”著的小孩,很多都是被“撐”著的。“小兒見物即愛,豈能節之,節之者父母也”,節制孩子,任務在父母,但是父母基本都推卸責任,說孩子一定要,不給買就哭鬧!那麼這種行為也是家長慣出來的。在孩子一開始接觸零食的時候,就要有所約定,比如只吃1個,那吃完就不能再給第2個,家長要堅定,不需要粗暴,不要罵孩子。最不可取的,就是約定了吃1個,孩子吃完哭鬧著要,家長一開始很生氣,責罵說不給,但是孩子一鬧,最後還是妥協了,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一哭鬧就會有,不斷的要,很快就會吃太多零食了。結果,家長生氣、孩子哭鬧,家裡氣氛不好,孩子零食吃多了影響健康,家長還要怪孩子。
3、要懂得零食的挑選
完全杜絕孩子吃零食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大一些的孩子,周圍的小朋友都在吃,大家出遊也會帶一些零食分享,如果別人有,孩子沒有,孩子心理其實會特別渴望,或者覺得自卑。給孩子適當吃零食,首先要學會挑選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乾果、自己做的一些糕點、小饅頭、小玉米等等。結合節氣和孩子的體質特點,還有孩子最近的健康情況,有一些對應的選擇,這樣是最好的。比如現在秋季,可以給孩子吃一點核桃幹、杏仁果,出門遊玩帶一些柚子、棗子,日常有些脾虛的可以吃點茯苓糕,氣滯的吃點九制陳皮,選擇一些健康的食品,還能有食療的功效。
4、控制量和吃零食的時間
三餐之間,外出遊玩累了,可以吃一點零食,如果影響到正常的飲食,那麼就要杜絕。比如下午三四點,就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但是沒必要每天都吃。很多孩子,幼兒園三點左右有下午茶,家長四點多去接孩子放學,又給孩子買零食吃,五六點又要吃晚餐了,晚餐又是大魚大肉,這樣的飲食安排就很不妥當,孩子很容易就會積食。
總的來說,零食不是不能吃,但是還是要以消化好為前提,同時要節制孩子,培養孩子自己節制,另外選擇綠色有益的健康食品。 《至於寶寶不明哭鬧 有以下幾點》
1、 孩子出現哭鬧錶現這種情況要注意腹痛,消化不良、缺鈣,有無驚嚇等原因造成的可能
2、也要注意孩子的體溫變化,觀察是否會出現發熱的可能。應該到醫院進行診治,適當的熱敷腹部,有驚嚇史吃點小兒七珍丹。